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曲沃120行政村 之里村篇

義薄雲天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里村镇位于曲沃县境西北隅,北依垆顶山,西临汾河水,霍侯一级公路穿境里程达8.9公里,素有“曲沃北大门”之称。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属丘陵旱塬区,南部属平川沃土区。镇域主要盛产小麦、棉花、玉米、红提葡萄、辣椒,其中红提葡萄、辣椒产量居全县之首。相传,是晋国名大夫里克故里。境内里村西沟遗址,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王村的赵庄自然村,相传是“赵盾藏孤”之地,故名“赵庄”。</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镇内历史文化沉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里村西沟遗址”(在朝阳村南),它和著名的“丁村文化”同属一个时期。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万年前,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新定发现“龙山文化”层。五代时期的蒙城古战场,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初。明、清时期的蒙城古驿站、驿道,以及现存的清代建筑物——赵庄三圣母殿、南柴村的“古城门洞”“三官庙”等,都展现了灿烂的历史文化。</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里村镇被誉为“三晋红提第一镇”。本镇红提葡萄以色美、粒大、口感好、糖高、易存、好运输,远销湖北、湖南、河南、深圳、香港等地。2001年1月,红提葡萄在山西省第三届优质水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里村镇在列。</b></p> 南柴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南柴,因姓氏和方位得名。村内居民原以柴姓居多,故名。又因位于北柴东南,故名南柴。相传该村原址在今大运路南,名柴村沟(现属新定村),时为一村两堡,统称柴村。明洪武八年(1376),村北平地涌泉,县令杨公命名为“梦感泉”,村民依泉建有寺庙,俗称“龙王庙”,原地已不能居住,故搬迁于此。明代末年,两堡因争水浇地发生争执,事息后分治成为两村,依据所处方位,分称南柴、北柴。</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南柴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镇政府正东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45´,东经111º28´。东与下坞村相望,西和北柴村毗连,南临大运路同向阳、新定为邻,北靠垆顶山下的丘陵。境内地势南低北高,村南平坦。有大运路、郭义线横穿村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b></p> 北柴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北柴村名来历与南柴同,因姓氏和方位得名。村内居民以柴姓居多,故名。又因位于南柴村西北,故名北柴。民国27年(1938)6月,该村曾被日军焚烧殆尽,现存村庄,是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北柴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镇政府东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45′,东经111°28′。该村北枕垆顶山余脉下丘陵,西连安定村,东与南柴村紧紧相连,南距大运公路1.5公里,郭义公路穿村而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村北属丘陵地带,村西、村南地势平坦。</b></p> 安定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村名以意愿而得名,取恬安定居之意。</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相传原址分散,俗称“三安定”。旧址在村西北大石头处,其遗址瓦砾堆积,并发现有破损的瓦当,上有花纹。据考,瓦片系汉代遗物,证明该村是古老的村庄。此村,于明万历年间另迁新址,重整村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村庄。</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里村中学</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安定,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镇政府东0.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东经111°28′。东和北柴毗邻,西、南大运路穿境而过,北与新城为邻。</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曾经的母校</b></p> 里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里村,因姓得名。史载为春秋时晋国大夫里克的故里,故名。里克,晋卿,晋献公时为大夫,献公卒,里克维护正统,拥立重耳,反对骊姬,连弑奚齐、卓子二君。《史记·晋世家》载:“夷吾元年4月,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为变,赐死,克伏剑自杀”。</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里村,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45´,东经111º27´。东邻大运路和安定村毗连,西和北辛店接壤,南望朝阳,北依文敬。地势北高南低,西部沿汾河东岸多沟壑,大部分属平坡地。大运公路纵贯而过,里高路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b></p> 文敬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文敬,因姓、意愿而得名。明代嘉靖版《曲沃县志》载,村名为“吉”村。当地群众呼之为“井”村。“井”村取该村古时有水井1眼,人们赖以生存,故呼之井村。“井”群众读音为(jie),“吉”群众读音为(jie),井、吉同音,故通用之。据考,文敬与蒙城交界处,古时有一眼水井,因年代久远,井已湮没。1965年,“四清”丈量土地时在该交界处将井碑掘出,碑上载有“井村”二字;又考该村古北门横匾上镌有“井烟波汾”四字。这足以证明“井村”是该村古时的地名无疑。</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文敬,现名含义有二。一是明嘉靖版县志载:“文村里辖吉村,为里治地”(批注为文中子葬此)。二是据该村《文氏家谱》记载:“先祖文天赐,与南宋文天祥同宗”。元朝初期,文天祥被解大都(今北京)后慷慨就义。族人惧株连,一支奔祁县,后追查不止,又逃隐于曲沃井村沟内,才安然定居。到清乾隆时,更村名为“文敬”,以示对文中子和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敬崇之意,但当地群众仍沿袭称“井(jie)村”。</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文敬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处,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46′,东经111°26′。东临大运路,北与中立村相连,西临蒙坑和汾河滩接壤,南与里村相邻。境内属汾河东岸高地,高地上部地势平坦,高地西部临崖多沟壑,崖下为汾河峡谷。</b></p> 蒙城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蒙城,因地理位置得名。村居蒙坑之南的高阜。故称蒙城。</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蒙城位于县城西北24公里,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47′,东经111°27′。东隔大运路与新城村隔路相望,南和文明、中立两村相邻,北跨蒙坑与襄汾县界接壤,西瞰汾河。境内东南部较平坦,西北部多沟壑。系曲沃县西北的咽喉,大运公路沿村东纵行,交通便利。</b></p> 中立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中立,村名以意愿命名。含义有三:一是言独立。二是犹言不偏不倚,自有主见以行于言。三是因处于蒙城和文明两村之间。故名中立。</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该村原为蒙城“九堡十八寨”之一的辛家寨,又名中和堡。</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中立位于县城西北24公里,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47′,东经111°27′。东和新城村隔大运路相望,西与文明村相连,北邻蒙城村,南接文敬,大运路依村东纵贯而过,交通便利。境内地势较平坦,沿蒙阬和汾河峡谷地带多深沟大壑。</b></p> 文明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文明,系意愿名。寓意人类社会进步,与“野蛮”相对。唐李渔《闲情偶寄》:“辟草昧而致文明”。亦寓新生事物替代落后现象。</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文明位于县城西北24公里,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37′,东经111°27′。东临中立,西瞰蒙坑,北接蒙城,南和文敬连接。村居汾河东岸高阜。地势南低北高,东半部较平坦,西部临汾河峡谷多沟壑。</b></p> 新城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新城以事物、意愿而命名。明初,蒙城为镇和驿站,后居民增多,村内居民拥挤,部分村民遂迁建于此。因原系蒙城村民,又为新建之村,故起名“新城”。</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新城位于县城西北24公里,镇政府北6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47′,东经111°27′。东邻石滩和杨谈乡,西越大运路,与中立、蒙城村毗邻,南和安定、北柴村接壤,北与襄汾县交界。</b></p> 石滩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石滩村隶属于曲沃县里村镇,在村里百年古树随处可见。是一个东西走向,北高南低的典型丘陵地带,村北是山,村南是坡,北高南低,村东是沟,村西是霍侯一级路,西北猛截沟直通汾河。</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8年12月,石滩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b></p> 北辛店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北辛店,因姓氏、方位、历史得名。古称新店,建村于古驿道旁,古为要冲之地,故名。《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年(757),郭子仪讨“平安史乱”,曾与安史之部将中书侍郎严莊激战于曲沃,大破之于新店。明朝中叶,新店演绎为辛店。后因县内辛字头居民点太多,又在县城北部,遂定名为北辛店。</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北辛店,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镇政府西南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45´,东经111º26´。东北与里村接壤,南和朝阳、封王堡相邻,西临汾河峡谷。西部临汾河东岸多沟壑。环乡公路——郭义线从村境通过,交通便利。</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北辛店村民委员会,是由北辛店和赵庄堡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委会设北辛店。</b></p> 封王堡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封王堡系北封王派生村。建村迟于封王,原系封王村的一个堡子,村址又在汾河滩东岸的高阜,故称封王堡。</b></p> 朝阳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朝阳以群众意愿命名,寓意早晨朝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充满希望,欣欣向荣之意。197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朝阳”村。</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朝阳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距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44´,东经111º27´。东与新定村相接,西和封王堡相望,南临滏河,北和里村接壤。境内地势平坦,南部滏河北岸多沟壑。环乡公路直达村里,交通便利。</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朝阳沟景区:位于里村镇朝阳村。景区内地势蜿蜒,水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因有与旧石器时代遗迹丁村文化相近的西沟遗址而闻名遐迩。该景区主要规划建设“一园两区”。一园,即西沟遗址园,复原了原始人生活场景,布置了形态各异的仿真恐龙;两区,其一为明清古建区。以明清古县署、驿站、从教书院和汇聚国内地方名吃的特色古街为主要内容;其二为休闲娱乐区。主要以窑洞民宿、农业采摘、竹林迷宫、水上垂钓为特色,是一个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园。</b></p> 新定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新定以意愿取名。本村位于安定村南,建村迟于安定,故名新定。</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新定,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镇政府东南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44′,东经111°28′。东与曲村镇向阳村相邻,西和朝阳村相望,南傍滏河,北依大运公路。境内地势平坦,南部沿滏河北岸多沟壑。环乡公路自村内横贯而过,交通十分便利。</b></p> 封王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村名解析:封王村委会,是由北封王、南封王和赵庄3个自然村组。</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北封王: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里村镇政府西南6公里。因历史事件和方位得名。俗称塔河。明嘉靖、清乾隆《曲沃县志》俱载为北封王,在山川志中记为“峰望”。民间传说:春秋时,晋灵公听信屠岸贾谗言,欲杀执政卿赵盾,盾闻讯而逃,至滏河滩将相印丢失,遂暗嘱其随从,寻回者,日后奏请封王。又因该村位于滏河北岸,南封王北边,所以叫北封王。</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赵庄:位于县城西北17公里处,镇政府西南4公里。因历史事件和姓氏得名。据传,是春秋时晋卿赵文子食邑,程婴藏赵氏孤儿之地,故名。赵文子即赵氏孤儿,名赵武,亦称赵孟。谥号文子,史称赵文子。系春秋时晋大夫赵朔之子,赵盾之孙。晋灵公时,赵氏受屠岸贾谗言,被灭族。他随母庄姬(晋成公之女)寄养于后宫,后继赵氏嗣。清·乾隆版《新修曲沃县志》载:晋灵公三年,赵朔下宫蒙难,程婴与公孙杵臼,谋救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大义,以子替死,程婴藏孤十八年,而复赵氏,史称“下宫之难”。我国著名历史剧“正义图”、“赵氏孤儿”,就是以这一历史背景编写的。</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南封王: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处,镇政府西南6公里,俗称塔河。</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简介:封王,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汾河峡谷谷地东岸,距镇政府5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44′,东经111°25′。东靠高崖,西滨汾水,北接襄汾县界,南和高显镇连毗。地势东北偏高,西南部略低。南同蒲铁路从村境内纵贯而过。</b></p><p><br></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沃北要塞重衢,红提葡萄之乡——里村,欢迎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