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最是河虾味美时

吴启桂【南人旧梦】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河虾这么小,还卖六十块钱一斤”!爱人把塑料袋里的虾倒进盆里,嘟囔了句,明显的很,抱怨河虾卖的太贵了。</p><p class="ql-block"> 上个月,在酒店一跤摔的髌骨骨折,从医院回来后,按照医生嘱咐,最少要在床上躺一个半月,我们有时也在网上查询,看哪些食物有利于骨骼生长。</p><p class="ql-block"> 爱人说,这个季节,河虾脑中有黄,身上包籽,是一年之中最肥的时候,多吃些野生河虾,补钙长骨头,也能恢复的快些。殊不知, 随着江河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野生水产品的禁捕禁售,市场买的河虾,野生的可信度又能有几分?</p><p class="ql-block"> 野生河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众多河鲜中不可或缺的美味,可过去在乡下,却是寻常百姓餐桌上,一道极为稀疏平常的菜肴。</p><p class="ql-block"> 老家潘村,是皖东明光淮河岸边的一个水乡小镇,位于丘陵、湖区结合部,出门往东几百米,就是岗湖分界线 — 护岗河,过了河就是淮河流域的潘村湖蓄洪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防汛排涝远没有现在完善的设施,夏秋雨季,潘村湖区常常沟满渠溢、白茫茫的一片。从湖泊、河道顺流而下的鱼虾,跑满了湖区的沟渠洼地,十里八村的人都带着渔网、渔罩、水桶、柳筐等各种工具,来湖区捕鱼。我曾见过庄上一个赵姓表叔,罩到的鱼,用扁担挑回来,他那么高的个子,鱼尾还拖到地上。</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身体比较单薄,父亲常常背着我求医问药,以至于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不少医生。母亲自然舍不得让我跟人一起下湖逮鱼,况且,梅雨季节河水暴涨,架在河上老旧的木桥,只露出中间的脊梁,我淌着水从桥上走,也不免有些胆怯。</p><p class="ql-block"> 老家门前,一溜三、四座池塘,塘里水质清澈,岸边水草丛丛,很适宜河虾生长繁衍,村庄离湖区又这么近,这里的小鱼小虾自然也就无人问津。</p><p class="ql-block"> 母亲看着邻里的孩子,拎着蓝子屁颠屁颠儿跟在大人后面去下湖逮鱼,瞧我一脸不乐的样子,就卖了一篮子鸡蛋,扯了一叠粗沙布,把粗沙布剪成二尺对方的布片,用二根窄窄的竹片,交叉系在布片的四角,四角再拴上小石块,竹片交叉处系上二三尺长的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住一小节泡桐树枝当着漂浮。就这样,母亲给我做了七八个虾兜子(老家也叫虾趸)。</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小学生是没有课外作业的,更不像现在还去参加各种书法、琴棋的特长培训,寒暑假期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拎上虾兜、水桶,找些鸡的内脏当作饵料,在塘埂的树荫下,把虾兜间隔开距离,一溜儿放在池塘里。乡下家家都养些小鸡,鸡瘟比较频繁,死了也没有谁家舍得扔掉,吃死鸡也是常有的事,我找些鸡肠鸡肝也就容易的多。</p><p class="ql-block"> 虾兜放好后,我就在附近的树上,摘些桑果;或是摸到人家院墙外,趁人不备,用竹竿敲下几个青杏;或在池塘边,揪几只莲籽、摘几把枸杞。常常酸涩的龇牙咧嘴,五官都变了型。</p><p class="ql-block"> 估摸着虾差不多进兜了,我用绑有铁钩的竹杆,把虾兜钩上来,每个虾兜里都有好些虾,我把大虾抓进桶里,小虾又放回塘里,再把虾兜挪窝往前放。几轮下来,一般能钓三四斤大河虾。</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灰蒙蒙的阴天,乌云挤压着天空,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压抑的人透不过气,鱼虾“泛头”直往水边游,我用手都能轻轻地抓到,那天,逮了半水桶大虾。大队拖拉机给庄上一生产队犁田,父亲也是队里干部,说中午要管驾驶员饭的,虾卖给他们吃吧,结果给了五块钱。我把五块钱装在口袋里,又仔细地扣好纽扣,拍拍口袋,腰板用力地挺了挺,觉得我就像住在我家后院那些“下放干部”一样有钱,要知道,那时一学期学费才五毛钱。</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学、工作离开了老家。随着居民人口不断增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池塘的水浑浊了,岸边的水草也没有了,鲜美诱人的河虾也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上个月回去看望老母亲,发现伴随着童年记忆的村庄变了。除了已经建好的城南公园、水泥干道以外,在庄上又修建了几条水泥道路,安装了路灯;通往池塘的水沟全部修建成地下沟渠;除了在公园旁建有一座徽式风格的公厕外,拆除了家家户户的露天厕所,改建了住房室内卫生间;清理了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有碍观瞻的废弃建筑;在道路旁、清除杂草丛生的空闲地块上,栽植了各种花草和景观树木。门前几座久远失修的池塘,都已清淤、加固,一池夏水清澈见底,草色青青,鱼游虾嬉。村庄已有了专职的环卫人员,分段放置了垃圾、废弃物品回收桶。居民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优良的人居环境。</p><p class="ql-block"> 水清了,草绿了,路整洁了,村庄美了。再过几年,我也退休了,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儿时玩伴,在池塘边,柳荫下,观赏清莲,垂钓鱼虾;回忆童年趣事,捡拾旧人情怀,去享受落日余晖里最后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村城南公园图片由本人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〇.六.廿五</p><p class="ql-block"> 苏州.常熟虞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