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写作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序闫斌新作《咪姐婆》

武有平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不记去年或是更早些时候,闫斌就说要将他正在编写的故事《咪姐婆》(姐婆,同毑婆、外婆)整理印刷,并要我到时写几句话。开始我以为这事尚且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实施,也就漫应了下来。但到了去年年底,闫斌就拿着厚厚的一沓手稿找到了门上,竟是已将《咪姐婆》整理完毕,要我兑现当时的诺言。一推再拖,到现在总的说几句什么了。</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我的心中,是早将闫斌的写作定位于底层写作的范畴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我以为,底层写作就是来自真正基层一线的作者的创作,这里不包括各级各阶层的大小官员,也不包括各级各阶层的专业创作人员,更不包括那些吃饱没事干在家编织文字游戏的文字匠人。而闫斌恰恰就是一位每天既要为吃饭穿衣伤脑筋却又坚持不断与文字为伍的基层工作人员。</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其实所谓的底层写作,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比如《诗经》里面的十五国风,基本就是底层写作的结果。而里面那些真正让人欣赏、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等,大多出自底层。甚至于在古代,因为有着专门采集底层写作的职责和人员,真正的底层写作也同样会引人注目。诗三百里面,国风占了很大的比例,应该也说明了一定的问题。倒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底层写作相对来说也就越来越成为弱势,后来流传的一些文选之类也越来越把底层写作排斥在了外面,比如流传较广的《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全唐诗》、《全宋词》、《唐诗一万首》、《宋词一万首》、《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等,里面绝大多数是有着相当社会地位的文人墨客或者至少也是知名度非常高的所谓“白衣卿相”的作品,已经很少有真正来自底层的作品,即使偶尔有,也仅仅成了一种点缀。甚至说的不好听一点吧,在文人中,也都以身份地位为荣,这一点,你只要看看他们那些好听上口的雅号就知道了,比如“杜工部”“柳柳州”“韦苏州”什么的。虽然每个时代都不乏对底层关注的有良知的文人,甚至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也会有一些直接的底层生活经历或经验,也创作了一些关注和描写底层生存和生活状况的作品,但这和诗经中国风的创作远远不是一回事,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底层写作。</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记不清是萧红或是别的什么人在评论鲁迅小说时说过, 鲁迅先生对作品中人物,始终怀着一种悲悯的心理,是一种俯视,而不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合到一起来写。我以为这就是关注底层和底层写作的区别。今天的写作,或者说今天写作的主流,还是所谓的文人创作,他们同样会有许多关注底层的作品,但他们都在底层之上,他们的文字对底层只是一种悲悯和关注。所以他们的文字也越来越成了圈子文学,不管他们的作品获得了多高的荣誉,依然只是一种孤芳自赏,只能在有闲的人群中引起一点共鸣和反响,离真正的群众很远很远。他们不需要底层,而底层也同样抛弃了他们。</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闫斌本是企业下岗职工,依靠自己的写作特长,在烟草部门谋得一份临时工作。工作之余,偏好地方文史研究,碑志契约、村史家乘,无所不能。《咪姐婆》作为其研究民国临县商贾第一村邓家塔的系列文化丛书之一,收录了他自己整理的关于其姐婆(外婆)的人物故事十八个,全部用晋西北方言写成。这些故事文字简洁,叙事直接,没有丝毫拖沓。通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直接勾勒出一个精明能干、深明大义、鲜活丰满的外婆形象。方言俚语的应用,如果在更大的范围也许会成为阅读的障碍,但在晋西北当地,却平添出许多的亲切感。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品文字虽然不多,但叙述故事的时间跨度却有七、八十年,那些朴实的文字和平直的叙事,不经意间便将你带回了那些消逝的岁月。足见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文字处理功底。</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附录的谱系等内容,调查之翔实,记录之细密,令人不得不生敬佩之情。这自然是闫斌的强项。但同时也让人觉得,掌握了如此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假以时日和思考,或许更应创作出一部通过人物反映时代变迁的长篇小说。而这,也许目前还是闫斌的短板。</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读完全书,我以为闫斌《咪姐婆》创作的意义,不仅是为人们塑造了一位精明强干、深明大义、吃得苦耐得劳的农村妇女形象,也不仅是为研究邓家塔或者临县乃至吕梁的地方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更重要的是为真正的底层写作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提供了实践,指出了方向。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方面传统的写作和阅读路子越来越窄,越来越成为一种文人自己的圈子文化;一方面微博微信风行,自媒体越来越受人欢迎,作品的好坏不再仅仅是圈子内认可不认可的事情。如果底层写作者还如同过去一样唯文学大佬的马首是瞻,一味在后面跟风,既没有自己的出头之日,也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问世。反倒是瞅准方向,脚踏实地,不盲目跟风,不好高骛远,才可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之路,写出真正拥有自己读者群的作品。</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想,这既是闫斌自己的路,也是广大底层写作者之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6.2.19日</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序是几年前写的,但书刚印出来,更印证了底层写作之不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