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之行(七)德意志之角--科布伦茨(Koblenz)

风清清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中莱茵河谷游览航线的终点是科布伦茨(Koblenz),一路欣赏着两岸不断出现的的古堡、田园、小镇的美景,两耳聚神听着游轮广播的讲解,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时分,游轮到达德国小镇布劳巴赫,它也是莱茵河畔一座秀美的城市,这里离科布伦茨已经近在咫尺了!</p><p class="ql-block">  罗马时代,莱茵河西岸是罗马人的防线,沿岸都有罗马驻军,在一些大城市则分布有数个罗马军团基地,后来军团驻地也都变成了城市。莱茵河东岸则是日耳曼人的地盘,沿河也都有罗马军团开辟的缓冲区,树都砍光,日耳曼人一动就会被发现!</p><p class="ql-block"> 大约公元前4世纪,凯尔特人就来到布劳巴赫开采银矿。关于布劳巴赫最早的记录出现于公元692年;公元1117年,随着马克斯堡的建造,城堡下方的市镇逐渐形成。1276年,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批准了布劳巴赫为自由市,拿破仑失败后的《维也纳会议》将布劳巴赫(包括城堡)划给了法国的盟友拿骚家族(荷兰国父奥兰治即出自德国的拿骚家族)!</p><p class="ql-block"> 1866年,布劳巴赫归属于普鲁士,一战后被法国占领,二战后,依旧被法国控制了一段时间!</p> 布劳巴赫是一座拥有众多木筋房等中世纪风格建筑、田园般风景的小镇,典型的德国城镇! 布劳巴赫的莱茵河畔马丁斯小教堂建于11世纪!<div>  莱茵河沿岸的小镇都有这样简易的码头,上下很方便,不过船只也就如我们游轮这样,比较小型的人数在100多人的内河游轮!<div>  </div></div> <p>  马克斯堡是布劳巴赫的地标建筑,在游轮甲板欣赏风景时,一眼便看到这座白色的醒目建筑,来布劳巴赫的游客多数是奔这个城堡而来!</p> <p>  高耸雄伟的马克斯堡是莱茵中游河谷中唯一没有被破坏的城堡,同时也是现在莱茵中游河谷的象征和众目之望!</p><p> 由于我们的游轮是在科布伦茨停泊,所以在经过布劳巴赫后又继续向北行驶!</p> <p>  布劳巴赫建于13世纪的芭芭拉教堂的角状防御塔楼曾经连着这座城市的城墙!</p> 布劳巴赫莱茵河沿岸可以看到无数的中世纪的城市防御工事的遗迹,沿莱茵河的城墙至今还保存完好! <div>  布劳巴赫镇向北,便是拉恩斯坦镇,远远望去,拉恩内克城堡也是巍峨壮观。它于1244年为美因茨大主教而建造,保护了美因茨的管制领域,30年战争中城堡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以至于后来一直无人居住。 1803年拿骚家族获得了这座遗址的所有权,1852年它成为铁路局长莫拉特的私人财产,并予以部分重建!</div> <p>  史特臣岩城堡(Schloss Stolzenfels)是到达科布伦茨前又一座壮观的城堡,被誉为不仅是莱因河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作,而且至今依然是德国浪漫主义室内装饰和建筑最珍贵的见证物之一!</p> 史特臣岩城堡建于 1250 年前后,也是因关税而建,后毁于普法尔茨继承权战争(不得不佩服德国的意志,毁掉的城市、建筑大部分在战后按图复建了,包括二战后)。在 1836 到 1842 年间,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四世 按照柏林工匠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的设计对它进行了重建!<br>  赭黄色的墙漆、平顶、藤架回廊和屋顶平台,这些都显现出明快的意大利风格。 这座宫殿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原来的设施,是诠释那个时代居住文化和精神风貌一个很好的范例! 史特臣岩城堡过后,莱茵河590公里处是另一个小镇Pfaffendorf,这里也属于科布伦茨! <p>  临河的屋舍有个大阳台,观景品茗、惬意自在的生活自不用说!</p> <p>  莱茵河也是世界上河运十分繁忙的水路之一,来往船只川流不息,不过我们在航行中没有听到过汽笛声,所有船只的垃圾和污水均不得向河中排放任何垃圾、污水,因此进入莱茵河航行的船只需要具备垃圾分类打包、污水净化系统,方能开航。游轮只要停靠比较大一点的城镇,都有专人上船进行垃圾清运!</p> 随着离科布伦茨市区越来越近,一座壮观的城堡逐渐映入眼帘! <p>  艾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又被称为誉石要塞,高达118米,耸立在莱茵河之上,正好面向德国之角。公元1000年左右,在此地出现了一座小型城堡建筑,在其后的数个世纪里,特里尔的选帝侯们将其改建为了一座堡垒。普鲁士王国时期对艾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进行了修固。这座要塞是1815年以后欧洲兴建的堡垒当中较大的一座,至今依然保存完好!</p> <p>  德意志之角(也称德国之角)到了,游轮缓缓进入科布伦茨的码头!</p><p>  公元前8年,罗马统帅德鲁苏斯率军在这里建立了军营,基本算是科布伦茨的始建。科布伦茨是长长的罗马莱茵河防线上的一个据点,但并不是军团驻地。科布伦茨在罗马时期叫做康弗恩特斯,拉丁文Confluentes,意思就是两河汇流的地方(摩泽尔河和莱茵河)!</p><p>  公元1世纪,罗马人就在这里建桥过莱茵河去攻打日耳曼人。后来的图密善皇帝和君士坦丁大帝都在这里修建过城堡!</p> <p>  德意志之角宏伟的帝国首任皇帝威廉一世铜制骑马雕塑。1216年,特里尔的大主教和选帝侯特奥德里希·冯·维德调遣条顿骑士团来科布伦茨,出于保卫当地医院的考虑,将圣卡斯托耳教堂和当地医院交给条顿骑士团管理,条顿骑士团在摩泽尔河和莱茵河河口的领地建立了“德意志庄园”并发展成日后的德意志之角!</p> <p>  延伸出去的三角形就是德意志之角,周边插着德国16个州的州旗,现在看到的河是莱茵河(Rhein)!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们航行的莱茵中河谷没有看到一座桥梁,两岸的小镇往来都只是靠船只渡航,这也是我们可以在沿河堤岸边看到很多小小的简易码头的原因!</p> <p>  现在看到的河则是摩泽尔河 (Mosel)!</p> 只有从莱茵河的艾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才能俯瞰德意志之角,两河交汇的场景,好像河水颜色有点不一样(网络图)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宰相俾斯麦功不可没。189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骑马像由其孙威廉二世建造,以纪念威廉一世统一德国。 随着德意志帝国的衰败,1945年这座雕塑变成了废墟,1953年5月,残存的雕塑底座成为“德国统一纪念碑”。 1993年雕塑重建,并重新伫立在基座上,以 37 米的总高度俯瞰着莱茵河和摩泽尔河 ! <p>  午饭后,下午的行程将是游览科布伦茨老城区及参观布劳巴赫的马克斯堡!抓紧时间在德意志之角转转!</p> 庞大的纪念碑底座! <p>  在秋的季节来到莱茵河,可以看到与春夏不一样的缤纷色彩!</p> 为戎装的威廉一世牵马的是一位带翅膀的女天使! 上面的文字出自18世纪科布伦茨的一位爱国诗人,Nimmer wird das Reich zerstöret,wenn ihr einig seid und treu,大意是只要团结和忠诚,帝国就永远不会被摧毁! 骑士之家的入口,以前是条顿骑士团的行政大楼,现在为路德维希博物馆,时间关系,没能入内参观! <p>  沿摩泽尔河岸前行,远远可以看到摩泽尔河上的九孔古桥 巴尔杜因桥 Balduinbrucke!</p><p>  左侧两个黄色尖顶是圣弗洛林斯教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新教教堂,靠近巴尔杜因大桥的其实还有几幢古老的历史建筑,时间关系,没能一一造访!</p> <p>  沿河岸行走,可以看到圣卡斯托耳大教堂(Basilica of St. Castor),这是科布伦茨历史最早的教堂,始于9世纪初,以4世纪摩泽尔河流域的一位教士圣卡斯托耳命名。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之前的谈判就是在这个教堂内进行的。所以教堂非常有历史意义,因此被教廷封为乙级宗座(巴西利卡)。13世纪条顿骑士团就是以此教堂为中心发展起来德意志之角!</p><p>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经过科布伦茨时,曾在教堂前修了一个卡斯托耳喷泉,教堂在二战中被英军炸毁,后重建为今日所见之外观!</p> <p>  草地上竖立着三块石板,其实是三块柏林墙,中间一块记载着1953年6月17日,是东柏林事件发生日,即当时发生在柏林的东德人民的一场示威游行活动,反对苏联占领军,虽有55人死亡,但最终导致苏联将33家大型企业归还东德,并免除其赔偿款项25亿美元!</p> <p>  右边一块记载的时间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德国走向统一!最终拆除的柏林墙有三块被运到科布伦茨!</p> <p>  科布伦茨的德意志之角,与其说是之角,不如说是德意志之魂,无处不在显示着德意志的精神!</p> 摩泽尔河畔,落英缤纷! <p>  摩泽尔河的古桥和新桥交相辉映!古桥巴尔杜因大桥建造在罗马时期的桥墩上!</p> <p>  一处很奇特的石块堆砌纪念碑,看碑文,是纪念一位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彼得·阿尔特迈尔(1899-1977),他于1947-1969年在任,生前一定业绩卓著,才会获得市民的尊敬吧!</p><p>  后来导航才知道,这条沿摩泽尔河向西延伸的河边道路就叫彼得·阿尔特迈尔路! </p> <p>  这个碑的意思,大意是纪念二战中被屠杀的吉普赛人!</p> <p>  进入科布伦茨老城区,与海德堡一样,狭窄的小巷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的味道!</p> <p>  一幢红色的五层建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街巷狭窄,照片拍的无法直视,只当做走过路过的纪念了),因为外墙上写着德国皇帝塔Deutscher Kaiser,这是一幢居民楼,由贵族康纳德·冯·兰根菲尔德于1490年左右建造。19世纪,该建筑改建为以德国皇帝命名的酒店,这个名字一直保存到今天。该楼曾两次被战火摧毁坍塌(在1688年普法尔茨王位继承战争期间和1944年由于盟军的空袭而倒塌),17、19和20世纪初期间进行了多次重建。德国皇帝塔也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受保护的文化古迹。塔中现在有一家餐厅!</p> <p>  相隔不远的另一历史古迹Krämerzunfthaus旧商会大厦位于Auf der Danne和Kornpfortstrasse的十字路口,是商人行会的故居,它建于1582年,也曾于1688年和1944年被摧毁。目前的鲜红色建筑,始于1951年,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该建筑最美丽的建筑元素是位于二楼的飘逸的飘窗阳台,带有三角山墙饰。阳台的底部装饰有浅浮雕,描绘寓言人物,分别代表圣迈克尔,圣母,正义和托比亚斯。1824年,市政总署将该楼列为该市的财产,并予以保护,因而目前不属于私人财产!</p> <p>  前门旁的历史牌匾上显示:“旧房屋建筑1582,被毁1688,新建筑1708,被毁1944,第二次重建1948”。 1951年,约翰内斯·巴蒂斯特(Johannes Baptist)和弗里茨·海特(Fritz Heitger)进行了最后的重建!</p> <p>  摩泽尔河畔所看到黄色尖顶教堂是Florinskirche弗洛林斯教堂,建于1100年左右,是圣弗洛林修道院的一部分。由于14世纪的重建,哥特式元素被添加到了罗马式风格中,并且在16世纪末,中殿被十字拱顶覆盖。 1794年法国革命军入侵后,教堂遭到破坏,并在1803年完全不复存在,1820年重新修复并成为新教教区教堂,成为该市第一座新教教堂!</p><p>  弗洛林斯教堂的特色是外墙的特殊颜色-白色背景上的黄色竖条纹, 位于旧城区的中心的弗洛林斯广场上,教堂是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此外周边还有着三座历史悠久的建筑-16世纪的躺屋(Schöffenhaus),15世纪的旧贸易大厦(Altes Kaufhaus)和17世纪的布尔希默霍夫BürresheimerHof!</p> <p>  弗洛林斯教堂西侧就是弗洛林斯广场,大型耶稣会学校(建有塔楼和门廊)建于1694年至1701年!</p> 广场东侧的这座建筑是科布伦茨市政厅始建于1895年! <p>  著名建筑Altes Kaufhaus(旧贸易大厦)位于弗洛林斯广场上,建筑物的南部两层立面朝向广场,而北部三层立面朝向摩泽尔河堤。于1419年以哥特式风格建造。一楼是交易场所,来访的商人向他们提供货物。较高的楼层用于会议和各种娱乐活动。从1674年到1794年,这座建筑被市政厅占用。 Altes Kaufhaus进行了数次重建,最大规模的重建发生在18世纪和19世纪。</p><p> 1724年,该广场的南立面从广场的一侧购得一座巴洛克式塔,塔的上部安装了时钟,时钟下是一个人脸的图像,内部机制使他的眼睛动起来,每半小时伸出舌头!</p><p> 现在是中莱茵博物馆!</p> 一座很特别的雕塑,据说这是当地妇女安妮玛丽·斯坦(Annemarie Stein)的雕像,脚下有一只猫。那个爱动物的女人正在城市中的酒吧里转悠,寻找必要的钱养活流浪的猫狗。她显然还卖了薄荷,德语中叫Pfefferminz,她于1940年去世!<div>  感慨的是科布伦茨真的是一座体现德意志精神的城市,无论是皇帝还是一个爱猫人士,都可以树碑立传,只要能足够体现这种精神!<br><div>  </div></div> Liebfrauenkirche,科布伦茨的圣母教堂,位于老城区的明茨广场和耶稣广场之间,建于12-15世纪之间,有一种和谐的杂糅风格:总体属于哥特式风格,以罗马式为基础,却有着巴洛克式的半圆形穹顶塔楼。内部装潢是巴洛克式,而一些墓碑的装饰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唱诗区则是哥特式的:各种建筑风格杂糅在一起!<div><br></div> 圣母教堂旁边街道一角有Nikolau s von Kues Denkmal尼古拉斯·冯·库斯·登克马尔纪念碑,据说他曾经在科布伦茨的圣弗洛林斯教堂担任神父,石碑上除了有其本人的雕像还有房屋和造船的浮雕! VierTürme(也称四塔)是旧城区的四座历史建筑,位于Am Plan,Löhrstrasse,Altengraben和Marktstrasse的十字路口,四个塔实际上是附在4个建筑物角落的凸窗或折窗。每个Oriel窗户的三个面都贴有不同类型的石膏雕塑。它们始建于1608年!1688年法国军队轰炸科布伦茨旧城时遭到破坏,1689年至1692年之间进行了重建!二战中,其中三座建筑再次被炸毁,1950年又进行了重建!<br><div>  这是出于西北角的一幢房屋,带有小天使和鲜花的奥利尔窗口是原始的(建于1689年),这是二战中唯一没被炸毁的!</div> 西南角的这一幢从1730年到2000年,开有一家药店,半木结构房屋的凸窗上有圣彼得的像!<div>1</div> 位于东南角的房屋叫“绿树“,1950年,在“绿树旁”的房子里,修建了一条人行道,此后直到1967年,电车一直沿着人行道行驶,凸窗中央有一个树的标志!<div>  </div> 西北角的这座奶油色的建筑曾是1848年的警察局,上面有大炮,牛角和旗帜的图像! 由于盟军的炮火炸毁了科布伦茨城市87%建筑,包括四座塔楼的三座,之后在1950年开始重建。为了纪念也为了警醒,在距Vier Turme几步之遥的鹅卵石路面上放置了一块青铜色圆形牌匾,上面刻有城市建筑物上火焰的浮雕图像! Am Plan广场位于Liebfrauenkirche圣母教堂以南100 m,可以看到洋葱圆顶教堂,在中世纪时期被用作市场,也用于举办比赛和各种活动。 18世纪,这座城市以巴洛克风格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On the Plan”,它是重建计划中的第一个,因此得名!<div>  <br><div>  </div></div> Am Plan广场周边的建筑环绕下如今是一个市场,各式各样的帐篷,各式各样的露天咖啡馆,坐着品尝咖啡的人们,好不热闹,好似国内露天市场那种! 广场的一个矩形喷泉自1806年以来,它一直通过铺设在选举人宫的水管为科布伦茨居民提供饮用水! Am Plan广场的中心还有一个喷泉,是一条迷人的圆形喷泉-Entenbrunnen,它位于步行街的中间,显示一个孩子正在伸手去抓小鸭! 莱茵博物馆(Rheinmuseum)是一个文化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包含有关莱茵河,莱茵河历史和航运历史的所有信息(船舶,地图,不寻常的展览品等)!<div><br></div> 莱茵河谷世界文化遗产的穿行,看了众多的古堡和遗址,马克斯堡是唯一我们进入游览的,之所以进入我们的行程,还因为它是莱茵河谷唯一一座没有受到任何破坏的中世纪古堡! <div>  关于马克斯堡城堡的记载,最早的文献记录是1231年。城堡的建设有两个目的:保护布劳巴赫和作为征收税费的设施。城堡的修建大约在1117年就开始了。1283年,当地的伯爵将该城堡买下。在随后的14世纪和15世纪,城堡的改建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到了拿破仑时代,神圣罗马帝国倒台后,城堡被拿骚公爵攻陷。在这期间,城堡成为伤残军人居住的地方,同时还是一座国家监狱。1866年城堡归属于普鲁士。1900年,威廉二世皇帝以象征性的1000马克将马克斯城堡卖给了德国古堡协会!<div><br></div></div> 马克斯城堡颇具中世纪要塞据点的骑士时代特点,由城堡主楼、塔楼、住宅城楼、闸门、内外墙之间的回廊和棱堡等多个建筑群组成。马克斯城堡内各楼层、厅堂、转角和通道间的布置,可以让游客一览中古时期城堡生活的真实面貌!<br> 古堡的入口并不是随意进入,而是按人数分批进入,还需要经过预约由德国保护古堡协会的工作人员开门带游客进入! 从马克斯堡俯瞰莱茵河,对岸是美丽的博帕德小镇! 耐心候场! 进入城堡,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家族徽章,徽章代表在不同时间拥有这个城堡的家族! 城堡内部的道路崎岖不平,更增添了一份沧桑感! 感觉这样的路应该是马匹走的吧! 厨房一角! 餐具依旧在发着光! 七百年前的壁画至今仍色彩鲜艳! 城堡内部逼仄狭窄,且光线不佳! 在城堡庭院看莱茵河! 当初就是从这里监视着莱茵河过往船只吗? 出了城堡,夜色已近,马克斯堡亮起了灯光,这座伫立于莱茵河畔700余年依然耀眼的古堡,不能不令人称奇! 晚饭后,乘着游轮尚未开船,沿岸溜达!夜色已至,天地仿佛混沌未开,给人一种遐想!<div>  河边这座庞大的建筑曾经是普鲁士政府的所在地,建于1902-1906年,据说威廉二世皇帝亲自更改建筑物的塔和屋顶,新罗马式的建筑风格不仅是对时代时尚的致敬,威廉二世想展示帝国力量与霍恩斯陶芬王朝之间的连续性-南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div><div> 这座四层楼的建筑类似于中世纪的宫殿,外观看上去气势恢宏,它的主立面在拐角处有两个不对称的塔楼,俯瞰莱茵河堤防。南塔带有一个小阳台和一个时钟,比北塔高得多,更像一座堡垒塔。在建筑物中央部分的山墙下,有一座圣乔治雕像,略微位于下方-两个寓言人物象征着城市的主要手工艺-葡萄酒酿造和航运。现在,该建筑物被联邦武装部队的一个部门占领。在建筑物的南侧,有一幢新罗马式别墅,通过通道与主楼相连。它设有科布伦茨高等法院!</div> 对岸的艾伦布赖特施泰因要塞在夜色中显得颇为壮观夺目,只能远眺了! 沿着莱茵河堤岸行走时,看到一个右手高高举起的年轻人的雕像,它是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约翰·约瑟夫·冯·戈勒斯(Johann Joseph von Görres)的纪念碑,他于1776年出生于科布伦茨,Guerres是当时的杰出历史学家和出版商。在1814年至1816年,他在科布伦茨出版了反拿破仑式的报纸“莱茵水星”,该报纸不久被普鲁士以对自由主义和对当局批评的审查制度所关闭。这座纪念碑建于1928年!<div>  </div>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沿岸溜达时,完全不知道这座雕像背后就是著名的科布伦茨选帝侯宫,是1777年至1786年间由选帝侯Clemens Wenzeslaus下令兴建的一座法国样式的古典复兴建筑, 选帝侯宫最初是特里尔末代选帝侯及总主教Clemens Wenzeslaus的官邸,随后由王储暨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居住,充当军事指挥部,自2002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莱茵河中上游河谷”的一部分 ! 开船了,游轮将在夜色中启航,再见科布伦茨,当下一个清晨到来时,游轮将会到达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