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丙中洛是怒江州贡山县最北的一个乡,过了这个乡就到西藏了。离开丙中洛镇,我们沿美丽公路向着西藏方向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丙中洛名景之一的石门关景色,这也是丙中洛三个4A景点之一,其它二个为怒江第一湾和雾里村。</p><p>石门关顾名思义就是在两边山峰的中间,怒江就像从一扇石门中穿过。它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p> <p>怒江边上的丙中洛雾里村,它是游人点赞的"瑞士田园风光"!早上的雾里村炊烟缭缭,安宁得像一幅不似人间烟火的美丽画卷,让人不忍打扰,只有静静地站在怒江彼岸细细端详雾里村朦胧的美容。雾里村乃因早晨被笼罩在浓浓的云雾之中而得名的。</p><p>现在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 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背后是连绵不断的大山一一高黎贡山,前面被怒江环绕,只有唯一一个通往大路的桥。这里以前是云南香格里拉、贡山到西藏察隅之茶马古道的中途站。</p><p class="ql-block">村子前面的怒江是雄浑壮观,滚滚北去!对于怒江,我们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怒江在进入云南境内以后,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其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云南省泸水县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p><p class="ql-block">据说,怒江秋冬季节(11月至4月)江水是绿色的,清澈见底;而夏季则因降水,故江水是就是黄色的了。</p><p class="ql-block"> 七律·目眺丙中洛雾里村</p><p class="ql-block"> 一村闲落在天边,</p><p class="ql-block"> 半绕江流半笼烟。</p><p class="ql-block"> 寒雨孤旅马蹄急,</p><p class="ql-block"> 秋风古道暮云残。</p><p class="ql-block"> 霞飞雪霁千峰秀,</p><p class="ql-block"> 雾漫村幽四时妍。</p><p class="ql-block"> 长厌红尘薰目耳,</p><p class="ql-block"> 武陵胜景乐翩然。</p> <p>进入滇藏边界缓冲区,这里有边防检查站,秋那桶就在过了边防检查站3公里的地方,村子北邻察隅县察瓦龙乡。</p><p>秋那桶是云南在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人称“人神共居”之地。村内环境优美,这是怒族聚居区,村子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在怒族语言里,桶是“安宁、和平”的意思。</p> <p>秋那桶村是一个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的小小村落,不多的几户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走进村子里的,近望房舍、马匹、青稞、田垅和背背瘘的庄稼人,而远处则是青翠的高山、白云和氤氲的雾霭</p><p>我们静静地站在村上的一个小坡,觉得这里十分宁静,没有半点喧哗,只听得有深山中的鸟鸣声。</p> <p>村子里面的天主教堂,不过从其木制的外观来看,更像是座寺庙。教堂边还有座不起眼的墓地,安眠着一位传教士——李文增雅敬神父,但墓碑背后的故事已经无从知晓了。</p> <p>距秋那桶不远处即是西藏的察瓦龙了,我在秋那桶遥望察瓦龙,也想去走一次滇藏线,再次去神秘而美丽的西藏。</p><p> 秋 那 桶 行</p><p> 村中细履风情异,</p><p> 满目画图最称奇。</p><p> 山静风和幽径曲,</p><p> 花香稼绿白云垂。</p> <p>从贡山到德钦必须翻越碧罗雪山,这条路的通行与否,这是我行前最关心的事。而前几天云南这边下了很大的雨,我们天天看高德地图,都是绿线而非红线。我们从秋那桶回返后,问了一些人,有人说通而有人说不通,再看高德地图还是通行的,我们遂冒昧前行,到公安检查站亦放行。但事与愿违,本来155公里、行程3.5小时的路我们却走了6个小时。</p><p><br></p> <p>我们走上德贡线,这里70%是泥石流、塌方、路基下陷,整条线路是惊心动魄、生死难测,每走一段路都是不寒而慄!</p><p>眼望山顶是白云茫茫,脚踩路沿是万丈深坑,从贡山边防检查站到碧罗雪山山顶没有一公里好路,这是我平生走的最恐惧、最难行的路了,也是我毕生难忘的行路历程!</p> <p>这些完全被冲毁的泥堆、悬崖、水洼都是我们的过往之路,同伴开了一段想往回走,前走难、往回行何尝又不难?我们经过商榷后决定还是前行,而且必须是在天黑前赶到德钦的。途中好在有贵人相助,在一些非常非常难开、而且我们上车就心悸冒汗的地方,这些往来之人帮我们勇猛地开了过去!</p> <p>经过艰苦的努力,行过九百九十九个弯道,终于到达碧罗雪山山顶。</p> <p>在雪山垭口,狂风劲吹,风幡飞舞,气温寒冷。我们在此嘘一口长气、扬十分情兴,大家飞舞双臂,手握着手,庆贺成功到达山顶,余下路程不多,胜利即将在望!</p> <p class="ql-block">马蹄急时识功力,人生难处见真情。两位司机的手这时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的心情比谁都激动,他们的内心比谁都亢奋!这是绝处逢生的喜悦,这是背水一战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采桑子·喜登碧罗雪山顶</p><p class="ql-block"> 高歌寻访桃源地。</p><p class="ql-block"> 路亦惊魂。</p><p class="ql-block"> 景亦消魂,</p><p class="ql-block"> 过后方知绝处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雪山顶处风情异,</p><p class="ql-block"> 霰落三分。</p><p class="ql-block"> 花绽三分,</p><p class="ql-block"> 逸兴几分逐卷云。</p> <p>走出贡德线,便进入德维线,这是典型的横断山脉风光,澜沧江在碧罗雪山和云岭的山谷间滚滚流去。</p> <p>这是果念村,是山谷下、澜沧江畔的村落,也有着江南一般的田园风光。</p> <p>傍晚终于到了德钦。德钦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德钦县素称“歌舞之乡”,是中国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德钦”系藏语,意为“极乐太平”。原名阿墩子,1935年以“德钦林”(林:藏语,意为寺院)之音,改称为德钦。境内怒山、云岭两大山脉中崎立的太子雪山(含梅里雪山)、甲吾雪山、闰子雪山、白茫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最高海拔为卡格博峰(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被藏民奉为神山,县内平均海拔为4270.2米。</p> <p>D16:德钦-飞来寺-白马雪山-金沙江大峡谷-香格里拉,200公里/4.5小时。</p><p>昨夜宾馆老板告诉我们明早可去飞来寺看梅里雪山的日出,她查梅里雪山日出表后告知日出时间是6点32分。我们故一大早起床,6点就出发去飞来寺,只见街道很静,天空下着细雨,浓云密布,我们知道今天应无法看到梅里雪山日出的,但仍然乘兴驱车前往。</p> <p>飞来寺位于距德钦县城8公里处的滇藏公路沿线。飞来寺正对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建有“中日梅里雪山登山勇士殉难”纪念碑和一座佛塔,纪念碑是为纪念1991年1月4日梅里雪山登山队的17名遇难登山队员而立的。</p> <p>在飞来寺前看浓云飞舞的前方,一阵风来一山云,一山云来一片白。</p><p>寺院前是观雪山的绝佳处,但现在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寺院的老妇人告诉我们这里是观白马雪山之地,而现在观梅里雪山的观景台是在新修公路旁的小山冈上。</p><p>看了许多游记知飞来寺是欢梅里雪山“日照金山”景观的最佳处,在日出的时候,阳光洒在梅里主峰上卡瓦格博峰,雪山仿佛放出金色的光芒,非常壮观。而观白马雪山倒是第一次知道。</p><p>梅里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由《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全国36家都市类报纸和主流媒体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中,梅里雪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峡谷”之一、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梅里雪山转经路线,还被选为“全球50条精品生态线路”之一,并享有“最具国际品牌价值旅游景区”。梅里雪山景区更被世人誉为云南旅游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等等的殊荣</p> <p>风吹云散之时,我们可依稀见到德钦县城的全景。</p> <p>看完飞来寺,在德钦县城稍作休整后,我们便向香格里拉出发。我们须翻越白马雪山,这是驰行在白马山峰间看到的雪景。</p> <p>从白马雪山下来,苍凉的横断山中也间杂有美丽的江南村色。</p> <p>金沙江第一湾位于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的四川省得荣县子庚乡境内,而大拐弯本身,河东属四川子庚乡,河西属云南奔子栏镇。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定曲河,在先后接纳了玛伊河和硕曲河之后,携三江之水投入了金沙江的怀抱,在江水汇合处,形成“三壁夹两江”的奇景。</p> <p>在快到香格里拉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片景色十分优美的草原,这是纳帕海。</p><p>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频降,再加上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积湖面。茫茫原野,四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西面的石卡、时卡、辛雅拉三大雪山俏然挺立。雪山、草原、牛羊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风光。</p> <p>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p><p>香格里拉又译 香巴拉,在藏语里意为“心中的明月”,象征着一种美好而理想的生活方式。香格里拉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Lost Horizen(消失的地平线)》中而为世人所向往,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更使其为世人熟知。</p><p>香格里拉原名中甸县,是历史悠久的藏区,为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p><p>进入到香格里拉市区,有同伴10余年前来过,今次再来而惊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p> <p>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公元676-679年),土蕃在这里的大龟山顶设立寨堡,名“独克宗”,一个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另为“月光城”。</p> <p>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的尽头是月光广场。傍晚来到月光广场,这里有“迪庆红军长征纪念馆”。</p> <p>龟山公园有世界最大的转经筒。抬头仰望,整个转经筒大约有5层楼这么高,雄伟壮观,筒身为纯铜镀金,重量大约16吨。要想转动如此巨大之经筒需十多人同时着力,每顺转一周,相当于默念佛号124万声,转满三周,就可以消灾祈福,吉祥如意。</p> <p>站在龟山公园上,抬头就能看到威武雄壮连绵不绝的雪山,非常壮观,低头俯瞰香格里拉城则尽收眼底。</p> <p>我们住的民宿“滇南武府”,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可看龟山夜景,如同小布达拉宫一般的漂亮!</p> <p>前几日穿越了怒江大峡谷,翻越了碧罗雪山,横跨了汹涌的澜沧江,到了藏区德钦,今天又迈过白马雪山,跳望“金沙江第一湾”,完成了走遍世界自然遗产云南横断山深处“三江并流”的愿望。下午来到“心中的日月”——梦中的香格里拉,一个有着美丽传奇的地方。晚上卧榻民居、喝酥油茶、吃牦牛肉,漫步古镇,游览月光广场。明天将去普达措、松赞林寺,然后去丽江,途中观赏虎跳峡。</p><p><br></p><p>D17: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普达措-虎跳峡-丽江,220公里/4小时10分。</p><p>早餐后我们即赶赴松赞林寺,它离县城仅5公里。噶丹·松赞林寺位于云南迪庆,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p> <p>松赞林寺建于公元1679年,1681年竣工后,是由五世达赖亲自赐名为“葛丹.松赞林寺” 。</p><p>据说寺扯是达赖剌嘛占卜求神所定。建成后的松赞林寺成为本地区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机构,成为滇、藏、川藏区佛、法僧“三宝”具务的殊胜道场,各地到北朝圣的信徒也是终年络绎不绝,香火极盛。</p> <p>寺前有长阶,阶旁是僧人的住房,循阶而上,有三主殿,进殿脱帽,逆时针走,人看上去都很虔诚。第二座殿可以直接爬到顶楼,看天看云看寒鸦,更可以看到黄金的世界。</p> <p>拉姆央措湖,藏语意为"圣母灵魂湖"位于松赞林寺对面,因为它是著名的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所以在神界非常的著名。</p><p>在湖的岸边、寺的对面,有一个绿林满山的冈坡,讲解者告诉我们,那是这里藏族的天葬台。</p> <p>有文章说,这座寺庙供奉着第六世达赖喇嘛,才华横溢的仓央嘉措!</p><p>我去过布达拉宫,在历代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都供奉着,而唯独少了仓央嘉措,他的名句“住在布达拉宫,我是世间最大的王;流落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一辈子没能走出他上一世的阴影,造就了他短暂而悲情的一生。不过既然来到此间“小布达拉宫”,如何不能对这世间最美的情僧心存缅怀!</p> <p>寺里的僧舍显得简单古朴,而僧人们则矍铄有神。</p> <p>寺的下方有藏文化博物馆,详细介绍藏传佛教的发生、发展和现状。</p> <p>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p> <p>公园内湖泊星罗棋布、小溪交叉纵横,各种动植物十分丰富。</p> <p>属都湖一景,这是普达措的核心之地。公园内随处可见马群在悠闲地生活着,这里还有不少的牦牛、羊群等。</p> <p>从香格里拉去虎跳峡途中的一片草原之景。</p> <p>虎跳峡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7千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千米,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香格里拉市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p> <p>虎跳峡峡口海拔1800米;南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临峡一侧山体陡峭,几乎是绝壁,无路可寻;北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临峡一侧山坡稍缓,这一侧有一条简易的碎石公路,贯通全峡,公路上方还有一条步行小路。 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p> <p>这是江中的石礁,也是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p><p>走到峡谷最深处,濒临江流,一巨虎双目园睁,腾空而飞,这恰似这万马奔腾的金沙江在这突然发威,雷霆万钧!</p><p> 观虎跳峡</p><p> 山裂危峡耸,潮高虎石奇。</p><p> 鹰飞惊雾暗,猿啸蹙崖逶。</p><p> 雨急雷霆远,月明暮霭迟。</p><p> 孤旅行漫漫,霜雪满胡髭。</p> <p>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p><p>我于2007年曾来到丽江古城,此次重游古城,感觉变化很大,以前存留的记忆已很少了,只有大水车、四方街,还有潺潺的溪水在遥远的记忆中。</p> <p>丽江古城街道的石板路高低起伏,曲折幽长狭窄,源于黑龙潭的玉泉水经过分分合合后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垂柳傍溪而立,风拂依依,街道上的行人是摩肩接踵,不计其数。</p> <p>酒吧街上的歌声、乐声和喝采声是古城的标志之一,也是年轻人激情四射的充分表现。不过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倒有些不太适应。</p> <p>发展的是丽江古城,不变的还是四方街。13年前曾来到四方街,时间是无声无息,可华发皱纹却悄然爬上了头面。</p> <p>丽江古城的夜是最璀璨的夜、丽江古城的夜是最美丽的夜,这里有万种风情、千种姿态。</p> <p>D18:丽江-玉龙雪山-泸沽湖,250公里/5小时。</p><p>今天的安排是去玉龙雪山,而且今天的天气非常好。我们驱车去玉龙雪山景区,一路上看到了远远可望到巍巍的玉龙雪山,虽然时有白云掩映,但风吹云散后可较真切看到其雄壮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 丽 江 行</p><p class="ql-block"> 古城花艳夏时清,</p><p class="ql-block"> 风柳霓灯夜莺鸣。</p><p class="ql-block"> 晨起遥望玉龙雪,</p><p class="ql-block"> 方知身是高原行。</p> <p>由于没有在前一天晚上在丽江旅游官网预订索道票,因此无法与玉龙雪山来个亲密接触,双臂拥抱的,我们只得前往泸沽湖。</p><p>在途中,来到小凉山服务区。</p><p>云南小凉山(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丽江市,北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它是大雪山的东南分支。小凉山彝族是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而来的,为了区别于四川大凉山彝族,宁蒗彝族一般被称为小凉山彝族。大约在15世纪初,因为大凉山彝族内部的部族纷争,一支彝族就迁到了宁蒗定居,发展成为的小凉山彝族。</p> <p>进入到泸沽湖景区。</p><p>泸沽湖,摩梭人聚居地,也是被称为东方的女儿国。居住在泸沽湖的人以摩梭人和彝族人民多。泸沽湖的含义是山沟里面的湖泊。</p><p>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p><p>关于摩梭人,我们应该多一些了解。摩梭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如四川的盐源、木里、盐边县以及云南的宁蒗。摩梭人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1956年9月26日前,摩梭人曾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被国家承认,但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将居住在云南宁蒗等地的摩梭归为纳西族,将居住在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摩梭归为蒙古族。</p> <p>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也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p> <p>环泸沽湖行,可见一美丽的沙滩,名曰“情人滩”。伫立远望,听涛掠风,满感心旷神怡;或嬉小湖岸,掬水掷石,恍觉少年风气。只是情人滩上风光美,情人不知何处觅!</p> <p>里格半岛位于泸沽湖的北侧,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与陆地接壤的一条小路。早晨的里格半岛很神秘,被晨雾所围绕,从岛外看起来若隐若现,宛如仙境。</p> <p>我们今晚入驻格姆女神山脚下、尼塞村中的抚云喜雨客栈,客栈临湖观景,内设齐全,众侣甚感满意。</p> <p class="ql-block"> 几片乌霾几点雨,</p><p class="ql-block"> 残虹飞落暮云濛。</p><p class="ql-block"> 夜深风细孤舟去,</p><p class="ql-block"> 斜月半坠碧水中。</p> <p>D19:泸沽湖-西昌,266公里/6小时。</p><p>从宾馆出发向四川盐源的泸沽湖镇去,那里离草海和走婚桥不远。</p><p>走不远便到了小落水村观景台,这可去杨二车姆娜的艺术博物馆。</p> <p>过了小落水村,便是滇川分界处。泸沽湖在川滇的高原交接地,大部分水域是四川凉山州的盐源,其余为云南丽江市的宁蒗。不过环湖游完泸沽湖后,觉得风景还是云南这边的好看一些。</p> <p>早上的泸沽湖显得十分宁静,但乳雾氤氲,能见度不高,犹如美人披纱,凭添了一份朦胧之美。</p><p>湖面上飘荡着几只猪槽船,更使泸沽湖变得空灵优美。“猪槽船”本是摩梭人的传统船只,由一整棵木头挖凿而成,不过现在“猪槽船”变成了刷上彩漆的宽敞木船。</p> <p>达祖村是泸沽湖在四川段的最后一个村子,与云南段的小落水村毗邻。达祖码头是泸沽湖中一个非常美丽的港湾,既可近岸亲水,又可坐船闲游,还可远眺水天一色的天际线。</p> <p>离开达祖码头继续前行,四川段的泸沽湖也有一个情人滩。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非常动人的一幕情景。</p> <p>在泸沽湖镇见到的当地摩梭居民。</p> <p>洛哇码头,听说这里是看夕阳西下,日出东方的最佳地点。码头上停泊在湖边的各色的猪槽船,岸边不远有肃穆的佛塔香炉和风幡。</p><p>坐在船头或站在岸上,看着泸沽湖,忘乎了尘世,忘乎了欲望,不管它外面是是非非,不管它境遇迭宕起伏。此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此轻松,惬意!那番景象会令你终身难忘。</p> <p>不管在洛哇码头上还是在其它地方,湖水非常清澈,水面飘着一种开着小花的水草,叫“水性杨花”。</p> <p>五支落村坐落在草海边,背依山峦之脚,村口就是五支落码头。这是一个典型的摩梭人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风俗。</p> <p>草海也属于四川,广阔的湿地上长满了水草,因而称为“草海”,随着草木荣枯而变幻着四季之美。草海上长长的桥叫做“走婚桥”,是泸沽湖上唯一的一座桥,曾经方便了两岸男女走婚而得名。</p> <p>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而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夜幕降临,走婚的“阿夏”便通过这座桥去会他心爱的“阿注”。此桥被誉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p><p>不过看了“走婚桥”后,我觉得新修的“走婚桥”到处充满了现代的元素,反倒失去了它本来的历史意义。</p> <p>从泸沽湖到西昌市,共行驶260公里/7小时余。一路上的山路非常弯,且山路都狭窄,开车开得心惊肉跳。</p><p>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著名的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即处在市域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的21个地级行政区之一,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p><p>西昌以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而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p> <p>D20:6月30日,西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雅西高速-峨眉山市,450公里/6小时10分,雨。</p><p>宇宙星空奥秘无穷,对我们这些鬓发如霜的人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我们来说有虽有认知但更是陌生,我们从新闻联播中对它有很多次很多次的耳闻和目睹,但从未真实地置身其中。所以,今天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这是一件我们都非常期待和高兴的事!</p> <p>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到最近发射的最后一颗北斗,现总共发射145颗卫星了。</p><p>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为什么选择西昌作卫星发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昌优越条件颇多:海拔高、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水源丰富稳定;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p> <p>这是望景台边上的“蛟龙号”潜海器模型。</p> <p>我们乘坐观光车到二号和三号发射塔附近的半山观景处。天下着雨、发射中心所在的山谷被浓浓的雨雾所笼罩,更显神秘与庄重。</p><p>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向东南开口的半封闭小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塔架由11层工作平台和相对应的电缆提杆组成。</p><p>下面是二号发射塔架,它在1990年投入使用,早期用于发射长二捆与长征三号甲,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乙/丙。</p> <p>下面是3号塔架。它1978年底竣工,1984年1月29日首发长征三号遥一火箭,2007年重建以满足发射”嫦娥一号”的需要,又称为新3号工位。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甲火箭(也可发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p> <p>瞭望了发射塔后,我们又来到模拟的“神州五号”飞船,体验自己作为宇航员从飞船发射升空到月球着陆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确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尤其是遨游太空时那美妙的星光夜空更是妙不可言。</p> <p>回收的长三乙火箭发射的嫦娥三号整流罩,这是原件。</p> <p>嫦娥一号卫星的四个中最小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在坠落之后是毁损较小的,发射时坠落在贵州凯里,有75吨重。其余三个发动机在坠落大气层时已毁坏。</p> <p>嫦娥卫星一号,它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此模型是1:3的比例。</p> <p>长征二号火箭模型。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间站则不包含)组成,全长达58.34米,是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p> <p class="ql-block"> 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p><p class="ql-block"> 一路高歌到野陬,</p><p class="ql-block"> 几塔堪比万尺楼。</p><p class="ql-block"> 笑圆今古嫦娥梦,</p><p class="ql-block"> 怒扫病夫百事羞。</p> <p>雅西高速公路是连接雅安市和西昌市的高速公路,全长240千米,2007年动工,2012年4月全线通车。雅西高速是一条英雄路、景观路、科技路,我在2015年从雅安去石棉县,再至海螺沟就是走的这段路,对这条路非常留恋,对建设者非常敬佩!</p> <p>D21:7月1日,峨眉山-乐山-土城-遵义,530公里/7小时20分。</p><p>本来今天想上峨眉山的,奈因天气不佳而放弃,故早上即去乐山大佛。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我在2011年亦去过一次,亦本无多大遗憾,但同伴者则深觉遗憾!</p><p>我们驱车来到乐山大佛游客中心大门,有苏轼所书的“嘉定坊”,这是现代打造的仿古商业街。“嘉定”是乐山古称。乐山从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改名为“嘉定府”,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共沿用500多年。而乐山之名因此间山有名佛,取自“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山而得名,并非有山曰“乐山“也!</p> <p> </p> <p>苏轼出生于距峨眉山50余公里的眉州,古时属嘉州。这是苏轼题写的“佛”字。</p><p>苏轼在母亲逝世后的三年,他在岷江之畔的龙泓寺借宿,在峨眉河畔的小镇盘桓,在凌云山上游历,还数度在大佛脚下江面载酒泛舟,在峨眉山的秀色中陶醉流连。以至在今天的凌云山上,还有巍然高矗的东坡楼和历经千年的载酒亭。</p> <p>登上石级旁有很多的石刻,有题写佛门禅意的、有尊崇苏东坡的、有扬万里雄风和树凌云壮志的等等。</p> <p>兜率宫于明代开凿,内有弥勒佛像一尊,高约2米。凌云山主供弥勒佛,自然少不了兜率宫。兜率宫也称兜率天,梵语意译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乐天等。</p> <p>此处又见一巨大的佛字,为清光绪年间宜宾人赵增泽所书,具有苏体风格。</p> <p>此处为“奇绝天下”四个红色大字。</p> <p>又看到摩崖石刻,此处为“雨花台”三字。“雨花”取自佛经上称释迦牟尼说法时出现“天雨宝花纷飞”之象。当然,现在台已不存,仅有崖上刻字。</p> <p>苏东坡做杭州太守时,一位姓张的朋友,要去嘉州做太守,苏东坡就写了一首《送张嘉州》相送,首四句是“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p> <p>此处“集凤峰”三字,是清乾隆十七年进士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所书。另有“落霞晚翠”四字。</p> <p>再往上行,就是进入乐山大佛的山门。山门上悬挂郭沫若书写的“乐山大佛”匾额,两旁对两为“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对仗工整,有行水流水之感。</p> <p>过了山门,先看到的是凌云寺,其旧名为报恩寺,因大佛又名大佛寺,早于大佛的开凿。凌云寺为蜀中著名寺庙。</p> <p>乐山大佛为唐代所凿,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高大宏伟,号称世界第一大佛。大佛全高71米,头长14·7米,耳长6·2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p><p>据说当年开凿大佛,是因为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异常险恶,来往船只经常遭遇舟毁人亡的惨祸。佛门子弟慈悲为怀,决心请来佛祖镇压兴妖作怪的孽龙。于是,便由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发起募化。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开凿,海通死后,工程一度停顿,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继续组织施工,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才完成,历时九十年。韦皋还为此撰写了碑文,至今还嵌在凌云寺天王殿门前的墙壁上。</p> <p>浮玉亭依崖而建,毗邻大佛。在大佛北侧与浮玉亭遥相响应的也有一亭,名竞秀亭。竞秀亭与浮玉亭一左一右拱护着乐山大佛。</p> <p>在陡峭的石梯中对大佛的虔望。第三、第四张为2011年曾来此并与大佛有缘相遇。</p><p>近年来乐山大佛先后有四次闭眼,分别是在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分别有过闭眼的情况,周围民众都以为是大佛仙灵了,因此对大佛的跪拜趋之若鹜。</p> <p>此为2011年曾来乐山并与大佛有缘相遇。</p> <p>海师洞位于凌云山顶栖鸾峰东侧的峭壁上,相传此洞原为崖墓,开凿乐山大佛时为海通居住过的地方。海师洞洞深约10米,洞额刻“海师洞”三字,为清乾隆时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p> <p>游览完大佛等景点,即过苏园而出景区东门。苏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建立的园林,中有东坡楼。</p> <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吟</p><p class="ql-block"> 三江滚滚一山峨,</p><p class="ql-block"> 古刹森森拜佛陀。</p><p class="ql-block"> 世事无常想苏子,</p><p class="ql-block"> 胸中常诵《定风波》。</p> <p>由乐山大佛去往遵义的途中,下高速而到土城。这是我第二次来土城,第一次是今年的四月底。</p><p>土城古镇的位置在贵州省遵义习水县内,这是一个因为航运业而兴起的古镇,它的成名主要是因为当年的四渡赤水之战。土城古镇的历史非常的久远,说到建造时期就要追溯到汉武帝的时候,距离现在差不多已经两千一百多年了。土城古镇因为水陆交通非常的方便,所以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p> <p>土城是红军一渡赤水之地。</p><p>1935年1月28日,在土城青杠坡,红军遭遇了一场恶战。原来红军计划北上拿下土城等地,再北渡长江,一举摆脱敌人追剿。但由于对敌军兵力、地形等估计判断有误,在青杠坡受阻,国共双方伤亡都很大。一渡赤水由此而生。为避开强敌,红军采取迂回前进之策,于1月29日凌晨在土城第一次渡过赤水。第二次是在二郎滩和太平渡、第三次是在茅台镇、第四次又是在二郎滩和太平渡,摆脱了敌军的前后夹击,终得北上进军的时机。</p><p>1960年毛主席会见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时,后者对他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表示叹服。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p> <p>赤水长长,小街悠悠。在土城镇幽静的小街上,我们迎着红军当年的行迹,穿过历史的风烟,去寻求峥嵘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D22:7月2日,遵义-邵阳,620公里/8小时。</p><p class="ql-block">我在今年两次入驻的遵义“红色之旅酒店”。</p><p class="ql-block">从遵义平安回邵。</p><p class="ql-block">此次黔滇川自驾游行程7000公里,经历贵州、云南、四川三省,一路上是眼中有景、心中有诗。我们最远到了滇藏边界的丙中落、还去具南亚热带风情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州,还有马陡岭大瀑布、泸沽湖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等,风情各异、隽秀伟岸,收获良多、感触益深,这无疑是一次成功之旅、快乐之旅、收获之旅!</p><p class="ql-block">篇末遂以宋代朱敦儒的一阙词作为自己的人生心迹和现实写照附后,并与朋友们共勉。</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西都作</p><p class="ql-block"> [ 宋 ] 朱敦儒</p><p class="ql-block"> 我是清都山水郎。</p><p class="ql-block"> 天教分付与疏狂。</p><p class="ql-block"> 曾批给雨支风券,</p><p class="ql-block"> 累上留云借月章。</p><p class="ql-block"> 诗万首,酒千觞。</p><p class="ql-block"> 几曾著眼看侯王。</p><p class="ql-block"> 玉楼金阙慵归去,</p><p class="ql-block"> 且插梅花醉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