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古人学问无遗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今人学问研中得。</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莫道光阴不足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莫言假期无处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光明发展,教育为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教育发展,教师在前。</b></p><p><br></p> <p> 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光明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开展2020年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暑期研训活动。</p> <p> 2020年7月11日,2020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暑期研训在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拉开序幕,部分教师步入李松蓢,全体教师相聚在云端,共同开启研训进阶。</p> <p> 此次研训通过面授与网络研修结合的方式,旨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我区教学质量。</p> 研训开幕式 <p> 研训开幕式由区教科院魏显峰副院长主持,在现场参加开幕式的有光明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光明区教育局副局长严亮同志,光明区教科院院长彭红玉博士,深圳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黄宏武老师,光明区李松蓢学校刘号召校长,语文学科培训讲师张元花老师,以及公明二小等4所学校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师140人,同时在线上收看开幕式直播的有各学科教师。</p> 光明区教科院彭红玉院长基于光明区教师发展现状对暑期教师培训方案的解读,有序、有理,令人期待。 学员代表李松蓢学校黄琳老师做表态性发言,表达了对区领导的感谢和对此次研训的热忱。 专家代表黄宏武主任致辞,对光明区教师抓专业发展做了方向性的指导,希望参训教师带着思考而来,带着收获而去。 严亮副局长讲话站位高远立意深,主题鲜明重点显,态度坚定要求明,质朴亲切掷有声,有他的教育情怀、深入思考和对老师们的严要求和高期待。 光明区教师以学习的姿态开始暑假,扎扎实实地研修,共同努力,为光明区基础教育质量正名,向区委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语文学科研训 光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娜对此次语文学科的研训做了开场,说明了此次研训的背景,言简意赅,直入主题。 “语文儿童阅读” 东南教科院张元花副院长言其感受到了对教育发展的信心和渴望,给教师带来《全阅读视角下的部编语文儿童阅读》主题讲座。 张元红副院长详细地分析了部编语文教材的阅读篇目的特点:阅读课文篇目减少(为了更多的阅读)、双线编写目标清晰(阅读目标清晰)、多元组元特色教学(体现分类阅读)、依托体例加大阅读(利于大量阅读)。另外,张副校长还点明了部编教材的单元特点,指出了特殊的习作单元,也是部编语文教材的首创。 文体单元,在文体意识下进行阅读教学,要有文体知识,但是不能陷入技术性教学,把握“度”,重视“读”。现代诗教学,要重视收集整理,展示交流,逐步推进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单元,在任务驱动中进行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br> 张副院长的讲解有理有据,有图有文,有分析有案例,切实结合教材本身,让教师有案例可循,有方法可依。 “语文教学要保底” 下午2点,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暑期研训语文学科培训继续在李松蓢学校进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市教科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赵志祥老师进行了一场名为《语文教学要保底》的精彩讲座。 赵志祥老师先“破”后“立”,从“理念上”“方法上”“操作上”三方面指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教师对语文课程认识错位。要革除弊病,一、需要淡化理解,摒弃内容分析;二、不要深挖文章的思想内涵,扎实抓好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发展语言,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三、上好简单实效的常态课。 赵老师结合《鹿与狼的故事》、《赵州桥》、《琥珀》三篇课例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干货满满,赵老师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现场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今日总结 培训结束,杨娜教研员总结了本次培训学习内容,寄语学员认真反思,走向简洁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 提升学科素养,聚焦团队建设。带着思考而来,带着收获而去,暑期一研训,教学一追寻。学问无遗力,学向研中得。研训已结束,学习无结束之期。 <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李为 许葵</p><p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赖文翀 孙娇雯</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稿:宁海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