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老头讲八卦(二)——会拍马屁很重要!

晓墨

话说卫鞅来到秦国见到了秦孝公,第一次两人谈了很久,秦孝公觉得他的想法好是好,但实行起来却非常难。<br>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秦国统一六国,非常牛掰。但其实秦国在大西北起家,缺衣少粮,所谓穷凶就极恶,秦国从上到下都非常凶悍,春秋开始就有“虎狼之国”的称谓,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能听听周天子老师的话,遇上旱灾蝗灾,立马搬大队抢钱抢粮食抢土地,把斯斯文文,遵守纪律中原同学们打得满地找牙。<br>中国从古至今都害怕那些披发纹身,骑着高头大马乱砍乱抢的少数民族,秦国却不怕。反正你穷我也穷,你缺衣少粮我也缺衣少粮,你凶我还更凶。秦人还上过几天学,会写字还懂点兵法、冶炼,常常把少数民族打得满地找头发<br>知道了“凶”的好处后,秦国从上到下开始崇尚好勇斗狠,大家没钱用时,能团结一致去抢别人,没事时,就变成你打我我打你了。打着打着,就内乱了。乱着乱着,遵守纪律的同学们就把原来被抢的土地夺回去了。<br>所以秦孝公会这么着急找人才、出良策、改变现状。<br> 卫鞅提倡的“变法”思想的中心是从设立规则开始的,有了规则,才能整理好国家。秦孝公当然明白变法的重要性,但也知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br>卫鞅觉得再讲道理是行不通了,就开始拍起秦孝公的马屁:<br>君上,您看您是天命所归的一代圣人。根本不需要顾虑他人的想法,更没有跟他们讨论的必要。这几十年您也看见了,他们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您成功了,他们自然为您吆喝,如果还是这么穷,他们照样说您昏庸啊。<br>一旁坐着听的老臣子甘龙,本就看卫鞅不顺眼,现在看他马屁拍得实在太肉麻,忍不住发声了:<br>君上,您如果强硬变法改变百姓和官员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家都不习惯,肯定会乱的。<br>卫鞅立马驳斥他:<br>百姓都是耕田佬,只知道春耕秋收,冬天暖炕生小孩。做官的都是书呆子,只知道按部就班拿死工资。这两种人,您觉得君上应该跟他们讨论改革创新的事吗?<br>职明人制定规则,蠢人只会遵守规则。大王是圣君只管制定规则就好,我有办法让他们好好遵守。<br>这一番马屁拍得秦孝公非常开心,他拍手说:<br>讲得好!<br>立刻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着手制定变法的细则。<br> <br>笔者乱点:<br>司马老头《资治通鉴》这段的内容,基本脱胎于《史记》,但比《史记》又删去了许多。《史记》里的商鞅比较啰嗦,第一次见秦孝公时,列举了以前许多代明君呀,春秋五霸呀,是怎样变法图强的。甚至把人家说得了睡过去了。<br>因为对话都没谈到点子上。<br>司马老头直接把《史记》里商鞅与秦孝公两次会面,讲了十几个小时的大道理浓缩成五句以内的马屁词,句句都拍在关键点上。<br>由此可见,司马老头当官确有一套,跟上司说事,讲重点、效率高、马屁词还都拍在点子上。<br><br>这段文字看似简单,关键的东西却都没在明面上讲。<br>秦君表面上说担心老百姓同意,担心官员们不会操作,最担心的一群人他却没提,也不敢提——秦国贵族。<br><br>秦国之所以内乱了几十年,从秦穆公开始越来越弱,贵族是罪魁祸首。<br>以前打仗赢了,国君会给贵族们分封地,分了封地后他们会建立自己的小型军队,培养自己的势力,一不高兴就你打我,我打你。还天天求国君为自己主持公道,搞得秦孝公其烦无比。<br>秦孝公恨他们、怕他们,却又要靠他们,<br>他们当中,有的是历代大功臣或者他们的后代,有的是自己的表兄弟、堂兄弟、甚至是姓嬴的直系叔侄伯。坐在现场大夫甘龙,就是秦贵族的代表人物。<br>如果变法确定要实施,取消特权,处处要按规则办事,首当其冲损害的,必然是秦国贵族的利益。对于原本就没有特权的老伯姓和基层官员来说,根本不会有大的影响。<br><br>秦孝公、卫鞅和甘龙这段对话,没提到秦国贵族,潜台词却无处不是秦国贵族。<br>秦孝公问的是,我能搞定秦国贵族吗,要不要和他们商量一下?<br>卫鞅答的是,您是贤君,要自信自强,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用和他们商量。<br>甘龙反对,理由是贵族们一定不会答应的。<br>卫鞅驳的是,秦君只管支持我就好,其余的事情就交给我去办,我会承担起所有骂名,让您实现大志,成为一代旷世明君。<br>既然有人自愿当坏人,谁不愿意当明君啊。这才是秦孝公最纠结的地方。<br><br>搞定秦国贵族还真不容易,接下来的几十年,秦国走上了血雨腥风的变革之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