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塞之首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黄河

<p>2020年6月13日下午16:20分,我和老伴自驾来到山西代县中华第一关一<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雁门关</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景区。之所以它历史的厚重和美誉,也是我们必生旅游向往的地方。</span></p> <p>毛主席提词:雁门关(图片来自网络)</p> <p>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句注山上,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是塞北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地,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的古代官隘,有中华“第一关之誉”。</p><p><br></p> <p>雁门关全景图来自网络</p> <p>雁门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名牌,山西作家影视文化拍摄基地。</p> <p>雁门关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展示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的旅游景区。区内有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形式的历史建筑,展示苍凉、凝重、雄浑、磅礴的边关风情,是集 “食、住、行、游、购、娱” 为一体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p> <p><b>景区入口</b></p> <p>景区入口左右两侧雕塑,反映着千年古道的历史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分道碑</b></p><p>雁门关古道是一条禁纵句注山的南北向通道,也是清代晋商普蒙、俄贸易经必经之路。由于商贸的繁荣,道路经常发生交通堵塞。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周衙为了方便商家通行,再修一条通道,在岔道口立有一块“分道碑”,规定上下行走路线,成为现存最早的交通法规和标识。分道碑与关城上的车辙印,真实的展现了雁门关在中国交通史上的重要贡献。</p> <p>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过大小战争2000多次,其中,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由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昭君出塞、孝文南迁、炀帝北巡、宋帝(宗)虏北、慈禧南逃、雁门关伏击战争等。历代帝王周穆王、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宋钦宗、明武宗、慈禧、光绪帝及历史名人卫青、李广、王昭君、蔡文姬、李靖、薛仁贵、李白、郭子仪、李克用、杨家将、徐达、毛泽东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行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这座名关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无与伦比。</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周穆王西巡</b></p><p>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在雁门关上最早的一次大型活动。这次大事发生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公元1000多年前,正是我国周王朝的兴盛时期。年轻有为的周穆王在他主政期间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大壮举,他把强盛周王朝的影响力通过雁门关扩展自遥远的西域诸国。在翻越雁门关前,周朝的军队打了一个大胜仗。从都城出发以来,大军还未遇到真正的敌手。这一次,强悍的戎部落阻档在周期大軍的面前。乙酉这天,双方展开了厮杀。周朝士兵一点也瞧不起那些未开化的戎人们,以至连记载这段历史的史官也鄙夷地在戎字的前面加了一个羞辱戎人的字眼:“犬"。战争很快就以周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穆天子很高兴,恰好气候变冷,大军在滹沱河北岸驻扎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穆天子在甲午这天率大军穿越雁门关,并到达雁门关北面的焉距等国家。一直走到今新疆一带的西域诸国,与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等部落首领会晤后才返回中原。</p> <p>盘古石</p> <p>壮士亭是阎锡山在战后为缅怀晋军阵亡将士而建,亭内墓碑系晋军参战旅长李佩奇为阵亡将士所立。</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陵</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民国15年(1926)阎锡山的晋军在雁门关于冯玉祥的国民党军混战时阵亡将士的公墓。1926年初,直奉晋三方联军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党军,晋军在大同失利后,退守雁门关,遂于国民党在关前展开决战。战役持续了3个月,最终在直奉两方的助攻下国民军退出山西,晋军势力由此拓展至绥远(今内蒙古中部)此战晋军伤亡甚重,如今硝烟散尽,战士长眠,关陵内现存墓碑一通,系晋军参战旅长李佩基为阵亡将士所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云际泉及雁池</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云际泉早在元代就已闻名。“泉出过雁峰崖,水声潺潺流远,犹如天边云际而出”故名。云际泉旁凿有半圆形水池雁池,古为过关商旅汲水处,也是大雁停歇饮水处。相传是王昭君的“落雁”之处。</span></p> <p>这里往上走都是爬山石路,右侧有台阶可上,鼓起勇气一直向前走,远望壮观的雁门关城墙高耸入云。</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道</b></p><p>古雁门关道南起南口,北至广武,有“雁门关道40里之称。关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北出和草原南下之咽喉要塞,战时为戍守之关,平时为商家营输之必经,行人往来之通衢。古关道保存完好。</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战国石刻</b></p> <p>古关道全长30多公里,是当时商家来往和行人走路的必经之路。</p> <p>从古关道向上行走,来到“中华第一关”天险门。</p> <p>末修复前的天险门老照片(网络图片)</p> <p>古雁门关即铁裹门,位于西经关旧址。古雁门关的有名景色以关城和古官道、猴岭长城以及孙传庭墓等景色。</p> <p>关城是人工开凿的关隘,呈V字形。</p> <p>现存的墙基南有墙基4处,北有峰火台一座。从铁惠门设关后,关城就被雁门关取代啦。这里地势险要,处处是望而生畏的悬崖陡壁。</p> <p>天险门的“天”字,是武则天所创。虽然饱经战火,但保存较完整。</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险门</b></p><p>天险门为关城主城门,明代建筑,门高12.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天险”二字为武则天所提。城门上建有雁楼,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600多年间的清脚车辙印仍然向人们诉说着多彩而辉煌的过往,2010年修缮如初。</p> <p>从天险门这里踏着千年的车辙,我们登上天险门。</p> <p><b style="color: rgb(1, 1, 1);">石梯上面是敌楼、雁楼、碑林。</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雁楼</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踏着高高的台阶上去,眼前便看到雁楼。雁楼1937年被毁于日军战火,1989年重建,基本恢复明代风貌。</span></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碑林</b></p><p>历代文骚墨客写下了对历史战与和的思考…</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这里遥想当年,汉武帝出击匈奴,孝文帝南迁,隋唐帝雁门之变,薛仁贵镇守雁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span></p><p><br></p> <p>网络图片,谢谢作者。</p> <p>我们从雁楼沿台阶下去,通过地利门,直穿瓮城(小北门)。</p> <p>瓮城位于关城北侧,俗城小北门,明代建筑。门额石匾书“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有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均为傅山所题。2010年修复。</p> <p>关外设了三道大石墙,25道小石墙,是守关御敌的第一道防线,这险要的关隘,这里向来以关山雄固,北赛门户著名。也是九塞尊崇的第一关,也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p> <p>翁城下边就是边贸街。</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边贸街</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里边贸街建有千年贸易,明清两代最繁华。</span></p> <p>关帝庙对面景区建有一个春秋楼,这个楼平时有歌舞表演,由于疫情期间,空留春秋于此。</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地利门</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地利门与天险门相对应,明代建筑,此门座南向北,高11.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埊利"二字为武则天所提,城门上建有宁边楼,2010年修缮。</span></p><p><br></p> <p>经过小北门,前面就是地利门,穿过地利门,踏着这地利门千年的车辙,我们登上宁边楼。</p> <p>宁边楼位于地利门之上,又名六郎庙。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六郎所建。底层面宽5间,进深4间,四周围廊,二层为3间阁楼,楼宇毁于1937年,2010年修复,现为展示古代冷兵器演变历史的古代军事博物馆。</p><p><br></p><p>两侧塑缘有孟良、焦赞,另有六郎铁刀一把,大炮两门,雁门关从古至今,著名的名将不下百人,但真正立祠堂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杨六郎,一个是李牧。</p> <p>这里摆没有威武的火铳、三弓床弩、巨大的投石车。</p> <p>站在这里远望巍峩的雁门关,东西山崖峭拔,盘旋崎岖,地势险要,壁垒森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是险峻之关,绝顶置关。</p> <p>公元前一千零二十三年,周穆王再此巡边,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设雁门郡,唐朝置关曰雁门关。</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西城门一威远楼</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威远楼也叫燕月楼,明嘉庆年间建。西域门外东侧设校场,校场设点将台。</span></p> <p>经过威远门,我们返回天险门。</p> <p>远望前方高高关隘,还是放弃吧!由于时间和体力原因,我和老伴便返回从天险门来到右侧的镇边祠。</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镇边祠</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初为明正德六年(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1856年(咸丰六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教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本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词。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重建后的镇边祠,不仅重现了历史全盛时期的规模形制,而且赋予新的展示内容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国了解雁门关军事文化的一大窗口。</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偃公堂</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供奉目前已知镇守雁门关之最早大将(公元前1022年)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一姬幸(号偃),其因镇守雁门有功,被成王赐名为姓,从而成为全球幸代之祖。主同时供奉历代镇守雁门关之幸代将领。</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武安堂</b>供奉战国“守关第一名将”赵国大将李牧(武安为李牧因功所得封号)。同时供奉汉将李广、隋将李景、唐将李大恩、李靖、李克用、李嗣源等6位名将。</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群英堂</b>供奉西汉卫青、霍去病,东汉杜茂,西汉刘琨,刘坤,唐薛仁贵、张恭瑾、薛万彻、陆仲享、周遇吉、李文忠等历代虽位专职镇守,但却征战雁门关内外的名将11位。</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忠武堂</b>供奉北宋名将杨业(忠武为杨业谥号,也是古代武将之最高溢号),同时,供奉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和八郎杨延顺。</p><p><br></p><p>杨业就战死在雁门关不远的地方。</p> <p>雁门关并不只是作为中国古时一个重要的关塞而存在,它和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有名的杨家将有着重大的关系。雁门关是宋、辽两国相争的军事重地。北宋将杨继业以及杨家后代儿女都曾在此书写下一段历史英雄史歌。</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武惠堂</b>塑有北宋初名将潘美。从979年开始常年在雁门关御辽,以雁门之捷封代国公。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而被削秩三等,死后谥武惠。出于历史形象,为其塑像;出于民间形象,让其孤立。</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定堂</b>供奉北宋名将张齐贤。公元987年张齐贤继任杨业为代州知州,屡败契丹安,定边关,后任兵部尚书、宰相、谥文定。同时供奉西汉郅都,东汉郭谅、曹魏牵招、唐裴行俭、明周遇吉等文武兼备之将5位。</p> <p>壁画</p> <p>想想历史的过往,这座祠显得格外的厚重。</p> <p>李牧守关今何在,蒙恬戍边几人回。</p> <p>行走在古道,耳边好似转来陣陣风玲声,这一刻,我们好像穿越了雁门关,沿着这千年车辙,告别了雁门关。</p> <p>走出雁门关,历史长河动人心弦的故事深融内心,雁门关留下的遗迹,给了我们思索不尽的震撼。</p> <p>作为古时的第一边塞重地,雁门关如今也依然像一只守护着中国华北雄狮,镇守着祖国山河的一方平安。</p> <p> 文编: 黄河</p><p> 攝影:黄河和老伴</p><p> 主要资料来源景区和网络选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