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一个叫做钦桥的自然村,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北部马坊镇,很久以前曾经有过一个古寨墙,现已消失多年。五月初,我接受了委托,要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还原、再现。</p><p> 事情源于驻村市县两级脱贫攻坚工作组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们等一众有心人的超前意识——建立一个村史馆。古寨墙复原图,是村史馆中的一个内容。</p> <p> 我首先向村里的高龄老人了解当时村庄的基本形状,大体绘制出东西南北的走向。</p><p> 这张采访村里老人的照片是市里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田志颖拍的,我后来从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偷过来’用了。田书记是一位热情、精干、令人很愿意接近的人,本篇作文后面领导视察工作的图片也是出自他的朋友圈。谢谢田书记!</p><p> 照片中最右边的是县工作组的孙局长,我每次去钦桥都是由他带领并亲自劳驾,他工作认真,思维慎密,讷言敏行,令人尊敬。谢谢孙局长!</p> <p> 根据民国时期的鄢陵县志,这个土寨建于1861年(县志中只有很少文字介绍而无图片),而且在建成之后因战乱和自然销蚀,因此,土寨初时的情景,老人们也说不清楚,他们只能将听说的和小时候看到的向我做一番描述。我得很主动地问(我在绘制时需要的东西)。</p><p><br></p><p><br></p><p><br></p> <p> 土寨的四个角各有一个炮楼,说是炮楼,其实只是在里面向外瞭望的,瞭望角度彼此能够完全重叠和覆盖,而且为了看得更远,一共设置了三层瞭望口,每层有三个口,总共九个。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在里面往外看的?是三层楼板?还是简易的梯子?老人们也不晓得了。</p> <p> 画完第一稿后,我又去请老人们过目,修改了很多与实际有误差的地方。</p> <p> 寨子的名字~~保安寨。</p><p> 正门上方有一个房子,顺着寨墙的方向坐落,房子的两头有门,人可以从中通过。平时有人员轮流住在房子里,称谓‘’看寨的‘’,就是哨兵或相当于现在的值班员。</p> <p> 当时,土寨主要作用是防御土匪的侵袭,所以,在东大门安放了两门大炮(土炮),它们置于大门内,打仗的时候,炮口从大门的两个洞口向外射击,其实就是把火药点燃后,人就跑开了,而且,这种炮的杀伤力并不大,只是声音很大,所以,它的威慑力远大于实用。</p> <p> 这是西门,有一个吊桥,土匪来了,西边一个邻村的人们都跑到寨里躲乱,吊桥就收起来了,平时是放下来的。</p> <p> 寨墙正门外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庙,叫关爷庙。起码在当时村人们心中,它跟土寨一样,保佑着全村人的平安~当然,这座庙早就没有了。</p> <p> 图上文字说明:钦桥土寨建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主要用于防御流寇及土匪的侵袭和劫掠,系民间自发结社修筑的自卫村落工事,以土筑为主。民国末年,钦桥土寨渐废,现仅有古寨遗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