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廿八都——女特工培训基地

竹之韵

<p>廿八都陈列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军统特工训练班的所有器械与资料。走进军统女特工训练营,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谍战斗争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p><p>训练营里可圈可点的重要人物戴笠,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由戴笠为首的军统特工培训组织应运而生。</p><p>什么是军统?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2年9月)。主要负责人为戴笠。1938年8月由戴笠当处长的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任少将副局长,负实际责任,后升任为局长。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身亡后,军统局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由毛人凤任局长,直到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撤至台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年7月10日拍摄</b></p><p><br></p> <p class="ql-block">江山的名字博大精深,江山的军统号称民国一绝,而军统的戴笠堪为世界谍特界之奇迹。</p><p class="ql-block">戴笠其人,官不算大—一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位不算高——陆军少将,中将军衔还是死后追赠的。然头顶笼罩的光环之光怪陆离、黑白分明,却是世上少有人可与相左的。“杀人魔王”、“孽海枭雄”,“旷世奇人”“民族之魂”……时至今日,提起戴笠,还有人会肃然起敬,或者不寒而栗,这正应了戴笠机坠身亡后章士钊先生题写的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p><p class="ql-block">却逢盛世,旅游兴业。江山和戴笠令人好奇,关于军统女特工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传奇。本展览既不求展示全貌,也无意提供答案,仅是采撷部分史实,梳理几条线索,展示一些侧面,让有心的参观者随着本馆展示、陈列的一些历史碎片,走进浑沌的民国时代和抗日的烽火硝烟,感受戴笠和军统女特工们亦红亦黑、亦清亦浊的精气神之魂。</p><p class="ql-block"><br></p> <p>1932年4月1日,复兴社特务处在南京宣告成立。特务处本部(简称乙室)设在徐府巷,在鸡鹅巷53号设戴笠私人办公室(简称甲室)处理机要。</p><p>1932年9月,戴笠奉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处长。</p><p>1933年,蒋介石为“围剿”苏区红军在南昌行营秘书处专设特务情报机构调查课。7月,戴笠奉派兼任南昌行营秘书处调查课上校课长。</p><p>1935年2月,蒋介石将行营调查课归并于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使戴笠领导的特务处人数由670余人增加到1700余人。</p><p>1938年8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将第一处0系统分出,单独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由戴笠当处长的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戴笠任少将副局长,负实际责任。</p> <p>戴笠一生中在全国许多地方举办的特训有百余个,上千种,增调各类特工人员数万人,1941年,戴签在江山峡口、廿八都举办电讯人员训练班。</p><p>戴笠白手起家,创建了严密的军统组织,健全了庞大的特工网络,培训了数万名特工人才,拥有了5万多人的特工队伍、20多万人的特工武装,并且先后控制了“三青团”,掌管了交通检查权,争到了海关缉私权,取得了邮航检查权,夺取了战时货运管理权,创办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日本投降后又抢得了接收敌伪权,独揽了肃奸权。在庞大的军统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特工被称为“军统之花”,她们出没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她们在特工活动中的表现更加可圈可点。</p> <p>在廿八都众多古民居中,姜守全旧居不但形制独特,风格鲜明。而且引人瞩目,富有传奇。</p><p>旧居主人姓姜,名守全,字葆真,号福寿。19岁(1927)进国民革命军,历任少尉干事、中尉军需少校课长、上校军需主任、吉林省财政厅长。因为与戴笠交往甚密,关系至深,姜守全也加入了军统。抗日战争胜利时,作为军统派出的大员,参与接收东三省日伪财产。</p><p>1941年,戴笠借用姜守全住宅及观音阁开办了军统电讯训练班。该班从大批杭(杭州)、嘉(嘉兴)湖(湖州)流亡的难民中,挑选16-21岁的女青年,在廿八都进行严格的训练,培养了一批特工谍报人才。</p><p>1942年5月,戴笠陪同中美合作所的梅乐斯上校视察东南,来到廿八都,两人就住在姜守全家里。</p><p>1949年4月,姜守全偕全家随军赴台,后又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