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娟初中语文名师+研修共同体美篇第28期 微课主题研讨之六

ziyiaaaaa

<p>  微课作为新型信息化教育资源,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迅速发展起来。这得益于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够随时自由地学习交流。微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知识重构与总结的能力,促使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微课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它提供给学生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还提供给教师自我提升的空间,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的。</p> <p>  </p> <p>  陈芙蓉,从教20多年,所带班级曾数次荣获西安市先进班集体称号,获雁塔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素日喜欢读书,认真教书,兼任文学社团等工作,乐在其中。我坚信担过的责任,有过的思考,做过的努力,都会变成光,照亮我前行的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瑜 </p><p> 陈芙蓉老师的微课《浅谈对联知识》,其中所举对联浅显易懂,适合学生学习。从对联的起源、特点、分类进行细细解释。明确了对联除了对偶的修辞特点之外,还有思想意义、意境上一致,才是对联。窃以为有两个细小的问题,想和各位进行探讨。一个问题是微课中有“对联的对法”,这一环节的指导性强,操作性强,对学生应对考试来说很有意义。这一环节可以将对联对法的文字部分出现在课件中,再多举几个例子,供学生学习。另一个问题是这个微课的题目,主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互换,拟成“中考复习微课系列之一(或二、三)——浅谈对联知识”。不当之处,还望陈老师及各位师友海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莉君</p><p> 陈老师的微课《浅谈对联知识》,讲述了对联特点、分类以及撰写对联应该注意的问题,切入口小,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张老师的微课《以事显人》,紧扣教材的典型课例,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将读与写结合,从理论到实践,扎实有序,具体可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林兆</p><p> 陈老师的微课依次从对联的起源,各种典型的对联举例,对联的定义、特点,对联的要素,对联简明的分类,有关对联的几个故事等几个方面,提纲挈领地复习对联知识,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对联的知识,相关的文化常识,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中考中经常考察对对联,学生需根据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陈老师如能拓展到写出下联的要求、方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将大大提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冀晓芳 </p><p> 陈老师的《浅谈对联知识》,从幻灯片设计来看,陈老师十分用心,画面唯美,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联相呼应。不过我有一个建议,能否将对联知识与咱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结合起来,将对联与咱们拟写标题和拟写标语、宣传语结合起来,就如仝静老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著阅读,让学生用拟写回目的方式概括每一章节的内容,这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来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在每一节课中养成和提高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菲</p><p> 陈老师的微课《浅谈对联知识》,细致整理了对联分类、特点,帮助学生梳理对联知识。撰写注意事项的设计,贴合学生写作实际问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屈卓</p><p>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是一定要了解的。陈老师这节微课《浅谈对联知识》清晰告诉我们什么是对联,它的特点,种类,以及小故事,既有对联知识,也能很好激趣,为学生后面完成与对联有关的试题打下一个基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简单明了,学有所获,这就是微课的魅力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邹子熠</p><p> 对于对联,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让我真正地说出个一二三来都很难,陈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知识的“死角”,通过一节短小精悍的微课,让学生对于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分类,对对联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又告诉了同学们在中考中这道题的答法,同样是复习中考的考点,我自己的微课就显得工具性太强,而没有人文的气息,陈老师的课值得我学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纯华 </p><p> 陈老师的微课依次从对联的起源,各种典型的对联举例,对联的定义、特点,对联的要素,对联简明的分类,有关对联的几个故事等几个方面复习对联知识,使学生不仅清晰地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小丽 </p><p> 陈老师的微课《浅谈对联知识》先举例,再介绍对联的定义、特点、分类。特别是对联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使这节微课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佩昕</p><p> 陈老师的微课《浅谈对联知识》,一开始先举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拉进距离。再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何谓对联”;在讲对联的对法的时候,辅以例子,就很具体和直观;最后讲对联的分类。整节课我认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条理十分清晰,从耳熟能详的例子导入,再具体讲解对联知识,再介绍一些趣味对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静</p><p> 陈老师的课件设计优美,正如上次的研讨会中贾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是要讲究些“美”的。典雅的画面也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对联的相关知识中,相对难的部分是对联的对法,陈老师在这一部分讲解细致,操作性强,建议陈老师可以在课件中把举的例子显示出来,更直观,给人印象更深刻,更便于学生理解。在对联举例时,上联结尾的标点都用的是分号,我有一个疑问,书写时单句后可以用逗号或者不用标点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冬梅</p><p> 陈老师的微课旨在引领学生梳理复习对联的相关知识,能有效应对中考试题中对对联知识的考查。正如陈老师自己所言,如何吸引学生,突破难点在考查时不失分,陈老师非常用心。她的教学设计精巧,切入口小,却显露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p><p> 四位老师的语文涵养,尤其是对经典课例的研读和在教学中的融会贯通都特别值得我学习。感谢四位老师的分享和指导!</p> <p>  邓皎昱,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7年工作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主任助理等工作,在教学上认真钻研,并富有自己的特色,擅长文言文的教学和研究。主张在文言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教学中喜欢研讨,写作,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得西安市教科研论文奖。我热爱语文教学,更热爱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努力能照亮前行的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瑜</p><p> 邓皎昱老师在这节微课中,对八年级上的诗歌赏析娓娓道来,轻松驾驭,风格温和大气。 我只发现了一个细小的问题,就是:讲王绩的《野望》时有一句“反映了诗人彷徨、孤独、苦闷的心里”,这一句的“心里”,是否应是“心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莉君 </p><p> 邓老师的微课《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从默写到诗歌的理解赏析,从微观观到宏观对诗歌进行讲解分析,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林兆</p><p> 邓老师,通过对易错字的辨析强调,达成了准确默写八首课标要求掌握诗歌的目标;通过练字、欣赏画面、抓重点语句、比较鉴赏等方法,重点突出地分析诗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诗歌主题思想,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冀晓芳 </p><p> 每一次观看咱们团队成员的微课都是极其兴奋的,因为我知道自己又有一次大收获了。邓老师的课堂容量十分巨大,对八年级上的诗歌进行了系统复习,从句解入手,由浅入深,把握主题思想,特别适合初三复习课。同时邓老师还提醒了学生在默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字词,是实打实的教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菲</p><p> 邓老师的微课《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内容丰富,包涵默写字词、主旨理解、常见考点、常见题型等,有效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屈卓</p><p> 邓老师的《八上诗歌赏析复习》这节课,时间短,容量大,讲解细致,尤其是注重强调了学生平时默写时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问题探究来梳理了诗歌中重点内容,方法指导到位,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邹子熠</p><p> 邓老师的课堂聚焦中考,在复习过程中具有针对性,邓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很容易被吸引,把一些很枯燥的点讲得很有趣,比如“昔人”的字形,经过他的解释,我想我再也不会记错了。</p><p> 邓老师通过对易错字的辨析强调,达成了准确默写八首课标要求掌握诗歌的目标;通过练字、欣赏画面、抓重点语句、比较鉴赏等方法,重点突出地分析诗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诗歌主题思想,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纯华 </p><p> 邓老师通过对易错字的辨析强调,达成了准确默写八首课标要求掌握诗歌的目标;通过练字、欣赏画面、抓重点语句、比较鉴赏等方法,重点突出地分析诗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诗歌主题思想,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小丽 </p><p> 邓老师的微课《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歌鉴赏》,针对每首古诗设计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古代诗歌。这些问题设置分别从炼字法、意象、修辞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帮助学生全面复习了八上古代诗歌,是一节扎实有效的复习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佩昕</p><p> 邓老师的本节课作为中考前的一节复习课,紧扣课标的要求,从易错字的辨析到具体内容多额赏析,突出分析了几首诗的重难点。高效且实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晓红</p><p> 邓老师的课件设计精美典雅,所讲内容是最能体现语文内容的对联,让学生们知道了它的特点,种类以及小故事,既有对联的知识,也能很好地激发趣,老师讲解详细,操作性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冬梅</p><p> 邓老师的微课《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复习》,带领学生通过复习诗歌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诗歌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扎实有效、针对性强,在实效性方面做了恰当取舍,收放自如。</p> <p>  张瑜,教育硕士,2019年获得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 2016年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被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 2017年获“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被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p><p> 从教二十年来,一直以“让语文丰盈我们的生命”为教学理念,在语文教育这片土地上辛勤快乐地耕耘着。先后有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获省市区级奖,其中多篇发表。我将不断探索,力争为语文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芙蓉 </p><p> 张老师的微课《以事显人》,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叙写小事对表现人物特点有大作用,或记录矛盾,或直陈其事,或写人物举动。再以学生的习作片段为续,明确以事显人的实践过程。课例脉络清晰,善用教材,学练结合,补益写作教学。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学习语文,善读善写即可。所谓善写,非为饰美,务切实用,所需所遇,咸能畅达,斯为善矣。”学生作文要能写得简洁明了,言辞畅达,需要有常读常练的好习惯,张老师对学生训之有序,练有章法。这样的引领,多么可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林兆</p><p> 张老师的微课,紧扣教材经典范例,结合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给学生写法指导,对学生很有帮助。个人认为在介绍方法时,还可以更深入浅出些,比如“人物表演,回味无穷”,可以更具体的诠释为冷静的叙述、传神的描写,而非作者主观的议论和评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冀晓芳 </p><p> 张老师《以事显人》的微课,首先吸引我的是张老师娓娓道来,亲切温婉的声音。跟随着这美妙的声音细细观看,品味,张老师的讲解如一幅历史画轴慢慢铺开,从课文到学生作文,拉近了课文与生活,作家与学生的距离,消解了学生写作的恐惧感。张老师给学生以具体指导,用“记录矛盾”“直陈其事““人物表演”等具体方法来做到“以事显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菲</p><p> 张老师的微课《以事显人》,由课本例文出发,归纳以事显人方法的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引导我们教师应该研读经典课例,深层挖掘其语文价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邹子熠</p><p> 张瑜老师的微课非常有诗意,在轻柔的音乐中将课堂重点娓娓道来。认真分析了张瑜老师的教学目标,发现张老师的思路非常清晰,三个目标互相关联又层层递进,没有脱离教学过程。既有提纲挈领的写作技法指导,又有名家作品引领和学生作品展示,整节微课思路清晰,又有语文的诗意,值得我认真学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纯华 </p><p> 三节微课,都从教学实际出发,高效,实用!张老师的微课,紧扣教材经典范例,结合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给学生写法指导,对学生很有帮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小丽 </p><p> 张老师的微课《以事显人》通过分析事和人之间的关系,以事显人的途径,以及列举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学生掌握以事显人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有举例、有分析,为学生“授之以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静</p><p> 初中生最常写记叙文,但正如张老师所说,学生生活中难得有大事发生,周记每周都写,但学生常常不知写什么。如何用小事凸显人物特点,张瑜老师和着音乐向我们娓娓道来,结合教材,事例典型,便于学生参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晓红</p><p> 张老师的课紧扣教材实际结合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结合给学生写法指导,而且声音柔美,娓娓道来,让人置身于美的享受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冬梅</p><p> 张老师微课《以事显人》精美,她以课文片段和学生习作为例,引导学生掌握以事显人的实现途径。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既做到了回归课本,又达到了练笔的效果,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效。</p> <p>  邹子熠,西安交大附中航天学校语文教师,工作2年。期间努力探究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语文课堂,其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在此期间获得本校第一届菁英杯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爱好众多,喜欢朗诵、吟诵、话剧表演,期间自编自导的原创话剧获得第一届西安市心理剧大赛一等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瑜</p><p> 邹子熠老师从教时间短,却能从中考文言文阅读问法和答题方法两方面做精准把握,令我倾佩。邹老师总结文言文主观题的考察方向——人物分析、内容分析、原因分析,对每个考察方向,邹老师都有常见问法的罗列。利用几何图形,对答题方向和答题技巧进行形象化呈现,可谓是清晰明确,形象生动,易于掌握。我想,学生看了这节微课,对文言文主观题,一定不再有困惑和恐惧了。邹老师对考题和学生的答题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和方法提炼,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高效复习,是我学习的榜样。谢谢邹老师!</p><p> 感谢各位真诚的鼓励,明了分析!忙碌中,因为有了与诸位的交流、碰撞,研修已成为我每日的呼吸,乐在研修,因有诸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莉君</p><p> 邹老师的微课紧扣中考文言文的考查方向,从问题到常见的题型再到具体的答题方法,步步指导,层层落实,针对性强,对我文言文教学很有帮助!感谢各位老师!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冀晓芳 </p><p> 邹老师是一个善于总结的老师,从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主观题入手,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剖析,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是满满当当的干货。学生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种行之有效的做题依据,邹老师解决了学生的饥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屈卓</p><p> 邹老师的《陕西中考文言阅读之主观题解读》切入点细小具体,明确了中考这道题的考查方向,再分别从人物、内容、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理有例,给予学生很好地指导,我要好好学习借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纯华 </p><p> 邹老师的微课,明确了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考查点,从常见的问题到一般的题型再到具体的方法,步步指导,层层落实,扎实有效,有很强的指导性启发性,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p><p> 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小丽 </p><p> 邹老师的微课《陕西中考文言阅读之主观题解读》,总结了中考文言文主观题的三个考察方向:人物分析、内容分析、原因分析,针对每个考察方向,先罗列出具体问法,再分析和总结答题技巧。有事例,有方法,学生易于掌握。</p><p>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丽</p><p> 邹老师的微课《陕西中考文言阅读之主观题解读》,清楚地归纳出中考文言文主观题的考察方向,并以历年中考题为例进行细致分析,总结答题技巧,实用性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佩昕</p><p> 邹老师的《陕西中考文言阅读之主观题解读》一节课,入手点很具体,就是明确的中考题目的考查方向,具体题型和一般题型的总结归纳都有涉及,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指导很有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晓红</p><p> 邹老师的陕西中考文言阅读之主观题解读切入点小,但方向明确,分别从人物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步步指导层层落实,扎实有效,有很强的启发性。</p><p> 这几节微课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好好学习、认真实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冬梅</p><p> 邹老师的微课针对陕西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观题的问法和答题技巧进行梳理整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辨析问题落实中考考查内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仝静</p><p> 张瑜老师的微课配乐轻柔,声音甜美,置身课堂中犹如身临其境。写作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张老师选择这个作为切入点并且在教材中找到学生可以模仿和体悟的经典段落,整合为学生学习的素材,紧紧围绕课本,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模课仿,这样的写作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真正做到回归课本,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学习仿写,在仿写中创新。</p><p> 邓老师的微课紧扣初三复习的目标,在教材的复习中做到了扎实有效、针对性强。在古诗的复习中,将默写中的易错字特别用异色标注,引起学生重视,这样的复习课是学生查漏补缺的最好方式。鉴赏中,采用串讲和重点讲的方式相结合,不过分纠结每一个字,而是抓住这几首诗的重点字词紧扣中考对诗歌考察的炼字、描绘画面、情感分析等考点有的放矢。是初三复习课的典范。</p><p> 陈老师善于发掘教材的资源,复习文化常识时并没有脱离课本,而是将可能中的资源充分利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同时,复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对联的考察在中考中的分值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语文课少了一些硬性考察,多了一些弹性模量,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于对联的知识,我知之甚少。感谢陈老师选择这个微课主题,从今天开始一定继续重新学习,好好学习。</p><p> 邹老师将中考文言文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归纳总结,真正做到了微课的“微”。用一节微课教给学生一种思路,让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培养学生一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p><p> 邹老师的微课明确并落实了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课文时落实重点,也有助于复习迎考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走入盲区。</p><p> 感谢老师们辛勤付出和精心备课,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仰宗尧</p><p> 陈老师,张老师,邓老师,邹老师四位老师共同的优长之处,在于深谙微课之道、熟悉选材之要、了解学生之需、精通设计之巧。</p><p> 1,陈老师的对联知识讲解,选材新颖,对联知识本在高一课本有对应一个专题学习,陈老师在对这个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做了摘选之后提前给学生渗透,这样既满足了微课时长要求,又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同时也对学生现阶段的宣传语写作、语言品析、作文训练起到一定作用,如果时间允许,陈老师定会将这些内容呈现得更紧密。</p><p> 2,张老师的课选材巧妙,人物形象刻画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重点难点,语言动作等都是技法层面,选好事件并流畅表达的能力才是学生写作意识和表达素养的体现,张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写作方法归纳、名家课文剖析、学生范文展示教学任务,这样既符合一般性语言习得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众多名家不厌其烦地谈模仿对写作的重要性,教材中也有学习仿写写作专题,用我的话来说,张老师解决了学生写什么,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写的难题。</p><p> 3,邓老师的古诗讲解课,多首一线穿,这根线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实际及需求,即落实诗中重点字词、掌握基本鉴赏方法、体会诗人精神情感,邓老师删繁就简,有的放矢,号脉精准,药方有效。</p><p> 4,邹老师课如其人(恕我冒昧)精致灵秀,人物分析、内容分析、原因分析三个角度巧妙地涵盖了中考文言文主观题的一般题型,辅助图形的运用对学生即是思维的拓展也是效率的助推,对我启发很大。我在讲授此类型的题目时,我反复思考的是如何打通勾连古文和现代文,例如人物的几种描写方法,正侧烘托渲染,多种表达方式以及所给语段内在文理等,着实颇费思量。</p><p> 再次感谢四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微课,让我从很多方面获益良多,也引发我更深的思考。感恩遇到这个美好的团队。 </p> <p>  昨天是高考前的一天,中考前的一周,想必大家都很忙碌,尤其是考点学校的老师们,所以此次主题研讨静待大家慢慢道来。早上看到仝老师、仰老师、张老师、陈老师都是在零点前后才得空上传自己的发言,我万分感动,万分感激,万分感恩,真的,说什么好呢,爱你们,我们所有的家人!!! 仔细阅读大家的发言,从刚开始谨慎的只言片语,到现在开诚布公、洋洋洒洒、贴心真诚的建议,收集大家的发言,稍加整理,就可以是一篇质量很高的论文,太感谢大家了!</p><p> 暑热天气,注意身体,多多保重!!!</p>

学生

微课

对联

老师

陈老师

中考

复习

诗歌

张老师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