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给我们的启迪

难得胡涂

<p><b>特殊时期的今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里,使用了“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的案例作为背景,要求写一篇作文。对于不甚熟悉历史的人来讲,这篇作文的确是有一定难度。首先这三个人的人物故事本身关系比较混乱,很多考生一看到这个题就蒙了,有一种“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的感觉。</b></p><p><br></p><p><b>对于这个作文名题,如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或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的莘莘学子来说,能从中发现很多文明密码和巨大的信息量,应该下笔不算太难,但要写得出彩就不那么容易了。</b></p><p><br></p><p><b>如能从“八拜之交”之首的“管鲍之交”着手,可能会有所启迪、有所突破、有所建树。</b></p> <p><b>2700年前的这段春秋战国历史,正处于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萌芽状态。</b></p><p><br></p><p><b>从公子白被管仲射落下马,装死而抢得先机,拔得头筹,登基成为春秋五霸之霸主齐恒公开始,故事自始至终就成为了历史大变局的精彩纷呈。</b></p><p><br></p><p><b>齐桓公在鲍叔牙宰相之位让贤给阶下囚管仲之时,“管鲍之交”从此就为后人津津乐道。</b></p><p><br></p><p><b>鲍叔牙和管仲的相知,相识,相敬,相慕,惺惺相识,不失为后人交友之楷模典范。鲍叔牙的温、良、恭,俭、让,无一处不闪现出先人的那一种光彩夺目的人性之美,实为后人赞叹和汗颜,自叹不如。</b></p><p><br></p><p><b>对于管仲来讲,鲍叔牙绝对是他的粉丝,不管管仲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鲍叔牙都能为他找到正义的理由。</b></p><p><b>以至于管仲被感动得五体投地,仰天长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b></p> <p><b>齐桓公未被私怨而左右,未为报“一箭之仇”而杀管仲,这种宽厚胸襟是成就霸业雄主的基本保证。</b></p><p><br></p><p><b>在和管仲见上一面后,齐桓公当场被管仲的才华所折服,并让管仲主持齐国变法,而鲍叔牙主持齐国内政。</b></p><p><br></p><p><b>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共同管理下,齐国一举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b></p><p><br></p><p><b>这里面有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伟大理想和雄才大略,更有知人善任的过人之处,而“管鲍之交”的顺风车更是必要条件。</b></p> <p><b>自古君主心胸狭窄者则气短,胸襟宽广者则长治久安。</b></p><p><br></p><p><b>唐太宗因起用了魏徵而创建了盛唐的鼎盛,开创了万国来朝之欣欣向荣,历史就是如此相似。</b></p><p><br></p><p><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人先民智慧则是中华民族的"和而不同”之精髓,五千年文明屹立不倒之根本。</b></p><p><br></p><p><b>2700年前熠熠熠生辉的“管鲍之交”还能如此近距离和我们接触,这就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启迪,一种经久不衰的精神之光。</b></p> <p><b>这道题能出现在高考作文题当中,说明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倡导应试教育,而是多元发展,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学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b></p><p><br></p><p><b>从近几年中央台连续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也可以看出国学从来没有被遗忘,而是应该扎根于我们文化之中。</b></p><p><br></p><p><b>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具有爱国主义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为国为民创造未来的天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