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曹国国君直系研究

曹申

西汉司马迁《史记 管蔡世家》记:曹叔振铎,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曹叔振铎国君直系世系,根据目前资料有三种说话:一是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 管蔡世家》所记曹叔振铎至曹伯阳共十九世直系;二是《左传》中记载十五世宣公强(庐)与后继者成公负刍,被后世学者解释为父子关系,而不同于《史记》中十五世宣公强(庐)与后继者成公负刍为兄弟关系,因此按《左传》记载曹叔振铎至曹伯阳共二十世直系;三是2008年《中原文物》第2期刊登了故宫博物院刘雨的《两周曹国铜器考》一文,此文陈述在夷伯喜之前还有两代人物的漏记,即太伯脾与仲君平之间还有一代墉公;孝伯云与夷伯喜之间还有一代人物静公。根据刘雨所撰之文,曹叔振铎至曹伯阳是二十二世。<div><br> 一、根据西汉司迁《史记 管蔡世家》是记载曹国历代君王最为详细的一文,根据本文摘录出曹叔振铎至曹伯阳十九代人物如下:<div><br></div><div> 1曹叔振铎——2太伯脾——3仲君平——4宫伯侯——5孝伯云——6夷伯喜、幽伯强、戴伯苏——7惠伯兕(或名雉、或名弟、或名弟兕。戴伯苏之子)——8石甫、缪公武——9桓公终生(缪公武之子,一作终湦)——10庄公夕姑(一作射姑)——11釐公夷——12昭公班——13共公襄——14文公寿——15宣公强(按《左传》宣公名庐)、成公负刍——16武公胜(成公负刍之子)——17平公顷(须)、隐公通——18悼公午、声公野、靖公露(平公顷三子)——19伯阳(靖公露之子,前487年,宋灭曹)。</div></div> 曹叔振铎直系十九世简化1<br> 1叔振铎——2太伯脾——3仲君平——4宫伯侯——5孝伯云——6戴伯苏——7惠伯兕(或名雉、或名弟、或名弟兕)——8缪公武——9桓公终生(一作终湦)——10庄公夕姑(一作射姑)——11釐公夷——12昭公班——13共公襄——14文公寿——15成公负刍——16武公胜——17平公顷(须)——18靖公露——19伯阳—— 曹叔振铎直系十九世简化2<br> 1曹叔振铎——2曹脾——3曹平——4曹侯——5曹云——6曹苏——7曹兕(或名雉、或名弟、或名弟兕)——8曹武——9曹终生(一作终湦)——10曹夕姑(一作射姑)——11曹夷——12曹班——13曹襄——14曹寿——15曹负刍——16曹胜——17曹顷(须)——18曹露——19曹阳—— 曹国二十六君在位时间<br>1曹叔振铎——前1046年——<br>2太伯脾——<br>3仲君平——<br>4宫伯侯——<br>5孝伯云——<br><div>6夷伯喜(云长子):前865年—前835年 在位 31年<br></div><div>6幽伯强(云次子):前835年—前826年 在位 10年<br>6戴伯苏(云三子):826年—796年 在位 31年<br>7惠伯兕(或名雉、或名弟、或名弟兕。戴伯苏之子):796年—760年 在位 37年<br>8石甫(兕长子):(公元前760—公元前760) 在位 不到1年<br>8缪公武(兕次子):(公元前760—公元前757)在位 4年<br>9桓公终生(缪公武之子,一作终湦):前757一前702年 在位 56年<br>10庄公夕姑(一作射姑):前702年—前671年 在位32年<br>11釐公夷:前671年—前662年 在位 10年<br>12昭公班:前662年—前653年 在位 10年<br>13共公襄:前654年—前618年 在位 36年<br>14文公寿:前618年—前595年 在位 24年<br>15宣公强(按《左传》宣公名庐):前595年—前578年 在位18年<br>15成公负刍:前578年—前555年 在位24年<br>16武公胜(成公负刍之子):前555年—前528年 在位 28年<br>17平公顷(须):前528年—前524年 在位 5年<br>17隐公通:前510年—前506年 在位 5年 平公弟通杀声公代立 <br>18悼公午(平公顷长子):前524年—前515年 在位 10年<br>18声公野(平公顷次子):前515年—前510年 在位 6年<br>18靖公露(平公顷三子): 前506年—前502年 在位 5年<br>19伯阳(靖公露之子,前487年,宋灭曹):前502年—前487年 在位16年 <br></div><div><br></div><div> 二、《左传》所记,为后世学者解释为成公负刍为十五世宣公强的儿子,不同与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为兄弟。如果依此说话,曹叔振铎至曹伯阳是二十世。<br></div><div> 即:1曹叔振铎——2曹脾——3曹平——4曹侯——5曹云——6曹苏——7曹兕(或名雉、或名弟、或名弟兕)——8曹武——9曹终生(一作终湦)——10曹夕姑(一作射姑)——11曹夷——12曹班——13曹襄——14曹寿——15曹强(庐)——16曹负刍——17曹胜——18曹顷(须)——19曹露——20曹阳——<br></div><div><br></div><div> 三、根据《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刊登刘雨的《两周曹国铜器考》一文记载,在夷伯苏之前还有两代人物的漏记,即太伯脾与仲君平之间还有一代墉公;孝伯云与夷伯喜之间还有一代人物静公。因此根据刘雨《两周曹国铜器考》一文记载,曹叔振铎至曹伯阳是二十二世。<br> 即:1曹叔振铎——2曹脾——3曹墉——4曹平——5曹侯——6曹云——7曹静——8曹苏——9曹兕(或名雉、或名弟、或名弟兕)——10曹武——11曹终生(一作终湦)——12曹夕姑(一作射姑)——13曹夷——14曹班——15曹襄——16曹寿——17曹强(庐)——18曹负刍——19曹胜——20曹顷(须)——21曹露——22曹阳——<br></div><div><br><div>参考资料<br>1、司马迁《史记》<br>2、《左传》<br>3、刘雨《两周曹国铜器考》,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br>4、安徽曹善龙《曹国史话》<br>5、湖北曹裕义新浪博客《曹叔振铎》<br></div><div><br></div><div>重新整理者:湖南曹申 江西曹小柯 广西曹鹏贞 山东曹绪强 广东曹伟志等</div><div>2020年7月19日</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