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东吴高陵村

丁井人

<p class="ql-block"> 带你们走近“东吴高陵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要带你们去的高陵村,也许没多少人去过,甚至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古村落!</p><p class="ql-block">为了区别陕西省西安市的高陵区和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墓即安阳高陵,我把隶属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的高陵村称为“东吴高陵村”。</p> <p>东吴高陵村,东距丹阳15公里,西离句容20公里,与丹阳所辖的司徒镇姚庄村鸡犬之声相闻,句容的白兔镇也近在咫尺。当你走近高陵村,你会觉得她是江南再普通不过的自然村落。只有你真真走进这个村落,去读她,读懂她的历史,你才会知道她的历史文化之丰厚,自然景观之独特……</p><p>高陵村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公元一、二百年间,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孙坚(155年一191年),字文台,其父孙钟原籍浙江富阳,后迁居曲阿,即今丹阳。孙坚,生于155年,卒于191年,东汉末年名将,三国中吴国的始祖,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在三国中,不要只知道曹操、刘备、诸葛亮,还应注意其他的英雄,比如勇猛、重情义、有个性的孙坚。</p><p>孙坚被称为第一位江东之虎,他与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被称为世之虎将。孙坚出生时就带有奇幻色彩,他们家的祖坟都散发奇光,引来不少人的围观,称他以后必定是为人才。果不其然,少年时的孙坚随父外出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勇气就吓退海盗,还徒手缉拿海盗,这样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孙坚被郡里任命为校尉。喜平元年,会稽郡人许昌和其子许韶在民间兴风作乱,自称皇帝,孙坚召集民兵,一举歼灭了这股势力。朝廷得知孙坚的事迹,被任命为县丞,而后的几年,孙坚任数次县丞,每到一处,得到百姓的称赞和爱戴。</p><p>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来势凶猛,波及整个中原,东汉统治摇摇欲坠。孙坚立刻召集众兵数千人,在四处讨伐黄巾军。黄巾军占领宛城,孙坚勇猛冲锋,第一个到达城墙,士兵一鼓作气,攻下宛城,将黄巾军打的落花流水,这次立功,孙坚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之后的几年里,孙坚得到朝廷重用,四处平定乱党,屡建奇功。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开始执行暴政。朝廷兴起各股势力讨伐董卓,其他人都屡战屡败的时候,只有孙坚攻入洛阳,江东之虎也由此而来。乱世出英雄,孙坚从出生,就注定他的不平凡,此等英雄应该被后世牢记。</p><p><br></p><p>孙坚年少时候,就已成为江东一带的知名人物,后来人称孙坚为“江东猛虎”。孙坚在军事作战能力上有很高的成就,在讨伐董卓时候,董卓对孙坚都要忌惮三分。</p><p><br></p><p>孙坚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他为三国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坚勇猛果敢,骁勇善战,吕布曾败于孙坚之手。纵观孙坚的征讨生涯,他讨伐董卓,斩杀了华雄,打败了吕布,立下了很多战功。</p><p>董卓对孙坚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孙坚在带兵作战方面十分有天赋,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但是,孙坚在三十七岁的时候被乱箭射死,结束了自己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p><p>公元191年,袁术让孙坚率兵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得知后,派遣了军中的黄祖在樊城和邓县之间与孙坚展开战争。孙坚所向披靡,黄祖很快地就被孙坚击败,孙坚见黄祖率兵逃亡,孙坚立马率兵追击。孙坚率军渡过了汉水,得以包围了襄阳。刘表下令将士紧锁城门,不与孙坚对战,到了夜间时,刘表让黄祖悄悄地募集士兵,准备与孙坚展开第二次大战。黄祖带兵回来后,两军交战,黄祖依然不敌孙坚,率兵逃到了岘山之中。孙坚也跟追击黄祖到了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只带了大约三十来名士兵,刘表手下另一员大将吕公早已在草丛中埋伏等待孙坚的来临。</p><p>由于孙坚的马迅猛敏捷,孙坚只身一人进入了密林中。孙坚看到了吕公,俩人交战了数十回合。只要两匹战马一贴近,吕公便驾马逃到山路中去。孙坚对吕公穷追不舍。孙坚打算驾马朝山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敲锣的声音。山上的石头不断向孙坚飞来,树林中有刘表的队伍朝孙坚发射箭,孙坚身体中了很多箭,人和马当场死亡。</p><p>孙坚是讨伐大军阀董卓的十八路诸候将领之一,他不满盟主袁绍、袁术的狭小气度,借故脱离二袁的节制,回到江东秣马厉兵,以图伟业。后在江西鄱阳湖与刘表决战。《吴志》载“孙坚击刘表于岘山,为黄祖射死,还葬曲阿。及子孙权称帝,追谥为武烈皇帝,墓曰高陵”。元代《至顺镇江志》对此也有明确记载。这应是高陵村的由来。</p><p>历史上高陵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泊公庙,据传是为纪念孙坚而建,孙坚被称为泊公大帝,解放初,庙里还有高大巍峨的泊公大帝塑像及两匹腾空而起的战马,可惜全都毁于文革期间。</p><p><br></p> <p>东汉末年曲阿「今丹阳」西门外的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破虏将军孙坚击荆州刘表,被黄祖射杀,还葬曲阿。陈寿著『三国志』也记载:“坚薨,还葬曲阿。”</p><p>破虏将军孙坚葬于丹阳西门外,出殡的那天有三口棺材一同出门,分别葬在方位不同的地方。人们不知道那口棺材里是真身!一般认为主要是防止盗墓。</p><p>直至孙坚二儿子孙权称帝后,建都建邺「今南京」。东吴大帝孙权,追溢其父孙坚谓东吴始祖武烈皇帝,陵墓曰:高陵。也就是现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高陵村的牯牛墩。</p><p>当年,破虏将军孙坚出殡时,三口棺材一同出曲阿西门,其中一口棺材葬的是将军的真身,另一口棺材葬的是将军衣冠盔甲,还有一口棺材葬的是将军的战马。分别葬于曲阿西门外高陵村西岗牯牛墩「真身」,延陵的「衣冠盔甲」和马陵的「战马」。</p><p>为什么要用三口棺材,主要是:破虏将军孙坚击荆州刘表时中黄祖埋伏,被黄祖士兵乱箭、滚石毙命,战马也当场被射死。将军尸首被荆州刘表虏获,后江东与荆州刘表议和,刘表将孙坚尸首,用檀木棺还于江东。因将军的衣冠盔甲被乱箭射烂不能下葬,战马也被乱箭射杀。所以用三口棺材分别葬真身、衣冠盔甲和战马。</p><p>那为什么延陵葬的将军「衣冠盔甲」和马陵葬的将军「战马」地域都属今丹阳,而将军真身陵墓却在现丹陡区上党镇高陵村,地域属丹徒呢?原因是西晋灭吴后,司马懿家族为防东吴再起,煞费心机防,晋军焚毁了东吴【高陵】皇陵园,改【高陵】为牯牛墩,意思是东吴武烈皇帝孙坚充其量仅是一头牯牛(公牛)而已,东吴后人不得祭拜。不仅如此,还把曲阿西面的【高陵】陵园地域划归丹徒……这样东吴始祖武烈皇帝的陵墓就成了千古之谜!</p> <p>文革期间,高陵村村民在村西岗“牯牛墩”周围修路平田时曾挖出二尊汉白玉石马和一批石刻、石阶。因那时破四旧,将其废弃在野外,后不知去向。</p><p>公元二零一一年十二月,高陵村在修路平田时挖出了一尊约二米高的无首石人和一尊卧姿石马,还有几块挖段了巨型石阶。这次挖出的古物,高陵村高度重视,上报了镇江市文物局及考古部门。镇江市文物部门也高度重视,亲临现场对挖出的文物进行了考古,初步结论为东汉时期古墓石刻和石阶,并上报江苏省文物部门。后经江苏省、镇江市两级考古机构考古研究,进一步得出:这批出土的文物可能是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帝王陵神道石生象和石阶。还待国家级史学家、考古学家等进一步考古研究……</p> <p>高陵村有300多户1500村民,95%以上姓辛,有这样规模且姓氏单一的村落在当地实属罕见。据传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其子孙衍传而来。</p><p>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东坡)合称苏辛,他不仅是集诗词大成的大文学家,也是勇冠三军的军事将领,军事战略家,有词坛"飞将军"之称。他在65岁风烛残年带病到镇江任知府,仍战斗在抗金第一线。在镇江写下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流传后世,成词坛千古绝唱。辛弃疾有10个孩子,有参军抗金的,有读书的,其中一人到高陵农耕,所以才有了高陵辛氏一脉。</p> <p>抗日战争时期,高陵是抗日英雄村。高陵村教书先生辛文龙(1901一1940年)诨名老虎,幼年丧母、家贫,其父卖田卖地供其读书,18岁即执教糊口,1926年他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从湖北、安徽一直打到河南,后因负伤解甲归田。抗战爆发后,辛文龙动员村民敛资购枪,亲任教官,组织村自卫队抗日。因其有文化、有胆识,又懂军事,新四军与之接触后,很快接受了共产党的进步思想和抗日主张。他积极参加战地服务团的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为新四军介绍宝北地方政治、经济、人文情况,传送情报,为新四军初到茅山和宝北一带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做了大量工作,后陈毅、樊玉林在宝堰成立镇、句、金、丹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他参与其中,组织领导当地的抗日斗争。</p><p>1938年冬,辛文龙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上会地区笫一名共产党员,不久,他又发展王敖虎、王德龙等5人入党,并成立了上会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即中共高陵村党支部,辛文龙任书记。</p><p>由于辛文龙积极为党工作,影响不断扩大,一度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不满,他们以"扰乱地方"的名义将其羁押,后经陈毅出面与国民党镇江县长庄梅芳交涉,庄碍于抗日與论,表面上不敢过分造次,才将他释放出来。</p><p>高陵村地处几县交界,又有辛文龙这样的领头人,高陵村己成为当地抗日斗争的堡垒村、联络点。胡逸、何畏、何光、何其一、王敖毅、何文华、王若谷、方志坚、吉惠兰、张英、吴长顺、何小毛、何杨廷等新四军和抗日志士常在高陵一带活动,商量打鬼子锄汉奸、抵制日货,组织“青年抗敌会”、“妇女抗敌会",还常于夜间破坏日伪军交通线、电话线,由于国民党镇江县长庄梅芳坚持反动立场,经常与新四军等当地抗日组织搞摩擦,辛文龙将此情况向茅山新四军领导汇报后,陈毅决定拔掉这颗钉子,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在辛文龙、何其一的配合下,他派一支队包围了庄梅芳的县大队,一举予以歼灭。</p><p>辛文龙的积极抗日,引起了日伪的恐慌与极度憎恨,他们多次偷袭高陵村抓捕辛文龙未果,还在他家拍去一张照片,放大画像到处张贴,悬赏捉拿他,辛文龙机智过人,生于斯,长于此,地形烂熟,为自身安全,他居无定所,敌人抓捕始终没有得逞。</p><p>1940年6月一天深夜,日伪军在高陵至合偶途中设伏,鸣锣诈称有土匪袭击合偶村,辛文龙带了一枚手㨨弹,带着十几名青年火速驰援打土匪,他冲杀在前,不幸在途中遭日伪军暗算被捕。鬼子将他押到上会炮楼,严刑拷打,要他交待新四军的活动情况,他横眉冷对,坚不吐实,鬼子脑羞成怒,抓住他衣领毒打,他一口咬断了一名日军手指。辛文龙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就将他押到上会九里山,将他钉在用毛竹做成的十字架上,被一班日军用刺刀轮流刺杀,辛文龙胸部被刺烂,鲜血淋漓,壮烈牺牲。</p><p>辛文龙牺牲不久,时任宝北区委书记的何其一去丹阳开会后,因病途中到高陵村地下联络站辛老三家休息,被汉奸潘国民(潘甲村人)发现并告密,伪军自卫队40多人突袭高陵,何其一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牺牲。敌人的暴行激起了当地群众强烈的民族反抗精神,在辛文龙抗日壮举的影响下,高陵、合偶、上会一带许多青年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辛文龙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的气节是高陵村人的荣耀,不愧为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后裔。</p> <p>高陵村自然风景怡人、独到。</p><p>高陵村左右各有一条小河流过,面南原有一大片竹林,面北有一水库(以烈士命名文龙水库)向两小河灌溉,滋养高陵村民。辛弃疾儿子回江西上饶带湖(辛家庄园)途径于此,感慨于此风景,有陵有竹有水,风水宝地,河边土地肥沃,物盈丰足,有意留下,原居民邓员外膝下有女姐妹俩,他见辛公子相貌堂堂,知书达礼,且是名人子弟,甚是喜欢,将姐妹俩一并嫁给辛公子,成就了一段佳话,死后三人合葬村东,辛氏族谱曾有记载,村西南还有名为"邓家塘"的小水塘尚在,作为这段历史过往的最好见证。</p><p>高陵村西北有一古柏树,有数百年的树龄,村径达2~3米,几人手挽手才能合围,站在树下,俯瞰树冠有摭天蔽日之感。此树原有雌雄两棵,雌树在70年前被日本鬼子烧毁,现存的为雄树,此古柏树为高陵村的镇村之宝,是1千多村民的精神崇拜之树,它矗立村西北高处,时刻护佑着辛氏后人,恩泽高陵村民。</p><p>改革开放后,高陵村党支部一班人,转变观念,先行先试,针对丘陵山地,又有水资源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有机特色水果农业,现有茶叶、葡萄、蔬菜、苗木、养猪等多种经营。高陵村又与镇江北固集团联合,成立了"翰雅三维精确循环农业公司",发展农林牧副鱼高效生态农业,种植2千多亩黄桃,每年举办桃花节,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桃花盛开争艳,桃园内游人如织,人面桃花,张张笑靥,喜逐颜开,春天的气息在高陵这块土地上更加浓厚。高陵桃花节己是南乡一张靓丽的名片。高陵黄桃注册为“尚香牌",将水果注入历史文化因素,人们在品尝优质黄桃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高陵村的历史久远,人文气息像桃汁一样甘甜爽口,沁人心脾。</p><p>高陵村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有着幸福美好的今天,相信她的明天,她的未来将更加光明灿烂!</p>

孙坚

高陵

文龙

刘表

黄祖

东吴

将军

抗日

董卓

武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