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研学是一个“移动课堂”,是“旅游”和“教育”同时进行。它让课本上的知识变的“鲜活”起来,让历史上的人物走下“神堂”,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 今天载着满满的好奇,华润实验小学二1.中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了中国课本博物馆——这座亚洲首座体验式、中国唯一教科书藏书最多的博物馆。</p><p> “小课本,大智慧”是课本博物馆的灵魂。让我们跟随队员们走进课本博物馆,了解课本起源史。</p> <p>一层为大家境界美术馆</p><p>现在展出有摄影家苏少龙的《心.藏》摄影展</p> <p>书法与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又历经代代人孜孜不懈的传承与发扬,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的发扬光大,可以说国画与书法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相信队员们观看后一定受益匪浅!</p> <p>二层为体验式课本博物馆,共有藏书2万余册。</p><p>课本博物馆以1862年至今各个时期的中小学课本为主要藏品,分别用“办新学”“上学堂”“大后方”“新中国”“公社好”“数理化”“学工农”“拼高考”“新世纪”“新课本”</p><p>十个版块,展现了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开始到电子化教学,各个历史阶段的学习场景和课本图书。</p> <p>追根溯源,我国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礼、乐、射、御、属、教”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教育进入了“古典”时代。《论语》《孟子》《吕氏春秋》《大学》等典籍都是这一时期的教育专著。</p><p>我国古代私塾的学生大多六岁启蒙。当时通行的蒙养课本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女儿经》等。</p> <p>武训办义学</p><p>武训晚年时,常常坐在课堂外,听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p><p>博物馆内用文字、图片和塑像的形式讲述了武训行办义学的事迹。</p><p>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县(今聊城冠县柳林镇)武庄人。武训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p><p>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人,被誉为“千古奇丐”</p><p>光绪帝亲授武训“义学正”名号,赐黄马褂,并颁以“乐善好施”匾额。其事迹被编入《清史稿》。并为其建立了孝义专祠。</p> <p>南洋公学</p><p>由清末官员、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为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清末民初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p><p>南洋公学是我国最早兼有师范、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教育体制的学校。</p> <p>南洋公学最有名的《蒙学课本》《新订蒙学课本》是近代中国最早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p> <p>识字班</p><p>为了使中国广大农村妇女扫盲,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在各革命根据地普遍设立了识字班。识字班以识字为主,并学习时事政治,对扫除文盲起到了很大作用。</p> <p>一本本泛黄的书,一本本人们未曾见过的书,让电视电影中那写熟悉的经典镜头以实物形式再现出来,让人仿佛一下回到了从前时代。</p> <p>曾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在“一二·九运动”中发出过“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硬核呐喊。战争年代,课本不仅仅是书,更是读书人的武器,是读书人的铮铮铁骨。</p> <p>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一路走来,商务印书馆有着盛极一时的辉煌时期,也经历过战争时期日本人的轰炸,在它身上,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底蕴不可磨灭。</p> <p>旧物,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对于人们却又无比熟悉和想念。儿时拿到一本小儿书就迫不及待翻开的冲动还在你身体里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你还有和书本对话的时间吗?这个人人恐慌的年代,能拥有一张“平静的书桌”,拥有静心阅读的能力多么难能可贵。队员们在这里静静地读读旧书,感受历史知识</p> <p>三层为齐文化创意体验中心</p><p>我的博物馆”展厅是一个发动全民参与的博物馆。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物品放置于“我的博物馆”中收藏。博物馆可配置“展品所有人信息”标牌,并说明展品所有人的名字。可以让你的藏品让更多人看到,感觉到它的魅力。</p> <p>三层的《元融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当代一流美术作品为重点的艺术展馆。</p> <p>展馆里展示了两位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p> <p>一幅幅油画带给你朦胧抽象又神秘莫测的感觉</p> <p>《水乡后院》是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中元的作品。</p> <p>《扁舟入柳荫》,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少文的作品。</p> <p>看到展示柜里展示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家用电器、小人书、笔记本和毛主席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等等物品,立刻就会勾起你许多遥远往事的记忆。</p> <p>一个小时的参观结束了,但参观带给我们的影响将会持续发酵下去。作为一名家长我们不仅仅是陪伴着队员们开展了一次小队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让教育效能加倍呈现。</p><p>今天参观中国课本博物馆之行家长和队员们收获满满,一方面让队员们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懂得前辈们为传承祖国文明做出的贡献,尊重知识,尊重课本,为教育的传承、文明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既让队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探讨了学习,这种形象而又生动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队员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