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越老兵—张英德

东北虎王

<p>  张英德,东升村七组村民,今年77岁,1965年1月入伍,1969年4月退伍,部队驻地在内蒙古满洲里,所在的部队是21183部队,是陆军的后勤补给部队,他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p> <p><b>后排左二:张英德</b></p><p><br></p><p><b>抗美援越战争</b></p><p><br></p><p> 抗美援越战争是发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p><p>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p> <p><b>英雄无悔,用一生平凡见证伟大 </b></p><p><br></p><p><b>作者‖丁传吉</b></p><p><br></p><p> 张英德,今年77岁,他是1965年1月在内蒙古满洲里参军的,是步兵的后勤保障部队,他的部队原来是一个师,后来变成21183部队,由四个连组成,他是三连的战士,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担当着从满洲里到中越边境护送弹药的任务,当时有许多弹药都是苏联支援的,苏联的铁轨比中国铁轨宽,到满洲里就要变轨。他们的四个连队,必须有一个连队轮换着护送弹药,其他的部队上越南战场,他记得郝连长带领的四连上了越南战场,只回来三个人。每趟军列都是专门运送一种弹药,或者是成箱的子弹,或者是一样的烟雾弹,或者是一个就有几抱粗装一个车厢的导弹。当时押运火车的有2—4个战士,在火车头得后面有一个13米长的车厢,他们黑夜、白天的轮换着值班,要6天才能从满洲里到达广州。到达目的地,有当地的接货员负责接货,他们就完成了押运任务。打电话,就会有专车接他们去军队招待所,吃住条件很好,还会到当地的电影院看电影,想起那些年的军旅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p><p> 是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了他,在满洲里的郊区,军营的房子是个工字形的,前后两趟长房,中间是走廊,走廊里有洗漱室,卫生间,还有一个禁闭室,工字的四个角,每个角就是一个连队。军队里养猪,吃食堂的剩菜剩饭,当年的猪也能长到400斤,所以餐桌上就经常有猪肉炖粉条,主食是大米、白面、高粱米。他们每天都要出早操,沿着200米的操场跑四圈。军事比武,部队到内蒙古大草原拉练,夜间打靶,用的是56式自动步枪,这种步枪有个特点,前单中连后保险。当时有个规定,夜间打靶,打中一发是及格,打中两发是良好,打中三发是优秀。在这次打靶中,他以连中三发的好成绩,获得优秀。还有一次他们部队到吉林扶余县进行军事管制,当地演出样板戏,当地的红卫兵造反,他端着冲锋枪呵斥他们:“你们后退40米,否则我就开枪了。”红卫兵出于他强大的压力,才退了下去。在连队,由于出色的表现,他当过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但是终因为读书太少,而没有转干。</p><p> 1969年4月退伍,当兵四年,离开了摸爬滚打的部队,转业回家,被分配到横路的玉母矿当工人,这个玉母矿是日本人修建的,后来被日本人填了洞口,在专家的指导下,寻找矿脉,就用了三年。在他来矿场上班之前,已经找了一年,他在矿场上了两年班,最后回家弃工务农。回到东升村当村里的民兵连长,有一次集安县搞民兵训练,有三个团参加,他是三团的团长,代表三团在跃进桥附近的西大河打靶,用的是加拿大的转盘机枪,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比武嘉奖。</p><p> 如今他每个月都能领到600元的老兵津贴,虽然不能给自己带来太富裕的生活,但是也解决了自己的大部分的生活开支。他说:“如今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我的战友,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如今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才有了如今富裕的生活。”</p><p> 张英德老人精神抖擞,两鬓斑白,说起话来也是雷厉风行,不亏具有一名老兵的风采。他的老伴也是和蔼可亲,诚实善良。在我结束采访,走出院门的时候,她挥着手臂对我说:“好人一生平安,我们两个老人祝福你永远健康幸福。”</p><p> 是啊,好人一生平安,张英德用他一生的追求,换来的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用一生的担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心中有许多不舍,他却用自己的忠诚捍卫着对祖国的一辈子热爱。一生平凡,用持久的爱铸造伟大!在采访的整个过程中,老人平静而充满泪花的眼里写满了正能量,没有一丝的抱怨。有的只是对那次当兵的历史的无比自豪和骄傲。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亲身到越南战场,他作为一个后勤保障兵却走在另一条战线上,用另一种形式参与着这场战斗!英雄暮年,其实余生同样珍贵,多么希望祖国能再多给他们一些待遇,让他们能过得更好!</p><p> 光荣之家,这红色之光照耀庭院,每一次我看到这个牌匾,都会心生敬畏,是军人用身躯铸造着祖国的钢铁长城,值得我敬仰!集安市台上镇东升村,是杨靖宇将军战斗的地方,杨靖宇将军在东葫芦河源建立了许多密营,少年铁血队也在这里成立。拥军拥属是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如今这里还到处流传杨靖宇在东升密林打鬼子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人送儿当兵,保家卫国!</p> <p><b>张英德和老伴王秀英的合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