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记住乡愁、青山绿水”</p><p> </p><p> 乡愁是记忆深处的凝望,是梦魂萦绕的牵挂,是年少不褪色的记忆,是暮年思乡的回首!</p> <p>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那么晴朗......志愿服务队行走在高桥拿溪的田野、村庄。一栋拣崭新的别墅散落在苍翠的树木间,连片醒目的琉璃瓦映着盛夏的骄阳,远处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稻花……</p><p> </p><p><br></p><p> </p><p><br></p> <p> 走进拿溪泰山生态古村落,门前花草争奇斗艳,村前屋后瓜果飘香。远处苍翠青山层叠,近处竹林拥簇摇曳。田间群鸭呱呱,蜻蜓蝴蝶翩翩。青砖瓦房错落有致,村道小巷干净整洁,青山绿水,和谐和善,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p> <p>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p> 寻一方天地,开一亩田园,种点花草,静听笛声;品一壶清茶,心韵飘然。在这里,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p> <p> 醒目的“拿溪欢迎您”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暖心。一棵茂密的千年古樟指引你走入一副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古色栈道迂回,潺潺细流清澈,水中波光倒影,群鸭嬉闹戏水;花草葱郁,岸柳悠然,石桥拱立,老牛忙耕,夫唱妇随........ </p><p><br></p><p><br></p> <p><br></p><p> 休闲观光引来游客,文化传承打造乡风文明。</p> <p>“古屏古屋、古香古色”</p><p> 岁月的沉淀,总会有些酸楚。虽世事变迁,浮世苍伤,依然改变不了它的容颜!</p> <p> 拿溪泰山村一村两姓,三大家族,刘姓两家族,樊姓一家族,都是外乡迁居于此。北宋宰辅刘沆之孙瑾公七子佇十七世孙承宗,是其中一族。过去拿溪村土地贫瘠,地势南倾,留不住雨水,靠天吃饭。有着“三天无雨哭皇天,大灾小难常常有”,十年九欠收,年年闹灾荒,野菜瓜草和米煮,逃荒要饭年年有。传遍永新的民谣:“拿溪拿陂乞婆多,长把勺里搅稀粥,作田全靠天上水,想吃饱饭等禾熟”……</p><p> 村中尽是土砖屋,茅草屋,几年后茅草腐烂,屋漏又逢连夜雨,真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更怕“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多少年来,板凳当床,木桩作架,几块板子,铺草成床,苟且生活,何日是头。种点棉花,积少成多,纺线织布,染黑做服,衣宽袖长,似袍似裙,日穿夜洗,破了再补,慈母手中线,儿女“百结衣”。</p> <p> 解放后,三族人和睦相处。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泰山人共建祠堂,仰祖德,立学堂,育子孙。如今各家族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三座祠堂拔地而起,徽派风格清新典雅,工艺造型一家比一家气派,昭示着各家族人丁的繁衍,在当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象征着三大家族:团结、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p> <p> 村里几十栋老房子,保留完整,整齐有序、古风徽派、流檐翘角,青砖窑灰、线条分明,高低错落,阴凉舒适,古朴大方。这里民风淳朴,以诚相待,童叟无欺,和睦相处,待客如宾,夜不闭户,美满幸福!</p> <p> 看哪!老爷爷抽着旱烟,老奶奶摇着蒲扇,坐在长廊的椅子上悠闲地乘凉、聊天。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着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p><p><br></p><p><br></p> <p> 居然还有老房子饭店开张了,粗茶淡饭,如致家归。在这里,可以找到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母亲的味道”</p><p> 远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像一根根丝线,勾勒游子淡淡的乡愁。</p><p> </p> <p> 随风飘来缕缕香味,背着锄头挑着箩筐从田间地头劳作回家的农人, 斟上一杯酣畅的米酒,劳累顿时化作了抖擞。中国的农民是那样的伟大、自强,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p> <p> </p><p> </p><p> 远远可见,矗立的屏身顶天立地,展示傲然的姿态,岁月沧桑侵蚀的痕迹,犹如听到嘤嘤的哭泣。勤劳善良的人们,代代坚守祖训,秉承功德和忠孝,彰显属于自己的高尚与荣誉。</p><p> </p> <p> 最引人入胜的是这座近20米宽,约3米高的古墙砖屏风,又称照壁,也称墙屏。墙屏呈扇形,左右各一扇圆弧拱门。墙屏建立在村子中央的一块空地上,照应着村前村后。如今墙屏已为古物,是村里的镇村之宝。村里长者告之:墙屏已经有几百岁了。</p><p> </p> <p> 古朴古韵的墙屏,历经绵绵几百年,尽管墙身已经渐渐风化脱落,墙头夹缝立满劲草,墙正面没有字踪迹,但它依然用宽阔的胸怀护佑着这里的万物生灵。</p> <p> 不论时光怎幻灭,心犹沧海化桑田。可歌可泣的族人精神,代代相传守护家园。正是有着这样的苦难经历,才有了如今这里的一切妥帖与安暖。</p> <p>“红色土地 红色故事”</p><p> 艰苦的岁月里,向往民主、自由的本村19岁青年刘三朵同志于193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湘西南的红三军成立时间最早,曾经由陈毅、贺龙、彭德怀三位开国元帅所领导。领导了永新、莲花、宁冈等地的武装力量。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国民党10万兵力“围剿”红军,刘三朵同志在革命的道路上,将宝贵的生命定格在24岁。</p><p> </p><p> 村民刘全德同志,1917年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年幼丧父,13岁参加共产主义少年儿童团,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路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到解放,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参谋长空军22师场站站长、浙江交通运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到光荣离休……</p><p> </p> <p> 任重道远风骨在,忠勇信义写春秋!</p><p> 小广场矗立的鲜红五角星,是先贤忠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p><p> 老房子墙面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为人民服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有着革命的信仰、铁一样的纪律、坚定的意志、勤劳的双手,我们国家才有如今的日新月异与蒸蒸日上!</p> <p>听: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p> <p><br></p><p> 优秀文化进景区,文旅融合促发展的步伐走进拿溪泰山村。文化馆携采茶剧团、和子合唱艺术团、心连心志愿服务队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开展送文化下乡公益活动。</p> <p>看:本地的村民大妈媳妇们带来了欢天喜地的秧歌舞。</p> <p>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没有神仙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没有蛟龙,却风生水起,日新月异!</p> <p><br></p><p> 扶贫的春风为人们吹开了紧锁的眉头,高桥楼的风光,得益于史无前列的精准扶贫,拿溪泰山的村民焕发着勃勃生机。</p><p> 向贫困宣战,是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向贫困宣战,是立党为公的神圣使命!</p> <p> 十八大以来,拿溪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市、县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目前正在大规模地开展“4A”级人居环境示范点示范村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望得见乡愁、留得住记忆、满目青山绿水、遍地蓬莱仙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泰山将呈现在这块古老的热土上!</p> <p> 高桥楼镇书记郭永宁、镇长陈伟兵来到现场观看演出。就连国家脱贫攻坚督察组的工作人员也与百姓坐在一起观看。他们没有打扰我们,而是用热情的双手为我们喝彩。与民同行,与民同乐,是人民公仆朴实的作风!</p> <p> 描绣你的模样,不知该用什么丝线,赞美你的形象,不知该用什么语言,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这片热土铺满了眷恋!</p> <p> 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颗启明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是一汪甘泉,哺育着拿溪泰山这块净土。让我们共同期待高桥镇美好富裕的明天!</p> <p>文字:龙小琴 </p><p>审核:黄玲玲</p><p>图片提供:陈靓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