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

勾传才

<p>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之后,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上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p> <p>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p><p> “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改选了中央政治局,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危害。明确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工作方针。李维汉,翟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毛泽东,李震瀛,陆沉,杨匏安,王荷波,王一飞等21人参加。在会上,毛泽东在发言中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p><p><br></p> <p>  八七会议后,中央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省传达会议精神,并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工农,丧失民心,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以共产党自已的名义领导人民革命,他在写给中央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要打出自已的旗帜。从此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诞生,在秋收起义的各个战场上飘扬。</p><p> </p> <p>  1937年在延安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人员合影。</p><p> </p> <p>  1,秋收起义的组织领导和准备。</p><p> 毛泽东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起义总指挥。参加起义部队是共产党员卢德铭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奉命参加南昌起义,没有赶上,到达江西修水时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在修水起义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三个团:第一团由原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团长钟文璋。第二团,由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安福,莲花,萍乡,醴陵,衡山等地工农武装组成,团长王新亚。第三团浏阳农军为主,加上警卫团和萍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团长苏先骏。参加秋收起义的总人数4000多人。</p> <p>  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p> <p>  2,秋收起义开始。</p><p>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p><p> 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国民党反动派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团长钟文璋失踪,一团被迫向浏阳转移。</p><p> 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向西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p><p> 第三团于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p><p> 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p><p> 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牺牲伤亡很大。</p><p> 9月19日各起义部队到达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改变攻打长沙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p><p> 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到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p><p> 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p> <p>  3,三湾改编。</p><p>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了五天时间的休整改编。这就是我们军队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形成。</p><p> 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村时侯,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斗争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当天晚上,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1,资遣一部分不愿意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2,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3,规定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在党支部指导下宣传组织群众工作,组织士兵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p> <p>  从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六年时间里,我们党没有自已的军队,始终是在宣传马列主义,教育鼓动工农群众和配合国民党进行反帝反封建,打倒军阀的北伐战争中,逐步成长壮大自已,直到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大屠杀,大清党,才在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自已的军队!中国革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已的手中!</p><p> 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虽然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但是,仍然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名字和旗帜。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宣布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有自己的番号和旗帜。这是中国工农大众自已的军队。</p><p> 1927年9月30 日在三湾村“泰和祥”杂货铺里召开的前敌委会议上,毛泽东首先分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已的军队。同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度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争论激烈,讨论异常。毛泽东耐心解释,并且举出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把党支部建立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才建成了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成功经验说服了大家。会议开了一夜,一直到天亮。第二天,师长余洒度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毛泽东站出来讲话,首先鼓舞士气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战士可以当敌人百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接着宣布了三湾改编的三项决定。</p> <p>  4,三湾改编的重大意义</p><p> 三湾改编,从思想上,组织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指挥枪,绝不允许枪指挥党”的根本原则,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p><p> 毛泽东的这一建党建军思想,从此运用到了中国革命的各项工作中。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的核心。在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保持了“支部建在连上”,在解放区,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地方工作中,支部建在乡村。基层党支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坚强堡垒作用。全国解放土地改革,村有党支部,区乡有党委。城市的工厂车间,街道学校和机关都有党支部。私营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也建立起来党支部。可以说,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通过各级党委,到达这千百万个党支部,组织起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来实现的。这也是我们伟大的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所在,是我们共产党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p><p> 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不容削弱,“三湾改编”为共产党建设带来的成功经验不能泯灭。改革开放四十年,给我们带来了党的建设中的新课题,那就是原来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随着改革深入解体了,那些已经建立几十年的企业基层党支部,大多数都不存在了。随之而来新建立起来的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民营医院,民营学挍和民营合作社等等,有多少建立了共产党的党支部,在这个领域里有多少劳动人民群众在就业,他们中有多少想往着加入共产党?这个阵地我们的党应该如何占领它,发挥党的领导作用?</p><p>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再一次印证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可是民族危难之时,那些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民营医院失声啦!不能出征作战!那些医疗资源没有派上用处,有爱国之心的医生护士,找不到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渠道!有的个别医护人员主动辞职,自愿到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去工作!这些舍生忘死的志愿者,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不该让他们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吗?我相信,党是不会脱离人民群众的,是不会放弃这块曾经占领过的阵地的。愿“三湾改编”精神永放光芒!</p> <p>  感谢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资料及图片。编辑于2020年7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