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新都桥,摄影家的天堂,旅行者的乐园

青天揽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宿新都桥,见证汉藏两个民族相亲相爱和睦幸福的一家人</b>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7月11日,宿新都桥。住宿的宾馆是个藏式风格的小楼,一个很大的院子,离新都桥镇不远,紧挨318公路,四川人开的,老板四十多岁,取了当地藏族姑娘为妻,从此就在这儿落户安家,投资建了很大一栋房子,经营餐馆、旅店。只可惜手机拍的老板和老板娘大照片没保存。吃饭时,老板特意推荐牦牛肉,青稞酒。酒喝的不多,牦牛肉倒是吃的不少,味道和黄牛肉差别不大,只是肉味更浓更嫩一点。</p><p> 四川男人掌厨炒菜,藏族女人打下手,女人话很少,能听懂一半汉语。男人很健谈,聊了他的四川老家情况、去南方打工经历、和藏族姑娘相识相爱的过程,婚后经营餐馆的前前后后。当然,也聊到了当地汉藏杂居互容互通,互亲互帮,各自生活习性和性格差异等——这也是我第一认识藏民。可以看出,他们很恩爱,家庭很和睦,四川男人勤劳、精明、厚道、经历很丰富。我也询问了汉藏婚姻有哪些不适应,老板说,在康藏地区,汉族男人取藏族女人的现象比较普遍,但藏族男人取汉族女子比较少,最大的不适应是生活习惯不同,结婚后,他也曾将藏族老婆带回四川生活了一段时间,老婆不习惯平原地区的农耕生活,尤其是语言不通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一心要回藏区,如是,男人就随女人来到了这里开店。男人说开始是租房子,赚钱后自己建房子</p><p> 在汉藏结合部,汉藏杂居很普遍,但越往西,汉人越少,藏族气息越浓。但在318、317进藏公路沿线,四川人开的餐馆旅店比比皆是,川味一统天下,且价格便宜,所以进藏不用担心吃住不习惯。</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p> <b>改道317,只为遇见更美丽的你</b><br><br> 早晨起来,绑好行李,吃罢早餐,正准备出发,一个昨晚也在此住宿正准备返回四川的摩友,得知我们计划从318进藏,然后从317返回的计划,他强烈建议我们走317,说这条线沿途的油菜花开的正旺,正是川北最漂亮的季节,且车俩辆少人也少,虽然我知道从317进藏翻越的高山海拔更高,道路更差(318国道是唯一一条军事管理的道路,一直在建修,317是普通国道,车流量少,路窄坡大),我和老韩一商量还是忍不住诱惑的改变了计划,转难度更大的317走上几百公里然后再在昌都返回318继续前行。<br><br> 新都桥是川藏南下线和北站线的分叉口,从新都桥向西是318国道,有雅江、理塘、巴塘、芒康等县。从新都桥向西北经国道248和350经道佛、炉霍可上317国道,然后西行经过甘孜、德格、江达、翻过海拔六千多么的雀儿山就到达藏东最大的市昌都,然后从昌都沿214南下一百七十公里于八宿县邦达小镇和318汇合。在之前做攻略时知道,北线是宗教寺庙,藏族人文风情比较集中的线路,而南线风景优美,湖泊冰川、森林、峡谷众多,是最美的景观大道。虽然北线走的人少,道路更艰难,但为了体验更原始的藏族风情,还是依然改道向北。改道北线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避过了理塘、巴塘基本无风景的高海拔地区,有又遇见了美丽的塔公草原、以及其它一路的美景,特别是道佛、炉霍中国大地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崩溃式藏族建筑群,有着十万僧徒的五明佛学院,中国最大的藏经印刷地-德格印经院,以及实实在浓郁的藏族风情。这趟旅行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放停笔两年后一直想续写完《西行漫记》的动力所在——我想把我最深刻的西藏印象告诉给你,而不是只是用来记叙旅途的艰辛与得失。当然,这条路上每年有数以万计的自驾、摩友、背包客、磕长头朝圣的男男女女到达过西藏,甚至更远,可能只有粗浅的感受,没有我边走边看,边走边玩,边走边问感受深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康定新都桥,摄影家的天堂</b></h3> <div>几年前,新都桥这个名字在网络上很火,从摄网站能搜索到它许多桌面级照片。新都桥它是318国道上的康定县下面的小个镇,它和康定县城隔着一座海拔五千多么的折多山,相距80多公里。新都桥这里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网上无数至真至美的照片格外吸引眼球:无垠的草甸,曲折的溪流,金黄的白杨树叶,像人体起伏曲线的山岚,河谷升起的霞烟,夕阳、锐利明快的光线,河滩上大片在觅食的牛羊,山顶上金碧辉煌的寺庙,以及散落山谷里有着藏红色藏族村寨,特别是在金秋早晨或黄昏,随便一拍就是一张可以做电脑桌面的画面,在做旅行攻略时,这儿一直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所以我在路线设计时,特意选择在此住宿一晚,以便第二天早上能在光线特别好的时候穿过这个“天堂”。</div><div><br></div> 然而,第二天是个大阴天,拍不出好照片,不过风景依旧。<div>曲折缓缓流动的河水、河边低头吃草的马牛,远处绿草茵茵的山岚、山间飘荡的烟雾,近处红瓦白墙的寺庙,路旁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小花,一切格外静怡安详,与世无争,好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山水画,好一个世外桃源。<div>头一天刚下了雨,空气湿漉漉的,微风吹来,花香草香沁人心脾。<div><br><br></div></div></div> 两条河Y 字型在此交汇,一条东西向,一条东北西南向,这两个方向的山岚在一天的哪个时段都是侧光,山谷光线明暗分明,再加上丰富的色彩,很容易拍出好照片来。 红瓦、黑墙、白窗的汉藏结合的藏式民居,金黄的油菜花、绿茵茵的牧草、清清的河水,既是在阴暗的天气里,手机拍出的照片也有好几种色彩, 宜耕宜牧的自然环境,密集的藏寨、自由自在吃草的牛羊,和谐宁静。在藏区,最漂亮的房子是寺庙,寺庙的金顶在阳光下煜煜生辉、在蓝天白云下衬托下格外醒目,气势恢宏,在他的周围是民居,散布在山坡上,藏寨后面的山坡上镶嵌的白水泥勾勒的祈福语。 山坡上是五色经幡构成的三角图案,下面是用白水泥镶嵌在草地上的巨型藏文。问当地藏民,这几个藏文是啥意思,藏民说是阿弥陀佛的意思。,蓝、白、绿、红、黄五色经幡,分别代表蓝天、白云、绿水、红火、黄土。随处可见的经幡也是这五种颜色,代表天空的蓝色在上,代表土地的红色在下,其颜色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不能颠倒,不是装饰,也不是为了美化环境,在藏族观念中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 这一路藏式民居极有特点,有很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门檐和窗檐外突,是重点装饰的地方,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在川藏线上,各地的藏族民居各有特色,即使相距即使公里,房屋的建筑也有差异。最典型,最有民族特色的就这一带直到离此不远的道佛、炉霍境内的房屋,后面将专门用一长篇文字介绍此地的建筑。 <b>新都桥至塔公草原,藏区最富饶最美丽的河谷</b> 离开新都桥北上,前面塔公草原和八美镇。塔公草原是藏区最美的四大草原之一,这中间有一段30多公里的河谷,河谷平坦宽阔,河水平缓蜿蜒向南流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广阔的河滩上,数目不多的牦牛悠闲的吃草,这儿不养羊,只有牛和马,这儿的牦牛和藏北的牦牛相比较体型要小得多,也温顺得多,好像这儿的川西藏族人不吃羊肉。 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分列在笔直的柏油公路两边,茂密的绿色树冠遮住了半边马路,斑驳的阳光投射在公路上,明暗相间,呼啸的凉风从耳边滑过,在这样的林荫道上骑车格外爽快。到了秋天,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蔚蓝的天空下一团团,一族族金黄的白杨树构成极佳的画面,这要在其他地方也很平常,关键是这儿的背景很特别,山岚起伏,轮廓线条柔和,再加上其他镶嵌着白色线条的藏红色民居、五色经幡,构成了独特的视觉元素,被称之为摄影家的天堂。 公路边的青稞正在成熟灌浆,有着长长的麦芒的青稞随风荡漾;油菜花开得正旺,在绿色的山岚和峡谷平坝中涂上一抹抹金黄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