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大汉奸、统10万皇协军的齐燮元,为何在被枪毙时喊我不是汉奸?

八一⭐老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燮元</h5> <h3>1946年5月26日,国民政府下令齐燮元等一行汉奸由北平押送押解南京,择日枪决。12月18日,南京雨花台一声枪响之后,齐燮元结束了其耐人寻味的一生。</h3><h3><br></h3><h3>齐燮元年少勤奋,不到二十岁考中了秀才,后弃文从武,投靠直系,一直做到了江苏督军兼苏皖赣三省巡阅使。</h3><br><h3>1935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署后。国民党中央军撤出了北平地区,齐燮元父子就成了与日谈判的桥梁。也从这时起,齐燮元沦为汉奸,出任伪治安部部长,还当上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总署督办、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也就是俗称的“皇协军总司令”,统领了最多十万的皇协军,配合日寇,绞杀国人。</h3><h3><br></h3><h3>为什么齐燮元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呢?或许我们还要追根溯源,从他的生命起点讲起。</h3><br><h3></h3> <h3><b>眼斜矮小的青年</b></h3> <h3>齐燮元原名齐英,1885年生于河北宁河(当时称直隶,現天津宁河),家境贫寒。齐英从小勤奋好学,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公平的考试走上官路,改善自己本不富裕的家庭,世界原本对他是友善的,还不到二十岁,齐英就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了秀才。</h3><h3><br></h3><h3>可留给齐英喜悦的时间并不多,在不久之后,清政府就宣布科举考试暂停,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选仕的传统遭到废除。</h3><br><h3>此时的齐英依然有着勤奋、肯干的品质,发现此路不通之后倒也没有放弃努力,当时的北洋速成学堂恰好在招收学员,齐英抓住机会奔赴保定前去考试。要知道,北洋速成学堂是保定军校的前身,齐选择奔赴保定考试,意味着自己正是弃文从武,这样的闯劲,其实并不是大众都可以具备的。</h3><br><h3></h3> <h3>谈到了齐英考北洋速成学堂,还有件事能体现齐在当时的努力与上进。学堂考文韬武略,齐英并不发愁,据说齐英顺利的通过了学堂的各种考试,来到了最后的体检环节,发愁的是最后体检。</h3><h3><br></h3><h3>当时要求军官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齐英因为家境贫寒,身材瘦小,更致命的是他有一只眼是斜着的,根本算不上是五官端正,想要录取谈何容易。</h3><h3><br></h3><h3>体检这天,报考者从高到低一字排开,齐英只能排到最后一个,负责体检的于、杨两个教官,从队首检查到队尾,最后到了齐英面前。于教官负责责检查身材,他看了齐英不由得摇了摇了头。</h3><h3><br></h3><h3>齐英一看要坏,忙敬礼说道:“学生身虽小而志如鸿鹄。”于教官听了很惊奇,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出口竟如此不凡。接着杨教官过来检查相貌,他看了齐英不由得嘬了一下牙花子。</h3><h3><br></h3><h3>齐英一看又要坏,又是一个敬礼,说道:“学生眼虽斜而能识远。”杨教官是这次考试的主考,曾看过齐英的考卷,只此两句话将齐的胆气、学识展露无疑,很赏识此人,他听完齐英的申辩,点点头,笑而不语地走了。</h3><h3><br></h3><h3>杨教官祖籍金陵(南京),后举家移居宁河县芦台镇,除对齐英赏识外,谁能肯定不带一丝故乡情?事后,杨教官征求于教官意见,于教官心领神会,何不顺水推舟成全此事。</h3><h3><br></h3><h3>就这样,齐英成了该学堂炮兵科二期学员,毕业后更名为齐燮元,开始了他直步青云的军阀生涯。</h3><h3><br></h3><h3></h3> <h3><b>齐卢战争的主导者</b></h3> <h3>进入了学堂,齐也有了施展自己更广阔的天地,学成后在直系平步青云。先后任北洋军第六镇参谋长,第六师师长兼江宁镇守使,江苏督军,苏皖赣巡阅使等职,统领江苏一省。</h3><h3><br></h3><h3>1924年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齐燮元为夺取对上海的控制权与皖系卢永祥展开斗争,斗争初始阶段,齐永祥得到了吴佩孚的鼎力支持,联合皖系,兵分三路进攻浙沪。</h3><br><h3>卢永祥虽顽强抵抗,但无奈兵力有限,伴随着齐部的闽孙得到布防图从要害杀入,卢永祥只能放弃浙江,退守上海。在得到浙江后,齐军依然向上海扑来,卢永祥抵抗不过,于1924年10月13日对外宣布放弃兵权。自此,江浙战争以齐燮元获全胜而告终。</h3><h3><br></h3><h3>民国年间,所率部队屡战屡败,然而职务却由旅长累升为副总司令。个头不高,一只眼斜,嘴巴能说会道,因此流传有斜眼司令善狡辩之说。</h3><br><h3></h3> <h3>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囚,吴佩孚败逃,齐燮元不承认冯玉祥所发命令,被段祺瑞免职。</h3><h3><br></h3><h3>1925年齐燮元在上海指挥驻沪第六、第十九师驱走师长,齐燮元自任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张学良、张宗昌率兵南下,齐燮元奋起反击,仍然兵败,齐燮元逃往日本;同年11月在汉口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1930年阎锡山任齐燮元为江北招抚使。蒋和冯、阎大战中阎军失败。</h3><h3><br></h3><h3>自此,齐燮元在一直到1935年,在政治场上再无多大声音,或许这些不顺利已经为齐燮元的反叛埋下了伏笔。</h3><br><h3>1935年5月,“河北事件”爆发,日本单方面无理指责中国破坏了塘沽协定,北平军分会无奈再次谈判,谈判结果就是,北平地区不再允许中央军驻留,达成“何梅协定”。</h3><br><h3>伴随着中央军的撤出,一个新的机构在北平诞生:“冀察政务委员会”,齐燮元就在其中担任政务委员,坐在这个位置的他已经成为了与日谈判的重要桥梁。或许是自己多年的奋斗换来了科举取消、战败下野,齐燮元已经心灰意冷,面对日本人不怀好意的甜头,他下决心,宁负天下人也再不委屈自己。</h3><h3><br></h3><h3></h3> <h3><b>皇协军总司令</b></h3> <h3>又是两年时间,北平、天津彻底沦陷,华北方面军特务机关将腐蚀已久的齐燮元、王克敏等人召集到了一起,成立了“政府筹备处”,一周之后,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沦为汉奸的齐燮元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部长。</h3><br><h3>为了进一步受到日本人赏识,齐带头为日本人确保占领区的治安,在出任治安部部长期间宣布要对北京、天津、青岛和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警察力量进行整顿,以便更好的扩充伪军队伍,齐将这称之为“兴学、建军、剿共”方针。</h3><br><h3></h3> <h3>日本人见齐燮元对付起来自己人如此卖力,也给予了不少的支持。终于,齐燮元在华北建立了一支伪军部队,也就是后来声名狼藉的“华北治安军”,俗称“皇协军”。先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总署督办和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等职。</h3><br><h3><font color="#010101">为了建立好这支伪军,齐燮元也算是煞费苦心,先是为了培养初级军官,建立了伪华北陆军军官学校;紧接着是高级军官的培养,齐</font>燮又建立了伪华北陆军军官队;再往下为了培养军士,建立了伪华北陆军教导团等等。</h3><h3><br></h3><h3></h3> <h3>在当时“华北治安军”的势力范围内,国民党軍隊主力基本都已经撤出,所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带领着伪军与共产党八路军作战,短短数年时间,齐先后带领“华北治安军”配合日军进行了多次对八路军的围剿,对待抗日军民一律抓捕或枪杀,“扫荡”残杀中国人民。</h3><br><h3>1940年他被南京汪伪政府任命为华北绥靖军总司令,皇协军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规模越来越庞大。到了1942年,所谓的皇协军数量已经达到了12个集团军规模,有10万大军。</h3><br><h3>直到1943年11月,伪华北政府内部混乱,党派林立,齐燮元遭受了他人暗算,被彻底逐出了伪华北政府。</h3><h3><br></h3><h3></h3> <h3><b>“蒋介石汪精卫才是汉奸”</b></h3> <h3>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少汉奸在看到日本政府投降后,就知道自己末日来临,大事不妙,走的走,逃的逃。而齐燮元则认为自己在两年前就摆脱了和日本政府的联系,仍然稳坐于家中。</h3><br><h3>军统为了抓捕齐燮元等人,特意摆下了鸿门宴,假意请齐燮元做客,在席间,军统北平区的负责人马汉三宣布了特级大汉奸的名单,在做汉奸期间平步青云的齐就赫然排在第四位。当天,齐正式被北平炮局监狱关押。</h3><br><h3>回首再看齐燮元的一生,青年时他喊出的“身虽小而志如鸿鹄,学生眼虽斜而能识远。”让我赞叹,随后却为了眼前的荣誉背叛民族和国家,也让我等惊愕。</h3><br><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齐燮元被处决图片</font></h5><br><h3>这倒让我想起了小说、影视剧里常见的头号反派,在经历了种种困难,走入了洞窟,丧失了最后一丝理智,唤醒了恶魔。一直到最后齐燮元受审的法庭上,齐还在叫嚣着:“汪精卫是汉奸,因为他听日本人的;蒋介石是汉奸,因为他听美国人的;……我齐燮元不是汉奸,因为我只听我自己的。”</h3><br><h3>他的话乍听来倒还有那半分道理,细想却是胡说八道,一席话说出来怕不是要为全天下的叛徒汉奸翻案。</h3><br><h3>这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判断:北洋军阀史是一段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历史。这些人他们四处投机,时而共和时而帝制,时而爱国时而投靠日本人,他们并非没有原则,他们的原则其实只有一条:忠于自己。</h3><br><h3>北洋军阀们的集体性格,在齐燮元临终法庭上最后的呼号正好得了印证。</h3><h3><br></h3><h3></h3> <h3>齐燮元(1879—1946),字抚万,直隶宁河(今天津宁河)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北洋陆军学堂炮科毕业。曾任江苏军务督办、苏皖赣巡阅副使。</h3><h3><br></h3><h3>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北平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0月与王克敏、王揖唐等组织伪政府筹备处,策划成立伪华北临时政府。组建并指挥伪治安军充当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h3><h3><br></h3><h3>1940年3月,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治安总署督办、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指挥伪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在南京被处决。</h3><h3><br></h3> <h5><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rn.mbd.baidu.com/r/5E3eIaNv7W?f=cp&amp;u=2211760db3285f03">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rn.mbd.baidu.com,仅添加图片文字重新编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5><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