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德拉和海森楚鲁

宋轩

<p><br></p><p>从曼德拉回来已经快一月,耳际总是萦绕着那些神秘的音符。总想写点什么,但怕被无知的揣测亵渎那方神奇的圣地。直到陪友人走进海森楚鲁怪石城,思绪已经再也无法被理智控制。</p><p><br></p> <p>曼德拉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北,在孟根苏木,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2020年6月13日,我们早晨6点驱车自甘肃省民乐县出发,至山丹县穿过合黎山,便进入内蒙古地界,一片被风沙掩埋的戈壁滩。从史书了解,这片地方属霍去病征战匈奴后,这个曾经彪悍跋扈的游牧民族流亡逃窜、“隐于漠北”之地。我们自南向北横穿山丹县,残破斑驳、锈迹斑斑的汉明长城,将这片北方的牧场生生划拨为两个世界:中原和异域。</p><p><br></p><p>而我们现在,正踩着游牧民族纵马祁连的铁蹄,走向漠北。</p> <p>阿拉善右旗,十年前,对我陌生遥远而神秘。也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呼唤,这几年我竟数次穿越至此,欣赏着这里的大漠,这里的骆驼,更喜欢这里的宁静。</p><p><br></p><p>但我没有想到曼德拉岩画,甚至没有听过。诗人海拔3500米以他天赋的异禀,提示我们这是一方神秘、奇幻而值得一去的地方。</p><p>我们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驱车向这个地方奔去。公路笔挺无际,沙海茫茫,简单的几点绿色隐蔽在无垠的褐色沙土之中,公路北侧的山峰突兀冷寂,泛着深褐黑红的光。一切是这样沉静,一切是这样荒芜。几乎没有其它车辆,只有我们一路狂奔,走向曼德拉。</p> <p>自旗府车行四个小时,我们走进一个标注芨芨村的地方,一片肥沃狭小的绿洲。标示牌指示,车辆右拐五公里,便是曼德拉。</p><p><br></p><p>公路侧一座正在修建的现代化建筑,静卧在黄沙之中,样子时尚,颜色土黄,远望像一块极不规则的大石头。这是正在建设的游客中心,也是曼德拉岩画博物馆。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我们走的是曼德拉岩画怪石林。</p> <p>一路黄沙弥漫,突兀出现一片生硬的高地,星星点点矗立着极不规则、仿佛斧凿锤打的巨石。我们渴望着爬上这些石头,但我们知道,正式的石林就在前方,这里仅是怪石林探出的一点触角。我们要把欣赏的激情和陶醉,献给剧目的主角。</p><p><br></p> <p>在一片平坦的荒野,道路被一座荒芜的石山阻隔。我们的目的地就在这里,神秘的曼德拉。背起行囊,我们沿着正在铺设的栈道,一步步向石山走去。太阳泛着焦渴的白光,针一样刺向大漠。我们走在一个魔幻的世界,没有人,没有草,甚而没有一只飞鸟,寂静透着一种圣洁,荒芜是一种冷峻的美。在这里,我家乡那种青春张扬的绿,却显得无比庸俗。</p><p><br></p> <p>巨大的岩石,狰狞着面孔,从山脚排向山巅。我突然感到语言的苍白,无法揭示这方远离人烟的世界。那些沙岩,千百年被风沙侵蚀,躯干嶙峋,张扬着一种沧桑。在怪石阵,我看到巨大的岩石风蚀形如骷髅,窝在乱石丛中,盯瞩着远方的烟尘和流沙。一块巨石居然张开嘴巴,屹立山巅吞吐风尘和日月,甚而吞得下我们几个造访者的躯体。一个狗熊模样的家伙,正在远处觊觎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漫山遍野,这些岩石胡乱摆布,造型各异,茫无头绪。思维的局限,使我无法极尽想象的空间。但你只要安静的盯视,它们造型极似世间万物,活生生活在你的周围,你的世界。</p><p><br></p> <p>我在思考这片怪石的来历。砂岩,一种极易风化的石头,被岁月和风沙磨蚀,从远古的历史烟云走来。资料显示,这片地域原为广阔的大海,这些岩石静静地沉寂在海底,经受海浪、洋流的击打侵蚀,后地壳抬升,巨石隆起,经亿万年的风沙剥蚀,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据说这是1.8亿年前的事。我相信这样的推理,在一片黄沙中,我看到一条鲸鱼的头颅耸出地面,双目炯炯,捕捉着它的猎物。时隔万亿年之久,它的眼神依旧令我不寒而栗。我想,也许在亿万年前,它正推波助澜,跃出海面,展示它健硕优雅的身姿,但就在此时,天地异变,海洋褪去,地壳隆起,它甚至没有来得及随波逐流,便永远定格在了这片孤寂的茫茫荒野,成了一座雕塑,一座化石。不然,为何它的眼神那样犀利而闲散,它的躯体为什么和真实的大洋海鲸一般无二?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无可能。</p><p>为什么方圆数百公里,只有大洋在此隆起了一方十八平方公里的生物雕塑?为什么海洋中会有狗熊的身影?为什么还有人类探视的眼光?</p><p><br></p> <p>这种砂岩石质松软,极易风化,颜色土黄。但在沙粒岩丛,在隆起的山脊,还有另一种石头,黑色,沉重,坚硬无比,棱角分明。猜测这是铁矿石,和砂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石质。山是砂岩形成的,这些黝黑的铁矿石附着山脊,是谁将它们洒落在这片遗世的山巅?我站在高山俯瞰这片神奇的土地,那些黑色的岩石,居然有规则的以线条形式沿山脊摆布,仿佛书写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文字,谶语,亦或释放着某种神秘的信号。</p><p><br></p><p>黑色的岩石剖面很光滑。为什么粗粝黄褐色的沙粒岩丛中,会有这么光滑黝黑的石头?石头剖面上,刻画着一些神秘的符号,有鸵鸟,有狼群,有骆驼,有猎人,有飞鸟,有建筑物,生动再现着远古时代这里的气候、物种和生活。专家推测,这些岩画形成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代,反映了当地先民对艺术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据统计这样的岩画有六千多块。但方圆数千公里的蒙古大草原和荒寂的沙漠,为什么只有这片弹丸之地留下了游牧民族牧歌般生活的场景?其它的石块一样可以雕刻,但却什么也没有!</p> <p>蒙语曼德拉是汉语“升起来”的意思。专家考证,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p><p><br></p><p>我站在山巅瞭望。远处的合黎山杳无踪迹,四野黄沙茫茫,荒无人烟。风吹过,乱石发出哀嚎般的吼叫,卷起几缕尘沙飘向天际。这里是怪石,是风沙,是岩画的家园。我是孤独的旅人,我迷茫在这片世外的荒漠。我更相信,我是站在火星的表面,窥探着荒芜的世界。</p> <p>在无尽的迷茫中,我写下了短诗,记录这神秘的石城:</p><p>一</p><p>石阵仙人设,丹青圣手家。</p><p>何时天地陷,散落满山崖。</p><p>二</p><p>山岩排野鹿,虎豹卧黄沙。</p><p>一箭弯弓射,熊蛟遁天涯。</p> <p>海森楚鲁是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另一片怪石林,位处阿拉腾朝克苏木境内,距旗府所在地220公里。“海森楚鲁”为蒙语音译,意为象锅一样的石头。这让我们产生了另一番好奇。</p><p><br></p><p>2020年6月25日,端午的闲暇,我们开启了另一番神秘、悠远而难忘的旅途。</p> <p>我们选择的路线是自民乐出发,过张掖,走平山湖内蒙古自治乡,便跨入蒙古地界。依旧是茫茫戈壁,沙漠,偶尔的几簇绿。因路线的改变,让我们少去了路途熟悉的单调和无聊。</p><p><br></p><p>二百多公里路程,三个多小时行程,我们来到路边的一块标示牌,一幅宣传画显示,从蒙阿公路南走五公里,便是海森楚鲁。奇特的怪石宣传画,激发着我们一睹真容的兴趣。</p> <p>想象中这样一个神秘知名的景区,必然有辉煌的大门,热闹的集市,和熙攘的人群。但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路被一根铁链子阻挡。在旁边一座牧民家低矮的的小房子里,一个蒙古族妇女说,她就是景区管理人员。除了她,和洁白的羊群,这里再没有人烟,沉寂的就像无尽的大漠,荒芜,神秘。</p><p><br></p><p>一条水泥路直通起伏的山丘。突兀的石头爬俯沙山,孤独守护着这片孤寂的荒漠。</p> <p>车辆穿过峡谷,十公里的路程,走到了另一个出口。我们先以车载形式,目睹怪石的全貌。但我们显然有点天真,就像一条蚯蚓,仅在无边的石阵,走了一段蜿蜒的小路。</p><p><br></p><p>我们背起行囊,向公路两侧的山丘徒步攀缘。巨大的岩石,大得就像一个足球场,随意散落的石块,胡乱堆砌在荒原,杂乱却有序。依旧是花岗岩,依旧是1.8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依旧是海水和风沙侵蚀的产物。资料的考证与曼德拉怪石如出一辙,说明这是同一场造山运动遗留的奇观。但这里的巨石更加雄奇,造型更加多样和奇特,面积更加的广阔和辽远。</p> <p>我们放开脚步攀缘腾挪,在岩石上放纵着身心,大有吐纳长空之势。太阳把天空炙烤的发白,没有一丝风。一丛一丛的野草从石缝伸张着枝干,倔强的与天地抗争。这里没有岩画,一切更原始,更真切,更直观。</p><p><br></p><p>据资料记载,这片地域清朝时曾为甘肃省高台县府辖地,原为金矿,好在那时候生产能力低下,否则人为的破坏早已让这里伤痕累累。资料中说这里还有卧佛泉,有300多棵梧桐林。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见到,景区简介也未显示。我好奇于一眼清泉自沙海潺潺流淌的羞涩,和叮咚歌唱的清亮。我也好奇风沙漫过梧桐林的肆虐,和梧桐林倔强抗争的固执。我想躺在梧桐树下,掬一湾清泉解渴,看漫天云卷云舒,体悟孤寂和人生。但梧桐林和卧佛泉我没有看到,这留给了我再一次探访的欲望。</p> <p>我在一块巨岩的怀抱中躺下。巨石就像一幅伞盖,支撑起太阳,遮蔽着风沙,让我呼唤着干裂的清凉,做着沉静的梦。我想扎一方小小的帐篷,坐守石林,孤守空城,做一个异邦的王者!</p><p><br></p><p>归来,海森楚鲁怪石城,让我野性张扬,不可遏制,狂书一诗:</p><p><br></p><p>长风吞万里,仗剑走边陲。</p><p>何日披金甲,黄龙斩匪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