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五、工作日,早起闹铃响了n遍后,还是决定牺牲早饭,补觉半小时。上班路上我一直在想,最近一段时间,天天都是晕晕乎乎的状态,生活真的太苦累了。好在截止昨天中午,家里的工程建设暂告一段落,如此便能歇心不少。</p> <p> 拆房盖房的工程建设,理应是载入家史的大事。对于村里老房子的再建,必然是有很深的情愫在其中。我代家人,将党家老宅建设的片段过程和所感所想稍加记录,也算是一份关于家庭大事的交代和说明。</p> <p> 位于襄汾县赤邓村的小屋小院,是党斐爷爷党成富和奶奶韩冬梅的家,也就是党家的老宅。2016年爷爷过世后,80多岁的奶奶一直随父母和我们在临汾居住。本就漏风漏雨的老房子享受了几年清净后,更加破旧不堪。闲置不管、修补修缮、还是推倒重建?在这个问题上,党斐拿出了大主意:“困难无条件克服,干就对了!”</p> <p> 拆房盖房前,党斐向爷爷烧了香、磕了头,知会了一声,还做了一个名为《爷爷的房》的小本本,方便记录所有的施工明细及费用开支。</p> <p> 4月2日,老房夷为平地;</p> <p> 5月10日,新房初具模形;</p> <p> 5月17日,打顶宴谢亲朋;</p> <p> 5月23日,拜请昌河题字;</p> <p> 7月16日,安详小院落成。</p> <p> 历时3个半月,老宅旧貌喜换新颜。</p> <p> 如果从现在的时间节点往前倒推,可以说,家人们目标一致、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最终完成大计。然而,从过去的时间节点向后延展,观望置疑、疲惫消极、争执责难也不免夹杂其中。</p><p> 一砖一瓦,当真物力维艰!这也许才是生活的真实姿态吧!</p> <p> 老宅换新,离不开党斐同志的靠前冲锋、离不开老党同志的辛勤坚守、离不开党小朋友们的呐喊助威,离不开党家三代女人的后方支援,更离不开众多亲人们的相持相助。</p> <p> 在这里,也必须夸夸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永远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不论承受多大的困难和苦累,都咬牙坚持、积极向上、勇往直前。</p><p> </p> <p> “大家”好,“小家”才能更好,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不攀不比、不等不靠、开足马力、奋勇前行。就像党家老宅的建设一样,以爱为驱动力,承担起家的责任,给老人们以坚实的臂膀,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p><p> 拼搏奋进正当时,愿我们同心向前、幸福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