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第11、12线~一次奇葩的西藏行(上集)—青海杂多至西藏贡日乡,西藏岗切乡至青海杂多

西北尕老汉

<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30日,我们一行四位老汉(最大的71岁,最小的65岁。尕老汉刚好70岁)开始了一次奇葩的西藏之旅。在四老汉的共同努力下,一次西藏之行,竟然两次进藏,走了四条进藏路,其中三条地图上还没有,不论是纸质地图,还是高德,百度地图都没有这三条路。就尕老汉个人而言,本来是第14次走进西藏,一不小心变成了第15次走进西藏。“走完十条进藏路”也变成了“走完13条进藏路”。是有点奇葩吧?到底怎么回事,还是听尕老汉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要说这次奇葩之旅,还要从去年说起,2019年尕老汉带孙子和驴友老周结束了第13次西藏之行。老周意犹未尽,建议明年走丙察察线,尕老汉虽然走过一次,但是后半段是走的夜路,所以尕老汉当即表示同意。既然要走,那就要把路线好好设计一下。2007年尕老汉曾经走唐蕃古道,车陷唐古拉山四天三夜。听说这条线路修了公路,去年已经通车 。据此,尕老汉设计了这条唐蕃古道+丙察察的线路。</p><p class="ql-block">下图,由青海杂多县去西藏途中经过查乃拉卡山垭口,不知谁在那里插了一面国旗。我们向国旗敬礼。</p> <p class="ql-block">一、第14次走进西藏。</p><p class="ql-block">这是我走的第11条进藏路(前十条进藏路,详见深圳报业出版社出版的尕老汉“大作”《走完十条进藏路》)。2020年5月30日,我们一行四人自驾车由兰州出发, 原以为进入青海境内可能会有新冠疫情检查站, 没想到一路顺畅。沿途游览了日月山和倒淌河景区。兰州至青海玛多县1000多公里,全程高速公路,一天可以放到。但是玛多县城4200多公尺,海拔有点高,如果一下子放到玛多,人可能可能受不了。所以我们第一站先到青海共和县(海拔2900公尺),在那里先适应一下高原。</p><p class="ql-block">今天由兰州出发,大家都很自觉,全都戴口罩,后来看见高原上基本上没人戴,所以以后的20多天行程我们也就都不戴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由共和出发走共玉高速(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基本上和214国道平行。这条路也就是所谓的唐蕃古道,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路。高速公路就是快,沿途也没有什么景点,中午一时我们就到了玛多县。</p><p class="ql-block">下图,共和至玉树的高速公路。这么好的公路,限速80,这也太低了吧?很多省道现在都能跑80。后来发现限速80也是有道理的,共玉高速很多路段是修建在冻土地带上,造成一些路面隆起,形成波浪起伏状,车辆跑不快,也不敢跑快。</p> <p class="ql-block">玛多县烈士陵园纪念碑。我已经是第五次来这里了,每次来,都要到这里看望一下牺牲的烈士们。下图</p> <p class="ql-block">到玛多的目的是想去黄河源头,后来到三江源管理委员会一打听,黄河源保护区现在不开放旅游,要想进入,必须有通行证。沿途设有几道卡子,没有通行证,根本过不去。只好死了这条心,打道直接去玉树。</p><p class="ql-block">去玉树途中,一直担心巴彦喀拉山口高速公路是否可以停车,到了以后才发现,真是人性化,在垭口修建了专门的停车区,供过往游客停车拍照。垭口海拔4829公尺。海拔高,风又大,我穿了冲锋衣,抓绒衣,还把人冻得缩成一团。此地无法久留,拍两张图片,赶快上车走人。</p> <p class="ql-block">玉树新寨玛尼石堆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玛尼石堆变了,原来所有的玛尼石都杂乱的堆在一起,而现在吗尼石堆被分割成几块,中间修通了道路,道路两边的玛尼石像两堵高墙垒得整整齐齐(见下图)。</p><p class="ql-block">我绕玛尼石堆转了一圈,大概用了一个小时,没想到三位驴友在车里等我大约也有一小时,原来他们只在玛尼石堆的正面拍了两张照片,就回到车里。这都怪我,没讲清楚,他们都是第一次来,不知道玛尼石堆的后面更壮观。他们看了我拍的图片,捶胸顿足,后悔不迭。</p> <p class="ql-block">玉树新寨玛尼石堆。这条路是为往里面倒经石的车辆使用的。下图</p> <p class="ql-block">两位藏族姑娘把背的玛尼石倒在上边。下图</p> <p>经石堆顶部。下图</p> <p class="ql-block">玉树结古寺。由结古寺看山下的玉树新城。下图</p> <p>结古寺僧人的宿舍。下图</p> <p>结古寺僧人。</p> <p class="ql-block">玉树抗震纪念碑。下图</p> <p>文成公主庙。下图</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庙在距玉树州约25公里的一个山沟里,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文成公主进藏时在此山沟的山崖上刻了一尊佛像(见下图),后来金城公主进藏时,在佛像上又加盖了寺庙,这就是现在的文成公主庙。</p> <p class="ql-block">去青海杂多县,走s309省道,途中有一段路经过石佛沟,路两边山崖上刻有佛像和经文,十分壮观。见下图</p> <p>石佛沟。下图</p> <p class="ql-block">杂多人民欢迎你。</p><p class="ql-block">青海省杂多县是有名的冬虫夏草第一县,(下图,见城门左侧第四条:“冬虫夏草第一县”)这不是吹的。杂多县的虫草绝对是全国一流,每年五月底至六月份,这里的学生都要放一个半月的虫草假,和父母一起上山去挖虫草。由于杂多的虫草太好。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外地人跑来偷挖虫草,会和当地人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打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个时期也是当地警察最忙的时候,在交通要道设卡检查,禁止外地人进入。我们的车也不例外,需要停车检查。问:“干啥的?”答:“旅游的”。人民警察一看我们四个老汉就是良民,绝对不会去偷挖虫草。顺利通过。</p> <p class="ql-block">杂多昂赛乡大果圆柏。</p> <p class="ql-block">杂多佐青寺。下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杂多县以后,沿途还会有这样的虫草检查点。下图</p> <p class="ql-block">山下这些帐篷,是挖虫草的老百姓晚上住宿休息的地方。下图</p> <p>青海杂多县至西藏岗切乡的这条路线,是此次西藏之行的重头戏。2007年尕老汉与小邓夫妻曾经走过这条路线,那时还没有公路,走的都是车印子路,车陷唐古拉山四天三夜。听说去年这条路正式通车了,尕老汉就想重走长征路,为此整整准备了一年,今天终于要开拔了。</p><p>毕竟现在年龄大了,不像年轻时那样冒冒失失,虽然听说去岗切乡的公路已经正式通车,但还是不太放心。我们在杂多县住的宾馆旁边,就是长途客运站,我详细询问了那里的司机,他们说公路确实通了,但是大部分是土路,到西藏岗切乡只需三个小时,到巴青县六个小时就到了。 这下我彻底放心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后面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p><p>下图,S309省道风光。雪山下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3号(星期三),上午8时30分,四老汉踏上了重走唐蕃古道历险路的征程。</p><p class="ql-block">昨晚杂多县一场大雪,早晨起来到处白雪皑皑,一片北国风光。久居两广的人,很少能看到这样的雪景,让70岁的老汉们也聊发少年狂。下图三个老顽童。</p> <p class="ql-block">下图,s309省道风光。</p><p class="ql-block">上午由杂多县城出发,沿着s309省道一路西行,全程油路,非常好走。不知什么时候上了s224省道到了结多乡,主驾老黄感觉不对,坚持要问路,到一小店问老板,果然错了,去西藏要走阿多乡方向。赶快掉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错了路,走到结多乡。问路过程中,老周争分夺秒,抓紧拍照。下图。</p> <p class="ql-block">掉头之后,往阿多方向,顺着油路一直往下走,直觉感觉不对,问了一下人,又掉头回来,上了这条土路,这才算是走对了(见下图)。这条土路就是通往西藏巴青县的路。到这里有网友可能会问:你们为什么不导航?不是我们不导航,而是无法导航,很多地方没有信号,想导也导不出来。二是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根本就没有这条路。你要导航,它就让你走214国道,再转317国道,绕一个大圈子,几乎上千公里路到巴青县。现在明白了吧?走这条路,只能走走停停,停停问问,有路牌的地方按路牌走,没有路牌的岔路口问清楚了再走。在这里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每次问路都是问西藏巴青县怎么走?因为西藏岗切乡是属于巴青县,我想当然的认为要去巴青县,必然要路过岗切乡,没想到,错。顺着这条路,我们走到了西藏巴青县的贡日乡,这和当年走的唐蕃古道历险路线完全是两条路。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p><p class="ql-block">我不甘心失败,突发奇想,由西藏岗切乡返回青海杂多县,不是也一样吗?我的想法得到了三位驴友的理解和支持。团友老黄说:返回就返回,反正是出来玩的。团友的支持,让我凉了半截的心又回暖。</p> <p class="ql-block">路虽然走错了,但这条路线沿途的风光不错 。见下图,澜沧江上游的松曲河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的直角。</p> <p>这个地貌应该是苔藓。下图</p> <p class="ql-block">虽然都是土路,但是这一段路面还可以,此处距离西藏巴青县还有154公里。(见下图)</p> <p>无题。下图</p> <p>此段路面有特点,搓板路也能拍出美丽的风光。下图。</p> <p class="ql-block">由青海杂多县去西藏巴青县的途中,遇见两位挖虫草的藏族小朋友(见下图),他们的虫草是刚挖出来的,十分新鲜,品相很好,驴友想买,谈了半天价钱,最后讲好每根40元。一共20多根全卖给我们,突然他又变卦了,要自己留五根,原因也很简单,全卖给我们,他不好向他爸爸交代。</p><p class="ql-block">和检查站的民警聊天时,民警告诉我们,这里的藏族老百姓很有钱,但是无处消费,没地方花,他们就买车,买了大车买小车,买了小车买摩托 。你看下图这俩小屁孩,大概就是十二三岁,一人一辆摩托。还好在这大山里,不需要上牌,也不需要驾照。</p> <p class="ql-block">下图,驴友看藏族小朋友的虫草。远处的石山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在草原上无意中拍到了野狐狸。</p> <p class="ql-block">青海杂多至西藏贡日乡,这一路风光就是美。</p> <p>雪山牦牛</p> <p>青海境内美丽风光。下图。</p> <p class="ql-block">从下图可以看出,道路虽然是砂石路面,但是路况还不错。风光更美。下图</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18分。</p><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已经进入西藏境内,指路牌明确指出丁青县,巴青县的方向。下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西藏之后,这段油路只走了几分钟,又变成土路。下图</p> <p class="ql-block">图中路牌明确指出西藏巴青县贡日乡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前方100米就是西藏巴青县贡日乡的公安检查站。下图。</p> <p class="ql-block">6月3日上午八点半,我们由青海杂多县出发,抛去途中拍照的时间,大约用了六个小时,于当日下午3时50分,到达西藏自治区巴青县贡日乡公安检查站(下图)。这里要检查车辆的行驶证,驾驶员的驾驶证以及全部人员的身份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申报西藏的健康码,如果不是绿码,是无法进入西藏的。幸运的是我们四个人虽然年龄不小,但是身体都很健康。</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详细询问了执勤民警,才知道我们的的确确走错了路,由这里要去岗切乡,必须先到巴青县城,再到索县县城,再走100多公里才能到岗切乡。</p><p class="ql-block">前边已经讲了,我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团友的理解和支持下,我们决定明天由岗切乡倒行逆施,回到青海杂多县,倒着走一趟唐蕃古道历险记的路线。</p><p class="ql-block">虽然走错了路,但应该说还是有收获,就大家而言,我们走了一条新的进藏路,就尕老汉个人而言,“走完十条进藏路”,变成“走完11条进藏路”。</p><p class="ql-block">当晚下榻西藏巴青县。</p> <p class="ql-block">二、第12条进藏路。</p><p class="ql-block">6月4日上午九时许,我们由西藏巴青县出发,走317国道前往索县。(这两个县城相距仅有30公里,是西藏距离最近的两个县城 。)然后再由索县去巴青县的岗切乡。为什么去巴青县的岗切乡要从索县走?因为虽然绕了一点路,但这条路现在最好走,索县至岗切乡大约130公里,已是全程油路(2016年以前是土路)。可以导航。我们于中午12点到达岗切乡。</p><p class="ql-block">岗切乡是汉语名称,藏语称那公乡。岗切乡是西藏巴青县最边远的一个乡,它距青海省最近距离只有12公里。以前由索县到这里就像走了一条死胡同,到了以后还要掉头,从哪来回那去。去年由岗切乡到青海杂多县的公路正式通车,改变了死胡同的状况。</p><p class="ql-block">下图。索县至岗切乡途中。索曲河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通向远方的公路,白雪皑皑的雪山,形成一道高原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路牌标的很清楚:岗切乡直走。</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到岗切乡是2007年6月。由青海杂多县出发经查旦乡,想走这条文成公主进藏路。那时没有公路,走的是车辙印,结果车陷唐古拉山四天三夜,后来在救命恩人白马达加的帮助下,脱险来到岗切乡。(详见尕老汉美篇“唐蕃古道历险记~一条另类进藏路”)那时的岗切乡十分落后,没有电,没有信号,没有电话,全乡只有两部卫星电话,乡政府一部,小学有一部,那天是星期日,乡政府休息,我们来到小学,学校的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用学校的电话给家里报了平安,汇报了历险的经过。(截止今日岗切乡仍然没有通电)。</p><p class="ql-block">往事不堪回首,还是言归正传。2020年6月4日中午12时,我们四个老汉自驾车来到岗切乡(海拔4600公尺),这里地处边远,整个乡里也只有四五家饭馆,发现竟然还有一家兰州餐厅,作为兰州人,甚感亲切。没有任何争议,就在这里吃午饭了。</p><p class="ql-block">下图。由索县至岗切乡途中拍摄到的塔林。</p> <p>岗切乡兰州餐厅老板娘。</p> <p>索曲河</p> <p class="ql-block">由于正在放虫草假,岗切乡学校大铁门紧闭。尕老汉在此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之后,正式开始了重走唐蕃古道历险路。大家看,下面这条漂亮的公路通向远处的山沟,尕老汉也被这条路的美丽所迷惑,误认为它就是通往青海杂多县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条公路只是岗切乡的一条通村公路(见下图里程碑)。途中我还问了路,藏族老乡说这条路不通,我还不相信,去年刚修通的公路怎么能不通?</p> <p>山沟里的白臀羚羊。</p> <p class="ql-block">路虽然是土路,但是很平坦,顺着这条路走了大约半小时,前面的积雪挡住了去路,车轮在雪里打滑,无法前行,我们赶快把车倒出来,如果车陷在这里就麻烦了。</p><p class="ql-block">下图,从积雪中倒出来的车辆。</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不死心,独自一人徒步到前边去探路,路上积雪较深,积雪灌在鞋里,鞋袜都湿了,但是我仍然坚持向前走了半个小时,看到前面的路确实无法前行,才无可奈何的返回。</p><p class="ql-block">下图。尕老汉在积雪中留下的足迹。</p> <p>尕老汉徒步探路。</p> <p class="ql-block">尕老汉探明,这条路到前边完全被冰雪覆盖,无法通行。</p> <p class="ql-block">路不通,只好返回岗切乡,没想到走到这里,发现了这块路牌,清清楚楚的指出了通往青海杂多县城的方向,而且是一条新修的漂漂亮亮的油路,虽然此时已是下午四点,但是我仍然鼓动大家继续前行去青海杂多县。因为之前我得到的情报,由青海杂多至西藏岗切乡,是一条新修的油路,大家看到眼前这条崭新的油路,都相信了我的话,当然我自己也相信我的话。大家没意见,我们继续前行,没想到十几分钟以后情况突变。</p> <p class="ql-block">好景不长,只走了十几分钟,下午4点15分,油路突然结束,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土路,而且品相还不好(见下图)。此情此景,让我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说全程油路吗?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不知道如向三位弟兄解释。突然出现的土路,也让三位团友心里受到巨大冲击,而且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我建议回到索县去。”一位团友说 。另一位团友附和:“我同意。”我的头一下子就大了,血压蹭蹭的往上飙,心跳加速。13年的期盼,一年的策划和准备,难道就这样结束了?我已经到了古来稀的年龄 ,还能再等一年吗?</p><p class="ql-block">为了重走这条路,我期盼了13年(2007年唐蕃古道历险记脱险之后);为了重走这条路,我整整策划准备了一年。我患有小肠疝气,医生说外出旅行如果发生嵌顿会很危险。为了重走这条路,今年四月疫情刚刚好转,我毫不犹豫做了手术。出发前一周突然腹泻,连续拉了六、七次,坐在马桶上下不来,后来加大药量才止住。但是留下了后遗症,口干口苦厌食。为了重走这条路,我毅然决然带病出发。</p><p class="ql-block">车停下来,大家商量前进还是后退。情急之下,我表达出继续前行的强烈愿望,但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就不好听了。此时三位团友没有计较我的态度,他们宽容了我,迁就了我,帮助了我,大家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下图。这里很可能是两省的交界处,西藏的柏油马路到此结束,那边的土路应该就是青海省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22分。</p><p class="ql-block">美丽的高原风光。根据手机摄影定位,这张图片是下午4点22分拍摄,仍然是西藏巴青县。</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25分。</p><p class="ql-block">手机定位显示已进入青海杂多县地界。下图这台车就是我们的座驾。</p><p class="ql-block">西藏岗切乡至青海杂多县城大约300多公里,基本上都是土路,只有快到杂多县城的时候,走了大约40公里油路。虽然是土路,但是大部分路况还可以(见下图),全程都是正式公路,没有车印子路。可以明确,由青海杂多县至西藏岗切乡虽然不是油路,但确实通了正式公路。</p> <p class="ql-block">4点29分。通过一座钢桥。</p> <p class="ql-block">4点59分。尕老汉在此下车问路。</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01分。</p><p class="ql-block">下图这种积水路面一路上有几处,但是不多,而且积水也不深,路面是砂石路面,积水下面不是烂泥,不难通过。</p><p class="ql-block">这一路基本上没有山路,全是在草原上走,海拔虽然高点(4600米至5000米之间),但是没有危险。</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18分。</p><p class="ql-block">由于这条路没有信号,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没有这条路,无法导航。而且岔路还很多,这种时候就要自己判断,一不小心就可能走错路,为此我们走了很多冤枉路。各位看官可能会问:你们可以问人呀?问题是这条路上有三少:一是人少,二是车少,三是路牌少。问路找不到人,好不容易看见一个人,跑过去问,结果还不懂汉语。之后总结,年龄大点的藏族老乡,个别不会汉语,年轻人基本上都懂。讲一讲下图的故事,前边讲到岔路多,这次直觉告诉我们,可能走错了。附近有个小村庄,我赶快下去问路,这位藏族老乡还好懂汉语,他热情的告诉我们确实走错了,这里是西藏,去青海,要往回走,再向左转。真是一笔糊涂账,到底怎么走的?现在也搞不清楚,有可能这里是两省交界处,公路跨两边走,一不小心又走进入了西藏地界。</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p><p class="ql-block">这里海拔比较高,小河里的冰雪还没有融化。</p> <p class="ql-block">6点05分。它向远古走去,好像这条路能够穿越。这个路面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23分。</p><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指路牌,左转是杂多县,直行是岗切乡。看到这个指路牌,让人一头雾水,我们就是从岗切乡出来的,怎么直走又到岗切乡?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直接按路牌指示方向,左转去青海杂多县。</p> <p class="ql-block">6点40分。黑云压顶。</p> <p class="ql-block">7点14分。远处有一堆乱石。。</p> <p>7点28分。网状水系。</p> <p class="ql-block">7点29分。公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下午7点55分。</p><p class="ql-block">走对了路,也会走冤枉路。</p><p class="ql-block">车外下起了小雪,我们怀疑又走错了路,掉头跑回去十几公里问放羊的小伙,他告诉我们没有走错,而是走对了路,让我们原路返回。这样老跑冤枉路也不是个事,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办法,使用指南针 。青海杂多县在东北方向,在找不到人,无法问路的情况下,按照指南针指引的方向,向东北方向走,这个办法还行,减少了走错路的概率。</p> <p class="ql-block">7点55分。小雪覆盖了草原。</p> <p class="ql-block">下午八点半。</p><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团友有些焦虑,我搬出了自己的老经验,告诉大家,只要在公路上走,不会有任何危险,公路会把我们带到村镇,带到有人的地方。如果不愿意跑夜路,把车停在公路上,我们在车里过夜,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大家宁愿跑夜路,也不愿意在车里过夜,到底还是住宾馆舒服。</p><p class="ql-block">此时公路上渐渐有了车辆,问路可以问过往的司机。之前四个多小时的路程,不是车少,而是没有车,不论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一辆都没有,只有我们自己的车,孤独的在海拔近5000公尺的大草原上游荡。</p> <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二十分。</p><p class="ql-block">车外下起了鹅毛大雪,大家没有紧张,反而还有点兴奋,开车的老邵说: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开车,也是人生一次难得的经历。</p><p class="ql-block">九点半左右,公路边上发现一座加油站,我们进去加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已经是青海省杂多县阿多乡,我们脚下的公路是新修的345国道。他根据我们来的方向推断,我们今天走的轨迹,应该是西藏岗切乡—青海查旦乡—阿多乡。前边就是杂多县城了。</p> <p class="ql-block">9点31分。此时雪明显的小了。车外好像是山路,路的右侧有一溜反光柱,显示出公路的边缘,保证来往车辆晚上行车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10点28分。</p><p class="ql-block">县城应该不远了,发现了一座指路牌。我们应该走阿多方向。</p> <p class="ql-block">10点33分。下图</p><p class="ql-block">土路与油路的交界处,再往前走就是油路了。胜利在望。应该是在这里我们由345国道转到224省道,当晚11点半回到青海省杂多县城,仍然住前天住过的酒店,老板娘大喜过望:你们昨天刚走,今天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由西藏岗切乡出发,300多公里,我们走了七个半小时(其中还有两个半小时的夜路),到达青海杂多县城。我们走的应该不算慢,这其中还包括了走的冤枉路。由于赶路,几乎没有停车照相。我发的图片大部分都是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打开车窗抓拍的。</p><p class="ql-block">重走唐蕃古道历险路,原打算能够看到当年第一次陷车的草原和第二次陷车的山沟,以及救命恩人白马达加带领我们走出的山沟。当然这些都没有看到,也很简单,一是草原、山沟都长的差不多,即使看到了,车辆匆匆开过去,也无法认出来。二是现在的公路根本就没有从我当年走的路线走,当然也就看不到了。虽然匆匆走过,虽然走了两个多小时夜路,但是总算圆了尕老汉13年的期盼。就全体人员而言,我们走了此次西藏之行的第二条进藏路,而且是两条新开通的公路。就我个人而言,“走完十一条进藏路”变成了“走完12条进藏路”。</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尕老汉诚惶诚恐诚恳的接受了大家的批判,衷心感谢三位兄弟的包容与帮助,没有最后时刻大家团结一心,是不可用七个半小时,又回到青海省杂多县。老黄与老邵轮流开车,更加辛苦。为此尕老汉表示了最最最最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批判会后,固执的尕老汉,仍然固执地认为,由于他的固执,大家一次完成了两条进藏路,而且是两条目前很少有人走过,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的,地图上没有的,无法导航的,最新的进藏公路。这个牛现在吹出来,三年之后都不会落后。</p><p class="ql-block">牛皮吹够了,现在讲讲这两条公路。实际上我们是在两省交界的青藏高原上转了一个大圈,由青海杂多县—西藏贡日乡—西藏巴青县。然后再由西藏巴青县—西藏索县—西藏岗切乡—青海查旦乡—青海杂多县。回到原点。</p><p class="ql-block">由青海杂多县至西藏贡日乡,这条路路况较好,海拔较低,路上人及车辆较多,路牌明确,很少走错路,而且沿途风光秀丽,雪山、河流、草原都有。大把时间用来拍照。</p><p class="ql-block">西藏岗切乡至青海杂多县主要是在唐古拉山的高山草原上走,海拔较高,地势平坦,绝大部分是草原风光,景色单一,天气也不好,着急赶路,所以没有一次停车拍照。</p><p class="ql-block">下集尕老汉将讲述无意中发现的一条鲜为人知的,原始森林中的秘密进藏小道,以及丙察察公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集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