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皎皎

<p>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著的《朱子语类》。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可见,“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p><p> 这句话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在看新闻时,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健全人装作残疾人乞讨”这样的字眼。这是不是没有“耻”的表现呢?明明自己身体健康,却总想不劳而获,这是多么可耻呀?而且,那些同情他们并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会怎么想?自己的一片善心到头来为国家养了一些游手好闲的蛀虫,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还有人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吗?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社会上极个别的人没有羞耻心所造成的。古人从很久以前就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明白!</p><p> 翻阅古书,先人记载做人的道理很多,其意义显而易见。让我们捧起古书,跟着古人学习,用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心存“羞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