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井冈山,红色革命的发祥地,共产党人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的地方。连绵逶迤的群山,一望无际的绿野,一派秀美山川,风景这边独好。一山连着一山的翠绿毛竹,形成了这里的主色调。全身是宝的毛竹,让英雄的井冈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映山红花开,潘冬子《小小竹排江中流》悠扬深远,让思绪重回革命的烽火岁月。如今,井冈山即便是大雨滂沱,山涧溪流依然是清澈见底,潺潺流淌。不愧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养护着这巍峨的大山,呈现出梦幻般的人间盛景。是啊!“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div><div> 多雨的6月。沿着盘山蜿蜒的公路,穿过一道道浓浓云雾。走进掩映于密林深处“山沟里”的革命遗址。抚今追昔,追溯当年毛主席选择在这里革命的英明与智慧;领略老区人民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奋发图强的时代风貌。</div><div> 井冈山5A级景区。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服务好全国各地游客,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奋斗精神成为景区独特魅力。茨坪,井冈山一块人员比较集中的开阔地,是当年毛主席领导井冈山革命的驻地之一。群山怀抱之中,以井冈山党校为代表的大大小小各级党校就集中在这里。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小商业中心,当地人叫天街。这里汇集了以竹产品、蘑菇、小鱼干、糍粑等山货为主的特色商品。以卖野鸡、野兔、竹鼠、石蛙石鱼等当地食材为主的饭馆。爱好两口的我,免不了去看看有什么好的杯中之物。四特酒算是当地名酒,味道还真不错。</div><div> 老区人民基本上是红色革命后代,对党天然的有着深厚感情,朴实善良,热情好客。与其他地方景区才特有的那种圆滑奸狡形成鲜明对比,不觉耳目一新。走在街上的自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干部,因采取体验式教学,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大家就穿上了红军服,咋一看,漫山遍野都是“红军战士”。悄悄的发现老区人称呼这些“红军战士”为“领导”,不像别的旅游景区开口就是“老板”。悄悄的想来,这里的“红军战士”都很不一般!<br> 与茨坪相距几十公里的茅坪,从茨坪出发需要翻山越岭,坐落于一个山坝子里。这里是当年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会师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军事学校就诞生于这里,是现在国防大学的前身,也就是著名的龙江书院。一条大河宛若飘带一般飘在坝子中间。两边山脚下是星星落落的楼房,房前稻田满是绿油油的秧苗,稻田中间有一些荷塘,正是荷花开放时候,引来许多游人观赏,房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很美很富裕。</div><div> 想象中不是红米饭就是南瓜汤的井冈山。如今,已然今非昔比,借用毛主席在北戴河写的一句诗词“今又是,换了人间”。我突然想,老区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如此大的贡献,国家该不该给他们发工资呢。当然,这纯粹出于个人感情。看老区人民继承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保护生态,向生态要发展要效益;发展红色旅游,成绩斐然,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br> 井冈山,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里永远流淌着井冈山精神的源泉,老区人民与时俱进,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让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今天的繁荣昌盛。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无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都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br> 寻找昔日老一辈革命斗争的足迹,瞻仰为理想信念牺牲的烈士墓园;重温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绩;聆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一次一次的感动,一次一次的震撼。走在这深山密林里,与朴素善良的老区人民交流,感受革命先辈后人们的优良品格。看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