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去梅里走一走

老郭

虽然说,出发不需要理由。<br>可是,当我们背上行囊、走向远方时,<br>不管你是随心而来、还是任性而去,<br>都有着别人不可理喻的缘由。<br>或许是去寻找那神往的圣地,<br>或许是来观赏这美丽的风景。<br><br>挥手出门,只为梅里雪山的神秘,<br>登车西行,更因卡瓦格博的圣洁。<br>我就想去梅里走一走。<br><br>梅里,一个神秘且具有太多意义的地方。<br><br><div>梅里的美,</div><div>最让人感叹的是朝阳照耀下十三峰放射出的金色光芒。</div><div>所以,闻名遐迩的“日照金山”便让人趋之若鹜…<br>我去了,</div><div>难道是为看一眼昭示着好运和吉祥的景色?<br><br><div>梅里的恋,</div><div>当年在以梅里命名的合唱团中,曾是那样的期盼咏叹这守护家园的皑皑远山。但是,至今仍无缘为你放声高歌…<br>我来了,</div><div>难道是想在雪山下吟颂一首流露崇敬心声的赞歌?<br><br></div><div>梅里的情,</div><div>那场突如其来的山难将一位朋友的容颜永远印在了洁白的冰雪中。因此,梅里便有了令人嘘唏不已的思与恋…<br>我到了,</div><div>难道是来祭拜这座不可侵扰的神圣山峰?<br></div></div> <p>飞来寺对面梅里的余晖</p> 朝阳映照神女峰 日照金山 日照金山实录 <b><font color="#ed2308">卡瓦格博/梅里雪山</font></b><br>卡瓦格博峰,位于云南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交界处,怒山山脉中段,海拔6740米。<br>人们常将卡瓦格博峰和南北两侧数十座山峰组成的庞大雪山群称为“梅里雪山”,而当地的藏民则将其称之为“太子雪山”。<br> <b><font color="#ed2308">梅里北坡徒步</font></b><br>在梅里雪山群的北侧,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着来日贡卡(6300米)、奶日顶卡(6379米)、芒框腊卡(6040米)、以及被称为狮子座神山的卡瓦格博Ⅱ峰(6509米)等山峰。<br>梅里北坡徒步线路(NMT)以德钦县佛山乡亚贡村为起点,沿梅里北坡山麓徒步环行。<br>这条被人们称之为坡均徒步线的这段梅里北坡徒步线,据称是山川河流美景堪比尼泊尔EBC的终极之路。<br>约五十公里的徒步线,行程累计爬升约4650米,累计下降5600米,最高海拔处5220米。途中可远观来日贡卡、奶日顶卡、芒框腊卡和卡瓦格博Ⅱ峰等山峰的美景,也可与雪山冰川近距离接触。<br> <p>借图一张,谨谢雪线之上。</p> <b><font color="#ed2308">昆明 - 丽江 - 香格里拉 - 德钦飞来寺 </font></b>(海拔3400m)<br>熟悉的领队和队友,乘坐同一辆列车北上。<br>尽管已经进入雨季,但晴朗天空里飘动的云彩,悄然灵动、随意变幻地泼写着云之南的颂歌。<br>大理的风花雪月、丽江的玉龙夜色…<br>行李装车,一行十二人沿214国道,经拉市海、哈巴雪山观景台、过虎跳峡到香格里拉,再过金沙江第一湾、奔子栏,然后直上著名的白马雪山4292垭口观景台。<br>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分区,雨雾朦胧与艳阳晴空交替在德钦山谷和白马雪山两侧轮换。<div>雪山、婀娜秀美;杜鹃、满山怒放!<br>从观景台往北,经德钦住飞来寺&lt;遇见梅里&gt;精品客栈。<div>客栈对面,是梅里雪山永不谢幕、绝不重样的风景大片。<br></div></div> 在昆明至丽江途中,动车上观赏大理苍山洱海的最佳位置 大理的云 丽江的云 <p>金沙江湾的云</p> 哈巴雪山观景台上 途中看到的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观景台外满山的杜鹃 214国道上著名的2492观景台 214国道上著名的2492观景台 <font color="#ed2308"><b>飞来寺 - 亚贡村 - 竹林营地</b></font>(海拔3450m)<br>早早起身出门,有幸看到清晨的朝阳将金色洒在了峻峭的神女峰上,而山腰飘动的云雾更让山峰显得无比妩媚迷人。<br>清晨乘车从飞来寺出发,沿214国道一路下至澜沧江边。过红星桥后,坡陡弯急、爬升1000多米才能抵达亚贡村的挂壁公路,足以让心理素质不好的司机望而却步。<br>站在位于澜沧江之上徒步起点亚贡村的小广场,抬头即可遥看到梅里雪山群峰中仿佛一尊卧狮般镇守在梅里神山北面、海拔6509米的第二高峰狮子座神山,即卡瓦格博Ⅱ峰。<br>整理装备驮包交由马帮驮运后,随领队出发沿平缓的山路横切进入原始森林。<div>崎岖山路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中,爬升为主的山路沿河而上,河谷中不时可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山。</div><div>再经过几段坡脚就是湍急河流的碎石坡,徒步第一天扎营的竹林营地便在眼前。<br>大片的竹林,为当天晚餐和第二天的餐桌上多了鲜嫩的凉拌竹笋、美味的火腿炒笋尖,而围火烧熟的野生竹笋让众人胃口大开。<br>密密麻麻的野竹林里,帐篷中伴着河水的响声入睡,这是第一天徒步的结束。<br>行程约9公里,徒步六小时。<br></div> 雨季里难得的日照金山 远眺徒步起点-亚贡村 从亚贡村远望到的卡瓦格博II峰 峡谷、河流、森林、蓝天、白云... 来自云南本地的队友走上了北坡徒步的第一程 途中沿河而上,不时需要跨越湍急的河流 还要穿越这样的碎石陡坡 竹林营地的惬意 篝火永远是露营不变的主题 <font color="#ed2308"><b>竹林营地 -- 坡均营地</b></font>(海拔4120m)<br>早饭后,继续沿河流向雪山前行。<br>脚步随着海拔的上升逐渐缓慢下来,树根盘错的山路上喘息声也逐渐粗重起来。<br>跟随骡马脚印在森林中的一段激剧攀爬后,跨过途经几处雪地的碎石山路,芒框腊卡峰张开双臂拥抱前来朝拜的徒步者。<br>高海拔地区的稀有花草,也在用盛开的姿态迎接着我们。<br>爬上山坡后,便是第二天的宿营地,坡均营地。<br>营地位于冰川侧碛堤之上,是当地藏民世代进山采药、吃住于此而形成的采集营地,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谷底”。 <br>坡均营地上,我们与梅里雪山北坡的来日贡卡、奶日顶卡、芒框腊卡三座雪山正面相对,隔谷相望的奶日顶卡冰川一览无余。<br>一条巨大的冰舌垂下,这是因来日贡卡、奶日顶卡两座雪山北坡冰川汇集而成,被称为奶日顶卡冰川。<br>雪山冰川、蓝天白云,变幻无穷的气候,此时风起、彼时雨落,既有悄然露出的阳光微风,也有忽然飘至的雨滴浓雾。<br>夜幕降临之前,阴晴转变间又看到了金山一角。<br>为驱赶高山寒冷点燃的篝火,再次响起了藏民纯真的歌声。<br>行程约7公里,徒步五小时。<br> 收拾行装后准备离开竹林营地 再次沿河而上 丛林山路旁的河流 河谷中看到的卡瓦格博Ⅱ峰 远观 近看 队旗随影不离 前往坡均营地途中观景台上的合影 向上 向上 坡均冰川就在眼前 转弯后便可看到坡均宿营地 坡均营地上的露营地 <p>坡均的湖</p> 坡均的棚 坡均的人 坡均的牛 坡均的树 坡均的花 坡均的云 歌唱卡瓦格博的民谣 <font color="#ed2308"><b>坡均营地 - 次丁垭口 - 坡将上方营地 </b></font>(海拔4450m)<div>一夜的小雨,清晨满山的云雾,俨然是一幅黑白梅里写意山色。<br>离开营地经废弃牧场后,在满眼的碎石间,小心翼翼地攀爬只见山石、不见路径的陡峭山坡。<br>从谷底到垭口,一路由低到高的变换视角回望,山谷对面的奶日顶卡冰川气势凌厉、咄咄逼人。<br>在陡峭几乎无法立脚的山路上,能近距离地看清雪山和冰川的完整样貌,得到梅里北坡徒步独有的体验,虽然大家都消耗了不小的体力。<br>但只要抬眼一望,我们都会被这亘古又流动的景象牢牢攫住,理解藏民的崇敬—“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那只是它统领整个自然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br>翻阅次丁垭口的途中看不到树木,眼前只有无尽的曲折碎石小道,只有迂回斜切向上达到4400米的小平台,涉过在山水间因雪水形成的河流后,沿山脊爬完漫长的山石坡,你才能翻过海拔4770米的次丁垭口。<br>次丁垭口,是徒步路线中仅有的三个可接收到电信网络信号的地方。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把垭口作为途中的休整地,任性地传递和接收着与外界隔绝两天的信息。<br>阴霾的天气,无法回看并与壮美的三座雪山告别。<br>短暂休息后,从垭口“z”字型急速下降300多米后,坡将牛场营地的扎营地越来越近。<br>与坡均遥相呼应的坡将,藏语的含义是“神仙居住的高地”。<br>海拔4450米的坡将上方营地北面,便是滇藏交界的5200垭口。<br>今天的营地不再拥挤,宽敞的草坪让我们在雪山美景有了自己的奢侈雪山饕餮记。<br>夜幕降临时,有了拍摄营地帐篷灯光与下弦月相互呼应的时间和空间。<br>行程约6公里,徒步六小时。<br></div> 坡均的晨雾 晨雾中的坡均地标 经过一段陡峭、无路可循碎石坡后向次丁垭口进发 回头满眼都是气势无比的云雾 恋恋不舍 因来日贡卡、奶日顶卡两座雪山北坡冰川汇集而成的奶日顶卡冰川,登高回看巨大的冰川... 4500米处的团队合影 高原紫色 来自昆明的领队与队友 高原紫色 我爱蓝天白云下的梅里 向次丁垭口进发 爬山这段费力的碎石坡便是次丁垭口 次丁垭口处的表情 垭口下降后坡将营地外地的全家福 难得的晴空,皎洁的明月与彩色的帐篷 <font color="#ed2308"><b>坡将上方营地 - 滇藏界垭口 </b></font>(海拔5220m)- <font color="#ed2308"><b>坡将下方营地</b></font>(海拔4300m)<div>晴朗的早晨,包括在为大家烹制早餐的两位领队,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走出帐篷拍摄晴空下难得看到的日照金山。<br>今天,海拔5200米的滇藏垭口是这次整个徒步行程中一个最大的难点。除海拔高反外,营地出发不久后的陡直爬升,以及从海拔4700m后的数段雪地和无路可循的艰险碎石滑坡垭口地段,是对我们每个人体力、耐力、海拔适应能力的终极考验。<br>接近垭口,卡瓦格博Ⅱ峰逐渐露出视野,奶日顶卡冰川也会再次展现眼前。<br>但今天天空乌云密布,无法如愿一览梅里北坡风景,而不远处的卡瓦格博Ⅱ峰也戴上了白色的面纱。垭口一侧的西藏木孔雪山,竟然也羞羞答答躲藏在白雾之后。<br>好在山脊下的双湖清晰可见,不时从西藏发来的欢迎短信,也为登上垭口的人们带来欣喜和欢乐。<br>无法免俗的集体、结伴留影后,沿原路经原营地下至坡将下方营地。因为翻越垭口的路线过于险恶,而原先计划扎营的达拉以古牧场营地(海拔4200m)无饮用水源故而改址。<br>返程途中,大家都小心翼翼以避免意外滑坠,抵达营地前突然的大雨,不仅放慢了返回的步伐,也着实让为难了返回做饭的领队兼大厨。<br>行程约8公里,徒步九小时。<br></div> 坡将营地上方的日照金山 坡将上方营地正前方的日出 河流之畔的坡将下方营地 今天的目标是5220滇藏垭口 4300处遥看5220的滇藏垭口 碎石路况 又见高原紫色 垭口就在上头 只为美景 歇歇喘口气 5220滇藏垭口上的冰湖 眺望西藏 今天上到垭口的团队成员与协作美女 <font color="#ed2308"><b>坡将下方营地 - 达拉以古 - 齐将亚卡 - 亚贡 - 飞来寺</b></font><br>一夜的雨声,伴随我们度过了梅里北坡徒步露营的最后一个夜晚。<br>从营地出发后,爬上两个坡度不小的盘山路,经过达拉以古牧场营地后的一段横切,眼前豁然开朗,齐将亚卡牛棚平台上或许能看梅里云海、或许可远眺亚贡村庄。<br>沿树林山路下山,再次进入植被丰富的原始丛林,甘甜可饮的溪流在林间流淌。<br>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而上山容易下山难,本身就意味着返回亚贡村的回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徒步结束需要沿河而下到河谷,而最终却又要爬到山腰的亚贡村,大家必须在思想和体力上做好充分的准备。<br>告别一路同行的协作藏民,挥手与雪山冰川说再见。<br>如有机会,还想再来…<br> 亚卡牛棚上方的风景 亚卡牛棚上方的风景 回到亚贡 向一路不辞劳苦、歌舞相陪我们的藏民协作致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在野外,我们需要一支具有互助精神和协作行动的团队。</b></font></h3> 魔鬼身材 淳朴强壮 笑容可掬 风趣诙谐 同心协力 老当益壮 身手不凡 母爱如水 心态未老 暂别梅里,我还会再来 每座山峰不论高低,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br>因此,我们对任何山峰需要怀有敬畏感和仪式感。<br><br><div>而每次去面对自己感到吃力时,请不要怠慢了自己无法估量的潜力。</div><div>踏踏实实地迈出每一步,即使缓慢小心但不要犹豫。<br><br></div><div>一步、一步,是为对话随影不离的另一个自己。<br>一步、一步,是让自己的生命中留下有意义的脚印。<br><br>只要有梦,总会脚在路上,<br>不怕无求,何惧身在地下,<br>因为召唤,所以心在云中...<br><br>世界太大、我们太小;<br>时光太长,岁月太短。<br>尽管我们无法确定自己能走多远,但一定用心来走脚下的路…<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