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的世界——走进“上海玻璃博物馆”

白丁

<p>图片1——4来源网络,其余均为白丁拍摄</p><p>文字编辑 : 白丁</p> <p>小时候,喜欢从万花筒里看世界,透过多棱的玻璃去憧憬属于自己的五光十色的未来。</p><p>如今虽已老矣,却仍然对玻璃世界情有独钟,所以,上海玻璃博物馆,我来了!</p> <p>对上海玻璃博物馆早有耳闻,几次想去都未能成行。</p><p>2020年7月5日上午,鬼使神差地选择在一个倾盆大雨的时间节点上参观了上海玻璃博物馆。</p><p>博物馆里面分设了几个展区,在展馆逗留了近2个小时,所见的展品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无法把所有展品都浏览一遍,只好留下遗憾日后再去。</p> <p>上海玻璃博物馆,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内,前身是曾经的上海玻璃仪器一厂,由上海轻工玻璃有限公司发起并资助建立,是一家非盈利的私立博物馆,且由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主管,2015年4月16日经国家批准为4A级旅游景区。</p> <p>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p><p>当你走近它,这些没有生命体征的玻璃物品瞬间鲜活起来,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p> <p>▲《梦幻城堡》,这座玻璃城堡由美国艺术家Arribas(阿里巴兄弟)以上海迪士尼城堡为原型,历时三个月花费500小时,以特殊的灯工工艺——线圈技术打造而成。</p><p>2016年,为庆祝上海玻璃博物馆五周年,Arribas兄弟将这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纯手工打造的玻璃“梦幻城堡”永久性捐赠给上海玻璃博物馆收藏。城堡内含至少3万个部件嵌套拼接,顶部装饰全部采用24K黄金,整体重量超过60公斤,最高处达110厘米。上海玻璃博物馆曾为其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遗憾的是2020年5月30日,被两名追逐玩闹的小朋友撞倒展柜,城堡随即发生塔尖倒塌、破碎,造成其他部件出现不同程度错位及破损,然而由于疫情原因,创作者无法前来修复,目前这座被损坏的城堡暂时只能以“不完美”的面貌示人。</p><p><br></p> <p>▲原名《天使在等待》玻璃翅膀,这是艺术家专门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制作的,2013年被两位小观众翻越围栏,用力拉扯,导致挂在展墙上的“天使在等待”被损,这个作品也因此改名为《折》。</p> <p>▲《发光底座座钟》,公元1925年,法国人雷内•拉利克制作的“发光底座座钟”在巴黎国际现代工艺和装饰艺术获得殊荣,标志着装饰艺术运动的胜利。他利用模吹或车刻的手段在容器上装饰浮雕效果图,并通过透明及磨砂玻璃材质的反差制造美感。</p> <p>▲《双耳细颈椭圆罐》,公元前1403——1347年由古埃及制作</p> <p>▲《蝈蝈》鼻烟壶,1644年,清代制作的绿色玻璃珐琅彩“蝈蝈”鼻烟壶</p> <p>▲《失蜡浇铸圆形浅绿色玻璃碗》,公元前500年在波斯第一帝国时期出现</p> <p>▲《酒壶》,公元前300——公元30年,希腊风格的铸造玻璃诞生。</p> <p>▲《吹制圆碗》,公元前50年,叙利亚人发明了开创性的玻璃吹制技术</p> <p>▲《酒具》,公元前50年,古罗马人发明金属吹杆,由此模具吹制法出现。</p> <p>▲《古罗马套料雕刻玻璃大饮杯》,公元前30年,古罗马人发明套料雕刻玻璃。</p> <p>▲《镀金图案装饰玻璃器皿》,公元200——400年,古罗马人用镀金图案装饰玻璃器皿</p> <p>▲《吹制碗》,公元350年——550年,基督教会在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逐渐垄断了西欧社会的生产物资,包括所有玻璃制作技术和原料配方。</p> <p>▲《彩色玻璃碗》,公元700年,埃及的伊斯兰玻璃工匠,发明可以在玻璃上进行彩绘的金属材料。</p> <p>▲《》公元581年——907年隋唐时期,铁棒黏结与无模吹制工艺被全面掌握,并被用来制作中国本土造型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多作帝皇贵族赏玩与寺庙供佛之用。</p><p>唐代后期,妇女以琉璃为钗(发簪上的首饰)、钏(手镯),直至宋代绍熙年间(11990年至1194年)仍然流行。</p> <p>▲公元960年——1279年,日常实用玻璃器皿涌现,多为组佩、簪钗、珠环。</p><p>宋辽金时期的玻璃器皿,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p> <p>▲威尼斯制作的玻璃器皿,以穆拉诺岛为制作业中心(公元1291年开始兴盛)</p> <p>▲《牛奶玻璃》,公元1400——1500年,威尼斯模仿中国传统瓷器质感而发明的不透明玻璃器皿</p> <p>▲威尼斯风格的玻璃器皿,曾经一度风靡欧洲,生产年代为公元1500年 ——1700年</p> <p>▲《水银镜》,公元1507年,威尼斯玻璃工匠发明了利用水银制作镜面玻璃的工艺。</p> <p>▲《莲叶玻璃碗》,中国•清朝</p> <p>▲《仿陶瓷玻璃瓶》,清代作品,公元1644年——1912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设玻璃厂,引进了西方先进工艺与人才,此时的玻璃制品制作工艺繁多,颜色达三十多种,器型更达百余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p> <p>▲《》,公元1867年,受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影响,埃米尔•加莱在法国建立自己的玻璃工厂,进行富有特色的套料浮雕玻璃创作。</p> <p>▲杨惠珊、张毅夫妇1987年在台湾开设的具有当代意义的玻璃工作室“琉璃工房”所制作的玻璃器皿</p> <p>▲《天使头像》,这是法国制作的“彩绘天使头像”玻璃。</p><p>公元1100年,彩绘玻璃开始被广泛用于宗教建筑中。</p> <p>▲《蝉》,中国•汉•“口含玻璃蝉”</p> <p>▲《蜻蜓眼珠》,中国•战国</p> <p>▲《胶囊》,作者 : 美国 •Amy Rueffert,创作时间不详</p> <p>▲《追风》,作者 : 中国 • 庄小蔚,创作于1957年</p> <p>▲《双重漂浮》,作者 : 美国 • John Kiley,创作于1974年</p> <p>▲《回声》,作者 : 中国 • 王建中,创作于1955年</p> <p>▲《色彩的张力》,作者 : 英国 •Colin Reid,创作于1953年</p> <p>▲《玻璃建筑——红色》,作者 : 斯洛伐克 •Oliver Lesso,创作于1973年</p> <p>▲《无定形》,作者 : 日本 • 狩野智宏,创作于1958年</p> <p>▲《开放的长城纪念砖》,作者 : 中国 • 盛珊珊,创作于1957年</p> <p>▲《鱼》,作者 : 英国 •Nick Wirdnam,创作于1956年</p> <p>▲《飞翔》,作者 : 美国 • Kait Rhoads,创作于1968年</p> <p>▲《陀螺》,作者 : 美国 • Nancy Callan,创作于1964年</p> <p>▲《冰珊瑚》,作者 : 英国•Stuare Garfoot,创作于1953年</p> <p>▲《图形》,作者 : 中国•庄小蔚,创作于1957年</p> <p>▲《圆形曼陀拉》,作者 • 美国 Steven Weinberg,创作于1954年</p> <p>▲《森林细语》,作者 : 日本大平洋一,创作于1942年</p> <p>▲《透明古柯叶》,作者 : 意大利•Davide Salvadore,创作于1964年</p> <p>▲《凝固的夜色》,作者 : 中国•韩熙,创作于1983年</p> <p>▲《意大利•莫拉诺岛》,作者 : 意大利 MUR ANO创作于1934年。</p> <p>▲《碎片的艺术》,创作于2011年</p> <p>▲《牛角罐》,作者 : 荷兰 • Andrea Trimarchine,创作于1955年</p> <p>▲《自行车》,用玻璃制作的三脚架</p> <p>▲《幻象花束》,作者 : 土耳其 • Bilge Nur Saltik ,创作于1988年</p> <p>▲《转基因灯》,作者 : 意大利 Matteo Cibic,创作于1983年</p> <p>▲《纠葛》,作者 : 哥伦比亚 Luz AngelaLizarazo,创作于1966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