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难忘火石岗知青!再聚首知青夕阳情!纪念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们到火石岗子54周年纪念日。

东海双龙🐉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斗转星移,时光匆匆,不知不觉,我们已进入古稀之年,回望人生的历程。难忘的岁月,火红的年代,时代的潮流,激情的召唤!一曲知青之歌,点燃了知青的星火。</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特殊年代特殊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磋砣岁月知青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难忘时代在召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山下乡炼红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春无悔人生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刚柔得其慈孕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扎根农村天注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村一干就七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家政策我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顺其自然有苍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阳地阴乾坤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尝尽百味是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风华正茂人生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青丝白发到余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历久弥新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铸就辉煌知青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特殊的群体,特殊的魂!一代精英,一代功臣!一代只有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一代英臣展现《中国知青人,主席,总理,30多位副国级领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在中国历史上五十年前,一大批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敎育”全国1700万青年满怀一腔热血,奔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草原和边疆、及地方农村开始人生的新征程。此时此刻我作为这个特殊年代,特殊群体中的之一《知青》,我们去的地方是辽宁省辽中县,杨士岗子公社,火石岗子大队第一小队。汇编美篇此文以此献给,火石岗子68届至79届下乡知青,共计近4百人左右。回望过去,展望余生,情难忘,再聚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我是中国知青人,68届辽宁省沈阳市知识青年王宝田,1968年9月16曰,到(现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新民屯街道(镇),火石岗子村委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个特殊的年代,给了这代人一段特别的经历和坎坷的人生,刻骨铭心曲折的人生道路,在人生命运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磨练了我们心中的意志,也段炼和造就我们这代人坚强不屈的性格。蓦然回首,岁月成金!我们这一代知青人,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献给广阔天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知青”,是一个从古到今第一次出现在中华词典里的词汇,“上山下乡”,是特殊年代1700万知青人的激情与伟大壮举,“插队落户”,是一场牵动上亿人家庭的压力,负担,责任和精力,“老三届”,是特定时期一群为共和国默默奉献,敢于担当的知青人。“知青”曾经用自己热情的青春去拥抱这个特殊年代,特定时期的上山下乡史无前例的运动。不辱使命地驰骋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共和国的篇章里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属于自己人生美好的一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半个世纪五十二年前,我在火石岗子第一生产队“插队落户”,那一幕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回忆。回想往事历历在目,我们一起生活的同学有四男二女,在当年经历过的知青生活中,有快乐,有忧愁,有磨炼,有艰难,有收获,有失去,这一切酸甜苦辣的知青经历,成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脑海里,成了难忘的记忆!在火石岗子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七年。就这样度过了2600个曰曰夜夜。“曰出而作、曰落而息”地慢慢往前走着,每天的劳累和艰苦,生活的艰辛,真的想不到,这就是命运,这就是人生!我的人生道路,就这样第一次背井离乡,第一次面临独立的生活艰苦,第一次落户在火石岗子,这个偏僻乡野的陌生环境。知青是特殊年代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厉经时代的磨砺和沧桑,把最好的时光,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大地,献给火石岗子,我们和全国知青人一样受到酸甜苦辣的洗礼!我们同住一个房檐下,同饮一井水,同吃一锅饭,我们跟社员同工不同酬,但是我们知青人在生活中,结下了一世的深厚友情,广阔天地一家人,我在人生工作档案里永远定格在,从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五年在火石岗子人生记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火石岗子生活中,诸多事情根本无法想向,颠覆成度曰如年。像磨盘似的碾压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沒有欢笑,沒有激情,沒有目标,沒有终点,像一个麻木的牵线木偶,任由牵线人掌控,沒有自我,从此异乡成了故乡,故乡成了难以回城的远方,像蒲公英一样迷途不知其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我不敢对那个年代的,那个举措冒昧评论,但是我敢断言,这段历史迟早会有客观公正的结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人认为上山下乡“青春无悔”,我不明白这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如何获得的这一感悟!无悔即沒有后悔,这个结论是前期上学,进工厂的,是它们永远不后悔。上山下乡几年后,招工返城开始进行,这时候的情况又有些不尽人意,《当时招工文件条款,那些有背景的人,根正苗红的人》。这些人都走离农村。而惨了那些《黑七类之弟,招工文件条款不公正的人,根农村领导关系沒处理好的人》,这种不公正,不公平的做法,使我们年幼的心灵,又遭受了另一次严重的创伤。这个“青春无悔”,还是“青春后悔”,之有后人来做一个结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石岗子大队知青返城潮巳经到来了,第一批知青返城是1970年5月份至7月份,三名女生是初三同学,五队一人,七队一人,八队一人全都是上学去了。第二批知青返城的是1970年9月份,火石岗子大队给21人返城名额,其中包括(在水库走的一队两人),火石岗子青年点还有19人返城名额。我当时沒有返城,是招工文件的条款不公正,不公平把我们这些人留在火石岗子。雁怕离群,人怕落单;返城人高高兴兴的走了,留下来的知青人,在这艰难的生活环境,那一种失望心灵,那一种精神上的孤独,让我们留下来的知青人,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煎熬。这就是人生的命运,应该说返城的知青不是你们干的好,应该说是你们的命运好!我们留在火石岗子的知青人不是沒干好,应该说是我们的命运不好。“在返城这个问题上有些知青“愚蠢”到,怎么回城的道理都不明确,在水库走的知青名额是占火石岗子知青名额,修水库火石岗子去四个知青,为什么卢良库,王宝庆沒返城,“不要在愚蠢说,我干的好”,二年就回来了”。同年10月份辽中招工,大队领导让我去辽中,我沒有去。“但是我还是很感谢“当时大队领导”,对我的关心。我的目地是返城,也许这就是天命!听天由命吧,人生路上每一个成就和辉煌,都要经历无比的煎熬。熬得住就出众,熬不住就出局;在1975年中央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调整了知青招工返城的政策,我在1975年12月份,我顺利的离开生活七年火石岗子,这就是天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忆往昔,岁月峥嵘,思绪万千,看今朝,欢聚一堂,笑谈当年。讲不完火石岗子知青故事,叙不完难忘知青生活的友情。1971年12月份火石岗子大队,又新来一批知青21人给青年点曾加了人气,1972年12月份火石岗子大队,又新来一批知青35人,加上火石岗大队领导的亲属的知青来火石岗,还有“所谓五七干部”家属和亲属知青来火石岗子,还有杨士岗子公社“所谓”领导的亲属来火石岗子知青,当时所有人加一起青年点人数90人左右。我们知青干的活还是,成天就是田间地头,曰出而作,曰落而归;在烈日下挥洒着,我们青春的汗水,头顶烈日劳累耕耘。农村生活又苦又累,青年点的生活就不用在多说了,一言难尽,青年点伙食也很差,吃的也沒有什么营养,干活又很累,沒人管知青,之有自己管自己,1971年未火石岗子大队换了领导,“当时的领导对青年点的知青人,“用心良苦,不尽人意”,还有所谓五七干部,和工人代表,都是当时火石岗子大队领导的同伙。在火石岗子这段生活的知青,经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只有在火石岗子当过知青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其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但是我们在火石岗子生活这段,经历却是终身难忘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岁月如歌,往事如风,蓦然回首间,我们火石岗子知青的生涯距今己四,五十年了,曾经的故事,过往的经历,都在岁月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当时我们每个知青的心愿就是招工返城,从1971年9月大批招工返城以后,每年都有知青招工返城,但是绝不是公正,公平,公开,合法走的,“这就是火石岗子大队领导的权利,”用心良苦。最不公平的就是1974年招工返城的知青,全是有关系的知青,火石岗子大队领导的亲属,所谓五七干部的亲属,还有各显神通,各怀鬼胎的跟火石岗子大队有特殊关系的知青,1974年是火石岗子知青点最黑暗的时候。给我们青年点的每一个同学的心灵,精神上,成受不了的伤害和自我的悔恨,“这是青春无悔,还是青春后悔”,1975年9月份火石岗子大队,又来了一大批知青,说不清楚是来接受在敎肓,还是来接受自己的人生洗礼。沒有人能说明白。因为我们在火石岗子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而那时,我们太年青,是幼稚,是迷惘。也许沒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去农村那里干嘛?我们什么时候还能返回城市?而值得庆幸的是,在中央对知青政策上的调整,我们全体知青都顺利的返回城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知青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火石岗子知青生活成为了,我们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是它锤炼出我强健的肌体,磨练出我坚强的意志,锻造出我无畏的灵魂,铸就出我时代的品行,从那个特殊年代走来的我们,将无愧于整个新时代。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文化基础知识差点,但确实时代培养了我们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精神。直到现在我们还巳然保持着特殊时代的生活品行。我们这一代知青人是最勤劳,最勇敢,最坚强的一代人。我们对国家也是最忠诚的一代人。广大知青不管是在什么岗位,工作都是勤勤恳恳,競競业业,任劳任怨,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一代人和共和国同年岁,我们共同见证了祖国的发展,见证了繁荣昌盛,见证举世瞩目新时代的大国强国,这是全国人民的努力,也有我们知青人的参与和付出。“知青”,这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一个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它是中国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是一代年轻人,脱胎换骨的人生经历,再过几十年年,“知青”将永恒消失,但知青的这段历史,这段伤痛,这段磨砺,这段人生成长的故事,将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史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种种磨难,变得无比的坚强与刚毅,我们用自己的血汗,书写了我们人生在特定时期的历史篇章。我们一生的命运坎坷曲折,饥饿,辍学,下乡,待业,下岗,谋生,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受尽了酸甜苦辣。但是我们有了自己的人生自信,自爱,自强的信心和力量。虽然我们在人生历尽沧桑,但是我们却无比坚强,至今仍老骥无愧,自豪激扬。这就是特殊年代一千七百万知青的英魂,我们是中华昌盛的基石,我们是中华民族一代人的天骄。闲暇时,我们常常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旅途,从我们上山下乡到招工返城,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从开启新时代到跨入新世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不忘自己的人生,牢记自己奋斗的使命。走进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人生路上几十年的拼搏,有奋斗,有艰辛,有曲折。同时也有教训和收获。但是我在人生路上还算是一路平坦,我虽然沒有大富大贵,也沒有大起大落,但是混到这般模样应该自己感到庆幸和知足。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是命运眷顾了我,是亲人或贵人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了我,给我创造了机遇和动力,让我奔向正确的方向,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功。我不是在此作品标榜自己,而是我想在此向关心过我的人和帮助过我的人,说一声真诚的感谢,一生一世感恩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难忘火石岗子知青岁月,半个世界火石岗子知青真情!1975年9月份来到火石岗子至今以45周年。今天春荣组织一队小知青,老知青回火石岗子、和乡亲们共忆乡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庚子年2020年9月16曰,今天是我上山下乡52周年。每一年的今天我都会回故在火石岗子往昔的历史,记忆犹新火石岗子知青那段人生故事,浮想联翩的往事回首。值此汇编美篇一个作品,用部分1968至1979年青年点学友人员的照片,用文字编辑成一篇实际,真实的回忆录。在此说明的是本汇编辑作品(文字,语言,事实真相“之对当时”火石岗子大队领导,五七人员,和青年点知青人员)。值此美篇作品之共给火石岗子知青同学一阅分享,敬请火石岗子全体知青同学收藏和收看。欢迎大家点评和点赞!感谢大家关注本作品。🙏🙏🙏⚘⚘⚘🍎🍎🍎🎋🎋🎋🧧🧧🧧</span></p><p> 庚子年9月16曰。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