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怀念‍‍——纪念我的抗战老兵祖父

王丹锋

<h1>  祖父走了。跋涉一生的脚步,定格在2020年6月26日(农历庚子年五月初六),享年九十三岁。仿如一盏油灯,耗尽最后一滴油,人走灯灭。尽管心里早有这一天的思想准备,但还是觉得有些突然。祖父临走之时,已是滴水不进,骨瘦嶙峋,嗓子里有口痰,一直咳不出来,每次呼吸都要使尽全身力气,会断断续续的喊着“丹...”,应该是盼着我和弟弟早点到家,我二姑趴在他耳边问他,是不是想让孩子们都回来,他没有力气回应,只是低垂着眼睛流出了两行泪。6月26日晚上我隐隐约约仿佛有种不祥的预感,随即给家人打电话说要买高铁票回老家看看。不料6月27日上午11点我匆忙赶到安阳高铁站时,再拨打家人电话,被告知祖父已经走了。惊愕之中,我的头脑似乎一片空白,心脏好像突然被一把刀生生的割掉了一块儿疼的不行。我背着行李恍惚的站在人群中,悔恨自己没有早一点回来。一瞬间感觉祖父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像是以前一样慈爱的在村口喊着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h1><h1>  祖父的辞世,给我们家人留下了沉重的悲痛与哀思。葬礼按照他生前遗嘱,一切从简,不要惊动太多人。葬礼结束后,我看着祖父微笑着的遗像,安慰自己和家人,他的故去也许是一种解脱,不用再承受病痛的折磨。从祖父去年腊月身体日渐不适到离世这半年,是我们全家最煎熬的一段时间。之所以煎熬,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体检后被医生告知是各个器官老化面临衰竭,只能控制病情,无法治愈,眼看他备受病痛,只能难受、心疼,这种无力感被无限放大。另一方面,我又因为远嫁他乡,不能侍奉尽孝,时常承受内心的煎熬,多少个夜晚不能入眠,仅仅只能靠电话视频来了解他的身体状况。</h1><h1><br></h1><h1>  </h1><p><br></p> 祖父生前慈容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祖父生前曾有个愿望,希望我能够写一篇关于他的传记,最主要的是记录下来他年少时参加八路军的故事。我几次欲要执笔准备记录下他的故事,却都是各种缘由一度搁置无法完成。今日是他离去的第14天,不孝的我终肯提笔为他写下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让一个生命不灭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的故事永远的记忆于至亲的心底。</span></p> 祖父生前最珍爱之物 <p>  姑姑为祖父洗脚</p> <h1>  贫苦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出身,并没有多少文化,只在幼时念过二年私塾,略微认得几个字。我记得我还在上高中时,祖父曾拿着一本破旧的书问我这书上写的是什么内容,我说这只不过是一本记载的革命抗战故事的老书《豫中惊雷》而已,祖父听闻后眼睛闪烁了一丝惊讶,让我读给他听。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提到八路军在禹县剿灭大土匪席子猷给穷人打天下,祖父当时眼中噙着泪花,连连点头,说那个大汉奸土匪头子席子猷很毒辣,残害了很多老百姓,战士们提到他的名字都是恨的牙痒。共产党的豫西第五军分区政委冷玉光率部和地方武装及县党政机关人员共两千多人,第五次攻进禹州县城。守敌溃不成军,席子猷化装逃窜,此后共产党政权才在禹县逐步稳固。从此,我知道了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家辛苦务农的祖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名曾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杀敌的八路军战士。</h1><h1> 祖父名讳王周,乃是河南省许昌市禹州人,1927年腊月27出生。1944年农历4月,当时不满十七岁的祖父听说离家不远的西庐村来了八路军,是专门为穷人办好事和打日本鬼子的的队伍,他和同村的王殿、朱书永商量决定参加八路军驱逐敌寇保家卫国。由于没有征得太爷爷太奶奶的允许,他和其他两个同村的年轻人利用下河洗澡的机会,偷偷跑到了西庐村找八路军队伍。在西庐村口,他们果然看到一名站岗的战士,一打听确实是八路军,他们几个上前说明来意,被引领至一位稍微年长的老战士面前,对方大约45岁左右,是侦查班长,他又将我祖父领到连部,见了他们的连长,连长约有40多岁,是个大胡子,了解了情况后,连长把祖父他们送到官寺。让朱书永留到连部,祖父和王殿被分配到特务连通讯排当战士。由于当时在战争年代,干部的籍贯不允许随便打听,排长的名字祖父也记不清楚了,只是在后来回忆说他们班长是四川人,小个子,战士们都叫他“老虎”。后来部队来到了范庄。在那里进行了集训。</h1><p><br></p> <p>破旧的书籍曾被并不认得几个字的祖父翻了无数遍</p> <p>感恩这些编辑老师记录许昌革命故事</p> 部分资料 <p> 部分资料</p> <p> 部分资料</p> <p>  祖父葬礼结束后我和姑姑专门去了抗日战争纪念馆</p> <p> 看到了祖父当年的作战武器</p> <h1>  一个多月后,在范庄,祖父被调到了三排,连长也被调走了。部队集训后,开始攻打密县城(今新密市),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攻破了密县城。当时守城的是日本鬼子,他们向待无镇方向逃窜,与张振伍和绰号叫“岳狗头”的两个土匪勾结,我们的八路军队伍赶到待无镇又将他们打败,之后他们逃到朝化,部队准备继续攻打朝化,突然接到停止战斗的命令。部队开拔至尖山,又到方山西举花沟修整了半个月,之后部队沿着去汝州,经过庐山、南召、方城,在西平横山又与新四军会师,之后部队开往牛梯,打开了牛梯,又开拔到五城,在五城修整五天左右,又开始攻打桐柏,桐柏攻下后,部队文工团在河坡里唱戏。之后部队沿着被阳唐县行走,在期于镇与国民党中央军打了一仗之后,部队静早阳,在信阳北越过铁路到息县,然后攻打土桥。记得当时是12月31日,上级命令撤出战斗在土桥北度过元旦。就是在这个时候,部队领导看到我祖父反应机敏,思想端正,人品可靠,把他调到连部当通讯员。他的连长姓秦,是信阳罗山县人,当时大约47岁,连长说自己和家里隔绝联系已有二十二年,祖父问他为啥不通信,他说给家里人通信,家里人知道人还活着肯定高兴,但是如果自己在战争中牺牲了,只会给家里徒增新的伤痛。连部指导员姓贡,但不知道他的籍贯,因为当时部队保密规定不允许随便问领导籍贯。之后部队开往广山,攻打广山城,然后部队离开广山向南前进,渡过一条河,驻扎在河的南岸。与敌人谈判,部队又进行了集训,大约一个月后,部队开往曹店修整两个月。再后来,部队向西南挺进。由于长时间的行军和水里浸泡,祖父和其他战士一样患上了疟疾病。在司令部卫生所治疗后病情大有好转。后来,部队向西南前进,在广水境内,越过大铁路,当时敌军的气焰十分嚣张,设置里种种障碍和埋伏,而且敌人的援兵由不断向这里汇集,环境又十分恶劣,上级命令必须克服艰险,越过铁路。部队从东向西,敌人在西南的方向的机枪疯狂向铁路扫射,祖父在突围过铁路时是在一个上午,当时敌军还出动了轰炸机。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那次战争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原突围。部队穿越铁路向西行军二十多里,当天晚上休息到第二天,继续向西南前进,又走了一天时间,渡过一条大河,河深四尺左右。当时祖父的疟疾病尚未痊愈,加上连日行军作战已经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再加上趟水过河,他的疟疾病再次复发。这种病发作时轻时重,病情严重的时候曾几次昏倒在地,神志不清。等病情稍微有好转,他就提着心劲儿随部队前进。在一次宿营时,他见到了一起参军的同乡王殿,王殿还在通讯排,他们的班长还是入伍时见到的“老虎”班长。</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部队行进到离山县南的一个小村子里,连队指导员看我祖父确实病重无法再随部队前进,就让祖父和连长留在村子(连长是在铁路突围时左胳膊负伤),准备把他们安排到一个孔姓老乡家中,连长说他胳膊伤不太严重,能跟上部队。连长把我祖父托付到老乡家中。好心的老乡给祖父做饭吃,看祖父当时还穿着湿透的军装,容易引起敌人注意,赶忙给他找来了一身干衣服换上。部队走后,敌人占领了村庄,千方百计寻找八路军伤员,同时还敲着锣威胁群众:只要敢窝藏八路军伤员,格杀勿论!孔姓老乡家中有四口人:他和妻子,还育有一双儿女。祖父认真考虑后,不忍心连累他们一家被敌人害死,就决定拖着病躯让老乡连夜偷偷送他出村,他给我的祖父指引了大致的方向和道路,就这样祖父沿路讨饭,一路艰辛,勉强回到故乡禹县家中。当时祖父回家时,被疾病和饥饿折磨的只剩下皮包骨头,家人见到他之后大惊失色,抱头痛哭。饥寒交迫的祖父当时眼前一黑浑身瘫软,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家人为他治疗整整两个多月后病情渐有好转。在他养病期间,他的祖父看他实在痛苦,曾拉着他的手抹泪说,“孩子,你与回来其病死在家里头,还不如不回来,直接死在沙场上,这样还能给家里人点想头”。再后来,祖父在战争中得下的疟疾病慢慢好转了,但是还是不能经雨淋水泡,在1958年复发过一次,终是落下了不敢经水淋的老病根。</span></p> <p>  祖父多次跟我提起的他所在部队司令员皮定均</p> 祖父经常说起的司令员张才千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部队和民政部门先后派人看望他并落实了退伍军人的相关待遇,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很多战友都在战争中牺牲,他一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对国家什么要求也不能提。在此之后,他就一直在家默默务农。当生产队长,每天带着群众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也许是部队的经历,记忆中他是一个能干也很要强的人,直到他80岁那年仍没有停止吃苦劳动,每天早出晚归割草放牛,小时候我经常在黄昏时候看到祖父背着比他还高的一筐草一晃一晃的拖着战争中受伤的左腿在夕阳里归来。祖父是一个善良宽容的人,从不与人争长短,正义感和责任心强,得到邻里的敬重。他更是一个热心的人,谁家有困难找他解决,他宁肯自己缺吃少穿,总是尽心帮忙。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坚强的意志,年轻参加战争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和常年在田间奔波劳作让他总会时不时的腿疼,但他很少喊疼,有时候看到他闷不吭声的吃止疼片,我就知道他那是痛的受不了。</span></p> <p>部分抗战影像资料</p> <h1>  小时候,每到下雨天或者是村里晚上停电的时候,我和弟弟喜欢依偎在祖父身边听他讲他年轻时参加八路军打仗、共产党带着穷苦人打天下的故事。祖父所传达的那些久远的革命历史和炽热的家国情怀仿佛是一枚带着红色基因的烙印永远的烙在了子孙后代的心底,忠孝仁义已经成为了我们一家人生生世世坚守的人格品质。</h1><h1> 追忆往昔,祖父对党忠诚,一生坎坷始终不渝,顺境逆境从未动摇。感谢上天,这辈子给了我和祖父的祖孙缘分。如果有来生,我愿再做他的孙女,我一定会在他身边好好孝顺他,希望他来生健康平安,无痛无疾。愿祖父安息,一路走好!</h1><h1><br></h1><h1> </h1><h1> 英年从军战倭寇,解放战争当先锋。</h1><h1>枪林弹雨何所惧,浴血奋战斗顽凶。</h1><h1>戎装卸后甘务农,吃苦耐劳教子孙。</h1><h1>壮士暮年魂归去,江河不忘盖世功。</h1><h1><br></h1><h1> ————不孝孙女丹锋敬挽</h1><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祖父,您志存高远胸有大义、忠厚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之光将永远指引您的子孙坚守初心笃定前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将永远在心底深深的爱着您!</span></p>