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南海渔场作业图集》1994年8月版,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广东省地图出版社编,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span></p> <p>东沙渔场:[分幅编号(4)],比例尺1:600000,墨卡托投影(基准纬线20度)。</p> <p>本海域位于北纬19度30分~22度00分,东经114度00分~118度00分,面积约为115314平方公里。海域的水深跨度大,由北面的60米到南面的2000米,东沙岛东南方的水深达3100米。水深200米以浅水域,海底地形平坦,底质多为沙、泥沙。水深200米以深的大陆架边缘和大陆坡区,除局部区域障碍物较多及东沙周围暗礁丛生外,大部分水域适于底拖网作业。海域内主要的渔场有:粤东外海渔场、粤东大陆架边缘渔场、粤东大陆坡渔场和东沙群岛附近海域渔场。水深600~1200米的坡区,虽已进行过探捕调查,有一定的水产资源,但对渔获种类的经济价值不明,至今仍未开发利用。</p> <p>本海域三个主要渔场的环境差异较大,渔获的种类区系属性也不相同。</p> <p>粤东外海渔场:位于水深60~200米范围。渔汛期为7~11月和2~4月,其中以8~9月份的产量较高。终年受高温高盐的外海水所控制,渔业资源由暖水性的种类组成。拖网的渔获物以竹荚鱼为主,其次是蓝圆鲹、深水金线鱼、黄鳍马面鲀、多齿蛇鲻、高体若鲹、东方豹鲂鮄和枪乌贼类等。本海场既是竹荚鱼的产卵场,又是其幼鱼的索饵场,索饵期为3~9月。</p> <p>粤东大陆架边缘渔场:位于水深200~300米范围内,汛期为9~11月。拖网的渔获物部份属暖水性种外,主要由暖温性的种类组成,经济鱼类以胁谷软鱼占优势,其次是竹荚鱼和脂眼双鳍鲳。在水深280~400米的水域,有丰富的虾类资源,主要经济种类有刀额拟海虾、单刺异腕虾、东方异腕虾及长足红虾等。虾汛期为1~5月。</p> <p>粤东大陆坡渔场:位于水深400~600米范围内,拖网的渔获物由冷温性的种类组成。主要的经济虾类有长肢近对虾、拟须虾、绿须虾、刀额拟海虾等。虾汛期为4~7月。</p> <p>东沙群岛附近海域,不适于拖网作业,但该水域的中上层鱼类资源较丰富。日本和台湾省的围网调查船曾先后到该水域探捕调查,最高网产114吨,渔获物主要为蓝圆鲹、狭头鲐和红背圆鲹等。近年,广东和海南省的渔船到该海域进行采捕和刺钓作业,渔获物主要为麒麟菜、马蹄螺、龙虾、石斑鱼、鲯鳅、波纹唇鱼等。台湾省的渔船在东沙群岛礁盘区进行笼捕生产,主要捕捞鲷科等优质鱼类,效果好于竿钓渔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