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暑已到夏日长,倏忽细雨引新凉。特殊而短暂的学期已结束,虽然这个学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但向阳花班的孩子们依然与阅读相伴,一起共读《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我们明白阅读从来不会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但它总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我们。</p> <p>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普普通通事物提出趣味十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奶酪上面有很多孔?是谁发明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和?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作者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进行解释,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求知之路上快乐前行。</p> <p>第一篇章 课前导读课</p><p>“什么能灭火”</p><p>“水”</p><p>“为什么”</p><p>“……因为水是液体,还是潮湿的”</p><p>“那煤油、汽油是液体,也是潮湿的,可以用来灭火吗”</p><p>“不能”</p><p>“为什么水能灭火呢”</p><p>一双双充满着求知欲的眼睛看着我,我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就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接下来我们一起细看封面封底、走进作者、浏览目录、进入书中第一个站点“游览”了一番,大家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深入探究,共读就这样拉开了帷幕。</p> <p>一个人读有一个人的乐趣,两个人读有两个人的精彩。</p> <p>第二篇章 推进课(一)</p><p>写批注、记笔记、办小报、关注非文字类信息、列问题清单,孩子们知道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摘抄好词佳句,制作阅读小报、科普小报,用图画和文字来记录、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p> <p>第三篇章 推进课(二)</p><p>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思路清晰、记忆深刻,成倍地提高阅读效率。同学们纷纷制作思维导图,把神奇的科学小知识条理化。</p> <p>第四篇章 推进课(三)</p><p>在班里进行以“你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吗?”“讲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科学小故事”等为主题的讨论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保持对这本科普读物的热情,完成整本书有效深入地阅读。</p><p><br></p> <p>第五篇章 分享篇</p><p>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大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科学的奥秘,也了解了阅读科普类书籍应该如何去读,比如说列问题,找答案,做阅读导图,做批注等方法。读完后的同学收获许多,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收获。</p> <p>第六篇章 阅读延伸</p><p>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读了以后,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竟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阅读永无止境,愿孩子们在书香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做个简单快乐的读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