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聚广州市场,五零后览新忆旧

大平

<p>今天,星期一,头伏第5天,多云天气,比较凉爽。上午9时许,洛阳市老三届联谊会的四十多位老同学从四面八方会聚在广州市场步行街。组织者联谊会会长王志军,秘书长孟令武以及部分常委也在其中。他们都是五零后,与同为"五零后"的广州市场,有着难解难分的情愫,有着如诗如歌的缘分。</p><p> 广州市场始建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時,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第一拖拉机厂等一批特大型厂矿,选址洛阳涧西,十几万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擂响了大建设的战鼓,沉寂了千年的隋唐皇家西苑园林之地又轰轰烈烈的热火起来。为了给建设们及其家属提传完好的商业服务,可靠的后勤保障,政府从上海,广州等地动员了数千商业服务人员支援洛阳建设。并提前建好了两个综合性市场,这两个市场一东一西,全都是尖顶平房,井字型街道,围绕街道的全是商业用房。另外建有住宅区,一排排平房整齐排列,组合紧凑。</p><p>从上海来的商户如大利食堂,万国药房等,安排在西边的市场,因以上海人为主,定名为上海市场。东边的市场多为广州人,如万氏照像馆等,定名为广州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两个市场是涧西的商业中心,服务着涧西的几十万职工及家属。我们这些五零后们基本上都居住在周边的街坊里,伴随着广州市场和上海市场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感情很深。</p><p>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个市场的平房陆续拆除盖成了大楼,仍然是涧西居民购物的首善之处。九十年代后,上海市场建成步行街,加之与之相连的服装“香港街",上海市场繁华极盛,广州市场渐渐冷落下来,被边缘化了。几年前,上海市场步行街被打通为城市干道后,繁华不再。但东边的广州市场仍不温不火。</p><p> 近期,政府对广州市场进行改造,要把其打造成民国风情的步行街。且不论改造开放后能否复制上海市场的繁华,也不必置疑生于“一五"时期的广州市场与民国有何关系,相信建成后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独特的体验。</p><p>今天,老三届的五零后们正是怀着览新忆旧的心情走进了正在建设中的步行街,一边欣赏民国风情楼房装饰,以及外形为民国老火车,老汽车的购物商店,一边回忆着当年这里的青砖红瓦的平房。指点着当年这里是照像馆,那里是冷饮店。广州食堂,百货商店,乃至土杂店,理发店,澡堂子,废品收购站,一一重现眼前。并牵引出许许多多与之相关,久远但又似如昨天般清晰的故事。</p><p> 五零后们同现在合影,向过往挥手。我们已不再年轻,但同为"五零后"的广州市场却会青春焕发。</p><p>广州市场对于洛阳的五零后来说,有着道不完的情愫,有着理不清的心结。无论你以何种风情展示给我们,昨天的记忆是抹不去了。但仍然期待你明日的昌盛,热闹,繁华!</p> <p>美篇图片,视频拍摄:孟令武,一帆风顺,嘉乐,张留成,杨晓雷等。</p> <p>联谊会王志军会长小结:小小的活动,汇聚了近四十个同学,大家兴趣盎然,午时12点还有同学恋恋不舍。</p><p>今天天气十分炎热,在不大的广州市场,同学们三五成群树起了一道道风景线,有刚从外地回来的同学,有刚出院的同学,有承担繁多家务的同学,还有其它事务的同学……有的从恒大绿洲,有的从东华坛、老城区,乘车一个半小时,都力争在规定的9点时间赶到广州市场集合。</p><p>其中之一:和同学们见上一面,圆思念之情。</p> <p>广州市场民国风情街灯光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