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7月10日上午,我们从浦东机场飞往兰州中川机场。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我们的甘南行便成了逆行 —— 听说呼伦贝尔大草原闹鼠疫,改弦更张了去年计划的“2020呼伦贝尔 —— 风吹草地见牛羊” …… 心血来潮,拨通了2018年7月开车带我们一路环青海湖之行深度游的司机小马师傅的电话 :“如果甘南行,请给个指导。”电话那头小马师傅说:“如果想过来,7月15日所谓的旅游节开始之前吧!不然到时候,啥都涨价 …… ”5天之后国家放开了国内旅游禁令,应验了小马师傅的话。从这一刻开始,圣境天堂、大甘南就敞开胸怀开始迎候我们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有灵魂在新的世界与我们共舞。戴着口罩,站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候机大厅窗前,心情有点忐忑,有点期待。后疫情期间的出行,会不会尽如人意?无论如何,终于可以体验一次说走就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电话那头小马师傅为我们筹划10天的逆行甘南。我们立马网上办理出行健康码,立马网上订机票、立马网上订飞机午餐、立马打点行李 …… 直到准时上飞机。携手去旅行,是最好的感情投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情理之中的是,疫情挡不住人们出门旅行那颗驿动的心;意料之外的是,逆行的飞机机舱内(来回都如此)竟然座无虚席!错过了呼伦贝尔,我们一定会有大甘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近甘南,先走进甘肃的历史人文。这是合格的旅行者、或者说旅游人必须的!不然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甚至走马不知道观什么“花”的“跟屁虫”。甘肃博物馆是古丝绸之路的记载者和见证者。甫一下飞机,第一站,我们选择了甘肃博物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尊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是东汉年代的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等。1969年10月,按照毛泽东“备战备荒”最高指示挖防空洞时一不留神出土于甘肃武威的汉代墓葬。距今逾2000年!看上去她依然神采飞扬!她早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代言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除了7月10日和7月20日飞机往返,足足九天,我们走过了小马师傅精心设计的《圣境天堂 —— 大甘南精品线路》:D1天:兰州~桑科草原~郎木寺(宿);D2天:郎木寺~扎尕那(宿);D3天:迭部~若尔盖大草原~花湖~唐克镇黄河九曲第一弯~唐克(宿);D4天:唐克~月亮湾~瓦切~红原县~黑水(宿);D5天:达古冰川,黑水镇(宿);D6天:黑水~卓克基土司官寨~马尔康(宿);D7天:马尔康~观音桥~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白玉寺~斑玛(宿);D8天:班玛~莲保叶则~久治~玛曲(宿);D9玛曲~拉卜楞寺~兰州(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了兰州不找一家正宗兰州(牛肉)拉面🍜过过瘾是说不过去的!早餐,宁可放弃宾馆自助早餐,来到小有名气的“来一碗”,一人一碗牛肉面,味道呱呱叫!如果有人到了兰州,不为自己品尝到一碗正宗的牛肉拉面,肯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拉面的要领是:1清、2白、3绿、4红、5黄:一是汤清;二是萝卜白;三是香菜、葱花、蒜叶末绿;四是辣椒红油红;五是面条亮黄。因为怕辣,我们婉拒了“红”的辣油。15元一碗,好吃不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旅途就是沿途的历史、人文、风景、美食 …… 一个都不能少。到了甘南、到了兰州,风味牛羊肉,必不可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阿西娅羊羔肉是兰州清真美食的一块特色招牌。以“西北妈妈拿手菜”招徕顾客。住宿宾馆的妹子向我们推荐了“西北妈妈”。找过去 —— 红烧的、白切的手抓羊羔肉,别具一番风味。比较我们上海人的红烧、白切羊肉,味道各有千秋。而因为是羊羔肉,多了一份鲜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小拉萨”之称、位于甘南、川北交界地的藏传佛教寺院郎木寺(创建于1748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时侯的寺庙,绝大多数都依山傍水,好风水得天独厚,不是随便哪儿都可以建寺院的,但凡落地,必有经典。于佛、于善男信女而言是十分庄严肃穆的境地。郎木寺这位与我年纪相仿的僧人说,现在的佛门已然没了清静,过于嘈杂喧嚣了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平均海拔高度3000~3300米,周围的山峰最高达4500米。她是一座完整的高原天然石头城。大自然在此展现了令人敬畏的力量,扎尕那有“遗落在人间的仙境”之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总有神秘的美好私藏心底,成为真正难忘的风景。在扎尕那,除了徜徉在崇山峻岭之中感觉自己很渺小,更感觉自己才疏学浅、语汇匮乏,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难得赞美之词!弄来弄去只会一句口头禅 —— 太美了!不过话说回来,一起观赏这湖光山色,直到华发白头,何尝不是幸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恕我直言:扎尕那的确实壮观且秀美,有些景色能与黄山的天都峰、莲花峰媲美,但大多数的山峰也和浙西大峡谷大同小异,山峰终究还是山峰,醉美的是能揭开仙女湖面纱,以及扎尕那周边的几个藏寨风景独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凡事一分为二,疫情禁足,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业、旅游业经营惨淡,于是出行有“福利”。扎尕那风景区免了每位游客的80元门票;我们借宿的这家扎尕那不错的黑帐篷民宿,原本600元/晚,旅游旺季还一房难求。现在一顶“黑帐篷”一晚只需180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黑帐篷"于藏民特定的含义,是指手工用黑色牦牛皮毛手工缝制的帐篷顶,行进在草原上,一顶顶黑帐篷不经意间会闯入你的眼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的车行驶在大西北空旷广袤的直道上,有时候交汇车都少的有点儿稀奇。但是经常会在马路上遇到三五成群的牦牛或者绵羊,旁若无人地散步、东张西望 …… 像这样浩浩荡荡的羊群把整条路占满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羊群的堵车,和大上海马路上高峰时段却是别样风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马师傅说,这是牧民赶着羊群夏季迁徙、转场。牧羊人骑在马上,指挥着“千军万马”,可爱的羊群毕竟是牲畜,萌萌哒,在马路上有些慌张、不知所措。驾驶员对它们都很谦让、友好。照例“宁停三分、不抢一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张照片应该是我此行前三天里拍到的最佳作品了!远远的看着诺尔盖草原上牦牛、绵羊成群结队在牧人的指挥下不紧不慢地在啃着碧绿的青草,急忙请司机小马师傅靠边停车。端着手机等待牛羊入框。看准机会,“咔嚓、咔擦”起来。这时牧人策马从我跟前经过,说时迟那时快,我抓住了这个无法导演、摆拍的瞬间。有点儿小得意!我把照片命题为《 草原之歌 》,意犹未尽,还起了个副标题 —— 《人·马·牛·羊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传说黄河原本一路向西寻找大海,却在这里听到了生于四川的白河的真情呼唤他,蓦然回首,对美丽的白河一见钟情。便在诺尔盖草原迎娶了白河。“二人”轻声细语、情意绵绵地迂回在唐克金银滩,形成了黄河九曲第一湾,而后千秋万代相携手,一齐奔向大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诗仙李白句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黄河之水,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到此。从来对黄河的印象是奔腾不息,匆匆忙忙。而在九曲第一湾亲近黄河,却发现黄河水流竟这么平缓,含情脉脉,风姿绰约 …… 似哈达,似玉带,似长龙,似飞天飘带,从天之尽头飘然而来,她款款而来,蜿蜒而去 …… 站在高处眺望,女人被美哭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条清蒸“黄河鳕花鱼”2斤重。服务生小妹说,属于第一湾稀有食材,市场里买不到,“游”过了曲折才上得了餐桌,贵是贵了一些。我一大筷🥢子肉质鲜嫩美味鱼肚子肉入口,忽然想起朋友圈内有朋友下个月和明年也有甘南行计划,立此存照,特别推荐 —— 旅途,无非就是美景、美食而已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天注定很虔诚:一早沿着红军过草地的足迹来到红原县“瓦切”(藏语佛塔)参谒藏传佛教的塔林,曾经有几世班禅先后到此讲经。为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特地建造了瓦切塔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甘南,因藏民居多,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和转经筒一样到处可见。经幡每年都要换新。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经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甘南,最多的“业余举动”就是仰望经幡、转动经筒了。每转一次经筒,我都摘帽以示虔诚,心中默念“唵、嘛、呢、叭、咪、哞 ”六字真言。每转一次经筒就相当于把经筒里的佛经读诵了一遍,藏民说,转经筒可消业增福。在甘南,我非藏民,入乡随俗 ……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红原县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看在周总理的面子上,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旅途中精准扶贫:买58元门票游览为纪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建的红原县“月亮湾”景区。前一天去过了黄河九曲第一湾,“月亮湾”太不屑一顾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甘南行,这一路上,时常感觉草原太大了!我们的目的地太远了!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穿梭的日子里,竟然让我们有些想念起烟雨江南、小桥流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满山坡的羊群很是壮观。这让我们想起前不久网上流传的蒙古国一万只羊过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诺尔盖的草原上,盛夏季节,开满了各种颜色、姿态的鲜花。生如夏花,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达古冰川,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自然保护区面积632平方公里。是镶嵌在中国·四川·阿坝·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一颗璀璨明珠。</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江南的青苔长在西北高原的石头上,呈现出来的是殷红。开中巴车的司机说:路过达古红石滩,不交鸿运都难。但愿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达古冰川目前保持着两个世界之最 —— 它是世界上离城市(人类)最近的冰川;它的索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目的地最高的。我们进了景区要乘35公里中巴车到达半山腰(3300米)、再转乘20分钟的索道才登顶(海拔4860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游美丽、壮观的达古冰川可以说也是一次红色之旅。1935年9月前后,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共九万人,当年从这儿(黑水河镇)翻过雪山到达山的另一头毛儿盖。乘在35公里长路程的中巴车上,窗外美景如画一幅幅迎面扑来,令我们啧啧惊叹!乘在索道上鸟瞰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的时候又心情沉重 —— 红军真英雄、共产党真伟大、毛泽东真英明!在缺吃少穿、又有蒋介石追兵的艰苦卓绝环境下,竟然能翻过这样的雪山和冰川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达古冰川,只有作家和诗人(阿来)才会有如此诗意的感慨 :“达古,最近的遥远 ……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人,谁没有到过农家乐?上海人,有几个住过藏家乐?为登顶达古冰川,调理适应海拔4860米高反,我们在黑水县黑水河畔的奶子沟,紧邻“七彩甲足”风景区住了两个晚上。这里所有的藏族住宅都是沿马路一幢幢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作为房子外立面装饰的石头和木头建成的独体建筑。因为沿马路、因为面积大,藏民们纷纷开起了“臧家乐”。表面上的七彩看着养眼,内部装潢和设施也一应俱全。</span></p> <p>在藏民如此“垒石为居”的小楼前,我只想说,我曾经看到过的洋房、别墅,黯然失色。</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住宿的“七彩湖山庄”是这里规模最大的一家藏家乐。他们整个家族三代人都出力打理经营着有38个标间、套间的客房:底楼餐厅。餐厅因为沿马路,对走过路过的顾客就是酒楼。虽然是后疫情期间,他们家的客人还是进进出出,热闹红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扎西德勒!”我们住了两天,一日三餐都在山庄解决,与山庄一家人便熟悉起来 。这位老板的母亲,一位非常热情、友好的,与我年纪相仿的藏族大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我们是美食家,一定会对藏民为我们做的这锅“柴火鸡”鸡汤说上很多话,找很多形容词。就像在美景面前我们感觉语汇匮乏一样,我们只能说,这是记忆中喝到的最鲜美的鸡汤了。不过、也许,美食家并没有机会尝到这锅“柴火鸡”鸡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达古冰川山脚下,黑水河镇奶子沟的“七彩甲足”被誉之为“画家的乐园、摄影家的天堂”。不是画家、摄影家的我们,住了两宿,却也心痒痒、手痒痒,用手机满足了一下“创作”欲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许是孩提时代、儿童季节不够尽兴,所以乐趣瞬间会穿越回去几十年。从前只知道傻,后来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卓克基土司官寨依山而建于1718年乾隆年间,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1935年7月,长征途中的毛泽东及中央机关曾在官寨休整一周。毛泽东与吐司亲切会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为首的中央机关在土司官寨办公的一周时间里,把二楼的这间屋子当成了会议室,共商红军长征、北上大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毛泽东在土司官寨一周暂住的房间,在这张书桌上,他挑灯夜读土司收藏的《三国演义》线装本,并在告辞时受土司馈赠。195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北京接见进京的土司时,要将线装本还给土司,土司当然没那么小器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尔康,从卓克基土司官寨出来,穿过马路,仅与土司官寨一河之隔、也是依山傍水的藏族西索民居,她出现在土司官寨同一个时代,始建于清朝中叶。传承了藏民在此地“磊石为居”建筑风格,现有72户人家。藏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家家户户的石屋或大或小,都像一座座藏寨风格的碉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走在石板路上,遇见的大多数是拄着拐的藏族老人。我感觉最喜欢的就是进进出出必经之桥、转经桥了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马尔康,一个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毛泽东力挽狂澜的地方。红军长征故事,过去学习中共党史,读红军长征的书,都有所了解。张国焘另立中央,妄图把红军队伍拉向所谓的南下;毛泽东坚持北上!历史证明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正确。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南下,等于自投蒋介石的罗网,势必葬送红军,葬送我党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葬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参观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结合目前的“四史”教育,唤起一次红色记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纪念馆外的百年青杨“红军树”,已经高达40多米,仍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1935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树上拴马,在树下歇息。伟人已去,大树犹在,青杨树是活着的中共党史见证人,红军长征胜利见证人!历史必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色达五明佛学院的这一纸通告,令驱车近100多公里前往色达的我们非常沮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计划赶不上变化。色达是所有甘南行游客的重点。没想到,辛辛苦苦赶到了心心念念的色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五明佛学院却进不去,只能绕个圈子外观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佛度有缘人。我们抱一颗虔诚之心而来,却留下了一个遗憾。虽说遗憾是旅途的一部分,可是难掩失望心情。应了那句话:佛缘并非人皆有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悻悻然离开色达。又是几个小时劳顿,赶往藏族神山莲宝叶则。莲宝叶则有“天神的后花园”之称。她是青海省的东门户、四川省的西大门。她是果洛山的发祥地,其主峰终年积雪,有着鬼斧神工般的山峰和180多个高原湖泊,被奉为藏族的神山,人间的圣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悻悻然离开色达前往莲宝叶则,心情依旧。隔天我将此照作为早安图发朋友,评价斐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莲宝叶则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湖水清澈、水光潋滟 …… 如藏族汉子的粗旷、似藏族姑娘的俊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背影,看不见喜悦;但是,可想而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句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汽车在草原上行驶,车窗外就是一张孩儿的脸,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淅淅沥沥。不过大多数的时候,老天爷是眷顾远道而来的我们的。我们要感恩戴德于老天爷的是,常常到了景点,天随人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甘南,藏族的神灵 —— 寺庙星罗棋布、鳞次栉比。阿坝的各莫寺在众多寺庙中有两项世界之最 ——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它是供奉的佛像尊身是体积最大的。各莫寺建于乾隆年间的1790年。它是拉卜楞寺的分寺,是专职讲经的寄宿制寺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前一天错过了色达五明佛学院,但是我们佛缘未尽!一清早,僧人们忙忙碌碌着早课。我们和各个年龄的僧人友好地“扎西德勒”!(其中最年幼的学员才5~6岁)。我们入内时,诵经声起,佛号齐鸣 …… 佛度有缘人,愿菩萨普度众生、保佑天下善良的人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阿坝各莫寺,这是一张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照片。我曾发给我的好朋友分享。评语是:“有文艺范儿”。上岁数了,即使有一颗文艺心,也就是仅剩的一点儿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宁玛寺全称为阿万仓召代宁玛寺。意为阿万仓游牧部落宁玛寺。位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境内。宁玛寺是由康区多·知钦寺(宁玛派一著名寺院)的喇嘛旺达尔所建。该寺有经堂座,供奉有莲花生大师的金家和释迦牟尼、无量寿佛、大悲观音菩萨的铜像以及壁画和唐卡。有《甘珠尔》、《大藏经》、《贤劫经》,金汁书写的《解脱经》,银汁书写的《八千颂》、《大宝伏藏》等300余函。寺内每年都举行7次清净七支和夏住等定期法会,全寺有道喇噶旺喇嘛、让召和样日等3位活佛以及僧人共80多人。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甘南玛曲县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旋转部分以高度35.81米,直径12.43米,装藏大藏经1080部共11万册,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建筑总高度42.38米,旋转经轮总重量达320吨,由钢结构铆焊制作,筒体浮雕由尼泊尔工匠纯手工锻造而成。这个气势恢宏的转经筒成为玛曲草原上一个重要景点,扶着经筒转一圈约5分钟,这5分钟里足以自我洗涤心灵,为自己、家人、挚友祈福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快乐,每个家都有每个家的快乐。这位少妇在宁玛寺大转经筒下支起手机,引吭高歌作“快手”直播。而她的先生在一旁支起圆伞摆摊儿卖水果。夫妻俩开着一辆客货车改装的房车,从山西一路开过来、一路播过来 …… “我们的甘南游很特别吧,但是我俩很快乐”她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返程,又经过桑科草原。我发了“一图流”说:来时细雨蒙蒙,草色青青;回时白云朵朵,芳草萋萋 ……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她也情不自禁发了“一图流”:如果甘南会说话,那一定是说:来吧!来吧!顿时,她的朋友圈热闹起来。甘南一路,一抬头,草原都是当初上班时,桌上电脑一开机,windwos XP的屏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这样的景色下,谁能描绘、形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丽、静谧。现在叫草原湿地,从前叫草地沼泽。多少红军战士的躯体和英魂在下面长眠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卜楞寺,有世界上最长(达1.7公里)的转经筒。僧人、藏民、游客 …… 以虔诚之心转经祈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卜楞寺,里里外外都是虔诚的人们。所见之处,以淳朴、虔诚的藏民居多,他们摩肩接踵,转经的、磕长头的藏族 …… 祈愿、祷告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天甘南之行的体会是:坐在车里,从甘肃到青海、或者在四川连轴转,在诺大的草原上转了一个大圈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兰州是兰州(牛肉)拉面的发祥地。这次十来天,吃过了很多碗兰州拉面,吃一次比较一次。从汤味鲜不鲜到面是不是劲道,从牛肉香不香到性价比 …… 我们算是有口福的,到兰州的第一碗“来一碗”离开兰州前的末尾一碗回民马宝辉祖传的“伊兰·经典”,对于拉面,算是有头有尾,句号圆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位向导兼司机小马师傅,开车从不用导航。两年前带着我们环青海湖8天行驶了3300多公里:这次甘南行10天又行驶了3300多公里。一路热情周到。缘分!俗话说:事不过三。这已经第二次了!会有第三次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有小马师傅,我们一路上没有劳累,欢歌笑语;因为有小马师傅预定宿营地,我们一路住宿条件好,开支大大缩水;因为有小马师傅,一路上想哪儿靠边停车,观景拍照,随心所欲;因为有小马师傅 ……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幸福的回忆有时候足以打败生活里让你疲惫的鸡毛蒜皮!期待,期待新的旅程,期待生命里增添新的幸福回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晨6点,一轮红日冲破兰州的朝霞喷薄而出。我站在下榻酒店的窗前想:这是我生命中第三次遇见2000公里之外的兰州。美丽,为什么总是那么遥远?美丽,为什么遇到你总是需要长途跋涉?再一想: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身边也有那么多的美丽可以欣赏、值得珍惜。心中有诗,才有远方。曾读过一本书名叫《出发,总有新的世界在等你》的书,是的,出发,才会感受到新的世界!在甘南,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看不完的人间仙境;有勤劳质朴的藏民同胞;有遍地的牦牛和羊群,有星罗棋布的寺院;有盛开在草原上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美味可口的牛羊肉;还有考验每个人意志和毅力的高原反应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