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2009年8月28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落成并全面对外开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h3> 延安革命纪念馆由广场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前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毛泽东身着中山装,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名为“高瞻远瞩”。 延安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纪念馆反映了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走进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及国际友人在一起的主体雕塑。这个雕塑体现了政党、领袖和群众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后面的背景浮雕,是在绵延不绝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挺立的延安宝塔和一轮磅礴欲出的红日,左上角标有“1935-1948”字样,点明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和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左侧浮雕是被誉为“华夏第一陵”的轩辕黄帝陵和蜿蜒于群山之巅的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之“根”和铁的民族脊梁。 右侧浮雕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喻示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div><br> 左右两组浮雕,揭示了延安的历史地位,表明了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决心。</div> “延安革命史”基本陈列馆按照历史编年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将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分为六个单元展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一单元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b></font></h1> 1934年10月,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自然灾害和饥寒伤病的折磨,终于1936年10月胜利会师,先后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西北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1935年1月,刘志丹到陕北根据地赤源县水晶沟灯盏湾看望正在养伤的谢子长。他们就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构,以及组织第二次反“围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达成共识。<div><br>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胜利完成长征,主力红军汇集于西北地区,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二单元 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font></b></h1>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方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延安成为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b></font></h1>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大力发展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逐步建设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党在延安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类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也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陕甘宁边区参议会</b></h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最高权力机关、立法和民意机关。<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旧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生产纺线</b></h3> 为了克服财政经济严重困难,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学校及驻边区的部队,积极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市场沟商业一条街</b></h3> 抗战前,延安市只有店铺123家,1943年发展到473家。位于延安南关的新市场,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被人们称为延安的“列宁格勒”。<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陕甘宁边区医院旧址</b></h3>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核心机关以及红军总部迁到延安,红军改编后,中央苏维埃医院改称陕甘宁边区医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b></h3> 1939年5月11日,冼星海亲自指挥百余人首次公演《黄河大合唱》,获得极大成功。<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四单元 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font></b></h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抗大精神</b></h3> 延安时期,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具代表性的一所干部学校。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五单元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毛泽东著作墙</b></h3> 毛泽东著作墙分别介绍毛泽东在延安所写的理论著作各种版本及建国后出版情况,以及理论著作出版数目的统计。<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六单元 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米脂杨家沟场景</b></h3> 为了全面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br> 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 同学们,希望今天的参观不仅能让你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且更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永远保持热爱祖国的初心,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 更多内容请关注延安革命纪念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 官网:<a href="http://www.yagmjng.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www.yagmjng.com/</a>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信公众号</h5>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 领导审核:吴美芹、杨丽姝 版面设计及公众号发布: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