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孝子李子和

李光明

<p>  李子和,新化历史上著名的孝子,生于明代万历45年(1617年),古新化县太阳乡第十都西江湾人(今新化县桑梓镇西江湾)。他为人孝顺慷慨,并有胆识,散金结友,喜交奇人义士。</p> <p>  孝子李子和,新化李氏璋琪两派族裔,出自璋派五房之第三房奇孙公房下,是新化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孝子,为历代李氏族人所传颂。在明末清初社会混乱之时,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勇气和对百姓的热爱,保证乡族不受劫掠,使新化百姓免于兵灾匪祸。更为称道的是,几百年来,在古梅山新化地区一直流传他为继母买药,孝心感动老虎的故事。清代同治年间,李子和的李氏家族后人,又出了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李郁华,同治7年(1868年)翰林院庶吉士,即河东李翰林,“李翰林卖宝庆码头”的故事讲的就是河东翰林李郁华。</p> <p>  据“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编著的文献中记载:清代顺治7年(1650年),民众不服清朝的统治,宝庆(邵阳)地区发生“叛乱”,朝廷派遣沈永忠率兵前往镇压平乱。顺治9年(1652年),南明大将李定国率兵从贵州赶到宝庆,宝庆沦陷。沈永忠兵败后,撤逃至新化,所驾之船遭暴风雨摧毁,沈永忠丧命资水。朝廷派张空弮总兵前往新化收拾残局,意欲屠杀新化境内资江两岸百姓进行报复。张总兵未发迹时,因穷困潦倒流浪武昌街头,那时李子和正好在武昌旅居,遇到身无半文的张总兵,欣然资助他,并鼓励他“云天展翼”。张后来从军,屡立战功。张总兵到新化之后,立即拜访李子和,叙旧图报。李子和声泪俱下,力陈资江两岸百姓无罪,不可牵连诛杀无辜百姓。张即刻写了一封“查明沈永忠系惊风坠水,与百姓无关”的快信,呈报朝廷,新化因此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p> <p>  此后不久,李子和又用重金从强盗手中赎出一美女,并护送其回家。此时,清代将领章京侯,进兵新化平定匪首牛万才部队,章京侯久闻李子和大名,便与风度儒雅、道德高尚的李子和结为莫逆之交。子和委婉地向章陈述了章的部下也有虏掠妇女的行为。于是,章严查此事,放回所掠妇女,并告诫部下:门上点火把者,都为李子和的亲戚,不可掠扰……这一消息一传出,从新化县城至吉庆鸡叫岩,70华里路程,家家户户门上皆插上火把,部下感叹说:“李子和的亲戚如此之多啊!”</p><p><br></p><p><br></p><p><br></p> <p>  深明大义的李子和善于骑马,并有一匹良马。有一位将军想占为己有,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李子和了解这一情况后,坦然一笑,慷慨地说,我新化县老百姓数十万人,生命都寄托在将军的手上,相比之下,我一匹马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将爱马献给了将军。</p> <p>  李子和以大义为重,不仅尽己之能,爱护百姓,而且在家中更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孝子。据郡志记载:年少之时,他视继母如生母,有一天傍晚,他继母患了重病。子和骑马前往县城买药,当他返回走到今梅苑朱家垅时,突然马失前蹄,发出惊恐的嘶鸣,原来,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挡住了去路,两只灯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张着嘴,吐着舌,一副凶狠的样子顿时叫李子和心生恐怖,但他还是沉着地对老虎说:“虎兄啊虎兄,子和若是你口中的肉,你就将头点三下,若不是便请让开条道,我好赶路。”不料,那虎连点头三次,李子和不禁一震,少顷,他对虎说:“我母现重病在身,我既是你口中肉,待我回家把药给母煎服了,三天后再来让你吃,可否?”那虎又点头三次,让开了一条路。李子和急忙赶回家,把中药精心熬好,送到母亲病床边,服侍着把药服下了。三天之后,他嘱咐亲人要好好照料母亲,便匆匆赶回遇虎处。不曾想,只见那虎口叼一个包袱而来,将包袱放在道路中间,然后直起虎身,对李子和拜了三拜,长啸一声就不见虎的踪影了。李子和拾起沉甸甸的包袱打开一看,竟是白花花的一百两银子。原来老虎被子和买药救母的孝心所感动,特意送来银子,好让李子和给母亲买药治病。</p><p><br></p><p><br></p><p><br></p> <p>  为了纪念和弘扬李子和的道德情操,清代光绪年,李子和的第七代孙李长檀在参加朝考时,谒请曹仲铭题写“李孝子格虎处”六字。1915年,李氏族人在新化至安化驿道中,即今梅苑的朱家垅里,捐资建一茶亭,茶亭命名“格虎亭”。格就是格斗、博斗的意思,当然并非武松那样打虎、博虎,而是遇虎、逢虎。亭外立2米多高的“李孝子格虎处”石柱,还有一块3米多高的石碑,铭记李子和格虎的经历。</p><p><br></p><p><br></p> <p>  青砖青瓦的格虎亭现在已倾圮一半,但那一方刻有“李孝子格虎处”的石柱,还完好如初,只是倒在萋萋荒草中,迎送残阳夕照。铭记李子和格虎故事的石碑,已下落不明,仅留下一块刻有四条盘龙的石座。在提倡孝道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代里,李子和深明大义爱护百姓、以孝为先的精神,依然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教育意义。</p> <p>李光明,巫山一段云。诗人、作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