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昉漆画的“漆味”:趣味,乡土味

学文

<p>《金川早市》160cmx120cm</p> <p>《云栖处》155cmx120cm</p><p><br></p><p>【前言】</p><p><br></p><p>认识漆画家朱昉是很偶然的。以前只是知道他是平和人。仅此而已。后来过了几年,有一次通过一个群的关系,加了微信,聊了起来,这才发现,我们原来是邻居。只不过后来他长大了,我上大学出来工作离开平和九峰了;他父亲朱东山是我在平和二中读书时的语文老师!</p><p><br></p><p><b>世界很大,平和很小。</b>在中国,现在讲到这个王阳明取名的县时,至少有三样东西是绕不过的:<b>平和琯溪蜜柚;林语堂;漆画。</b>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漆画看中国;中国漆画看福建;福建漆画看厦门。平和籍的漆画家,如,苏国伟,周榕清,朱昉,杨耀斌,张新清,卢妙玲等(排名不分先后),他们为家乡平和争了光。</p><p><br></p><p>中国漆画踩在8000年漆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已经前行了几十年。作为一个中国美协会员的漆画家,我们讲朱昉这样的漆画家的漆画,再去讲他的漆画技艺之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今天,漆画工艺上除沿用传统<b>“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堆塑”</b>等漆艺技法,漆画家在不断探索中创造了“<b>喷彩”、“经络造文”、“沥线”、“虚实镶嵌</b>”等特别的表现技法。</p><p><br></p><p>但如果我们片面强调漆的特性与技法,就会淹没漆画内容的表达,妨碍观众对漆画本体语言的理解。这是漆画界老前辈<b>乔十光</b>等大师们所反对的。</p><p><br></p><p>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此以“<b>题材决定论”</b>来判定漆画作品价值。现代漆画的视觉图像表现力,它的审美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漆艺,譬如,造型、结构、色彩、形式语言、意境构成等方面,而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技巧与题材的有机统一;漆画的<b>绘画性,罩明性,叙述性与漆画语言的多样性</b>的有机统一。</p><p><br></p><p>这也许就是<b>王和举</b>老师所强调的漆画中的“<b>漆味</b>”吧。我以为,朱昉的漆画有两“漆味”:“趣味”与“乡土味”。</p> <p>《闽南老厝(二)》122cmx84cm</p> <p>《闽南老厝(一)》120cmx90cm</p> <p>《老家。景云晨曦》120cmx80cm</p> <p>《老家。暮色秋烟重》120cmx80cm</p><p><br></p><p>01</p><p><br></p><p><b>朱昉的漆画有“趣味”。</b></p><p><br></p><p>人有趣则别人愿意交往;画有趣则别人愿意看。不管是人也好,画也罢,趣味不仅关乎魅力;更关乎气场,关乎生命力。<b>人有趣生活境界才高;画有趣艺术境界才大。</b>我们不脱离漆画的题材内容单独去讲漆画的漆画的趣味性。但又不可否认,漆画的趣味性跟漆画的漆材质美的“唯一性”有着必然联系。</p><p><br></p><p>正是因为<b>漆材质美的“唯一性”</b>,才给漆画带来的<u>彩绘的细腻、典雅;刻漆的单纯、明快;变涂的潇洒,流动;嵌漆的华美、闪烁;蒔绘的斑驳、变幻;堆漆的厚重、古朴;泼漆的自然、流畅、变异;磨漆的神奇、陆离特性</u>。漆味带来其他画种所没有的“<b>红天红水、黑天黑地</b>”等独特的意境美极强的画面感还有视觉冲击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样好东西:<b>宣纸的白、黑漆的黑</b>,通过漆画的特有笔触,表达的淋漓尽致。</p><p><br></p><p>漆画家朱昉的漆画漆味十足。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漆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b>深沉、含蓄、浑厚、优雅、神秘”。</b>从朱昉的漆画中,我们不再感到漆画是宋高宗赵构论书法,在《翰墨志》里所说的:<b>“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b>,是别人油画,国画,版画,水彩,水粉的灵魂附体,而是完全有独特魅力的艺术画种。它的艺术趣味性因“漆味”而彰显无余。反过来,朱昉的漆画因“漆味”而有趣味。譬如,他的《老家。景云晨曦》、《老家。暮色秋烟重》、《老家记忆》、《清波荡漾》都因有山有水,有鸭子而显得趣味横生。</p><p><br></p><p>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情趣总是离不开山水的。古人“<b>放浪形骸,恣情山水</b>”,山水只不过是他们意境中的“境”,而他们真正赋比兴之“意”却是他们需要一个心灵自由的理想时空,可以寄寓个人思想情感与志趣,让他们在这里无拘无束。而<b>鸭子……作为画家的精神理想物化了的“陶渊明”</b>,不仅点缀山水间,使得整个山水画面灵动起来;更是让画家本人的心怀意念,可以跟随鸭子的游动,到了自己不能亲临现场,无法企及的山水间,自由自在的徜徉。</p><p><br></p><p><b>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b>看了这样的画作,说实话,我自己都很想能化身成为山水间的鸭子,头顶蓝天,红掌拨清波,不再有尘世的喧嚣与浑浊,与青山绿水为伴;与竹木扶疏为伍。就享受在夏季的一抹清凉里。</p><p><br></p><p>漆画家朱昉的漆画山水画,<b>“趣”在山水;“味”在鸭子。</b><u>画面上虽然没有人,但我们时时感到有画家在其间与山水一体;画面上虽然看不到情字,但处处有画家的“</u><b><u>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u></b><u>”(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自然情怀,观山望水的格局。</u></p><p><br></p> <p>《老家记忆》120cmx80cm</p> <p>《寻寻觅觅》100cmx80cm</p> <p>《清波荡漾》122cmx81cm</p><p><br></p><p>02</p><p><br></p><p><b>朱昉的漆画有“乡土味”。</b></p><p><br></p><p>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从来就没有像改革开放以来这几十年,城市与农村,小农经济与信息社会如此激烈的碰撞。朱昉跟我一样,都是从闽粤边界小城平和九峰来到厦门的“<b>城市追梦人</b>”。我们的文化脐带永远也割不断跟淳朴善良天然而又美好的农村的回忆。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已经没有了那样的记忆了。我时常想,等到我们这一代人都魂归故里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还会有乡土的记忆吗?他们还能“<b>接地气</b>”吗?</p><p><br></p><p>朱昉的漆画,大部分都是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譬如他的《金川早市》,《厚土》,《云栖处》等等,都是我们孩提时代再熟悉不过的市井烟火了。</p><p><br></p><p>我一直以为,<b>只有乡土气息的才是最接地气的;只有市井生活的才是最真实的。</b>从1984年漆画作为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展以来,共产生金奖作品7件,获奖者7人。从首金的陈立德;最年轻者是苏国伟(时年20岁);以及后来的第十届全国美展(2004年)金奖获得者苏凌、朱道平,汤志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09年)金奖获得者李永清到最近两届金奖蝉联者张玉惠,他们乡土气息,生活气息都非常浓厚,非常接地气。</p><p><br></p><p>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虽然非常快,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乡土记忆仍然是我们生命的根。也是艺术创作的根。我们都是城市的旅居者,是城市的过客。我们不能以创新为借口,搞高大上的创作题材,不要了我们乡土的根;生活的根。</p><p><br></p><p>漆画家朱昉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始终坚持在他的漆画艺术创作中,通过“漆言漆语”寻找自己的根。他想把根留住;把中国文化的命脉留住。他要让自己的后代,还有别人的后代,从自己的漆画里看到:我们几千年的根在哪里。因为,没有根的文化艺术是不长久的,没有生命力的。它们只能是浮萍。<b>漆画,本来就是从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三棵树……漆树,茶树,桑树中的漆树流出的树液……大漆又重新复活了的另一个生命形式而已。总而言之,它还是中国文化艺术这棵大树的一个枝丫,有根。它的根只会越来越深的扎入中国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去,枝繁叶茂。而绝不是无根的浮萍。</b></p><p><br></p><p>从这一点上讲,朱昉的漆画艺术是可敬可佩的。因为<b>他是在做“根的事业”。</b></p> <p>《碧玉蓝天》80cmx80cm</p> <p>《桃花沟》90cmx60cm</p><p><br></p><p>写于林语斋。</p><p><br></p><p><br></p> <p>《 寒花寄乡愁》73cmx66cm</p><p><br></p><p>【<b>个人简历</b>】</p><p><br></p><p>朱昉,男,汉族 ,1978年1月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200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4年加入中国美协会,是厦门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p><p><br></p><p><b>主要作品参加展览及获奖情况有:</b></p><p><br></p><p>☞2009年.作品《动感时空》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美协主办)</p><p> ☞2011年.作品《金川早市》获2011’中国(厦门)漆画展优秀奖。(中国美协,厦门市政府主办)</p><p>☞2011年.荣获厦门文学艺术奖“优秀新人奖”。(厦门市政府主办)</p><p>☞2012年.作品《赶场》入选第三届全国漆画展(中国美协,南京市政府主办)</p><p>☞2013年.作品《厚土》入选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中国美协,厦门市政府主办)</p><p>☞2013年.作品《厚土》在“2013年福建省漆艺术系列活动漆艺作品展”获得铜奖(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主办)</p><p>☞2013年.作品《老房子》在“2013年福建省漆艺术系列活动漆艺作品展”获得银奖(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主办)</p><p>☞2014年.作品《云栖处》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漆画展。(中国美协主办)</p><p>☞2015年.作品《平湖秋月》参加大港漆约——厦门·宁波漆画艺术交流展</p><p>☞2016年6月. 参加鹭岛漆风---厦门市漆画艺术委员会作品展</p><p>☞2017年11月.参加“第三届厦门市美协漆画艺委会作品展”在张雄美术馆正式开幕。</p><p>☞2018年10月.参加厦门市美协漆画艺委会作品新疆展。 </p><p>☞2018年10月.参加漳州开发区文旅发展局主办的“漆彩流韵当代漆画作品邀请展”。</p><p><br></p><p><b>参与大型漆壁画创作:</b></p><p>*2008年.漳州长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大楼《渔樵耕读》和《男耕女织》</p><p>*2008年.厦门观音山泉州商会《古城泉州》</p><p>*2009年.厦门集美京闽北海湾大酒店《集美春色》</p><p>*2010年.厦门集美动车北站《碧海蓝天》和《集美龙舟调》</p> <p>【作者简介】学文,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漆艺委员会艺术评论顾问;福建省美学研究会会员;省民协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