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游记】中东历史数千年(中)

hangj(星球人)

<p class="ql-block">近十年,我分别跟团游览了中东的埃及、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约旦、阿联酋等国家,对中东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但由于每次出行都是按现在的国家去查阅旅游书籍,对中东历史、宗教、文化和政治的了解还是碎片化。最近,居家躲疫情,有时间系统阅读一些历史书籍,如伯纳德•路易斯的《中东两千年》等,对中东有了更系统的认知。知道中东也有辉煌一面,这里孕育了世界古老的文明,这里诞生了世界几大的宗教,这里出现过多个强大的帝国。我试按历史时间线和游览过景点介绍中东的历史、宗教与文化。这即像是旅行游记,又算是读书心得。关于埃及和以色列,由于以前写过《埃及文明五千年》和《宗教圣地的三千年苦难史》,这里涉及到内容只做简略介绍。本篇是《中东历史数千年》的第二篇。</p> <p>  中东是世界宗教发源地,先后诞生了犹太教、拜火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每个宗教先知(创始人)的一生都有一段传奇故事。犹太教先知摩西出生后被遗弃在尼罗河边,被人收养成人。他受神召唤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当遥望到“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后,在尼波山归天。基督教先知耶稣出生在伯利恒马厩里,在约旦河谷洗礼后开始传教。当登上耶路撒冷圣殿布道时,他触犯了当权者权益,最后走过一段“苦路”,被钉在十字架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Muhanmad)出生在沙漠绿洲小镇麦加(Mecca),年幼失去父母,由叔叔养大成人。当年近四十之时,他受天使加百利引导,开始四处“复诵”、传播经文。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带信众迁徙到雅斯里布(Yathrib)小镇调解纠纷、传播教义、保护居民。雅斯里布成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和社群(Umma,社群叫“乌玛”)中心。后来,人们简称这小镇为“麦地那”(Madina),意思是“那座城镇”。麦地那与麦加、耶路撒冷一起被称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地。公元632年,当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时,作为上帝的传道人和“乌玛”的领袖完成了使命。他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创建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p><p><br></p> <p>麦加清真寺内的“克尔白”(Kaaba)。伊斯兰教最为神圣的朝圣场所,教徒朝圣时都会转向其所在位置(官网图片)。</p> <p>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先后由推选方式产生的四位“哈利发”(Khalifa,“继承人”意思)继任。四位哈利发任职期间被史学家成为“四大哈利发时期”。阿布•巴克尔(Abu Bakr,573-634)因受人敬重,被推选为第一位哈利发 ,但他任期很短。欧麦尔•尹本(Umar,586-644)成为第二位哈利法期间,发动了空前的大征服运动,将许多地区并入阿拉伯帝国。向北朝占领伊拉克,兵向波斯高原推进,向西吞并埃及,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也请降归顺。但他最终被心怀不满的基督教奴仆杀害。第三位哈利发乌斯曼(Uthman)继续进行扩张战争。正当对外战争势如破竹之时,自己内部产生分裂。以阿里•伊本(Ali Ibn)为首组建的穆斯林“什叶派”,对抗普遍支持乌斯曼的“逊尼派”。当乌斯曼被一群穆斯林的叛兵杀害后,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伊本被叛兵推举为第四位哈利发。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伊斯兰教内战,阿里执政五年,动荡无宁日。在各方的交战中,麦加倭马亚(Umayya)望族的穆阿维耶(Mu Awiya,乌斯曼的亲戚)大获全胜。阿里哈利法被一位极端教派的密使刺杀后,穆阿维耶继任,伊斯兰史上出现一个新时代——“倭马亚王朝”。</p> <p>伊斯兰帝国扩张的版图,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四大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王朝时期(网络图片)。</p> <p>  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是穆斯林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以大马士革为中心。穆阿维耶一世(661-680)就任后不久,就调兵遣将、东西出击。东线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进入中亚,西线从拜占庭手中夺取突尼斯和摩洛哥的马各里布。公元680年,穆阿维耶将哈利发推选制更改为世袭制,让其儿子雅奇德(Yazid)继承,引起内部动乱。阿里的儿子、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Husayn),在伊拉克揭竿而起。但在卡尔巴拉(Karbala,伊拉克中部)被倭马亚军队打败,侯赛因全家被杀,仅留下一位病童侯赛因的儿子阿里。“卡尔巴拉惨案”成为什叶派与逊尼派无法愈合的裂缝,也由此引发了第二次内战。阿卜杜拉•马利克(Abd al-Malik,685-705)平定内乱后,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与伊斯兰化的北非柏柏人(Berber)一起攻占了西班牙的大部分领土。他同时扩大阿拉伯文化、穆斯林宗教的影响。阿拉伯语替代了希腊语和波斯语,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的算术符号。他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建造圣岩圆顶寺(圆顶清真寺),使耶路撒冷成为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到希斯汉姆(Hisham,724-743)任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帝国。随后,因宗教内部派别冲突,葬送了倭马亚王朝。但在西班牙,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的后倭马亚王朝持续到公元1031年。</p> <p>卡尔巴拉战役绘画,收藏于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官网图片)。公元680年10月10日(穆斯林慕贺蓝月Muharram10日),穆阿维耶率领倭马亚军队在卡尔巴拉(巴格达南)杀死侯赛因全家及部下。</p> <p>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p> <p>摩洛哥直布罗陀海峡。倭马亚军队消灭拜占庭的北非驻军,占领从突尼斯到摩洛哥的马各里布,使当地柏柏人很快伊斯兰化。并与他们一起,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p> <p>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兰教成为北非的主要信仰。</p> <p>凯鲁万奥格巴(Okba)清真寺,建于670年。凯鲁万位于突尼斯中部,因这座古老清真寺而成为伊斯兰教的第四圣地。</p> <p>凯鲁万奥格巴清真寺。</p> <p>科尔多瓦罗马桥,位于瓜达尔基维尔(Guadalquivir)河上。科尔多瓦位于西班牙南部,是座古老的城市。公元8-11世纪,是伊斯兰教的西方中心,后倭马亚王朝的都城,一度是西欧的最大城市。</p> <p>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建于公元786年,穆斯林将西哥特人天主教会的教堂改造而成,即像教堂又像清真寺。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科尔多瓦清真寺。</p> <p>科林斯柱网是科尔多瓦清真寺的亮点。</p> <p>科尔多瓦清真寺塔楼,它是教堂塔楼。</p> <p>科尔多瓦“百花巷”。在旧犹太人小区,到处可见鲜花装饰的狭窄小巷。图中原处是大清真寺塔楼。</p> <p>  公元747年,阿布穆斯林在伊朗东北扬起了起事的黑旗。两年后,大军渡过幼发拉底河,击败倭马亚王朝军队,推举首领阿布阿布斯(Abu Abbas)为哈利发,建立了阿布斯王朝(Abbasid,750-1258)。几年后在伊拉克建了新都“太平城”,即“巴格达”。该王朝头几十年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哈伦•拉希德(Harun Rashid,786-809)和马蒙(Ma Mun,813-833)执政期间。后由于外族入侵、内部分立,帝国内部出现了许多地方政权。公元946年,伊朗西部的什叶派步野(Buyeh)家族攻入巴格达。从此开始到蒙古人占领巴格达,阿布斯哈利发已经有名无实。在中东的许多独立王朝中,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Fatimids,909-1171)较为强大,它以埃及为中心,兴建了新都城开罗。公元11世纪,草原突厥民族的迁徙改变了中东和东欧面貌。一支来自北方的突厥人迁入到伊斯兰世界,建立了塞尔柱王朝(Seljuqs,1034-1194)。他们占领波斯全境,移都到伊斯法罕(Esfahan);击溃拜占庭,占领土耳其安纳托尼亚(Anatolia)。到11世纪下半叶,塞尔柱王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其中土耳其中部的安纳托利亚从一个省成为塞尔柱旁支君主国——罗姆苏丹国(Rum,1077-1308),定都科尼亚(Konya,也译成“孔亚”)。随后的西方十字军东征,使中东穆斯林雪上加霜,也激起萨拉丁(Saladin)等英雄用武力将十字军驱逐出境。公元1258年,蒙古大军攻入巴格达城,历经五个世纪、权力先实后虚的阿布斯王朝就此终结。</p> <p>阿布斯王朝时期的版图(网络图片)。</p> <p>埃及开罗萨拉丁城堡。抗击十字军的英雄萨拉丁在开罗建造的军事要塞。</p> <p>塞尔柱王朝和拜占庭11-12世纪版图(网络图片)。</p> <p>苏丹哈纳(Sultanhan)商路驿站。塞尔柱鲁姆苏丹国的商业、经济繁荣,科尼亚成为其首都和对外交流的中心。</p> <p>科尼亚苏丹哈纳驿站。</p> <p>科尼亚梅乌那拉(Mevlana)博物馆。建于塞尔柱鲁姆苏丹国时期,曾经是苏菲派大师梅夫拉纳•鲁米(Mevlana Rumi)的旧居。</p> <p>科尼亚转舞,源于科尼亚的穆斯林苏菲派宗教舞蹈。</p> <p>科尼亚。</p> <p>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自然景观。位于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其石柱森林也被称为“仙人烟囱”,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三个地方之一。</p> <p>我们在这里乘坐热气球,俯瞰卡帕多西亚自然景观。</p> <p>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亚。</p> <p>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亚。</p> <p>空中俯瞰卡帕多西亚。</p> <p>山岩洞穴教堂,拜占庭早期基督教徒的避难所。</p> <p>“骆驼石”,地面看奇形怪状的石柱。</p> <p>形状各异的石柱。</p> <p>形状各异的石柱。</p> <p>清晨热气球空中飞翔。</p> <p>  蒙古大军推翻阿布斯王朝后几个世纪,中东伊斯兰世界出现三个主要权力中心:伊朗、埃及和土耳其。伊朗南部受到蒙古大军的威慑,地方君主不战而降,城镇避免掠夺焚毁,经济文化繁荣依旧。出了波斯著名诗人和作家哈菲兹、萨迪等。位于波斯波利斯附近的设拉子(Shiraz)成为中东文明和远东文明的交汇点。以埃及为中心的马穆鲁克王朝(1255-1517)“奴棣军”在巴勒斯坦“歌利亚”(Goliath)大败蒙古军后,阻止了蒙古大军继续南侵。地处土耳其西北部“庇昔尼亚”(Bithynia)有一个公国,正茁壮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它以创始者“奥斯曼”(Osman)命名,因地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防守线边缘,得到拜占庭反对力量的支持。14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军队先渡过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进入欧洲,占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等,并以此为基地,逐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公元1453年,年轻的苏丹默罕默德二世亲率奥斯曼大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激战中身亡,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升起“新月”,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p> <p>拜占庭后期(13-15世纪),强大的帝国版图已经收缩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欧洲部分),而东岸的奥斯曼版图不断扩大。</p> <p>博斯普鲁斯海峡。</p> <p>君士坦丁堡艾琳(Irene)教堂。君士坦丁一世建于公元4世纪,献给和平女神“艾琳”,是君士坦丁堡最早的一座教堂。</p> <p>君士坦丁堡地下水池,建于532年,用于保证城市、皇宫供水。</p> <p>君士坦丁堡城墙,起防卫作用。</p> <p>君士坦丁堡加拉塔(Galata),位于金角湾东岸,始建于6世纪,用于监控进出博斯普罗斯海峡船只。</p> <p>君士坦丁堡“欧洲要塞”,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狭窄处西岸。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后建造的要塞,用于围攻君士坦丁堡。</p> <p>托普卡帕(Topkapi)皇宫(老皇宫)大门。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后建造的皇宫,奥斯曼皇室在这座皇宫里四个世纪。</p> <p>托普卡帕皇宫“巴格达亭”。</p> <p>托普卡帕皇宫。</p> <p>托普卡帕皇宫“会议厅”,用于议事和觐见。</p> <p>托普卡帕皇宫庭院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p> <p>  16 世纪初,奥斯曼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苏丹赛利姆一世(Selim,1512-1520)执政期间,在东方查尔德兰(Chaldiran)平原上,用火器将波斯军队打的落花流水;在南方,推翻了统治埃及、叙利亚两个半世纪的马穆鲁克王朝。苏里曼大帝(Suleyman,1520-1566)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达到顶峰。奥斯曼军队横越匈牙利,兵临维也纳城下。他在伊斯坦布尔市内的山丘上,建造了一座最美的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俯瞰金角湾。半个世纪后,艾哈迈德(Ahmet)一世在伊斯坦布尔也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标志建筑——“蓝色清真寺”。奥斯曼帝国地处东西方交汇点,重视发展贸易商路。位于安纳托尼亚的番红花城(Safranbolu)就是连接黑海沿岸贸易商路的必经之地。在蒙古人和帖木儿统治期间,中亚和波斯出现过一些地方政权。16世纪初,穆斯林什叶派萨法维教团将土库曼部落整编成军事力量,推倒了地方政权,建立了萨法维王朝(Safavid,1501-1736),后移都到伊斯法罕(Esfahan)。它向北被征服阿富汗地区,向东入侵印度莫卧儿帝国,向南控制波斯湾,向西阻止奥斯曼东扩,成为中东波斯的一个富强国家。西方的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围攻维也纳(1683年)失败后,开始走向衰落。随后,英法等西方势力的到来,开启了中东的现代历史。</p> <p>苏莱曼清真寺耸立在金角湾西岸。</p> <p>苏莱曼清真寺,建于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1550-1557)。</p> <p>苏莱曼清真寺室内。</p> <p>苏莱曼清真寺穹顶。</p> <p>蓝色清真寺。1609年,14岁继位的艾哈迈德一世下令建造的拜占庭风格的圆顶建筑,四周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p> <p>蓝色清真寺。</p> <p>蓝色清真寺室内。</p> <p>蓝色清真寺穹顶。</p> <p>番红花城,是一座贸易商路上的小城,因盛产番红花而得名。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小山坡俯瞰番红花城。</p> <p>番红花城Cinci Hani商路驿站。</p> <p>Cinci Hani 商路驿站内展示房间。</p> <p>Cinci Hani商路驿站室内。</p> <p>Cinci Hani驿站屋顶看小镇周边。</p> <p>番红花城清真寺。</p> <p>番红花城中心小广场。</p> <p>番红花城土耳其浴室。</p> <p>萨法维王朝17世纪版图(网络图片)。</p> <p>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伊斯法罕是伊朗中部的一座古城,曾为塞尔柱王朝和萨法维王朝首都。萨法维王朝时期该城达到鼎盛,建了许多著名建筑。</p> <p>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1597年,萨法维国王阿巴斯一世决定将首都迁到伊斯法罕后,开始计划修建“国王广场”。1612年,“国王广场”建成,1979年被改名为“伊玛目广场”,同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伊玛目广场规模宏大,广场中央有一个大喷水池。</p> <p>伊玛目广场南面有座“伊玛目清真寺”,原叫“国王清真寺”。</p> <p>伊玛目广场东面有一座“卢特夫拉(Loft-ollah)酋长清真寺”,是王室的礼拜场所。</p> <p>“卢特夫拉酋长清真寺”的穹顶。</p> <p>伊玛目广场西面有座“阿里卡普(Ali Qapu)王宫”,登上王宫可俯瞰广场全景。</p> <p>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1602年阿巴斯一世下令建造的。它横跨扎因达鲁德(Zayandeh Rud)河,双层结构,下层有33个半圆形桥洞,故名“三十三孔桥”。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石桥,即是通行桥梁,也是拦水河坝。</p> <p>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p> <p>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p> <p>伊斯法罕“郝久(Khaju)古桥”,阿巴斯二世下令建于1650年,横跨扎因达鲁德河。古桥有通行、拦水和观礼多种用途。夏天提升水闸,河道形成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湖。上层桥洞还是皇家的观礼台,中间是国王观礼厅。</p> <p>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也称“礼拜五清真寺”。它聚集了伊斯兰艺术和伊朗建筑的精华。</p> <p>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p> <p>伊斯法罕“四十柱王宫”。建于公元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处理国事、接见使节的地方。它还因保留珍贵历史油画和文物而闻名。</p> <p>伊斯法罕“四十柱王宫”。宫殿门廊20根大柱在水中倒影,仿佛又出现20根柱子,王宫因此得名。</p> <p>“四十柱王宫”门廊柱子。</p> <p>宫殿镜厅的龛穹,由玻璃镜面和马赛克镶嵌而成。</p> <p>四十柱王宫里有六福珍贵的巨幅历史油画,描绘出萨法维王朝的历史故事。这幅是萨法维波斯骑兵与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Chaldoran,南阿塞拜疆)决战。图中央萨法维首任国王伊斯迈尔(Ismail)挥刀冲向有枪有炮的奥斯曼阵中。此战以波斯失败告终。</p> <p>波斯与乌兹别克在Taherabad战争。1511年,萨法维首任国王伊斯迈尔率军队与乌兹别克昔班尼•汗(Shibak Khan)激战,波斯大胜。画中伊斯迈尔身穿黄袍、骑着白马、持刀追击。</p> <p>阿巴斯一世接见突厥斯坦统治者瓦里•穆罕默德(Vali Mohammad)。公元1621年,萨法维国王阿巴斯一世会见来求援的突厥斯坦统治者瓦里•穆罕默德。</p> <p>阿巴斯二世容重接待突厥斯坦国王纳德•穆罕默德(Nader Mohammad)。</p> <p>塔赫马斯普(Tahernasb)一世接见印度王子胡马雍(Homayun)。公元1543年,胡马雍被阿富汗酋长打败逃到波斯,受到款待。波斯王给他一支军队,帮助他重回德里、再登王位。</p> <p>波斯与印度卡尔纳尔(Karnal,德里附近)战役。萨法维国王纳迪尔率军攻占坎大哈、喀布尔,前往印度。1739年,在格尔纳尔打败拥有大象、大炮的莫卧尔王朝(印度)军队,抢掠许多金银财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