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洗了干净还是眼不见为净?

写手阿敏

<p>  吃货的私塾刁老师</p><p> 唐代韩愈《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什么是老师,就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的人。</p><p>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师平时都比较注重形象,斯文讲礼端庄儒雅,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然而,我若说一代师圣孔圣人是个吃货,你们信吗?</p><p> 假如你读过《论语》中孔子关于食物的论述,你肯定会慨叹:孔子原来真是一个正宗的“吃货”呀。《论语·乡党》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其中就有一段堪称《吃货圣经》的精彩文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 ”</p><p> 翻译出来就是: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可以说如果没有孔圣人对美食的讲究,就没有孔府家宴菜,也没有了中国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p><p> 当然,孔子的正业还是办学,可以说自从孔子开创了私塾,这个习俗在中国就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在很多朝代除义学外,学塾是唯一受教育的场所。私塾通常分为家塾(上门一对一教学),村或宗族捐助设立的村塾(族塾),以及塾师自己设馆教授生徒的门馆(教馆)。学童在私塾里学习文字,演习对子和作诗作文,为科举考试作准备,私塾的规矩一般很严厉,体罚学生是家常便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