腩肉焗一夜情

童心NJ

<p>周五,又是一路堵车。</p><p><br></p><p>接到小妞,已是华灯初上。车导航显示一片红,没有一个来小时,绝对到不了家!算了,今晚的晚餐就在外面解决吧。</p><p><br></p><p>“尝粤”餐厅里人声沸腾,很多都是携家带口出来周末聚餐。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也有躺在婴儿车里粉雕玉琢般的小baby,个个喜气洋洋 、谈笑风生,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活色生香,看来大家都逐渐放松警惕了。找一个临窗的位置,我们一家三口依然带着口罩,待上菜再摘吧,尽可减少一点吸入污浊空气的机会。</p><p><br></p><p>先生捧着菜谱,征求我们娘俩的意见。白斩鸡、蟹粉豆腐是我的心头好。小妞皱着眉头,说除了泡芙,其他都不想吃,支吾半天才勉强点个金钱肚。先生则在各种鱼之间徘徊,浏览一遍最终敲定一个“腩肉焗一夜情”(腩肉焗马友鱼)—我们本地的一道名菜</p> <p>呵呵,又是鱼……</p><p><br></p><p>我对鱼,谈不上讨厌,但绝对说不上喜欢 。</p><p><br></p><p>我经常跟嗜鱼如命的先生说的一句话是 ,即使一辈子不吃鱼,我也不会惦记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先生报之我白眼,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奈何哉,鱼于我的生活 ,真的是可有可无。</p><p><br></p> <p>十六岁之前,没见大江大海。小水沟、池塘是乡下儿童的乐园,小镇旁边那条蜿蜒的湾,蓝幽幽的河水 ,特别是传说中那几处深不见底的洞穴,巨龙下凡打滚成湾的传说被传得活灵活现,连名字也带个“龙”字,在幼小的我们眼里,一切都是如此的神秘莫测。直至日后学到地理,才知道相对于祖国的巨川大河 ,我们的视野是多么的狭隘可笑。</p><p><br></p><p>水沟里的小鱼小虾,是我们童年生活的一大乐趣。每逢开闸放水的日子,平时盈满及腰、白茫茫的水渠 ,只剩下浅浅的一层仅仅末过脚丫的流水。清澈的涓涓细流、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婀娜摆动的绿色水草、洁白细腻的流沙,煞是美丽。</p><p><br></p><p>轻手轻脚的挪开一块石头,抑或是一串串摇曳的水草,隐藏在背后的小鱼小虾瞬间还没回过神来,懵懵然的被我们捧在手心。放入家里的玻璃瓶,让小孩子心痒痒的,每天放学就迫不及待的跑回家。最好看的是一种类似热带鱼的小鱼,身上有着斑斓的花纹,小小的 ,养不大,生命力超强,随便扔一缕水草或几粒米饭,能存活很久很久……</p><p><br></p><p>印象里,小镇从没有活海鲜,离海远,经济落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很少见到外乡的生意人。河鲜老妈也极少买,倒是咸鱼,家里常年不缺。大眼眶、结尾仔、红杉鱼、带鱼、青鳞鱼、墨鱼仔,来来去去,好像都是这几种,我最喜欢的是带鱼和墨鱼,因为鱼腥味不浓,煎起来香喷喷的,没有我讨厌的鱼鳞和小刺,外形也不恐怖。每当我说起这些 ,先生对我又是一万个嫌弃的表情。</p> <p>每次买鱼回来,老妈都把鱼鳞鱼内脏清理得干干净净,每天放在阳光下暴晒,鱼干硬梆梆的,肉质在艳阳下呈半透明状,带着海水混合阳光的咸香味。老妈把鱼干一条条整整齐齐的码好,家里厨房屋顶下常年挂着一个大大的吊篮 ,里面有鱼干、猪油、不舍得给孩子一顿吃完的隔夜肉……吊得高高的,可以防蚂蚁、防蟑螂、防猫、防老鼠,最主要还是提防家里的那两个垂涎三尺、蠢蠢欲动的小馋猫。</p><p><br></p><p>清水煮白鱼,在我眼里,一直是一样超级恶心的食物、简直无法直视。</p><p><br></p><p>记得有一次,路过村边那户人家,他们家不知从哪弄来好多鲢鱼,在屋边架着露天大锅 ,一伙大人蹲在一旁,兴致勃勃。满满的一锅白色的鱼在沸腾的水里肆意翻滚,伴着阵阵呛人的鱼腥味,那画面,看得我喉咙一阵阵发紧,一整天都提不起胃口。</p><p><br></p><p>读初中住校,那时候是大宿舍,几个班的女孩混合着住。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女同学。</p><p><br></p><p>一位听说家里承包有好多鱼塘,隔三差五,她的饭盒里都有罗非鱼。九十年代初,农村住校的孩子基本上每顿都是清一色的蒸黄豆汤,清汤寡水,看到热腾腾、黄澄澄的鱼汤,个个被馋得眼睛冒光 。那个同学也很大方,见者有份,一圈黑压压的脑袋围着那盒鱼,十几个勺子此起彼落,嘴巴吧之吧声此起彼落,个个小脸绯红,说不出的满足。</p><p><br></p><p>还有一位女同学,喜欢从家里带一些咸鱼或冰鲜鱼之类。每次打开饭盒,浓浓的鱼腥味瞬间充斥满宿舍的每一寸角落,让人窒息。更为奇葩的是,每次吃完鱼,她抱着那个蒸鱼的饭盒狂闻不已,大呼,真不舍得洗啊 !我则在一旁胃口大倒、狂翻白眼。</p><p><br></p> <p>出来工作,来到了一座海滨城市,这里的海鲜种类之多、味道之鲜美,闻名全国。</p><p><br></p><p>每到下午,菜市两旁的地摊,来不及脱下橡胶长衫长裤的渔民,急匆匆的担着两个大水桶,一股脑倾倒在地面的塑料薄膜上,鱼虾蟹鲎,各色各样,活蹦乱跳,在斜阳下闪闪发光。叹惯了鱼仔汤的老头老太早已在此静候多时,一个个眼疾手快,很快每个人都提着满满一袋子的战利品,喜滋滋的踱步回家。记得我们科室一位老大姐说,每顿不吃点鱼仔虾檬(粤语),就像没吃饭一样,总觉胃里空落落的,还缺点什么。我这种山野土鳖(先生的话),实在是难以理解她们对鱼的一片痴情。</p><p><br></p><p>守在海边,每天有生猛海鲜,对于喜欢吃鱼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九几年的时候,爸爸单位的司机叔叔送我来医院报到的那天,一脸羡慕,说我以后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了,天天可以杂鱼煲汤,好幸福啊!我其时正沉浸在对陌生环境的彷徨中,一脸漠然,内心没有丝毫的波澜。</p> <p>单身狗那几年,我们四个女孩住在一起,饮食风格迥异。</p><p><br></p><p>来自祖国最南边的小蓝看见鱼总是两眼发光、语无伦次,一边大啖一边用雷州方言不停地感叹:那次次、那次次……(雷州话,好新鲜的意思)。她说,她老娘每天天未亮就赶着家里的小猪到海边啃螺啃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难怪会对鱼虾如此的着迷。</p><p><br></p><p>家在市郊的洁也是海边姑娘,非常佛系的一个人,每顿的固定菜谱都是清水煮一条两三指大的海鱼,一小碗白米饭、一小蝶白灼青菜,一碟酱油,对着一面空墙慢吞细咽,总是一幅云淡风轻的模样。</p><p><br></p><p>洁姑娘也有动情的时刻,偶尔说起她老爸当年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拿着手电筒随意去海边溜达一圈,总会带回满满一桶的骨鳝……</p><p><br></p><p>记忆里,三年单身汉的日子 ,自己仅有两次失败的烹鱼经历。架不住洁姑娘的天天念叨,煮了一锅斋鱼汤,应该是很肥美 ,打开锅盖 ,厚厚的一层黄油,鱼腥味扑面而来 ,顿时就没有了食欲。</p><p><br></p><p>另一次更狼狈,跳跳鱼在洁和小蓝眼里简直是神级别的美食 ,每次说起都是滔滔不绝。好奇害死猫!某次逛菜市 ,头脑发热,买了一小袋 ,挺贵!提回宿舍,倒入洗菜盆的刹那间,光溜溜、黑乎乎、模样丑陋的小东西四处乱窜,异常惊悚,我尖叫着落荒而逃……</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