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花香槐木

凯哥

<p>  孩提时曾住粗石江镇街上,常去白土亲戚家,过槐木村时,需要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也不知道是不是槐树。此次重访槐木村,那片茂密的树林已是稀稀拉拉,建满了新房,不复记忆中的印象,心里总有一种失落和伤感。槐木人口口相传,古调何姓从槐木迁出前就曾住在木园边。</p> <p>  粗石江镇坐落于“好鸟难飞桃川洞”的下游,隔龙虎关与广西交界,因为清江河床石多而大,故得名。一九五零年,曾在此设立中共永富恭工委和办事处,辖永明县桃川区、广西富川县朝东区、广西恭城县栗木区。</p> <p>  明洪武兵事平息后,特别是清中期以后,省内省外的“客人”、“厂上人”聚集于此冲积盆地,形成粗石江集镇和多个村庄,故粗石江镇绝大多数村说西南官话,说桃川“洞上土话”的寥寥无几,仅有槐木、清溪和古调等少数古村,这种情形在永明的乡镇独一无二。</p> <p>  槐木村为何氏聚居古村,始祖何庆,山东青齐人。大约北宋末南宋初,八世何禹禅自舂陵始迁永明白象,其第四个儿子何士通又自白象徙居古槐,即今鸡嘴营附近的都庞岭山脚下,当时这一带少见人烟,后搬迁至现槐木村,迄今已逾九百余年。据考,今槐木村均系二十三世何大器的后裔,人口一千余人。</p> <p>  槐树,多见于北方地区,又名国槐,又称鬼木,五行中属阴,传说可以附鬼,传统文化对于鬼神之说向来尊崇。在农村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槐树旺盛的生命力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槐木村的先人,种下一片槐木,他们的希冀由此可见。</p> <p>  槐木村面前是条宽达百米的河流,名叫槐溪,对岸就是半岛白土村,半岛东部是狗仔洲,我陪同中交设计院的专家考察厦蓉高速公路线路时,对此记忆尤深。桃川五十三村歌的两个版本唱到:“隔河耕田是槐木”、“弯树架桥是槐木 ”,都说到了这种地理特点。再过条大河到岭脚就是鸡嘴营,来自广东阳山的军人后代,至今仍然说的是阳山话。</p> 村左木园的河边,建有一座三层四方的文昌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坍塌废弃,之前一度作为小学使用,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河的两岸。文昌阁的建立,除期盼文化兴盛之外,还有培补风水之功能,符合堪舆学说。岗坡上,曾经香火缭绕的宝华寺和唐仙庙,也早已拆除,不见踪影。这次走访槐木,恰巧在祠堂前的水沟边,发现了新建文昌阁、唐仙庙的石碑。 槐木村历来家风严谨,崇文重教,俊彦迭出,耕读文化在此长流不息,还诞生了全县首个村级教育基金会。门楼前堆积的雕花桅杆石、照壁上的“吉祥云”、“得少佳趣”、“美在其中”等题词,浓厚的文化积淀,在时光的流逝中长久传承。 <p class="ql-block">  槐木村原分为上、下门楼,上门楼坐西朝东,仅剩下遗址,而清末新建的下门楼改为坐南朝北,成为了主门楼。经典的徽派建筑,精细的木刻,华丽的彩绘,无不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建筑之美。</p> 过去,粗石江的房屋大多为土墙房屋,常见的是泥砖、土冲墙瓦房或者木皮房,虽然冬暖夏凉,却真的是贫穷闹的,穷人没有办法,只能土法上马,能省则省,自己动手建房,唯独槐木等少数几个古村为青砖瓦房,引以为傲,说起来大家羡慕得很。 <p>  走在长满野草空寂的巷道上,我反复思索一直以来的一个现象:永明人不排外,来这里讨生活容易。“永明米,江华风,道州韭菜,宁远葱”的歌谣,很能说明永明的自然条件优越。我的爷爷是衡阳人,年轻的时候辗转好几个地方做生意,最后落脚粗石江。那些“客人”、“厂上人”到他乡落地生根,他们为了生存,与土著居民发生冲突是绕不开的,有时又是很激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感谢像槐木这些宽容的土著居民,大度地接纳了他们。</p> <p>  民谣说,“槐木背后起茶厂”。槐木村后是一大片乱石岗坡,以前种满了茶树,旧时地名叫茶厂,强盗经常出没,过往客商、行人无不害怕。一九六五年起,长沙知青、零陵知青相继来此屯垦,建立香柚场,首开规模种植香柚先河。</p> 一九七九年,县里在此建起了枝繁叶茂的万亩香柚示范场。一九八八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来到槐木村,巧遇村里办喜事,引出一段佳话。费老向新娘子何桂萍提出建议,要她把村上好的果苗和栽培技术带到广西去。   江永香柚源于明代自广西容县引种沙田柚,独特的土壤和气候,不断的选育和栽培,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品质居全国柚类之冠。桔柚凝烟翠,花香扑鼻来,中国香柚之乡由此而名扬海内外。每年四、五月间,柚花绽放,香气四溢,一簇簇白色的柚子花在枝头随风摇曳,煞是好看,也是柚农忙着点花授粉的季节。现在村里产业转型,田间地头到处种满了香柚、夏橙等果树,很多人家因此富起来了。 <p>  在槐木村边、木园中、河岸上独自梭巡,看见最老的一株百年古槐枯萎死去,诚如村民说的,老槐树已成了稀罕之物。洁白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如今真的很难闻到了,槐木村名似乎都变得有点名不符实。为此,前些年,村支两委派人到外地引种槐树,以确保槐木村名“根正苗红”。</p> 村后的后龙山岗上,生长了一整片荷树,郁郁葱葱,树龄均达百年以上。茂密的树林里,放牛、烤红薯、学骑自行车等,留下了小伙伴们甜蜜的童年记忆。何姓,荷树,荷树山,树林旁的山丘,槐木人的先辈长眠于此,也最终成为槐木人人生的归宿。 槐木村人有我不少的领导、同事和认识的朋友,他们淳朴实在,才华出众。我曾在县广播电视局工作,槐木村的晓明先生是我们的重点通讯员,经常采用他的来稿,记得有一年我们搞了个征文比赛,他的作品得了二等奖。上一次到槐木,晓明先生还热情地充当了我的向导。 <p class="ql-block">  已故德顺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任零陵地区公安处的科长,为修建源口水库而自愿回到家乡交通部门工作。一九七四年,为确保源口水库砂石材料供应,紧急修建老槐木平板桥,不知照片里面桥上骑自行车的伊人,现在何处?德顺先生长子祥发先生住在大樟树房,他曾担任过多年村支书。</p>   古村槐木,明天花儿更香! 感谢支书何增志、村主任何贵有、老文书何祥盛、粗石江中学何春雄老师、何罗生先生、何志锋先生等人的盛情款待和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