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写意马蹄

凯哥

  很早就想给马蹄写个美篇,并且去过多次,却迟迟未能下笔。说实话,马蹄的人文、自然景观丰富,让我想起岳飞的诗:“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可是总是理不清头绪,找不到灵感,好像有那种“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感觉。 蜿蜒行进在南岭潇贺古道的永明夏层铺段,脚踩光滑的石板,目光掠过渐去渐远隐去的古村,仿佛听见马蹄嘶鸣,似乎沉寂的古道又活转过来,千年时光变得触手可及,战火与繁华在眼前一闪而过,终是隔世梦一场。 马蹄村口巍然挺立一棵数人合抱七百多年的古樟,枝干虬劲,留下斑驳苍桑的痕迹;斜分弯曲的树枝,又如同迎宾的美女,诚邀客人光顾古村。岩洞流出来甘冽清泉,水草青绿飘摇,缓缓流入大龙塘。大树下,浣衣女的身影摇曳在清波中,将湘女甜美揉进夏日的热情。 <p>  马蹄有何氏、毛氏、欧阳氏三姓,大约宋末元初,何氏最先到此立宅,明洪武年间,毛氏、欧阳氏亦先后迁入。三姓共一大门楼,有别于他处。门楼的中门常年紧闭,非有宗族大事而不开,左右侧门则按照左进右出。</p> <p class="ql-block">  照壁上盘旋着两条对称的神龙,状如腾跃。照壁左右两边各立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令人费解的是“狮口”朝内,原来是龙之八子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庇护村宅。照壁墙上写着“鱼跃龙飞”四个遒劲大字,鱼跃龙飞桃李盛 ,峰回路转地天宽。</p> <p>  对于马蹄村的得名,我一直以来百思不得其解。据说古代有四名骑士路过这里,受何仙姑点化,在此福地安居,村旁留下的马蹄印至今清晰可辨,此说似乎又不怎么靠谱。村民何德生介绍,马蹄村后紧挨着有狮山、马山、象山,狮马归槽叫马蹄。据了解,村后的山坳处有一平地,类似马蹄,曰天马投槽,马蹄村因而得名。</p> <p>  在马蹄村听到了很多传说,风水龙珠石、断尾石狮、岩洞石鱼等故事活灵活现。后山半山腰处的风水龙珠石,已不仅仅酷似龙嘴衔珠,更是上升到造福风水的功用。后山脚下池塘里永不沉浮的石狮,抬出来后尾巴落在毛氏门楼的门口,断尾石狮放置在何氏门楼门口,牵扯到“鸡不啼狗不吠”的故事。朝阳岩的石鱼,若隐若现,神奇无比。</p> <p>  马蹄村依山傍水,山光水色奔来眼,秀峰苍翠出尘寰。整个村庄呈鱼形,一条三百余米长规整青石铺就的主巷道,类似鱼的脊梁。望着马蹄的古建筑,檐梁壁沿,石柱木雕,门楣题字,我特意放慢脚步凝神端详,品味到幽深的庭院和充闾门楣的古老意趣,嗅到永明乡土文化的芬芳。</p>   马蹄村自古文风兴盛,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从村左远近闻名的迴龙阁可窥一斑。迴龙阁四面四层,聚四面八方山川之灵气,夕照下,煜煜生辉。阁楼砖木结构,歇山顶,阁高十六米,面阔七米。阁内有木梯,盘旋直至顶楼。迴龙阁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遭大火烧毁,民国十九年(1930),欧阳明良等主持重建。二0一二年,该村自筹资金修缮迴龙阁。 <p>  迴龙阁的第一层屋檐下的四面外墙上,共有十七幅书画。书写的内容为杜甫、岑参等诗人诗歌,书法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绘画的内容有八仙过海、姜太公钓鱼、壁三关、白蛇取仙草、渭水怡情、双兽望月、守路劫抢等中国画,刻画得惟妙惟肖。</p> 迴龙阁内儒释道并列,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追求真善美的博大精深和共存共融。第一层是供奉螺神和谷神的塑像;第二层供奉的是玄武大帝的塑像;第三层供奉文昌帝君塑像;第四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塑像。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塑像全被毁坏了。每至初一、十五、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十月十九及逢年过节,不少的乡民到这里焚香祭祀,求得心安。   迴龙阁后为福寿寺,建于明隆庆年间,现仅存残墙和数方石碑、部分石构件。福寿寺旁的戏台破烂不堪,岌岌可危。武帝庙、盘古庙,也仅剩遗址。遗弃的舞台,如离魂的孤儿,尤弃之不惜,何时牵起游子的浓郁乡愁,勾起记忆中离殇断肠。 <p>  历史远走,风云散去,马蹄的文化厚度不随时光而削减。远处群山里,隐约传来一阵歌声:“上山拔芒三百枚,下山拔芒四百双。选出长的起大屋,选出小的起书房……”不由得让我沉浸和陶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