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派和他们的代表诗作

༺ 报子胡同 ༻

<p>文字,编辑 — 报子胡同</p><p><br></p><p><br></p> <p>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中国诗坛刮起了一股旋风,一些年轻的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大胆的揭露社会的伤痕,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些诗人和他们的诗作后来被称之为“朦胧派”诗人或诗作。(图:北岛画作《此刻》系列)</p><p><br></p> <p>学界认为“朦胧诗派”精神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对“人”的特别关注。</p><p><br></p> <p>朦胧诗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芒克的画作《阳光中的向日葵》)</p><p><br></p> <p>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清晰的诗歌流派。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p><p><br></p> <p>第一期刊出的诗作就有蔡其矫的《风景画》、《给》、《思念》,舒婷的《致橡树》、《啊,母亲》,芒克的《天空》、《冻土地》、《我是诗人》,北岛的《回答》、《微笑雪花星星》、《一束》、《黄昏:丁家滩》等。(图:顾城书法)</p><p><br></p> <p>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图:1985年冬,北京某文学会议期间,钟文(右二)因病住院,杨炼(左一)、顾城(左二)、北岛(右一)、唐晓渡(右三)等人去院探望。)</p><p><br></p> <p>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图:芒克画作《天地色》)</p><p><br></p> <p>朦胧诗派的产生也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正处在“拨乱反正”时期,社会百废待兴,政治上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所以人们在用诗歌表达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一些诉求的时候,只能选择“朦胧”的表达方式,以免作品胎死腹中。(图:顾城的绘画《鱼》)</p><p><br></p> <p>与之同时产生的还有当时的“伤痕文学”,也产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白桦的《苦恋》,戴厚英的《人啊,人》和冯骥才的《献身》等,(图:芒克画作《天空》)</p><p><br></p> <p>1979年,《诗刊》3月号公开转载了《今天》中北岛的作品《回答》,4月号又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另一份广有影响的诗刊《星星》,将顾城的《抒情诗19首》置于头条推荐,《诗刊》也继续以“新人新作小辑”的方式不断推出“今天”群体的作品。</p><p><br></p> <p><b>诗派命名</b></p><p><br></p><p>朦胧诗的命名来自于历史的误会,也可以说是特定时代赋予这一群诗人的一个有意义的称谓。(图:芒克画作《多情之秋之二》)</p><p><br></p> <p>1980年第8期的《诗刊》上登载了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 ,在这篇文章里,章明指出,当前有些诗歌“写得十分晦涩、怪癖,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诗歌被章明命名为“朦胧体”,(图:芒克画作)</p><p><br></p> <p>文章中引述的诗歌例子尽管是“九叶诗人”杜运燮的《秋》和李小雨的《海南情思夜》,但谈及的现象主要是针对“新诗潮”探索者的,“朦胧诗”的名称就此确立下来,并随着以后对有关诗歌朦胧、晦涩等问题的争论而被广泛使用。(图:芒克画作)</p><p><br></p> <p>对这批有独特意向和新颖文风的年轻诗人大肆批评,甚至艾青、李英、臧克家等老一辈作家也对他们冷嘲热讽,然而支持朦胧诗的声音始终不断,尽管它们时起时伏,但是对于推动朦胧诗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1978年芒克(左)与北岛创办《今天》杂志时的合影。)</p><p><br></p> <p>“朦胧诗”历史地位的被认可,得益于“三个崛起”的理论支持,这“三个崛起”分别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p><p><br></p> <p>在谢冕看来,正是朦胧诗,使诗歌介入了对社会的思考、对生活的干预,使诗歌参与了对历史的反思,更使诗歌很明确地承担起时代的使命,诗歌的艺术道路也一下子变得宽广起来了。“可以说,朦胧诗是对动荡社会、愚昧时代的一次勇敢的抗争,这也是朦胧诗作为新思潮的一个重要品质。”唐晓渡(《诗刊》资深编辑)说。(图为曾担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的谢冕教授)</p><p><br></p> <p>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图:顾城画作)</p><p><br></p> <p>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图:北岛画作《墨点的启示》)</p><p><br></p> <p><b>代表诗人</b></p><p><br></p><p>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p><p><br></p> <p>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p><p><br></p> <p>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p><p><br></p> <p>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洛哥阿格那国际诗歌节诗歌奖、古根海姆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p><p><br></p> <p>代表诗作:《回答》</p><p><br></p><p><b><i>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i></b></p><p><b><i>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i></b></p><p><i>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i></p><p><i>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i></p><p><i>冰川纪过去了,</i></p><p><i>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i></p><p><i>好望角发现了,</i></p><p><i>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i></p><p><i>我来到这个世界上,</i></p><p><i>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i></p><p><i>为了在审判之前,</i></p><p><i>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i></p><p><i>告诉你吧,世界,</i></p><p><i>我——不——相——信!</i></p><p><i>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i></p><p><i>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i></p><p><i>我不相信天是蓝的,</i></p><p><i>我不相信雷的回声;</i></p><p><i>我不相信梦是假的,</i></p><p><i>我不相信死无报应。</i></p><p><i>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i></p><p><i>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i></p><p><i>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i></p><p><i>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i></p><p><i>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i></p><p><i>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i></p><p><i>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i></p><p><i>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i></p><p><i> 作于1976年</i></p><p><br></p> <p>《宣 告》</p><p><br></p><p><i>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i></p><p><i>我没有留下遗嘱</i></p><p><i>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i></p><p><i>我并不是英雄</i></p><p><b><i>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i></b></p><p><b><i>我只想做一个人。</i></b></p><p><i>宁静的地平线</i></p><p><i>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i></p><p><i>我只能选择天空</i></p><p><i>决不跪在地上</i></p><p><i>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i></p><p><i>好阻挡自由的风</i></p><p><i>从星星的弹孔里</i></p><p><i>将流出血红的黎明</i></p><p><i> — 作于1980年</i></p><p>(图:北岛摄影作品)</p><p><br></p> <p>舒婷(1952年6月6日 — )原名龚佩瑜,生于福建漳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1969年初中未毕业即到闽西山区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广为流传。</p><p><br></p> <p>代表诗作:《致橡树》</p><p><br></p><p><i>我如果爱你——</i></p><p><i>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i></p><p><i>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i></p><p><i>我如果爱你——</i></p><p><i>绝不学痴情的鸟儿,</i></p><p><i>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i></p><p><i>也不止像泉源,</i></p><p><i>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i></p><p><i>也不止像险峰,</i></p><p><i>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i></p><p><i>甚至日光。</i></p><p><i>甚至春雨。</i></p><p><i>不,这些都还不够!</i></p><p><b><i>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i></b></p><p><b><i>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i></b></p><p><i>根,紧握在地下,</i></p><p><i>叶,相触在云里。</i></p><p><i>每一阵风过,</i></p><p><i>我们都互相致意,</i></p><p><i>但没有人,</i></p><p><i>听懂我们的言语。</i></p><p><i>你有你的铜枝铁干,</i></p><p><i>像刀,像剑,</i></p><p><i>也像戟;</i></p><p><i>我有我红硕的花朵,</i></p><p><i>像沉重的叹息,</i></p><p><i>又像英勇的火炬。</i></p><p><i>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i></p><p><i>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i></p><p><i>仿佛永远分离,</i></p><p><i>却又终身相依。</i></p><p><i>这才是伟大的爱情,</i></p><p><i>坚贞就在这里:</i></p><p><b><i>爱——</i></b></p><p><b><i>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i></b></p><p><b><i>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i></b></p><p><i> 1979年4月发表于《诗刊》</i></p><p><br></p> <p>《我希望》</p><p><br></p><p><i>我希望:</i></p><p><i>他,和我一样,</i></p><p><i>胸中有血,心头有伤。</i></p><p><i>不要什麽花好月圆,</i></p><p><i>不要什麽笛短萧长。</i></p><p><b><i>要穷,穷得像茶,</i></b></p><p><b><i>苦中一缕清香。</i></b></p><p><b><i>要傲,傲得像兰,</i></b></p><p><b><i>高挂一脸秋霜。</i></b></p><p><i>我们一样就敢在黑夜里,</i></p><p><i>徘徊在白色的坟场。</i></p><p><i>去聆听鸱鸮的惨笑,</i></p><p><i>追逐那飘逸的荧光。</i></p><p><i>我们一样就敢在森林里,</i></p><p><i>打下通往前程的标桩。</i></p><p><i>哪管枯枝上猿伸长臂,</i></p><p><i>何惧石丛里蛇吐绿芒。</i></p><p><i>我们一样,就敢随着大鲸,</i></p><p><i>划起一叶咿呀的扁舟,</i></p><p><i>去探索那遥远的海港,</i></p><p><i>任凭风如丧钟,雾似飞网。</i></p><p><i>我们一样,就敢在泥沼里,</i></p><p><i>种下松子要它成梁。</i></p><p><i>我们一样,就敢挽起朝晖,</i></p><p><i>踩着鲜花,走向死亡!</i></p><p><i>虽然,我只是一粒芝麻,</i></p><p><i>被风吹离了径的故乡。</i></p><p><i>远离云雀婉转的歌喉,</i></p><p><i>远别玫瑰迷人的芬芳。</i></p><p><i>我坚信,也另有一粒芝麻,</i></p><p><i>躺在风风雨雨的大地上。</i></p><p><i>我们虽未相识,但终极乐观,</i></p><p><i>因为我们顶的是同一轮太阳。</i></p><p><i>就这样,在遮天的群星里,</i></p><p><i>去寻找那粒闪烁的微光。</i></p><p><i>就这样,在蔽日的密林里,</i></p><p><i>去辨认那片模糊的叶掌……</i></p><p><i> — 作于1985年</i></p><p><i></i></p> <p>《童话诗人》— 给G·C(顾城)</p><p><br></p><p><i>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i></p><p><i>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i></p><p><i>你的眼睛省略过</i></p><p><i>病树、颓墙</i></p><p><i>锈崩的铁栅</i></p><p><i>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i></p><p><i>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i></p><p><i>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i></p><p><i>出发</i></p><p><i>心也许很小很小</i></p><p><i>世界却很大很大</i></p><p><i>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i></p><p><i>相信了雨后的松塔</i></p><p><i>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i></p><p><i>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i></p><p><i>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i></p><p><i>无数被摇撼的记忆</i></p><p><i>抖落岁月的尘沙</i></p><p><i>以纯银一样的声音</i></p><p><i>和你的梦对话</i></p><p><b><i>世界也许很小很小</i></b></p><p><b><i>心的领域很大很大</i></b></p><p> <i> — 作于1980年4月</i></p><p><br></p> <p>顾城(1956年9月24日 — 1993年10月8日),其父是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工。“文革”开始时便随父亲下放山东北部某农场,在放猪的同时喜爱采集昆虫标本,并在那里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无名的小花》,还编有一册格律体的诗集《白云梦》。<a href="https://www.meipian.cn/72tuucf?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用黑色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a></p><p><br></p> <p>1973年(17岁)又随父亲返回北京,当过一段时期的木匠、搬运工、借调编辑等临时工。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因《一代人》、《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看作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p><p><br></p> <p>1980年,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会” ,再次引起争论,从而引发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争”。1981年,因《抒情诗十首》获“《星星》诗歌奖”。其诗集除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和《五人诗选》外,还有《黑眼睛》、《雷米》、《城》、《水银》等。</p><p><br></p> <p>代表诗作:《一代人》</p><p><br></p><p><b><i>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i></b></p><p><b><i>我却用它寻找光明。</i></b></p><p> — <i>作于1979年4月</i></p><p><i></i></p><p><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i>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i></p><p><i>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i></p><p><i>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i></p><p><i>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i></p><p><i>人时已尽,人世很长</i></p><p><i>我在中间应当休息</i></p><p><i>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i></p><p><i>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i></p><p><i> —《墓床》作于1993年</i></p><p>(图:顾城画谢烨和题诗)</p><p><br></p> <p>北岛,谢烨,李刚,傅天琳,舒婷,顾城,1986年参加“星星诗歌节”期间,在成都望江公园聚会。</p><p><br></p> <p>北岛和顾城虽然同为80年代中国诗歌界的代表人物,但顾城与北岛的形象、气质、作品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无论从人生经历还是诗歌取向,北岛身上都具有一种勇于怀疑和担当的英雄气质,这种形象高大而倔强,令人尊敬和仰望。而顾城则像一个纯真的孩子,用天真的目光打量世界。北岛坚决、刚硬,毫不妥协;顾城稚气、单纯,充满童心。</p><p><br></p> <p>食指(1948年-),原名郭路生,插过队、扛过枪,也做过研究员,曾获人民文学奖诗歌奖。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朦胧诗人代表之一,出版的诗集有《相信未来》(1988)、《食指 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等。</p><p><br></p> <p>1968年12月10日下午4时8分,一列满载去山西插队的知青的火车缓缓驶离了北京站,站台上送别人群的哭声和泪雨,冬日夕阳下的北京城,都在轰鸣的车轮声中远去。望着车厢里青春热血的战友们,北京市25中67届高中毕业生郭路生,在一张白纸上即兴写下诗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了。”</p><p><br></p> <p>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早已写出划时代的篇章,《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命运》、《疯狗》……,他的诗影响了许多青年诗人的成长道路,如70年代初形成的以芒克、多多、北岛为首的“白洋淀诗派”,而多年后北岛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最初为什么写诗,直言道“就是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p><p><br></p> <p>代表诗作:《相信未来》</p><p><br></p><p><i>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i></p><p><i>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i></p><p><i>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i></p><p><i>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i></p><p><br></p><p><i>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i></p><p><i>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i></p><p><i>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i></p><p><i>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i></p><p><br></p><p><i>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i></p><p><i>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i></p><p><i>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i></p><p><i>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i></p><p><br></p><p><i>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i></p><p><i>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i></p><p><i>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i></p><p><i>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i></p><p><br></p><p><i>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i></p><p><i>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i></p><p><i>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i></p><p><i>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i></p><p><br></p><p><i>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i></p><p><i>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i></p><p><i>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i></p><p><i>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i></p><p><br></p><p><i>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i></p><p><i>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i></p><p><i>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i></p><p><i>相信未来,热爱生命。</i></p><p><i> — 作于1968年</i></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xh5tm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相信未来,热爱生命</a></p><p><br></p> <p>江河(1949年-),原名于友泽,北京人,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68年高中毕业。1970年开始结识白洋淀诗人,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8年底加入《今天》杂志,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p><p><br></p><p>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灌注了相当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p><p><br></p> <p>代表诗作:《纪念碑》</p><p><br></p><p>……</p><p><i>罪恶终究会被清算</i></p><p><i>罪行终将会被公开</i></p><p><i>当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i></p><p><i>流出的血液也不会凝固</i></p><p><i>当祖国的土地上只有呻吟</i></p><p><i>真理的声音才更响亮</i></p><p><i>既然希望不会灭绝</i></p><p><i>既然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i></p><p><i>真理就会把诅咒没有完成的</i></p><p><i>留给了枪</i></p><p><i>革命把用血浸透的旗帜</i></p><p><i>留给风,留给自由的空气</i></p><p><i>那么</i></p><p><i>斗争就是我的主题</i></p><p><i>我把我的诗和我的生命</i></p><p><i>献给了纪念碑</i></p><p><i> — 作于1977年</i></p><p><i></i></p> <p>《星星变奏曲》</p><p><br></p><p><i>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i></p><p><i>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i></p><p><i>在夜里凝望</i></p><p><i>寻找遥远的安慰</i></p><p><i>谁不愿意</i></p><p><i>每天</i></p><p><i>都是一首诗</i></p><p><i>每个字都是一颗星</i></p><p><i>像蜜蜂在心头颤动</i></p><p><i>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i></p><p><i>柔软得像一片湖</i></p><p><i>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i></p><p><i>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i></p><p><i>像星星落满天空</i></p><p><i>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i></p><p><i>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i></p><p><i>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i></p><p><i>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i></p><p><i>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i></p><p><i>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i></p><p><i>谁愿意</i></p><p><i>一年又一年</i></p><p><i>总写苦难的诗</i></p><p><i>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i></p><p><i>像冰雪覆盖在心头</i></p><p><i>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i></p><p><i>僵硬得像一片土地</i></p><p><i>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i></p><p><i>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i></p><p><i>涌出金黄的星星</i></p><p><i>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i></p><p><i>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i></p><p><i> — 作于1980年</i></p><p><i></i></p> <p>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6岁时回到北京,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十大诗人”之一,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卡普里国际诗歌奖,现定居伦敦,从事文学创作。</p><p><br></p> <p>代表诗作:《大海停止之处》</p><p><br></p><p><i>谁和你在各自的死亡中互相濒临</i></p><p><i>谁说惟一被丰收的石头</i></p><p><i>使海沉入你的水下</i></p><p><i>当你看时只能听到鸟声就是葬礼</i></p><p><i>你听却梦见海的暗红封面</i></p><p><i>搁在窗台上</i></p><p><i>噩梦把你更挑剔地读完</i></p><p><i>尸首们被再次回忆起来的白垩填满了</i></p><p><i>谁和你分享这痛哭的距离</i></p><p><br></p><p><i>现在是最遥远的</i></p><p><i>你的停止有大海疯狂的容量</i></p><p><i>孤独的容量让一只耳朵冥想</i></p><p><i>每个干枯贝壳里猛兽的鲜血在流尽</i></p><p><i>雪白剧毒的奶一滴就足够</i></p><p><i>给你的阳光哺乳</i></p><p><i>睁开眼睛就沦为现实</i></p><p><i>闭紧就是黑暗的同类</i></p><p><i>……</i></p><p><br></p> <p>《思想者》</p><p><br></p><p><i>我常常凝神倾听远方传来的声音</i></p><p><i>闪闪烁烁、枯叶、白雪</i></p><p><i>在悠长的梦境中飘落</i></p><p><i>我常常向雨后游来的彩虹</i></p><p><i>寻找长城的影子、骄傲和慰藉</i></p><p><i>但咆哮的风却告诉我更多崩塌的故事</i></p><p><i>— 碎裂的泥沙、石块、淤塞了运河,</i></p><p><i>我的血管不再跳动我的喉咙不再歌唱</i></p><p><br></p><p><i>我被自己所铸造的牢笼禁锢着 </i></p><p><i>几千年的历史,沉重地压在肩上 </i></p><p><i>沉重得像一块铅,我的灵魂 </i></p><p><i>在有毒的寂寞中枯萎灰色的庭院呵 </i></p><p><i>寥落、空旷 </i></p><p><i>燕子们栖息、飞翔的地方…… </i></p><p><i>我感到羞愧</i></p><p><i>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土地 </i></p><p><i>面对每天亲吻我的太阳 </i></p><p><i>手指般的,雕刻出美丽山川的光 </i></p><p><i>面对一年一度在春风里开始飘动的 </i></p><p><i>柳丝和头发,项链似的 </i></p><p><i>树枝上在熟的果实 </i></p><p><i>我感到羞愧</i></p><p><br></p> <p>而当年所谓的朦胧诗人现在大部分都已罕有新作或停止写作,而杨炼作为当年叱咤诗坛的朦胧诗群的一员老将,始终没有中断自己的诗歌写作。</p><p><br></p> <p>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杨炼创作总集1978—2015》。</p><p><br></p> <p>梁小斌,安徽合肥人,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他前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干部、广告公司策划等多种职业。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推荐诗人。</p><p><br></p> <p>代表诗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p><p><br></p><p><i>中国,我的钥匙丢了。</i></p><p><br></p><p><i>那是十多年前,</i></p><p><i>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i></p><p><i>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i></p><p><i>后来,</i></p><p><i>我的钥匙丢了。</i></p><p><br></p><p><i>心灵,苦难的心灵,</i></p><p><i>不愿再流浪了,</i></p><p><i>我想回家</i></p><p><i>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i></p><p><i>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i></p><p><i>翠绿的三叶草。</i></p><p><br></p><p><i>而且,</i></p><p><i>我还想打开书橱,</i></p><p><i>取出一本《海涅歌谣》,</i></p><p><i>我要去约会,</i></p><p><i>我向她举起这本书,</i></p><p><i>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i></p><p><i>爱情的信号。</i></p><p><br></p><p><i>这一切,</i></p><p><i>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i></p><p><i>中国,我的钥匙丢了。</i></p><p><br></p><p><i>天,又开始下雨,</i></p><p><i>我的钥匙啊,</i></p><p><i>你躺在哪里?</i></p><p><i>我想风雨腐蚀了你,</i></p><p><i>你已经锈迹斑斑了;</i></p><p><i>不,我不那样认为,</i></p><p><i>我要顽强地寻找,</i></p><p><i>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i></p><p><br></p><p><i>太阳啊,</i></p><p><i>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i></p><p><i>愿你的光芒,</i></p><p><i>为它热烈地照耀。</i></p><p><br></p><p><i>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i></p><p><i>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i></p><p><i>那一切丢失了的,</i></p><p><i>我都在认真思考。</i></p><p><i> — 作于 1979.12--1980.8</i></p><p><i></i></p> <p>芒克,原名姜世伟。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次年开始写诗。1972年与彭刚搞“艺术先锋派”。1976年返京,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著有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今天是哪一天》;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并先后应邀赴美、法、意、德、日、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交流访问。</p><p><br></p> <p>芒克这个笔名是北岛取的,而北岛这个笔名是芒克取的。当年还叫姜世伟的芒克和还叫赵振开的北岛蹬着自行车在北京大街小巷穿行,无聊之下,哥俩合计说,咱们为对方取个笔名吧。姜世伟说:“你住在北京,写的诗《岛》还不错,就叫北岛吧。”赵振开说:“你瘦得像猴子似的,就叫芒克(monkey)吧。”一时兴起取的名字,两人沿用至今。(1974年时的芒克)</p><p><br></p> <p>芒克2004年初开始画画,同年3月即举办首次个人画展。芒克没有接受过任何绘画方面的专业训练,他说他画画就像写诗一样,完全是凭着灵感去自由发挥,但他的油画色彩斑斓、构图诡异,有一种独到的意识流派。此后多次在全国各地举行个人画展,芒克的画,又被称为“另一种诗”。(芒克诗集《阳光中的向日葵》)</p><p><br></p> <p>代表诗作:《阳光中的向日葵》</p><p><br></p><p><i>你看到了吗</i></p><p><i>你看到阳光中的那颗向日葵了吗</i></p><p><i>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i></p><p><i>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i></p><p><i>它把头转了过去</i></p><p><i>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i></p><p><i>那套在它脖子上的</i></p><p><i>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i></p><p><br></p><p><i>你看到它了吗</i></p><p><i>你看到那颗昂着头</i></p><p><i>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i></p><p><i>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i></p><p><i>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i></p><p><i>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i></p><p><br></p><p><i>你看到那颗向日葵了吗</i></p><p><i>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i></p><p><i>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i></p><p><i>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i></p><p><i>你走近它你顿时就会觉得</i></p><p><i>它脚下的那片泥土</i></p><p><i>你每抓起一把</i></p><p><i>都一定会攥出血来</i></p><p> <i> — 作于1983年</i></p><p>(图:芒克画作《向日葵》)</p><p><br></p> <p>海子(1964年3月24日 — 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p><p><br></p><p>海子,“后朦胧诗”代表人物,海子在世间约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 — 献给黑夜的女儿》等。</p><p><br></p> <p>海子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一生,死后为众人如此珍视,敬仰,甚至崇拜,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事。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诗歌的力量所在。</p><p><br></p> <p>代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p><p><i>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i></p><p><i>喂马、劈柴,周游世界</i></p><p><i>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i></p><p><i>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i></p><p><i>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i></p><p><i>告诉他们我的幸福</i></p><p><i>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i></p><p><i>我将告诉每一个人</i></p><p><i>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i></p><p><i>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i></p><p><i>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i></p><p><i>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i></p><p><i>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i></p><p><b><i>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i></b></p><p> <i> — 作于1989年1月13日</i></p><p><br></p> <p>牧野,原名黄昌印,1972年4月出生,原籍浙江省苍南县,现居上海。朦胧诗2.0时代诗人,朦胧诗社发起人,曾获得上海诗歌节、全国诗歌联赛、世界华文诗歌赛等奖项,现是中国诗歌网上海频道站长,朦胧诗社社长。</p><p><br></p> <p>代表诗作:《阳光下的假面》</p><p><br></p><p><i>美好的事物,是美丽心情的结晶</i></p><p><i>一个残阳,一只孤雁</i></p><p><i>一片在风中飘摇的落叶</i></p><p><i>或者一只猎豹捕食的画面</i></p><p><i>往往就会成为,人间的美景</i></p><p><br></p><p><b><i>不是所有在阳光下的,都阳光</i></b></p><p><b><i>也不是所有在黑暗中的,都黑暗</i></b></p><p><i>熙熙攘攘的七彩人间,所有人</i></p><p><i>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一切</i></p><p><i>或许,都是自己的假面</i></p><p><br></p><p><i>只有在醉后初醒的黑夜中,我的眼睛</i></p><p><i>才可以看清人的模样</i></p><p><i>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侧脸</i></p><p><i>被岁月侵蚀的轮廓,以及刀的阴影</i></p><p><br></p> <p>198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五人诗选》,收入杨炼、顾城、舒婷、江河、北岛这五位的作品,后来这本书也被认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p><p><br></p> <p>对人的美好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爱和关怀的需求、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向往,是人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朦胧诗”的重要主题。(上图为北岛摄影作品)</p><p><br></p> <p>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b><i>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i></b>”(《宣告》),“<b><i>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i></b>”(《回答》),顾城的“<b><i>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i></b>”(《一代人》)、杨炼的“<b><i>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i></b>”(《诺日朗》)、舒婷的“<b><i>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i></b>”(《神女峰》)等等,当年称得上传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和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p><p><br></p> <p>作者在顾城生前居住过的激流岛留影,</p><p><br></p> <p>文字、编辑 — 报子胡同(照片来自网络,文字及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阅读)</p><p><br></p><p><br></p> <p>作者的其他美篇:</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xh5tm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相信未来,热爱生命</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v2mliy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昔人已乘黄鹤去……</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hibq8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人间有味是清欢</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tkw6q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扶桑正是秋光好</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jpvma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红叶多情醉晚秋</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arnz74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兰陵王》 — 思故乡</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w292z8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唯眷念,永相护 — 报子胡同诗词选(1)</a></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