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一个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好典型      ——记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人民政府

平安喜乐

<p>  《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71期(2020年)第48期</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编者的话:</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好典型,是新华社发通稿的典型,是中共怀化市委发通报表彰的典型,是中共溆浦县委发出号召要学习的典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典型,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型;是按照习近平同志新发展理念,“共商共享共建”,把时代作为出卷人,把人民作为阅卷人,把自己作为答卷人,坚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典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蒙汉同志说:“龙潭又见雄风起,三年胜过三十年”;谢商成同志为《两盏马灯——红军长征过龙潭》撰文,《红色沃土谱新篇》;刘生礼同志说:“担不尽的龙潭,想不到的变化,讲不尽的故事”;谌贻平同志说:“龙潭早就该变了,相信会越来越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副标题之所以要冠以湖南省溆浦县,是因为这个典型是由省市县民政部门拟向国家民政部推荐的典型。这个典型在全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学性。</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龙潭镇人民政府镇长尹恩建将一份汇报材料送给我。说是要我这个曾经的《湖南经济》总编辑现在的镇文化顾问文字把关。我对汇报材料进行了认真拜读,发出三叹:一叹龙潭大变迁;二叹“书香满龙潭”;三叹才女公务员。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汇报材料出自三个龙潭镇年轻貌美的女公务员笔下。主题突出,逻辑连贯,事实翔实,文字精炼。全文我只动了六颗字,这是一位编审第一次见到乡镇公务员写得这么好的汇报材料。三位美才女对我说:“姜总,不相信吧。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就是这么干的,我们就是奋斗者与见证者,你也是“新龙潭的建设者”与“新乡贤”。我们怎么干的,我们写得出”。我伸出了大拇指,再三叹:佩服!佩服!真的佩服!</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b style="font-size: 20px;"> 编者:姜庆华</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0年7月13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溆浦县龙潭镇:坚持以民为本,着力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溆浦县龙潭镇共辖37个村(居)委会,569个村(居)民小组,常住总人口8万人。流动人口3万人。近年来,龙潭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全面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以“富民”为核心,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年来,龙潭镇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冲刺清零和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镇贫困村14个已全部出列,共实现1984户67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6%。</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实施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模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自然村寨或小组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设置1-2名“网格员”,网格员由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干部担任,负责排查网格区域内所有农户家庭基本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创新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联三户活动。</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村(社区)党支部根据网格小组划分网格党小组,以网格党小组为单元,按照“讲政策、谈变化、算实惠、化怨气、解难题、感党恩”的方法和要求,全镇所有年富力强的党员(常年卧病在床、身体状况较差党员除外)联系帮扶家庭困难户、六类重点对象户、信访难点户共三户,及时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传统水稻等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华片区、温水片区红岩红岭梁家洞黄江等村万亩金银花、黄江永胜等村万亩楠竹、横板桥等村千亩超级稻攻关片、报木阳雀坡等村千亩茶叶、金塘向家冲合心温水等村千亩猕猴桃、芙蓉梓坪金牛等村千亩油茶、金厂村200亩甜脆柿、小黄合心等村500亩金秋梨、横板桥片区200亩蔬菜等产业规模逐步成型;巩固壮大规模养殖业,全镇现有规模养殖场23家,年出栏生猪8万头,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横板桥天然食品厂、乌峰龙升蔬菜加工厂、温水德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兴龙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农特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共帮助259户903人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工作。</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认真对照户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村出列“一个确保两个完善”的标准,找准“病根”,因户施策,因村施策,30个驻村工作队及562名结对帮扶干部将政策落实贯穿始终。以细之又细的措施,抓实“两不愁三保障”,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底数进行摸排核实,逐村逐户逐项销号清零。</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让贫困地区群众切实享受到脱贫攻坚的红利,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干成了几件多年来想干而未干成的事。</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街道建设。</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筹措资金实施城区街道沥青面层改造6.2公里,对老城区进行提质改造,完成主次干道近6000米下水道、人行道建设,配套完成绿化、亮化和道路规范划线,启用智能交通系统,云盘北路双向6车道通车,彻底扭转“脏、乱、差”及城区拥堵。</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综合市场建设。</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善用社会资本,招商引资近2亿元建成的龙潭综合市场,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落后面貌。</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河道建设。</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党委引领、党支部冲锋、民企民众参与建成防洪堤一期2公里,项目整合建成防洪堤二期4公里,同步建成五座拦河坝,沿河建成抗战、胜利、云盘三座市民广场,“十里画廊”初步建成,防洪与休闲两不误,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将脱贫攻坚的成效刻在老百姓心坎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投入885万余元新建报木、金塘、石湾、圭洞、梁家洞等9个村级教学点,投入2270余万元新建横板桥学校标准化运动场和新教学大楼、大华学校新食堂、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周转房、镇中学新教学大楼和新食堂、县三中塑胶操场等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3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达标,现全镇有村级医生131人,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合格村级医生,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累积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硬化村组道路154.092公里,村级公路提质改造(窄路加宽)99.924公里,现全镇所有行政村主干道全部实现通畅,合心、少山等13村实现组组通水泥公路,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全部实现通达。全镇所有行政村4G信号已覆盖至村委会和学校所在地,光纤网络通至村委会和学校所在地。</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以“利民”为重点,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镇村两级干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沉着冷静应对,科学有序防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坚持实施“口袋战术”,以点控面、分点包干、各个击破。</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用全覆盖排查、口袋式严控织密织牢包围圈,围剿清除病毒,防止疫情扩散。深入开展“四级干部集村部、干群齐心防疫情”行动,以党支部为指挥所,以“四支队伍”为先锋队,以村寨网格为主攻战场,以上户见人为作战方式,以阻断疫情扩散为目的,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和工作力量下沉到每个村组、每个社区、每个网格、每家住户。</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坚持深入排查、反复排查、彻底排查。</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从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及从境外返回人员做到“日排查、日报告”,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坚决阻断病毒扩散。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一人一户一专班”,严格落实居家隔离14天措施,对不听劝阻和不配合排查留观的人员,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汽车站、农贸市场、办公区域、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一日一清洗、一日一消毒、一日一巡查”。</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通过“红袖章”巡逻、“村村响”广播、微信公众号、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全村动员、全民参与,自觉做到不聚会、不聚餐、不赶集、不串门、不打牌、不跳广场舞,依法严厉打击防控疫情期间各类违法犯罪行为。</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以“惠民”为根本,切实打赢乡村振兴“持久战”</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全镇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特色优势,长远谋划,积极行动,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推进乡村振兴。</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齐心共建美丽乡村。</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全镇37个村(社区)人居环境因村施策,重点做好村主干道、居民房前屋后、垃圾死角清除清理、入村道路的硬化、村级文化广场的绿化等工作。开展最美环境卫生户创建,每季各村对评选出来的最美环境卫生户进行表彰,并发放一定的物资奖励,年终各村上报2—3名全镇集中表彰。全力推进厕所革命,通过任务分解到村、业务培训到村、干部指导到村的模式,形成镇村干部都是改厕专干、标准要求人人掌握的浓厚氛围,一周一调度,确保改厕质量和进度。</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有序推进村“两委”换届,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全镇以“选出好班子、绘就好蓝图、建立好机制、换出好风气”为目标,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处置黑恶势力与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相联系,既充分发扬民主、又严格依法办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两委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干部和基层党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努力探索出适合本村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治理模式。</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培育文明乡风。</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全镇37个村(社区)全部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出台幸福基金管理办法,实现了农村自治、法治、德治并举。组建村级红白理事会37个,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气,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树立文明新风。全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7个,组建镇、村志愿服务队78支,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道德讲堂、关爱帮扶、调解矛盾、义务劳动、“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汇聚了正能量。</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以“便民”为标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升级战”</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坚持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行政审批“两需求一贯通”改革为抓手,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着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大厅,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限下放。</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实行政务服务规范化管理。</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全镇33个村中,27个村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6个村进行了改建,所有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全部达标。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同志担任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组建村级代办员队伍,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电话、资料柜等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简化工作程序,公开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无差别、全流程、精准化的政务服务。</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全面应用“互联网+政务”一体化平台。</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认真梳理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延伸至全镇37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下放村(社区)帮办代办公共服务事项11项。</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大力推行“一窗综合受理”“一门式服务”模式。</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度、帮代办服务制、服务承诺制、村干部轮流坐班制等服务制度,严格按照“一窗通办”和“前台综合办理、后台集中审批”的模式开展服务,推行网上办、预约办、延时办、容缺办、承诺办、提速办“六办”优质服务,推广普通话服务、微笑服务、帮代办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确保办事群众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次办好。</span></p><p>&nbsp;</p> <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 (龙潭党政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