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井冈山电厂:团结一心勇斗洪魔的24小时

井冈山下的小太阳

<p>  7月6日以来,一轮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侵袭了赣鄱大地,所到之处,无不洪水泛滥、汪洋恣肆。截止7月9日下午15:00时,大雨已导致江西7个设区市60个县(市、区)218.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63.1千公顷。7月9日16:10时,吉安当地气象台突然变更发布暴雨最高等级红色预警。18时许,电厂所在地吉安市青原区的天空仿佛突然破了个大洞,滂沱的大雨倾泻了下来。</p> “这是我到井冈山电厂工作以来,见过的最大的一次降雨和山洪。”在华能井冈山电厂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运行部专工管成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事后证明,7月9日18:00时后6小时内青原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22毫米,局部降雨强度达到300毫米以上,打破了青原区降雨的历史记录。电厂东面的4A景区青原山因山洪爆发导致大面积山体滑坡。从7月9日18时到10日18时的这24小时里,井冈山电厂干部职工和地方政府的外援人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屏障,在与狂风暴雨和山洪的反复搏斗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全力保障了电厂的设备安全和发电生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沧海横流 手把红旗旗不倒</b></h1><p><br></p> 根据防汛的要求,9日当天,电厂领导和部分生产部门中层干部一直留在厂里值守。随着降雨的开始,电厂厂长周名亮果断下达命令启动了电厂的《防汛应急预案》。生产副厂长朱鹏立刻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按照计划在各重要防汛监管点迅速搭设好围堰和沙袋严防死守,同步打开了厂区内所有排水涵管井盖,设置了警示标牌。紧急启动了固定电动排污泵、增设潜水泵和汽油消防泵等排水设备。<br>  晚上18:00时起,青原区雨量陡然增大,城市严重内涝,交通一片瘫痪,而随之而来的山洪爆发更为可怕。至19:34时,电厂东部排水沟围墙突然被汹涌的山洪冲垮,垮塌点有两个,总长度达60米左右,大量洪水乘势从缺口处冲入厂区,提前搭设好的围堰和沙袋根本无法挡住洪水,一时全被冲毁。山洪挟裹着枯叶和污泥瞬间涌向了厂区的几条主干道。 <p>  接到险情报告后,厂部组织值守人员和部分外委单位人员,组成抢险突击队分头开始抢险。周名亮带领一队人顶着大雨和洪水赶往围墙缺口处指挥抢险。此时厂区的道路已经是水流湍急、水深没膝、举步维艰。大雨模糊了周名亮的眼镜镜片,他一个踉跄,不慎被水中石头绊了一跤,队伍中其他同事赶忙扶起他,大家艰难地在洪水中前行着,尽量用最快时间赶到缺口处开展抢险。</p> <p>  为防止洪水侵入电厂升压站,电厂党委书记李笑江带着另一队人前往救援。队伍里每个人都扛着几十斤重的沙袋,吃力地在水中跋涉。从电厂一期到升压站,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平时走过去轻轻松松十分钟的一段路,但在洪水中负重前行,每一趟都很艰难。</p><p> 电厂副厂长刘翔、纪委书记黄晓明在汛情发生后,一直坚持在现场组织抢险。</p><p>  在一期机组磨煤机旁,电厂检修部党支部书记柯鸿明吃力地搬运着沙袋。柯鸿明一个月前刚刚做完胆囊结石切除手术。出院后最近几天他一直低烧不退,就在抗洪抢险的前一天他本来还打算请假去医院做个检查。可7月9日这天,他却选择了留守现场。当洪水涌入厂区后,他冲锋在前,带领检修部的同事们在最有可能淹没的设备区域,一直坚持抽水和堵水。有人劝他回办公室休息一下,可他却说:“水没退,作为党员我便不能走”。</p><p>  洪水仍然不断涌入厂区,但在厂领导的带领和党员的带动下,没有一个人退缩。是什么支持了大家在洪水中的连续奋战?“只要我们在,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尽可能地保障电厂的设备安全”,参加了当时抢险行动的电厂厂长助理黄川,事后向笔者这样说到。</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紧急驰援 众志成城补天裂</b></h1> <p>  20:20时许,瓢泼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厂区内水位不断上升,传来消息煤场也发生局部坍塌。大量洪水开始倒灌入电厂一期机组,一期机组0米层下磨煤机油站等设备被逐渐淹没。设备面临严重损坏的危险,正在抗洪的工作人员也面临着触电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就是命令,一刻都不能耽搁。电厂及时向上级公司和省调汇报了现场的危机情况,同时向地方政府发出紧急求援。经省调同意,我厂于22:13时、23:04时依次调停了#2、#1机组。</p><p>  23:10时,电厂运行部微信群里的一则汛期的通知发出后,当天上零班的员工全部提前进厂到岗,还有很多职工放弃休息自发进厂。一句句“我来”、“等我”,彰显着敢担当、勇作为的主人翁精神。而当天下晚班的员工,在工作八小时后,全部主动要求留厂参加抗洪。在这关键的时刻,到处涌动着感人的暖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运行人都是好样的”,运行部集控主值班员廖欣后来自豪地这样说起。检修部组织员工坚守在0米层各重点设备处,进行堵漏抢险,同时加强配电间等重要区域的巡查,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燃料部调运班陈微,在获悉厂内险情后,主动进厂抢险,在轨道衡搬运抢险物资时他不慎扭伤了脚踝,脚踝顿时肿了一圈,但他依然忍痛坚持了一个晚上。燃料部的同志们连夜加固垒高了挡煤墙,清理了一号斗轮机的积煤,有效保证了正在运行中的电厂二期机组燃煤的供应。因为大雨一直没停,户外抢险人员衣服都湿透了,电厂办公室在组织完信息机房抢险后,又要求食堂人员熬制了姜汤,冒雨连夜送至各个抢险一线。</p> <p>  在得知我厂汛情后,分公司总经理张建林、党委书记周秋月当晚多次来电问询现场抢险情况,副总经理钟明才带领安生部副主任王彦朋连夜驱车200余公里于10日凌晨赶到我厂,不辞辛苦地立即投入到现场的指挥中。</p> <p>  省人大副主任、市委书记胡世忠同志在得知电厂遭遇洪水侵袭后,于10日0:22分向电厂厂长周名亮询问了电厂受灾及抢险工作情况。周名亮汇报,一期两台机组因洪水已经紧急调停,当前最紧急的是想尽一切办法堵住缺口,阻止山洪水持续灌入厂区威胁二期两台机组运行,并请求市里给予紧急支援。胡世忠立即作出重要指示:电厂要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稳定,市委市政府将尽最大努力给予人力、物力支持。吉安市市长王少玄同志即刻亲自委派了副市长李克坚同志带领市发改委主任刘晓彬、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海民、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吴国祥、青原区区委书记肖梓才、市发改委能源办主任王六安、青原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王长华等同志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并要求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共同帮助电厂抗洪保电。</p><p> 凌晨1:00时左右,李克坚同志带领相关部门同志赶到了电厂,并抽调了多台消防车、大功率水泵以及麻袋等物资支援现场;同时,市消防救援支队紧急调集的52名消防官兵也赶到了现场。一时间上百人的各路救援队伍齐聚厂区、整装待命。</p><p> 凌晨1:30时许,救援队伍赶到缺口围墙处,可缺口处因为水流过急,别说用几十斤的沙袋无法封堵,连一个成年人站在那都有冲走的危险。李克坚、周名亮、李笑江等救援队伍领导在经过现场勘查后,迅速制定出了临时抢险方案:用电厂废旧空预器蓄热元件和磨辊来封堵缺口。市应急管理局调来一辆吊机,在挖掘机和铲车的协助下,将沉重的废旧空预器蓄热元件和磨辊一个个依次安放到了缺口处,救援队员们扛起沙袋再一层层地填筑了上去。电厂外包单位新佳公司的挖掘机司机康元生和铲车司机张炳辉,是两位拥有高超驾驶技术的老师傅。救险现场光线昏暗,地形复杂,但两人通过丰富的经验精心驾驶,圆满地完成了填运物资的任务。汗水和雨水早已分不清楚,每个现场的人都忘记了疲劳和危险。大家一直战斗到10日清晨6:00,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紧急抢险,恣意肆虐的洪魔慢慢地停止了“咆哮”,缺口终于被成功封堵!</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抢修保电 万家广厦光溢彩</b></h1> 电厂办公楼前竖立着高高的旗杆,当10日清晨第一缕曦光照射到迎风飘扬的旗帜上时,和洪水猛兽搏斗了一夜的人们,终于能坐下来休息一番了。回想起一夜的战斗,每个参与的电厂人都心有余悸,又心存感激。可大家知道,积水还未完全清除,抢修工作更是事关重要。 <p>  上午7:00时许,吉安市常务副市长毛顺茂、青原区区长邹卫梅到我厂协调救援,查看了现场后,召开了救援协调会,明确继续做好缺口封堵,确保上午两个缺口全面封堵完成,加快#1、2机组的零米层以下抽水作业,确保下午6点前完成,为尽快恢复生产运行奠定基础。明确青原区政府负责抽调20人由电厂统一调配,彻底消除煤场安全隐患,要求电厂要积极做好次生灾害防范和设备检修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1、#2机组运行。</p> <p>  上午10:30时,电厂召开一期机组抢修工作会。会上对受灾较为严重的一期制粉系统磨煤机油站、燃料输煤系统等多个区域进行了损害评估,并制定了抢修计划安排。</p><p>  下午14:00时,电厂党委号召组成了党员突击队,周名亮、李笑江、刘翔和突击队队员们一起赶赴电厂煤场滑坡塌方处进行清理。大雨过后的煤场,深一脚、浅一脚,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在煤场又连续奋战了3个多小时。</p> <p>  10日下午18时左右,经地方政府和电厂人员的协力救援,两个围墙缺口已完成临时封堵,厂区内抽水作业已完成,1、3号煤场滑坡清理已完成;厂内#3、4机组始终保持运行稳定,#1、2机组将在13日前完成抢修、恢复启机。</p><p>  这是一场见证了企地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防御战,这是一场印证了“三色情怀”、“三千精神”的攻坚战,这是一场检验了党性和担当的阻击战,经历了24个小时艰苦卓绝的战斗,可喜的是,英雄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10日夜幕下的吉安城,万家灯火分外璀璨。</p> <p>美编:喻宙、谢建军</p><p>文:喻宙</p><p>图:谢建军、喻宙、马艳</p><p>视频:李铁青、谢建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