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大小取决于处理问题的能力

忘尘

<p>不得不承认,人与人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异,无关乎金钱、地位,而在于聪慧、善恶、心胸。</p><p>如果以处理问题的角度来看,大约有三种人:</p><p>一种人,擅长逃避问题</p><p>一种人,一心解决问题</p><p>一种人,格局决定成就</p><p>换句话说,你处理问题的能力,暴露了格局的大小。</p><p>01</p><p>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成为了问题</p><p>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连最低等的草履虫也会从高浓度的盐水中逃走,游向含盐量更低的水域。</p><p>可是,人一旦逃避问题成了习惯,就会渐渐失去思考,精神变得贫瘠。</p><p>生活中,逃避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衣服上总是要沾点饭粒儿,鬓角旁总是要冒出几撮银发,耳朵里总是要听进几句闲言碎语。</p><p>“逃避问题”后短时间以内所发生的一切看上去被处理得很轻松,其实是将面前的问题捡了起来,背负在身上。</p><p>生活也是如此,有顺境就会有逆境,就像是每个人都会在阳光下找到自己的影子。</p><p>越是逃避困难,我们不得不处理的问题堆积越多,就越会身心俱疲。</p><p>02</p><p>心里分析问题,手上解决问题</p><p>聪明人在困难的面前不会选择逃避和妥协,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认清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尽心尽意,尽善尽美,何愁不能取得成功?</p><p>03</p><p>破局之法,为成就格局之道</p><p>当把心空了下来,去如实地观察,此时的心感应力是最好的,洞察力是最强的。对智者来说,无心,是最高级的谋略;观察,是最顶级的思考。</p><p>成就格局之道,就藏在这些破局之法里:</p><p>◇遇“难”,宜“宽”</p><p>“宽”指的是心态,放宽身心,勇于接纳事情的好坏;事情越棘手,越该宽容接纳。遇事难有圆满,有得有失,有失有得,无须动气。</p><p>◇遇“急”,宜“缓”</p><p>古人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说的是,再大的灾祸,都是片刻间的不能忍造成的。</p><p>办事全在圆融周密,思虑深远;匆忙仓促难免疏漏,反而增加事情的难度。紧急的事,要慢慢做。</p><p>◇遇“大”,宜“平”  </p><p>越是重大的事情、重要的关头,越要平心静气,有举重若轻的胆魄和实力。</p><p>◇遇“杂”,宜“统”</p><p>大格局的人,往往有着较为缜密的系统思维。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并不是不在乎小节,而是看到更高远的利益。</p><p>不把某一问题孤立、分割开来,而是当做一个有机关联的系统来处理,懂得取舍,懂得统筹安排,懂得拎取最主要的东西,然后精准发力。</p><p>◇遇“烦”,宜“放”</p><p>人生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跳出局外看局内,取消问题不仅是局外的境界,还是局内解决问题的真正法门。</p><p>庄子留给我们的处世法宝是: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p><p>最睿智的修行,是修心、看淡、放下。</p><p>当我们学会从未来看现在的自己,我们将变得不再迷茫;</p><p>当我们学习多角度辩证地处理问题,我们将变得智慧;</p><p>当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实现自己,我们将变得从容坦然。</p><p>懂得如何破局,最终将形成自己的大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