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润成长———假期古诗分享铁力市第六小学 二年一班

夜雨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袁阳明</span></p> <p> 劳劳亭</p><p> (唐)李白</p><p>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p><p>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p><p>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五言绝句,大约是公元749年,李白游金陵时所作。这首诗写的并不是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了人间的离别之苦。</p><p> 劳劳亭:是三国时代吴国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边,是古人送别的地方。</p><p> 知:是理解的意思。</p><p> 遣:是动词,使、令的意思。</p><p>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p><p> 意思是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了。</p><p>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p><p> 意思是春风也会意离别的苦,故意不让柳条发青。</p><p> 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移情于景,托物言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马雁扬</span></p> <p> 所 见</p><p> (清)袁 枚</p><p>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p><p>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p><p>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五言绝句。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于是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p><p> 所见:写诗人看见的事物。</p><p> 牧童:是放牛的孩子。</p><p> 林越:是道旁成荫的树。</p><p> 捕 :是动词,捉的意思。</p><p> 立 :是站立,直立的意思。</p><p>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p><p> 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p><p>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p><p> 意思是忽然想要捕捉书上的鸣叫的知了,就马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p><p>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李子睿</span></p> <p> 采莲曲</p><p> (唐 ) 王昌龄</p><p> 荷叶罗裙一色栽,</p><p> 芙蓉向脸两边开。</p><p> 乱入池中看不见,</p><p> 闻歌始觉有人来。</p><p> 王昌龄是(西元698年——756年)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有一天王昌龄独自一个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河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啊朵,在河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有感而发,遂作《采莲曲》。</p><p> 罗裙:用细软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p><p> 芙蓉:指荷花</p><p> 荷叶罗裙一色栽,芙蓉向脸两边开。</p><p> 这两句的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池里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p><p> 乱入:指混入。 </p><p>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p><p> 闻歌:听到的歌声。</p><p> 始觉:才知道。</p><p>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p><p>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混入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感觉到有人前来。</p><p> 《采莲曲》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王梓萱</span></p> <p> 望洞庭 </p><p> (唐)刘禹锡 </p><p> 湖光秋月两相和,</p><p> 潭面无风镜未磨。 </p><p> 遥望洞庭山水翠,</p><p> 白银盘里一青螺。</p><p>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望洞庭》是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是作者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p><p> 洞庭:是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p><p> 湖光:湖面的波光。</p><p> 两:指湖光和秋月。</p><p>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p><p> 潭面:指湖面。</p><p>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p><p> 湖光秋月两相和,</p><p> 潭面无风镜未磨。 </p><p> 这句的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p><p>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p><p> 青螺:螺的一种。 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用。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p><p> 遥望洞庭山水翠,</p><p> 白银盘里一青螺。 </p><p> 这句的意思是: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p><p>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王安彤</span></p> <p> 饮湖上初晴后雨</p><p> ( 宋 )苏轼 </p><p> 水光潋滟晴方好,</p><p> 山色空蒙雨亦奇。 </p><p> 欲把西湖比西子,</p><p> 淡妆浓抹总相宜。 </p><p>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词的,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首诗创作于熙宁6年,二月间。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天和雨天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作者为这样的美景所陶醉,挥笔写下这首湖山美景的佳作。</p><p> 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中:“潋滟”的意思是指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就是正好显得美,就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里面的“空濛”指细雨迷蒙的样子,“奇”是奇妙的意思,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景色也非常奇妙。 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欲”就是可以 ,如果的意思 。“西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美女,这句意思就是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里面 :的“总相宜”就是适合 十分自然的意思,这句的意思就是不论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的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p><p> 整首诗的意思就是:晴天,西湖的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候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 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 浓妆也罢,总能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p><p>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的勾画了西湖的美景。</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王诗琪</span></p> <p> 赠刘景文 </p><p> 【宋】苏轼&nbsp; </p><p> 荷尽已无擎雨盖,</p><p> 菊残犹有傲霜枝。 </p><p> 一年好景君须记,</p><p> 最是橙黄橘绿时。 </p><p>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p><p>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p><p>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p><p> 擎:举,向上托。 </p><p>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p><p> 菊残:菊花凋谢。 </p><p> 犹:仍然。 </p><p>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p><p>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p><p>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p><p>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p><p> 须记:一定要记住。 </p><p> 正是:一作“最是”。 </p><p>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p><p>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p><p>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p><p> 此诗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孙禄</span></p> <p> 早发白帝城</p><p> (唐)李白</p><p> 朝辞白帝彩云间,</p><p> 千里江陵一日还。 </p><p> 两岸猿声啼不住,</p><p> 轻舟已过万重山。 </p><p>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诗仙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p><p> 发:启程。 </p><p>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 </p><p> 朝:早晨。 </p><p> 辞:告别。 </p><p> 白帝:即白帝城。 </p><p>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p><p> 千里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p><p>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还:归;返回。 </p><p>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p><p> 这两句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p><p> 啼:鸣,叫。 </p><p>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峰。 </p><p>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 这两句的意思是: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山峰。 </p><p>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救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杨梓涵</span></p> <p> 夜书所见</p><p> (宋)叶绍翁</p><p> 萧萧梧叶送寒声,</p><p> 江上渔火送客情,</p><p> 知有儿童挑促织 ,</p><p> 夜深篱落一灯明。</p><p>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p><p>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渔火送客亭。</p><p> 萧萧:风声。</p><p>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p><p>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p><p>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p><p>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p><p>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p><p> 篱落:篱笆。</p><p> 这两句的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p><p> 《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斗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沈指威</span></p> <p> 山行</p><p> (唐)杜牧</p><p> 远上寒山石径斜,</p><p> 白云生处有人家。</p><p> 停车坐爱枫林晚,</p><p> 霜叶红于二月花。</p><p> 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之美的形象,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p><p> 山行:指在山上行走游览。</p><p>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p><p> 石径:石子小路。</p><p> 生:产生,生出。</p><p> 坐:因为。</p><p> 远上寒山石径斜:</p><p> 是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远处深秋时节的山。</p><p> 白云生处有人家:</p><p> 意思是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p><p> 停车坐爱枫林晚:</p><p> 是指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p><p> 霜叶红于二月花:</p><p> 意思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p><p>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人:赵佳琪</span></p> <p> 望天门山 </p><p> (唐)李白 </p><p> 天门中断楚江开,</p><p> 碧水东流至此回。 </p><p> 两岸青山相对出,</p><p> 孤帆一片日边来。 </p><p>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p><p>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p><p>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了两山。</p><p> 楚江:即是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p><p> 开:劈开,断开。 </p><p>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p><p>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p><p>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p><p> 这两句的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p><p>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p><p> 出:突出,出现。 </p><p>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p><p>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p><p> 这两句的意思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p><p> 这一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作者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p><p> 从诗中可以看到作者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p>

意思

诗人

这首

西湖

分享

白帝城

作者

洞庭

李白

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