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火

<p>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原创</p> <p>  灶火(现在叫厨房),是烧水做饭的地方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家的温暖,也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故事和记忆。</p><p> </p> <p>  儿时的老家灶火,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家的灶火(因为用煤作燃料也叫煤火)冬天里是吃住在一屋,可享受供暖。天暖和时搬到院里一个很矮小的地方,只能放下一个水缸一个灶台,还能立下二、三个人)。记得那时的灶台都靠墙用土坯砌成四方形,有成人腰高,煤火台上能放小板凳,冬天冷时小孩子能坐煤火台上烤火,煤火炉膛前后错开,中有窟窿过火眼,前炉膛烧火做饭,后边坐锅烧热水。煤火正前方中间有探火眼,是火杵透火通风下翻炉渣灰用的,煤火正前方两边有猫窝,是冬天猫钻进暖和的地方,也是我们下雨天烤湿鞋,冬天烤火暖脚的地方,正下方有炉渣坑。隔几天就用铁锨将炉渣灰挖出倒掉。</p> <p>  那时我家用的是大铁锅、二号深锅、炒菜用三号铁锅,墙上有油灯窝(土墙上抠一个小窝),灯台(二根长钉上放一快小木板),烧那煤是南吴村卢家洼小煤矿产的臭煤。好像是几元一车,光煤沫没碳块,不耐烧,还得用煤土和水搅拌后才能使用。做完饭封火(用干煤块填火,上用和好的湿煤倒上,用火杵拍好,中间扎一个眼)。做饭时用火杵把那封煤块扎烂,因是臭煤,它不耐烧,三天两头煤火灭。因此做饭时,母亲常常得生火撺柴火才能做熟饭。</p><p> 母亲生火时,常左胳膊抱柴火(干树枝),右胳膊挎篮子,篮子里是牛吃剩下的玉米杆小短节,上面放一把麦秸,手里拿小塑料袋,方便面包。点火前,母亲先把麦秸放煤火膛里,再放上煤火边箩筐里的脱过玉米的干玉米棒,细点的小干枯树枝用手折断放上,稍粗点的柴火在膝盖处折断,粗大点的柴火放地上用脚踩着一头,再用手用力折断,干枯枝上再放些大柴火。点火时先划着火柴棒点燃小塑料袋后再引燃麦秸,有时点火时也不太顺利,冒出的浓烟常熏得母亲两眼流泪,咳嗽不止。年年天天如此,也不见的母亲烦。还常对我们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穷。天晴朗时烧外面的柴火,下雨天烧屋里的柴火。母亲就是这样一把柴火,一把干牛草节的操持着我们的一日三餐,想尽办法为家里省钱供我们读书。因常年烧柴火,母亲的两眼后来落下毛病,看不清人。还常告诫我们说,生活比树叶还稠,过日子得精打细算,仔细人常吃好饭,爱惜人常穿好衣。</p> <p>  小时候的我白天总爱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立在煤火边看母亲忙碌,有时也帮忙推一下柴火,一边享受母亲身边的甜蜜幸福时光,一边看灶火在母亲的侍弄下做出热乎乎的饭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拉家常,冬夜母亲在灰黄的油灯下,坐煤火边脚放在猫窝里给我们纳鞋底缝衣服,我的心中就对灶火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与温馨。</p> <p>  难忘母亲在那贫困的年代,在灶火给我们春天撸羊桃叶,扫帚苗,洋槐花柳芽等做各种口味的蒸菜,夏天里煤火后降火的定高苗水,麦仁茶,秋天里做甜柿子,冬天里,火膛里烧红薯,铁锅里炒玉米花炒黄豆,那红薯的香甜,黄豆和玉米花的咯嘣脆香是我们童年的美味,让我们至今回味无穷。</p> <p>  后来在我们姊妹不上学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条件也逐渐好点,也能拉起范水沟那大碳煤,克井的香煤(无烟煤),打煤球烧蜂窝煤,可母亲还是不舍得烧,把煤球借出,至今也没还。宁愿烧小锅头撺柴火,也不舍得烧煤,那煤块和煤球只有在过年或我们回去看望他们时才舍得用。还常说,你们都不在家,我和你爸两碗饭,一把柴火就行,烧煤浪费那钱干啥。</p> <p>  在07年母亲来我家帮忙带孩子时,才结束了撺火做饭的日子,也跟着我学会了用电磁炉,电饭锅,液化气,后又用天然气。并常感叹说,你们可真幸福,做饭不见火(电磁炉等)饭都做熟了,还干净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没啥烧,你们可一定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要懂得感恩,踏实做人,好好工作!</p> <p>  忘不掉的过去,挥不掉的曾经。转眼母亲离世已快三年,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亲,愿母亲安息,我们都永远怀念您,爱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