一身百为,从三尺讲台到千里之堤

张莉

<p>———纱帽山小学25名教师下沉沟北大队防汛(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听到召唤,他们来了!</span></p> <p>  7月12日,在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王传红校长带领纱帽山小学25名男教师来到了通顺河大堤防汛。</p> <p>  25名同志接到通知迅速集结待命,克服困难、毫不犹豫地来了!</p><p> 王明斌老师孩子还小,老婆希望他能请假,他严肃地说:“防汛是大事,怎能为家庭小事讲条件?我必须上!”</p> <p>  杨京保老师曾是一名军人,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他说:“我是一名教师,这种时候没条件可讲!我也是一名军人,身体素质不错,完全可以上!”</p> <p>  王传红、刘飞等几位经历了1998年抗洪的老师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我有经验,让我带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抗疫防洪,党员不缺席!</span></p> <p>  杨京保、周长斌、张敏、胡长松、刘飞、李奥等党员同志在疫情期间就下沉社区值守、宣传;随着汛情告急,他们又转战到了防汛一线。</p> <p>  7月12日上堤后,他们在党旗下重温誓词,誓将初心写在防汛大堤上。随即实行三班两倒制,开始了巡堤查险工作。他们认真参加培训,有空就学习防汛手册,跟着有经验的防汛人员看、探、查,几天下来都能清楚地分辨散浸、滑坡,能挖沟引流。</p> <p>  张敏同志在抗疫期间积极到社区做志愿者,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年迈的母亲。这次汛情,他还没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就走向了防汛大堤。</p><p> 瘦弱的他,行走在大堤上,认真地查险、运送物资。换防时还得到学校完成党建、财务等工作。家人、朋友都很心疼他,他说:“没事,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能冲锋在前,心里踏实,也很骄傲!”</p> <p>  周长斌同志已经56岁,抗疫期间将80多岁的母亲拜托给兄弟照顾,和妻子双双走进了社区;他患有腰椎盘突出的毛病,但他没有以此为理由,又率先报名来到大堤,带着年轻的老师们查险。沟北大队防段3155米,一个来回6公里,坚持一天几个来回巡查。大家累了、乏了,他还会讲些有趣的故事让大家振奋精神。大家都服他的周,亲切地叫他“周家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年龄不是问题,我们有信心!</span></p> <p>  在这支防汛队伍里,有8位教师已经50多岁,但是他们在堤上却有着年轻人的精气神!</p> <p>  杨京保老师年近60,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但是他说:“2020年是我最难忘的一年,我经历了抗疫,现在又来防汛,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要书写好职业生涯最后一笔!”确实,他是这样做的,除了巡堤、守闸口外,还兼职做清洁工,把简陋的大本营收拾得干干净净。</p> <p>  58岁的刘严付同志是一名财务人员,防汛号角吹起,他就来到了大堤上,他沉默少语,紧紧地跟着防汛人员深一脚、浅一脚,认真地巡堤查险。同志们问他:“刘会计,累吗?身体受得了吗?”他憨厚地一笑:“我还行!”</p> <p>  熊师侠同志常年痛风,杨鼎华同志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王传红、游道华同志去年刚做了手术,庄排信同志经常被痔疮折磨得无比痛苦……但是所有病痛在防汛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他们都有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这种关键时刻是我们站出来的时候,没有条件可讲!”</p> <p>  久泡堤易溃,唯有严防死守:天气晴朗,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堤,行走在堤上犹如蒸笼,衣服汗湿又干;遇到下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大家顶着风冒着雨前行;在漆黑的夜晚踩着泥泞的堤坡,深一脚浅一脚从堤面到堤脚,一步一探,还要面对蚊虫叮咬、警防随时出没的蛇,他们丝毫不敢懈怠。</p> <p>  他们从三尺讲台走向千里之堤,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屹立不倒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