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芮城县红色旅游启动仪式

芮城影像 李串德

为了进一步挖掘、整合芮城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和主题线路,激活芮城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构建“山河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2020年7月16日,由中共芮城县委 芮城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芮城县委宣传部、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中共芮城县委党史研究室承办的“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芮城县红色旅游启动仪式在城隍庙隆重举行。<div>  启动仪式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应征主持,副县长赵伟兵做了发言,县委书记张建军致辞,并授旗,宣布了此次活动正式启动。参加此次活动代表60多人。</div> 芮城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构建“山河联动,以文兴旅”的格局,其中,山河联动是整合黄河、中条山两大自然资源,以贯通南北的三条主题线路——东部红色旅游主题线路,中部五朝古建研学主题线路,西部“徒步内经:身体上的行走”主题线路,实现空间域联动。其中,红色旅游是芮城全域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芮城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撑。推出芮城红色之旅主题线路,意在整合东部片区的红色遗产资源,打造红色场景,讲述红色故事,营造红色体验,丰富芮城全域旅游业态,以点穿线,以线带面,促进芮城东部片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委书记张建军讲话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应征讲话 <p>副县长赵伟兵讲话</p> 代表发言 县委书记授旗。 <p>本次活动摄影师 </p> 大禹渡扬水工程<br>大禹渡不但是远古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地,而且是当代群众改造自然,引水上塬的成功杰作。1970-1974年,国家投资在这里兴建了国内单级扬程最高的农业引黄高灌工程。工程以一级站采用活动泵车抽水,建两厢沉沙池沉淀解决抽黄泥沙不易处理难题和二级站一次扬高200米(一次突破百米极限)的三大先进技术特点为世人瞩目,被国外媒体称为当年中国十大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之一。2002年,国家对工程进行了首次节水节能改造,随着先进技术的运用,工程更以亮丽的雄姿,现代化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和国家中西部泵站的样板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禹渡4000年的龙头柏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 望河亭 牛线线烈士故居<br>位于南磑乡东张联村东张自然村中,牛线线烈士生前的居住地和被捕处的房屋现保存完好。 牛线线(1920—1948),女,生于河南某地, 1940年,她与东张村贫农黄俊结婚。1947年4月,担任本村农会常委兼妇女组长。1948年1月6日,胡宗南部队进犯芮城,吉某返回东张村,又充当敌村长,对翻身农民进行阶级报复。1月16日,牛线线被反动地主抓捕,带到本村观音堂庙旁,进行大会围攻和非刑拷讯,但她断然拒绝回答暴徒提出的任何问讯。暴徒们无计可施,随即把早已准备的一副铡刀搬来,色厉内荏地威逼说:“再不说实话,这口铡刀就是你的对头!”她临危不屈,厉声说道:“要铡便铡,何必啰嗦!”说罢,便昂首阔步走近铡刀。此刻,猛然想起她那未离乳的娇儿,遂要求给小儿喂了最后一次奶,当即嘱人把孩子抱离刑场,遂从容就义。 牛线线烈士的孙子在讲烈士故事 杨振铎烈士纪念碑<br>位于东垆乡东垆村小学东侧。2005年10月,为纪念我县第一个共产党员、在我县最早播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南京雨花台烈士杨振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东垆乡党委、政府和东垆村党支部倡导下,全县3.2万多人踊跃捐款,集资修建烈士纪念碑一座。碑为长方立体型两层结构,上层简介烈士事迹,下层是烈士狱中诗。占地面积64平方米,碑体由钢筋水泥铸成,象征着烈士钢铁般的坚强风骨。杨振铎(1906—1933),东垆杨沟村(今东垆村)人,少有大志,胆识过人,1922年,杨振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太原的山西省立一中。1925年被中共太原党组织接收为中共党员,成为山西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27年4月首次入狱,被判10年监禁,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无罪获释。1930年2月二次入狱,在狱中成立党支部,领导难友进行狱中斗争,后被叛徒出卖,1933年4月1日在雨花台北坡刑场英勇就义。2005年,杨振铎烈士纪念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中共芮城县委、县民主政府旧址<br>位于陌南镇朱吕村后土庙,占地面积300平方米。1947年9月至1949年5月,中共芮城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曾在此办公。2017年,县委党史研究室在此进行布展,介绍了县委、县政府在此期间的组织状况、工作情况,以及刘湛、牛线线、史永正等烈士事迹。 史永正烈士纪念园 <br>位于西陌镇石湖村中,纪念园东西长70米,南北宽65.4米,占地面积的4578平方米。现存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墓冢。烈士纪念塔座长3.6米,宽2.4米,高3米,为砖砌,塔身正面上部用水泥抹刻党徽图案,正中书“史永正烈士永垂不朽”,塔座正面嵌烈士简介碑,烈士纪念碑为砂石质,高1.33米,宽0.54米,厚0.1米,碑额线刻天安门图案,碑身书“史永正烈士永垂不朽”,右侧书烈士简介,1969年1月24日石湖大队党支部、全体革命群众立;墓冢长4.2米,宽3.4米,高1.2米。史永正(1913-1947),山西沁县荆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本村村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47年芮城解放后,被分配到芮城县石湖村工作,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同年腊月,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芮城,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匪军捆绑于柿树上残害致死,终年34岁。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中共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授予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被县委组织部确定现场教学点。 芮城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br>位于南磑乡东山底村,为三层建筑物,建筑面积约1200㎡,2018年12月整体竣工。分为“起航、领航、远航”三个板块,布展内容全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将理想信念作为核心主题贯穿始终,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县域特色元素中提炼汲取素材,充分把政治性、时代性、教育性、体验性纳入其中,运用大量图文展板、典型创意造型、声光电、视频等手法予以展现。基地是县委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厚植党内政治文化优势的重要举措,为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认识信仰、牢固信仰、追随信仰提供了有效载体,也为芮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注入了新的时代符码。 <p>高文毓同志,人民楷模,芮城精神。</p> 芮城县烈士陵园<br>位于县城西北5千米的沿山公路(王窑村)旁,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201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民政局承建,2019年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为市党史教育基地,县红色教育基地,县委组织部确定的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br>园区内建有30.9米高的纪念碑,正面镌刻“光荣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镌刻“烈士浩气长存条山”8个大字和县委、县政府纪念碑文。碑座台基浮雕展现不同时期的抗战场景和前赴后继的斗争场面。纪念碑的后方为烈士墓区,已经有近200位烈士墓塚搬至陵园。<br>纪念园广场正面两侧,是全县488名烈士英名墙。西侧建有芮城县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等不同时期烈士的事迹、资料、图片和实物。 <p>我和二弟只能在这里合影了。</p> 作者 李串德 芮城县德奇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 芮城县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政协第十届特邀代表。芮城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运城市摄影协会、芮城县摄影协会、芮城老摄协会长、芮城县爱心协会、芮城县健康教育协会会员。酷爱摄影快三十年,自然风光,人文花鸟,新闻纪实,走哪拍那,用双眼发现身边的美景,用镜头定格心中的风景!形成有自己特色摄影作品及大量的粉丝,发表美篇作品750多篇,点击量100多万,为宣传芮城做出应有的贡献。<br>微信13303596968

芮城县

烈士

芮城

县委

纪念碑

牛线线

杨振铎

党史

红色旅游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