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科普

童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杨(学名:Populus euphratica),又称胡桐(汉书)、英雄树、异叶胡杨、异叶杨、水桐、三叶树,是杨柳科杨属胡杨亚属的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也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千百年来,它们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p><p><br></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237, 35, 8);">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 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1]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生在我国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树,刚冒出幼芽就拼命的扎根,在极其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能长到30多米高。当树龄开始老化时,它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被人赞誉胡杨是“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朽”的英雄树。并且在额济纳旗,胡杨有另一种说法“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span></p><p><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沙雅县拥有面积达366.22万亩天然胡杨林,占到全国原始胡杨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委员会评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2008年,沙雅南部集中连片、密度较高的198.79万亩胡杨林又被上海大吉尼斯授予“最大面积的原生态胡杨林”称号。其中,最原始、最古老的、造型最为独特的胡杨林当属木垒胡杨林</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胡杨,多年生落叶乔木,高达30米,直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高10-20米, 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树叶奇特,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又有点像枫叶,故它又有“变叶杨” “异叶杨”之称。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它便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当地居民用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碱的纯度高达57%~71%。除供食用外,胡杨碱还可制肥皂,也可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胡杨全身是宝:它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楼兰、尼雅等沙漠故城的胡杨建材至今保存完好;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乃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胡杨木的纤维长,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枯枝则是上等的好燃料。它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所以具有伸展到浅水层附近的根系。它又具有强大的根压和含碳酸氢钠的树叶,因而能抗旱耐盐。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的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胡杨林和嫩枝是荒漠区的重要饲料;木材虽不理想但在缺材的荒漠却仍不失为重要用材;从树干切口流出的汁液是食用碱和制肥皂的原料,又可入药,当地群众称为“胡杨泪”或“梧桐泪”(因叶似梧桐叶而得名),叶和花均可入药,因此胡杨是沙漠中的宝树。由于不适当的采伐和毁林垦荒或放牧已造成胡杨林资源的破坏和土地风蚀或积沙引起荒漠化加剧的恶果。现在新疆尉梨已建立了沙漠干旱地区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胡杨林胡杨蒙古语称为“陶来”,是落叶乔木,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杳。耐旱百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额济纳胡杨林区是世界仅存三处之一,且保护最为完整。现有数百年的胡杨,仍枝繁叶茂,领尽大漠瀚海风骚,是大自然独钟的奇迹!</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176, 79, 187);">新疆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是分布最多的地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据说,全世界的胡杨90%在中国,中国的胡杨90%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3800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也有片片零星分布。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22, 126, 251);">1998年4月,从额济纳扬起的一场沙尘暴竟席卷北京、济南、徐州、直达南京。这沙尘的起源就是来自北方的阿拉善高原,当这块绿洲消亡之后,风沙之下的下一个牺牲品,就是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例如:河北北部的坝上高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nbsp;&nbsp;胡杨这两个地区的两组陆地卫星影像的对比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代表森林和草场的深绿在急剧萎缩,而黄色的流沙却在不客气地扩展。据对地处坝上的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9年间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至12.91万公顷,增加89.9%,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至22.24万公顷,减少38.8%。浑善达克沙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对1989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7年时间,流沙面积由18.55万公顷增至35.86万公顷,增长93.3%,草地面积则由60.25万公顷减至43万公顷,减少了28.6%。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沙漠中以流沙占绝对优势,约占沙漠的85%。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树柳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100年,泪尽沙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据中国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共开垦土地194万公顷,而保留面积仅为98.6万公顷,有一半撂荒,而撂荒就意味着荒漠化。权威部门的综合监测显示,自50年代以来的25年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扩展速度加快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1994年的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沙化速度已达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接近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在内蒙古乌盟后山、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土地平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在历史上沙区存在过若干著名的古城(如喀拉屯、精绝、楼兰、黑城、居延、统万等)反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沙漠的变化。 2006年4月5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这样赞美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4],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span></p> <p>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p><p><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保护措施</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font-size: 20px;">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b><b style="font-size: 20px;">、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2个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物种保护基地。</b></p><p><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128, 128, 128);">胡杨保护动态</b></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2012年,额济纳旗林业局在七道桥胡杨林区安装虫情测报灯,进一步加强胡杨林有害生物测报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科技水平,增强防治的时效性。提出:“利用虫情测报灯保护胡杨林。虫情测报灯能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随昼夜变化自动开闭,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排水等系统作业,并可根据虫情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的需要,随时将系统自动测定的环境气象资料输入计算机,对昆虫的发生、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满足虫情预测预报、采集标本的需要。 额济纳绿洲在历史上被称为“居延绿洲”。居延绿洲在上古时期面积究竟有多大,尚未有一个确切的记载。但是,300年前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定居这里,就有了“放火烧林方入牧”的传说。</span></p><p><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255, 255, 255);">栽培概述</b></p><p>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p><p><br></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9, 29, 29); color: rgb(1, 1, 1);">胡杨和灰杨在干旱荒漠地带形成森林,最初是依靠种子传播繁殖的。它们种子成熟期的7—8月间,正是炎热季节、河流洪水漫溢的时候。大量带有冠毛的种子随风飘散到河流两岸的河漫滩上、积水湖泊的浅滩上、潮湿的干沟底部和农区新修输水渠道边坡水线上。这些种子迅速发芽,萌发生长,与其它伴生植物一起,形成带状和片状的森林群落。据1965年在塔里木河下游的英克和卡拉两个海子(即湖泊)调查,这两个海子周围浅滩上繁育着天然下种的胡杨苗达2250万株,一般沿水的起落线呈带状在海子的缓坡地带分布生长。生长密度平均每平方米达??一90株,最密处每平方米达900株,每个成苗带宽约5~10米,因海子水位下降,形成带间10—50厘米的距离。但在海子的陡坡地带,由于水位下降快,水分保持差,种子不易滞留,因而成苗稀少。这种自然现象揭示了胡杨和灰杨天然下种繁殖的规律,给人工播种育苗和栽培以科学的启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胡杨的成年树具有强大的水平根系,这些水平根系上的不定芽,具有旺盛的萌蘖能力。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盐碱不太重的情况下,能大量萌发出幼苗,成为胡杨自然繁殖的主要方式。在荒漠条件下,胡杨种子繁殖的情况是有限的,根蘖繁殖则是普遍的。在新疆塔里木地区,凡有胡杨生长的地方,沿公路的取土坑里,与胡杨林相邻近的农田边上,在林区内挖过甘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胡杨的根蘖苗,这些根蘖苗经多年生长,可以长成茂密的次生林。一棵胡杨或灰杨树周围20—30米以内,可根蘖繁殖出数十株甚至更多的后代,形成团状的幼林。这些团状的幼林,在许多地方,构成了胡杨和灰杨林特殊的林相。</span></p><p><br></p> <p>胡杨插条繁殖困难,播种有苗的关键是控制苗期锈病危害.据我们观察,胡杨锈病有以下期律:1年生苗不发病或发病轻.2年生苗最易发病,苗叶发黄枯萎、死亡。5月末发病。7、8月严重,9月初基本停止.苗木由下而上感染,在高度超过1.3米的部位不感染或轻微感染。此外,灌水过多,排水不良,夏季降雨量大,都能助长锈病发生和蔓延.</p><p>根据上述规律,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p><p>1.注意选择苗圃地.胡杨育苗地应选在通风、利于灌排的地方,土壤为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轻盐碱地.</p><p>2.合理灌水,及时松土打叶.对2年生苗应控制灌水,全年灌水2次,已能满足生理需要。松土除草4次,特别在灌水或雨后及时松土.追肥l~2次,间苗2次,保持合理的密度。适当打掉苗下部的部分叶子。有利透光通风,降低地表温度,不给锈菌有活动的机会.</p><p>3.药剂防治。一旦发生了锈病,可用15%的粉锈宁。</p><p> 生态保护</p><p>胡杨林在改善荒漠生态方面的作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为戈壁、沙漠所占据,干燥少雨,特别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荒漠气候尤为强烈。新疆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疆盆地沙漠边缘的片、带状的绿洲中,多为沙漠戈壁包围,处于干旱、凤沙威胁之下,内蒙古、甘肃西部一带,也处在近似的自然环境中。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就不能忽视分布在这些地区河流两岸和洪水侵蚀地上的胡杨林。由于有这些胡杨林的存在,干旱恶劣气候才得以缓和。在南疆塔里木河中,上游两岸以及下游广大地区分布的天然胡杨林,构成了一道长达数百公里连绵断续的天然林带。这条天然林带,对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效地阻挡和减缓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移,保障绿洲农业生产和居民安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大量胡杨林生长分布在河流两岸,保护了河岸,减少了土壤的侵蚀和流失,稳定了河床。胡杨林的蔽荫覆盖,一方面增强了对土壤的生物排水作用,另一方面又相对地减缓了土壤上层水分的直接蒸发,抑制了土壤盐渍化的进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由此可见,胡杨作为荒漠森林在我国西北地区广阔的荒漠上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难以用一般数字估价的。</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医学作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树脂:清热解毒,制酸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牙痛,淋巴结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胃酸过多;外用治中耳炎,痔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根:驱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花序:止血。外用止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用法用量:胡桐碱(树脂.粗品):2~3钱,水煎服;外用适量。根:3~5钱,水煎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胡杨和灰杨木材具有很强的抗腐能力,特别是在浸水后,抗腐性增强。在盐碱地区,胡杨的木材用作桥涵的基础材料,经久不坏。但在干湿无常的条件下,抗腐性就显著下降,不到2年时间就会全部腐朽。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一带,当地群众常用大径胡杨干材凿制独木船,维吾尔语称“卡盆”,成为捕鱼、渡河的重要工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胡杨木材的纤维质量,优于其它杨树,可作为造纸工业制造纸浆的原料。据新疆八一农学院杨廷赋等的测定,胡杨木纤维平均长度为1135.83微米,绝对最长达2204.52微米,木纤维的幅度平均为23.17微米,其长度与幅度的比值达68.97。胡杨和其它几种杨树木纤维测定比较数据说明:胡杨的木纤维平均长度最大,纤维的平均幅度最小,木纤维的长度和幅度的比值最大,平均数及绝对最大比值也以胡杨居第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造纸原料,木纤维的·K度关系着纸张的强度?木纤维长度和幅度的比值关系着纸张的质量。因此,作造纸原料,以胡杨的木纤维质量最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胡杨的叶是一种良好的牛羊饲料,特别是羊最喜吃。绿叶、枯叶以及幼嫩的枝梢,均可使用。在胡杨分布地区,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每年都有大量落叶,牧民常利用作羊的“冬窝子,,(即冬季放牧草场)。过去牧民放牧不注意保护森林,乱砍树头和干枝,造成林木损失破坏,如果进行适当的区划,采取合理的修枝抚育,可以达到林木保护与放牧的良性结合。胡杨枝叶还可以加工处理充作肥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胡杨碱”是一种质量很高的生物碱。在新疆南部和内蒙古西部胡杨生长旺盛的地方,产量很大,采收便易,成为南疆维吾尔族农民的一项副业生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